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晉江原創發表

86晉江原創發表

吳雙吳玉,兄弟兩個都姓吳啊,他們親爹卻不姓吳,而姓馮。

古怪不只這一點,最要命的是,兄弟兩個親自推着馮爹到帝都府,馮爹親自跟帝都府的府尹說,十五年前凌雲街青雲衚衕的縱火案,燒死的並不是當年興國侯府的嫡長孫馮繼遠與他的外室兒女,他還活着,他的兒子們也都還活着。不但活着,如今還雙雙考中了狀元。

此言一出,滿帝都皆驚。

興國侯府尚未反應過來,武安侯夫人聽到這消息已命人套車備馬,火速的趕到狀元府去。馮繼遠安坐於輪椅之上,頭上戴着帽子,半邊臉覆着一個銀製的面具,露在外面的半張臉猶是疤痕累累。

武安侯夫人一望之下,便心下大慟,渾身顫抖,張張嘴,卻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不知不覺,已是淚流滿面。

武安侯夫人已經是做祖母的人了,發間早生銀絲。見她這般傷心,吳雙忙上前扶了一把,將武安侯夫人攙到榻上坐下,勸道,“您莫要太過傷感。”

馮繼遠開口,聲音都是被薰壞的沙啞,“姑姑。”

武安侯夫人上前握住馮繼遠被燒傷後的疤痕累累的雙手,這雙手,曾經寫得錦繡文章,使得刀槍劍戟……武安侯夫人望着馮繼遠被毀的面容,心下痛楚難以形容,忍不住放聲痛哭。

望着痛哭的姑姑,馮繼遠最終只是一聲長嘆,“這些年,我很好。”

武安侯夫人咬緊牙關,眼淚仍是止不住的流下來。良久,武安侯夫人方輕輕道,“我知道,我一直不信,你就那麼死了。我絕不相信,當年帝都府的忤作結果。你祖父過逝時,我問他,到了地下,阿兄問他繼遠哪裡去了,他要怎麼回答阿兄?”

馮繼遠沙啞的嘆息,“都過去了。”

望着馮繼遠傷痕累累的臉,武安侯夫人哽咽道,“在我的心裡,一輩子都過不去。”

武安侯夫人在狀元府呆到傍晚,武安侯親自來接老妻,馮繼遠並未見武安侯。武安侯夫人在吳家兄弟的勸解下方與武安侯回去了。

原本,武安侯在衙門當差,雖然聽到此事也頗覺不可思議,事關老妻,正想細打聽一二。結果,一回家便聽說老妻到狀元府來了,便前來接老妻回家。路上,武安侯問,“繼遠可還好?”多少年未見到老妻落淚了,武安侯打量着老妻的神色,問了一句。

武安侯夫人搖頭,“怎麼會好?”

武安侯道,“不知他們是個什麼打算?”老妻早與孃家斷絕關係,這些年,武安侯府與興國侯府也沒有多少往來。不過,當初老妻與孃家一刀兩斷,便是因馮繼遠之事起。馮繼遠雖然父親早亡,不過,他是嫡子嫡孫,興國侯府的嫡脈,繼承人亂在庶出叔父之上。馮繼遠不明不白被燒死在外室,武安侯夫人不肯罷休,死活要爲侄子討回一個公道。鬧到最後,便是與孃家老死不相往來。

“什麼打算?”武安侯夫人冷聲道,“我寧可興國侯府奪爵,也不要這爵位落入畜牲手中!”

武安侯不說話了,轉而勸道,“瞧着兩個孩子出息的很,你放心吧,日後會好的。”奪爵什麼的,是兩敗俱傷的打法。武安侯倒是覺着吳雙吳玉兄弟這般出色,若是運作得當,不怕奪不回興國侯之爵。

宋家也聽說了文武狀元家的千折百回的故事,這事兒,還是宋榮親口對家人說的。倒不是宋榮碎嘴八卦,只是,事關親戚家,到底是個什麼緣故,自然要家人知道個明白,日後方好打交道。

