節後第一天上班。忙忙碌碌到中午,吃過午飯,師傅老胡讓王建東跟着去黃埔江邊走走。
這時候大橋整體工程已經基本完成。因爲向市民開放,一路上陸陸續續有不少市民買票上去橋面參觀。
倆人站在黃浦江邊的橋墩處。
太陽正好。從這裡往上看就是楊浦大橋。眼前,就是一路波濤的黃浦江,甚至能清晰聽到“咕咚,咕咚”江水流動的聲音。
快到寒露節氣。站在江邊,已經有了明顯的層層寒意。
一陣江風颳過。王進東不由得緊緊自己的衣裳。
老胡丟給他一隻香菸。王建東接過來,卻沒有要點火的意思。
老胡笑笑,說:“你還是沒有學會抽菸。好了,你就不要拿在手裡轉着玩,都浪費了,還是給我抽吧?”
點上香菸,“滋---”,美美地長抽一口。老胡說道:“只用兩年半時間,這裡的大橋就造完了。”
王建知道師傅午休的時間特意把自己領到這個地方,不會僅僅只是見景生情,肯定有話要和自己說。
果不其然,一會兒師傅就問道:“還有另外的大橋正等着我們去建造的。下一座大橋在哪裡,你應該知道了吧?”
王建東點點頭,說:“聽說是徐浦大橋?”
抽兩口香菸,老胡說道:“你可能只猜對了一半。現在黃浦江上正在準備建設的大橋,一是你說的徐浦大橋,另外,現在在黃浦江的上游閔行那邊,也正有一座大橋準備建設。”
王建東想了想,說:“你說的是奉浦大橋?不過我聽說,那座大橋的投資主體上可能和我們建造過的這幾座大橋有些不一樣?”
“是不一樣。它是上海市第一座採取國內集資形式張羅資金建設的黃浦江大橋,由城建院設計的。”老胡都下菸蒂,用腳踩滅煙火,說道,“有比較纔有競爭。曉得伐?”
一直抽菸。
老胡說:“現在的初步設計,徐浦大橋的主跨大概在590米左右,橋樑結構形式與楊浦大橋也相似。只是楊浦大橋的主塔爲 A 字型,徐浦大橋的主塔爲 H 型。”
這對建造過南浦大橋、楊浦大橋的我們來說,可謂是駕輕就熟。老胡繼續說道:“大橋建設的總指揮還是我們的老領導,不變。另外,在人員的使用和安排上,單位的意圖主要有兩點,一是方便很快上手,所以各個分指揮部整建制的搬過去。”
王建東盯着江面,認真聽。
“另外,也正是因爲這次的建橋的難度係數要比南浦大橋,還有楊浦大橋相對要簡單一些。所以單位想着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充分發揮年輕人的作用,有利於更好的培養和發現年輕人才。”
王建東不響。
老胡停頓會兒,說道:“這次我們部門向上面推薦的就是你。”
王建東看向老胡,說:“按道理李巖應該比我更有說服力的吧?”
老胡沒有作聲,長久後才說道:“李巖他本來就不是我們部門的成員。只是我作爲他的導師,當時調動到我們部門,這樣是爲了方便教學而已。剛好現在物歸原主。”
江面上不時有海鷗飛過。
“你要是還有什麼顧慮,現在就說出來好了。”老胡掏出來香菸,再點上一根。
王建東仍不做聲。
老胡問:“你還記得當初參加楊高路建設的時候,工地上做監理的總負責人嗎?”
王建東回憶一下,說道:“我對她印象很深刻的。她不是號稱當時工地的五朵金花之一嗎?曾經在現場的監理會上,我看見過她多次的。“
老胡感嘆道:“這位主管工程監理的總指揮助理,前年的時候也就是二十幾歲,三十不到。可當真是巾幗不讓鬚眉,這麼年紀輕輕就已經勇挑大樑了嘛?”
他反過身看着王建東,說:“還有我們的建橋總指揮,更是我們學習和追趕的榜樣。”
王建東看向老胡。
在黃浦江上修建大型橋樑是中國老一代橋樑建設者的夢想。我們的總指揮就是這個夢想的踐行者,是中國橋樑建設的開創者。老胡說道:“老先生可以說把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的橋樑事業,爲中國橋樑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我覺得,老一輩造橋人最核心的價值並不是‘造’大橋,而是在問題面前不讓步、實事求是講原則,用科學的精神和價值觀去帶領整個隊伍完成任務。”
王建東和師傅四目相對。
“建設前輩對質量、創新、科技的高標準、嚴要求,甚至是苛求,不容許冒險行爲出現,其實就是我們上海大橋建設者始終不變的追求。他老人家就是希望,這種價值觀能在下一代、再下一代,在一個個工程中傳承延續下去。”
說完這些,老胡迎着江風遠眺,似乎有滿腔的感慨想要表達。
江水翻滾。
王建東的內心也被一隻無形的手撥動,開始波瀾起伏。
你不要有任何顧慮,一定要輕裝上陣。講實話,我們都老嘍,天下遲早要交到你們手裡的。老胡笑笑,接着開玩笑說,“所以講,你現在還有什麼顧慮的呢是騾子是馬,總歸的、要拉出來溜溜才知道的。”
“我的要求,這一次要真正做到放手一搏,真正全面地掌握造橋的技術。你放心,這樣做對你以後的工作只有好處,以後的大橋總歸還有的造,曉得伐。”
老胡接着說:“你應該考慮的,應該是如何以最經濟的造價、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質量來建好徐浦大橋。這裡關鍵的地方有兩點:一是工程質量,二是科學施工科學施工。”
王建東連連點頭。
絕對不容許有任何冒險行爲。工程建設,最難把握的是施工質量與建設進度的關係。工程進度快慢,立竿見影,大家都看得到。而工程質量的優劣,往往肉眼不能辨明,需要留待歷史檢驗。
“不過我一直都相信,沒有什麼是解決不了的。”老胡說道,“個人理想要與國家需求相結合,只有腳踏實地、不懼艱險,才能實現人生價值,才能更多的爲祖國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