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飛熊入夢

話說文王臺上設繡榻而寢。時至三更,正值夢中,忽見東南一隻白額猛虎,脅生雙翼,望帳中撲來。文王急叫左右,只聽臺後一聲響喨,火光沖霄,文王驚醒,嚇了一身香汗;聽臺下已打三更。文王自思:“此夢主何兇吉,待到天明,再作商議。”次早文武上臺,參謁已畢,文王曰:“大夫散宜生何在?”散宜生出班見禮曰:“有何宣召?”文王曰:“孤今夜三鼓,得一異夢,夢見東南有一隻白額猛虎,脅生雙翼,望帳中撲來,孤急呼左右,只見臺後火光沖霄,一聲響喨,驚醒,乃是一夢。此兆不知主何吉凶?”散宜生躬身賀曰:“此夢乃大王之大吉兆,主大王得棟樑之臣,大賢之客,真不讓風后、伊尹之右。”文王曰:“卿何以見得如此?”宜生曰:“昔商高宗曾有飛熊入夢,得傳說於版築之間;今主公夢虎生雙翼者,乃熊也;又見臺後火光,乃火鍛物之象。今西方屬金,金見火必鍛;鍛鍊寒金,必成大器。此乃興周之大兆。故此臣特欣賀。”衆官聽畢,齊聲稱賀。文王傳旨回駕,心欲訪賢,以應此兆。

姜子牙自從棄卻朝歌,別了馬氏,土遁救了居民,隱於磻溪,垂釣渭水。子牙一意守時候命,不管閒非,日誦“黃庭”,悟道修真。苦悶時,持絲綸倚綠柳而垂釣。時時心上崑崙,刻刻念隨師長,難忘道德,朝暮懸懸。一日,執竿嘆息,作詩曰:“自別崑崙地,俄然二四年。商都榮半載,直諫在君前。棄卻歸西土,磻溪執釣先。何日逢真主,披雲再見天。”子牙作罷詩,坐於垂楊之下。只見滔滔流水,無盡無休,徹夜東行,熬盡人間萬古。正是:惟有青山流水依然在,古往今來盡是空。子牙嘆畢,只聽得一人作歌而來。“登山過嶺,伐木丁丁。隨身板斧,砍劈枯藤。崖前免走,山後鹿鳴。樹梢異鳥,柳外黃鶯。見了些青松檜柏,李白桃紅。無憂樵子,勝似腰金。擔柴一石,易米三升。隨時菜蔬,沽酒二瓶。對月邀飲,樂守孤林。深山幽僻,萬壑無聲。奇花異草,逐日相侵。逍遙自在,任意縱橫。”

樵子歌罷,把一擔柴放下,近前少憩,問子牙曰:“老丈,我常時見你在此,執竿釣魚,我和你像一個故事。”子牙曰:“像何故事?”樵子曰:“我與你像一個‘漁樵問答’。”子牙大喜:“好個‘漁樵問答’。”樵子曰:“你上姓?貴處?緣何到此?”子牙曰:“吾乃東海許洲人也。姓姜,名尚,字子牙,道號飛熊。”樵子聽罷,揚笑不止。子牙問樵子曰:“你姓甚?名誰?”樵子曰:“吾姓武,名吉,祖貫西岐人氏。”子牙曰:“你方纔聽吾姓名,反加揚笑者,何也?”武吉曰:“你才才言號飛熊,故有此笑。”子牙曰:“人各有號,何以爲笑?”樵子曰:“當時古人,高人,聖人,賢人,胸藏萬斛珠璣,腹隱無邊錦繡。如風后、老彭、傅說、常桑、伊尹之輩,方稱其號;似你也有此號,名不稱實,故此笑耳。我常時見你絆綠柳而垂絲,別無營運,守株而待兔,看此清波,無識見高明,爲何亦稱道號?”武吉言罷,卻將溪邊釣竿拿起,見在線叩一針而無曲。樵子撫掌大笑不止,對子牙點頭嘆曰:“有智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樵子問子牙曰:“你這釣鉤何爲不曲?古語云:‘且將香餌釣金鰲。’我傳你一法,將此針用火燒紅,打成鉤樣,上用香餌,在線又用浮子,魚來吞食,浮子自動,是知魚至,望上一拎,鉤掛魚腮,方能得鯉,此是捕魚之方。似這等鉤,莫說三年,便百年也無一魚到手。可見你智量愚拙,安得妄日飛熊!”子牙曰:“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夫在此,名雖垂釣,我自意不在魚。吾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爲錦鱗設,只釣王與侯。武吉聽罷,大笑曰:“你這個人也想王侯做!看你那個嘴臉,不像王侯,你到像個活猴!”子牙也笑着曰:“你看我的嘴臉不像王侯,我看你的嘴臉也不甚麼好。”武吉曰:“我的嘴臉比你好些。吾雖樵夫,真比你快活:春看桃杏,夏賞荷紅,秋看黃菊,冬賞梅鬆。子牙曰:“不是這等嘴瞼。我看你臉上的氣色不甚麼好。”武吉曰:“你看我的氣色怎的不好?”子牙曰:“你左眼青,右眼紅,今日進城打死人。”武吉聽罷,叱之曰:“我和你閒談戲語,爲何毒口傷人?”