宋嘉言反應極快,道,“這樣說,吳雙吳玉是我們的表哥了?”武安侯夫人出身興國侯府,不過,與孃家早斷絕了往來。但是,馮繼遠不一樣,馮繼遠是武安侯夫人嫡親的侄兒。武安侯夫人的兄長是老武安侯的嫡長子,只是,這人比較沒福,一年帝都時疫,一病歿了。留下了十來歲的嫡子馮繼遠,照樣是侯府順位第一繼承人。

話說當年馮繼遠也是帝都有名的才俊,偏偏,命不大好。據說馮繼遠年輕時在外置了外宅,結果,外宅失火,馮繼遠就給燒死了。後來,武安侯的爵位就落在了庶子的頭上。

反正,武安侯夫人不與孃家來往多年,就是當年老興國侯死後,武安侯夫人也沒去孃家哭一哭。便是紀閔等幾個兒女,也從不與興國侯來往,這是帝都人近皆知的事。

宋榮對小紀氏道,“明天,備些補品,帶着孩子們去瞧瞧岳母。”

小紀氏忙應了。

宋老太太一時還是沒鬧明白到底怎麼回事,宋嘉言細細的說給老太太聽了。老太太一拍大腿,直接道,“這有什麼不明白的?哪兒就那麼巧,一把火正燒死人家正經的嫡長孫啊。定是那小老婆出的庶子乾的斷子絕孫的缺德事。”

這事兒,七八成的人都得這樣想,但是,尚未有結論之前,畢竟關係到興國侯府,二皇子三皇子的母族,實不好亂說。宋榮笑,“母親,誰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呢。這事兒,叫大理寺來斷也不好斷個明白。”

老太太不以爲然,說兒子,“虧你還做官兒呢,怎麼還不如我腦袋靈光。以前咱們村東頭兒阿旺家兩個小子,分家時可不就爲一頭豬的事兒,打的頭破血流,險沒出了人命。氣得阿旺一刀把豬捅死,一家一半這才消停。那還只是一頭豬,這麼大的爵位,誰不動心呢。”

老太太內心十分可憐武安侯夫人,對宋嘉言道,“去了好生勸勸你外祖母,那壞人哪,得不了好報。老天爺長着眼呢,要不然也不能叫人家兄弟都中了狀元。”

馮繼遠之事,牽扯到兩個狀元一個侯府,其實說來說去都是馮家的事。只是,帝都府斷沒本事斷此案的,直接上報,請求御裁。

既然吳家兄弟都在,昭文帝就召了他們兄弟來問個一二。吳雙道,“具體的事,臣那時年紀小,記得不大清楚。只記得是小時候元宵節,母親身體不適,父親帶了我們兄弟去看花燈。回到家時,就見房子着了火。父親想去救母親,不妨暗處已經布了弓箭手。臣當時年幼,右肩上曾中過一箭,故此,臣如今都是左手執筆。不得已,臣父帶着臣與二弟只得躲進已經起火的宅子裡,當年,是臣父將臣與二弟護在身下,臣與二弟方得以保全。而臣父,已在當年的火中容貌盡毀。其他的事,臣也記不清了,很多的時間,都是在倉皇逃命。後來,方輾轉在永嘉安頓下來,一住多年。”

對於那場有名的大火,昭文帝倒還有些印象,道,“朕記得,那時朕尚未登基,青雲衚衕的一場大火燒去了十幾戶人家。其中就包括了老興國侯的嫡長孫,聽說馮繼遠的外宅就安在那裡。不想,卻有如此內情。”

“既然有此冤屈,怎麼不早說?”

“若臣與弟弟一日不能取得功名,一日不敢說出這其中內情。”吳雙低聲道,“陛下,臣實在怕有人再放一把火。”

昭文帝命三司重審當年青雲衚衕大火一案,當然,同時也要重新認證馮繼遠的身份。

馮繼遠只一句話便將如今的興國侯一脈打入塵埃,馮繼遠用沙啞的聲音道,“如今興國侯府祠堂,錦程繼遠的御賜額匾上面放有一個錦匣,取下既知。”

