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朝堂新勢力

對於金山總督府而言。

不列顛加拿大總督府的懸賞令威脅並不大,橫豎就是一羣白人冒險者,威脅不大。

關鍵的意義在於。

戰爭已經開始了!

當消息傳回到了中都。

此時的中都已經入冬了。

江南的冬天沒有北方那麼冷。

但其實也挺難熬的。

“皇上,金山總督林鳴鶴的摺子上來了,您可看了?不列顛人已經開始有行動了,不過現在金山總督府的麻煩還不只是這個,這遠去萬里,願意去新大陸做官的秀才可太少了.”

說話的是彭浚。

這些日子他煩惱的莫過於派遣官員去大東北、大西北、南洋、澳洲、新大陸等地任職了。

這些地方都是蠻荒之地。

太不受到大明的官員們歡迎了。

而且當地知識分子又很少,許多幹脆都是一些目不識丁的農人。

官員太少,讓大明的右丞相彭浚可是傷透了腦筋。

朱道樺放下手中的摺子,看了看一邊的左丞相顧鬆。

“老顧啊,你說這可怎麼辦?東北現在已經有遼西省、遼東省、遼北省、黑龍江省四個省,再加上興安總督府和北疆總督府兩個總督府和庫頁島開發公司,大西北還有西域省、蒙西省兩個省,南洋還有好幾個需要建省的地盤。新大陸的地盤也在擴大,到時候也需要不少的官員,這些地方可都是蠻荒之地,需要的官員人數又多,現在缺口就有六千多,等未來起碼要派遣好幾萬官員去這些地方任職,你說說,咱們去哪裡能搞到這麼多的官員啊?”

“皇上,幾萬官可不是小數目,那時候韃清全國都才幾萬個官而已,臣以爲,靠從各省借調官員,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得另想辦法才行。”

在大明當然是不愁找不到人去做官的。

現在大明朝廷東拼西湊找不到人。

主要還是因爲現在調遣去這些邊緣地帶的官員都是從官僚體系中找的人。

那些人已經都有官做了,肯定不太願意去幾千裡外的苦寒之地做官了。

就算級別上有提升,也沒多大的吸引力。

因爲大明朝的官員的工資是和地方的經濟發展、稅收情況掛鉤的。

這些蠻荒之地能有什麼油水?

“皇上,不如開個恩科,招募點願意去東北、西北、南洋、新大陸爲官的士人吧。”彭浚建議道。

這個想法他早就有了。

只是現在大明朝的科舉招募的人數也降了下來。

畢竟這科舉又不是高考,考中了不是去上大學是去做官了。

如今大明各地,除了陝西、甘肅暫時還處在軍管狀態,內外蒙古、西域省、吐蕃省都還沒有完成省級建制之外。

其他的地方,都已經實行“憲政”了。

除了第一次的省考之外。

每年官員的錄取名額也變得非常有限和稀缺起來。

如廣東、四川這樣的大省,每三年纔開一次科舉,每一次的取士都不超過千人——現在的大明這裡中了秀才的。都要立刻授官,而各省的官員大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每年開缺出來的職位實在有些,所以求官就顯得困難了。

如果一下子拿出五萬個官職分配到漢地,恐怕要讓不少官迷讀書人彈冠相慶了。

哪怕是要遠去萬里做官,也肯定是不少人是願意的。

朱皇帝皺了皺眉,心裡盤算了一番。

“沒錯,是要招募一些人補充到各新地盤做官了,那就開個恩科,但是這個恩科朕認爲不能和普通科舉一樣,畢竟這些地方的官,要管的事情可不少。得按招募一些實幹之才,這樣吧,秀才科佔一成,剩下的就招武秀才、明法、明算、同文、工學等五科。”

彭浚臉色一變:“皇上,文秀才只佔一成,是不是太少了”

文秀才大多是儒生。

而武秀才大多是軍校的學生。

至於其他幾科,那都是新式大學的學生們的天下。

他可是很清楚。

那些有在新大陸、東北等地爲官經歷的官員,在未來的升遷之中是有加分的。

一下子就是幾萬個官僚系統的新鮮血液涌入。

而且儒生的比例大大降低。

這.

朱道樺冷冷道:“這些苦寒、蠻荒之地不需要秀才官,需要的是實幹之才!”

彭浚皺眉:“可是一下子要招三萬多明法、明算、同文、工學生也不大可能吧?大明有那麼多實幹之才?”

朱道樺容色如鐵,絲毫沒有退讓的打算:“朕不打算立即開恩科,現在宣佈出去。明年秋天開考……現在大明各地已經開出許多書院、學院和大學,還有提供速成教育的學校,有一年多時間讓想求官的士子準備,總能學會一點皮毛吧?”

他斷然又加了一句:“凡是有大學畢業文憑者,再通過這次恩科考試者,都要加以重用!”