武吉挑起柴,徑往西岐城中來賣。不覺行至南門,卻逢文王車駕往靈臺,占驗災祥之兆。隨侍文武出城,兩邊侍衛甲馬御林軍人大呼曰:“千歲駕臨,少來!”武吉挑着一擔柴往南門來,市井道窄,將柴換肩,不知塌了一頭,番轉尖擔,把門軍王相夾耳門一下,即刻打死。兩邊人大叫曰:“樵子打死了門軍!”實時拿住,來見文王。文王曰:“此是何人?”兩邊啓奏:“大王千歲,這個樵子不知何故打死門軍王相。”文王在馬上問曰:“那樵子姓甚名字?爲何打死王相?”武吉啓曰:“小人就是西岐的良民,叫做武吉。因見大王駕臨,道路窄狹,將柴換肩,誤傷王相。”文王曰:“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抵命。”隨即就在南門畫地爲牢,豎木爲吏,將武吉禁於此間,文王往靈臺去了。──紂時畫地爲牢,止西岐有此事。東、南、北連朝歌俱有禁獄,惟西岐因文王先天數,禍福無差,因此人民不敢逃匿,所以畫地爲獄,民亦不敢逃去。但凡人走了,文王演先天數,算出拿來,加倍問罪。以此頑猾之民,皆奉公守法,故曰“畫地爲獄”。且說武吉禁了三日,不得回家。武吉思:“母無依,必定倚閭而望;況又不知我有刑陷之災。”因思母親,放聲大哭。行人圍看。其時散宜生往南門過,忽見武吉悲聲大痛,散宜生問曰:“你是前日打死王相的。殺人償命,理之常也,爲何大哭?”武吉告曰:“小人不幸逢遇冤家,誤將王相打死,理當償命,安得埋怨。只奈小人有母,七十餘歲。小人無兄無弟,又無妻室。母老孤身,必爲溝渠餓殍,屍骸暴露,情切傷悲,養子無益,子喪母亡,思之切骨,苦不敢言。小人不得已,放聲大哭。不知迴避,有犯大夫,祈望恕罪。”散宜生聽罷,默思久之:“若論武吉打死王相,非是鬥毆殺傷人命,不過挑柴誤塌尖擔,打傷人命,自無抵償之理。”宜生曰:“武吉不必哭,我往見千歲啓一本,放你回去,辦你母親衣衾棺木,柴米養身之資,你再等秋後以正國法。”武吉叩頭:“謝老爺大恩!”

宜生一日進便殿,見文王朝賀畢,散宜生奏曰:“臣啓大王:前日武吉打傷王相人命,禁於南門。臣往南門,忽見武吉痛哭。臣問其故,武吉言有老母七十有餘歲,止生武吉一人,況吉上無兄弟,又無妻室,其母一無所望,吉遭國法,羈陷莫出,思母必成溝渠之鬼,因此大哭。臣思王相人命,原非鬥毆,實乃誤傷。況武吉母寡身單,不知其子陷身於獄。據臣愚見,且放武吉歸家,以辦養母之費,棺木衣衾之資,完畢,再來抵償王相之命。臣請大王旨意定奪。”文王聽宜生之言,隨準行:“速放武吉回家。”

第六章盤古兒女第一百二十六章使徒傳道(三)第一百八十八章扇滅火焰山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楊堅第五十六章王伯欽第十章巴別塔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二百一十二章丘處機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四)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第十章巴別塔第三十六章子牙爲相第一百六十三章悟空收八戒第四十章魔家四將(三)第七十四章孔子第二十一章帝王辛自毀江山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穌昇天第二百一十五章馬可·波羅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二十七章姜子牙下山(三)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陽明第一百零一章看管蟠桃園第二百零三章王安石變法第二百一十七章劉伯溫第一百零四章漢武帝(二)第一百三十章使徒傳道(七)第二百二十章利瑪竇第七十八章官封弼馬溫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一百六十五章靈吉降妖第第一百三十九章關羽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八十九章齊宣王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十六章少康復國第一百零七章東方朔第四十四章準提道人收孔宣第九章菩提現世(二)第十九章婦好第六十一章大衛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五章羊與蛇第一百零六章雜記第九十五章秦王掃六合(二)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九十九章項羽第一百二十四章使徒傳道第一百零八章十二使徒第一百六十九章五莊觀(二)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一百四十五章蘭陵王第五章羊與蛇第一百四十三章菩提達摩(二)第十五章夏第一百零九章大聖戰小聖第十八章成湯亡夏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廣孝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雞嶺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六十五章東周第一百一十四章王莽篡漢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國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一百九十三章終到靈山第六十一章大衛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對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二百二十章利瑪竇第四十七章大會萬仙陣第二章身臨地獄第九十五章秦王掃六合(二)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趙佶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黃風怪第八十五章商鞅變法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八十八章合縱連橫(二)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緣第六十六章齊桓公第一百六十八章五莊觀第一百七十六章寶林寺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九十七章二世胡亥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一百四十章周瑜第一百六十八章五莊觀第一百四十章周瑜第二百一十四章尹志平第四十六章齊聚誅仙陣(二)第一百五十四章江流兒第三十一章伯邑考進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