有許多事,是吳家兄弟也不知道的。

昭文帝還見了馮繼遠一面,馮繼遠親自對昭文帝道出其中內情,“當年,臣被弓箭手所逼,帶着吳雙吳玉躲進火海中,救我們的不是別人,正是祖父。只是,臣容貌盡毀,雙腿也受了傷,即便再回興國侯府,也再不能襲爵。祖父擔心我們再爲人所害,便安排我們離開帝都。離開前,祖父曾言,他會將所有事情寫成奏章,放於祠堂額匾之上。若我們有運道再回帝都,自可申冤。若是不幸死在外面,也是我們的命。”

“祖父就是這樣的人,他雖然恨二叔所做的一切,卻要顧忌當年已經身爲陛下側妃的小姑姑。他深爲我而傷心,救我性命,但,他又不能給我一個公道。”馮繼遠嘆道,“馮家的事,大致就是如此。”

馮繼遠已經毀面殘疾,昭文帝本欲將興國侯之爵讓吳雙承襲,吳雙卻是推辭了,道,“想一想,臣父一世的波折坎坷皆因爵位之事而起。陛下爲臣父申冤,使得臣父冤屈得以真相大白,臣父子三人感激不盡。臣自有才學爲陛下效力,不願意襲侯爵之位。便是日後兒孫,有本事便出將入相,若才能平庸,安安分分的做一介草民亦是福氣。何況,臣的生母並非父親名媒正娶之人,說來,臣與二弟都是庶出。臣實不願襲此爵位,望陛下成全。”

吳雙執意推辭,昭文帝倒也沒虧了他們,將先興國侯下大獄問斬之後,把興國侯的田地財產都賞給了馮繼遠。能教出這樣文武雙全的兒子來,可想而知,馮繼遠當年是何等的驚才絕豔之人。吳雙整理後,奉父命俱捐給了國庫。

這種品性德行,昭文帝直接點了吳雙爲侍讀學士,依舊是正五品,卻是御前服侍,清貴的很。

一時間,吳家兄弟的名聲比之先前愈發響亮起來。

39第21章 嫡庶臉面立場61 晉江原創發表54 晉江原創發表87 晉江原創發表第21章 嫡庶臉面立場54 晉江原創發表93 晉江原創發表41 晉江原創發表91 晉江原創發表79 晉江原創發表67 晉江原創發表22 宋榮的教導86 晉江原創發表4 婆媳之爭153 晉江原創發表95 晉江原創發表106 晉江原創發表136 晉江原創發表34 晉江原創發表155 晉江原創發表92 晉江原創發表163 晉江原創發表67 晉江原創發表96 晉江原創發表161 晉江原創發表83 晉江原創發表48 晉江原創發表44120 晉江原創發表165 晉江原創發表149 晉江原創發表72 晉江原創發表165 晉江原創發表26 晉江原創發表154 晉江原創發表111 晉江原創發表25 最後一刀142 晉江原創發表139 晉江原創發表160 晉江原創發表43 晉江原創發表109 晉江原創發表155 晉江原創發表3 一箭四雕99 晉江原創發表107 晉江原創發表158 晉江原創發表20 奇葩章家80 晉江原創發表3274 晉江原創發表134 晉江原創發表156 晉江原創發表138 晉江原創發表399 宋嘉言的蹊徑27 晉江原創發表26 晉江原創發表45 晉江原創發表20 奇葩章家124 晉江原創發表3851 晉江原創發表126 晉江原創發表127 晉江原創發表17 兄妹51 晉江原創發表126 晉江原創發表10 老太太的改變54 晉江原創發表156 晉江原創發表19 歲月的閱歷69 晉江原創發表143 晉江原創發表45 晉江原創發表4 婆媳之爭49 晉江原創發表50 晉江原創發表158 晉江原創發表95 晉江原創發表64 晉江原創發表127 晉江原創發表47 晉江原創發表76 晉江原創發表121 晉江原創發表142 晉江原創發表362 回門33 晉江原創發表64 晉江原創發表89 晉江原創發表57 晉江原創發表第15章 兄弟姐妹94 晉江原創發表58 晉江原創發表34 晉江原創發表148 晉江原創發表1 吃奶新婚婆媳62 晉江原創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