彭浚和顧鬆這下都是心中雪亮。

朱道樺朱皇帝,是準備放手提拔新學學子了,明年恩科之後,恐怕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的學生,要步入官場。

大明官場的一個新勢力就要形成了!

不過分別作湘黨和粵黨的領袖人物們彭浚和顧鬆,卻早就已經看到這一天。

他們又怎麼會毫無準備呢?

所以現在大明國內。

不少由當地豪族聯合辦的新舊結合的大學也不少。

比如說湖南的嶽麓書院。

廣東的粵文書院。

上海的兩江大學堂。

都是類似性質的大學。

兩個大明的文官大佬互相對視了一眼,彭浚道:“皇上,臣還有個建議。既然這次恩科是爲十幾個新建省份選擇官員,那就不應該拘於地方限制,而是要唯纔是舉,也不應該限於十六省,凡是大明所轄之地,年齡未滿27歲之百姓,沒有犯過王法,不在永不敘永之列者,皆可參加考試,以分數高低決定是否入取。”

“這個倒是應該的。”

朱皇帝想了一下,點了點頭,“就這麼辦,這次恩科考試就由大學士府和宣教部一起辦理吧。”

他思索了一下,又道:“另外,這次恩科入取的官員還要參加爲期3個月的軍訓,他們要去的地方不太平,所以需要掌握一些軍事知識。”

第359章 蘇伊士地峽和地中海駐軍第278章 沙皇的利刃第371章 人民不感謝皇帝第447章 中華大團結第275章 完了,明軍指揮官太嫩了!第36章 米,煤,鐵,奉清反明?【求收藏求追第29章 煌煌盛世大清朝第23章 明荷英法四方會談【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119章 乾隆的殺心第82章 我大清以八旗爲本【求追訂】第339章 獨佔新大陸的關鍵是人口第284章 父愛如山第389章 工業化的勝利第388章 匍匐前進第188章 大清,危!第342章 牢籠智士是自縛手腳第231章 決戰!皇帝和你們在一起!第56章 終於要北伐了。第266章 給沙俄一點點小小的東方震撼第397章 歐洲文明的東方之盾第16章 牆頭草們,各有盤算。第452章 騎一師VS騎一師第189章 關外旗人,人人泣血。第412章 入華考試的漏洞第440章 小韃子也好興奮啊第363章 朕有的是地方安排失去土地的農民第325章 印度諸侯要地盤,平西藩要女人!第420章 極盡哀榮第346章 從東方到西方第一百五十七章、要開放,那就一起開放【重第254章 西方也有麻煩事兒第412章 入華考試的漏洞第95章 八旗大爺,一錢漢。第118章 贏!第133章 天國要分地!第42章 辮子要割了【求收藏,求追讀】第282章 有人要倒幕了!第246章 辮子都割了吧第94章 朱老闆有的是錢第238章 打西邊捉住了一個乾隆第186章 打寧遠,打錦州。第444章 實君憲政第24章 基於規則的秩序,納稅和鑄幣權!【求第82章 我大清以八旗爲本【求追訂】第28章 日本也很重要呢【求收藏求追讀】第455章 碰撞!第49章 造不如買【求收藏,求追訂】第416章 這是島鏈第353章 十幾年後的世界大戰第255章 大清的火種第462章 領袖地位是打出來的!第453章 統帥拿破崙第279章 俄軍能試出明軍的極限嗎?第66章 發揮火力的優勢【求收藏,求追讀】第171章 都有明式裝備啊第154章 封建強兵和大清綠旗第47章 廢堂口,收人質,開科舉【求收藏,求第327章 皇帝西狩第190章 輕取寧錦,召見俄使。第414章 你以爲你是霍去病啊?第184章 加碼!孰優孰劣?第276章 這是清軍殘餘?這明明是明軍精銳!第373章 要有外來的經第368章 沒規矩的新大陸人第15章 誰在找死?第234章 遊牧民族以後就只能能歌善舞了第331章 楊遇春吊打威靈頓公爵第380章 擴張,人口是關鍵。第148章 殖民印度的開端第356章 朝鮮王第178章 南洋海戰,遼北陸戰。第281章 琉球突變第377章 千古一帝的擔憂第90章 朱明王的威脅第71章 上架感言第72章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求全訂】第308章 什麼叫做老殖民者啊....第460章 爲何而戰?第364章 各有各的道路第162章 大英傳統藝能之私掠第96章 漢官皆無恥,漢人不可信。第205章 什麼叫做反動的獨裁君主啊第454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214章 一戰定天下第89章 會有一個團結的歐洲嗎?第276章 這是清軍殘餘?這明明是明軍精銳!第327章 皇帝西狩第161章 明俄分蒙古?第117章 搶廣東,搶湖南。第221章 天國潰,北上!第33章 明王的三大支柱【求收藏求追讀】第322章 君子要辦報第186章 打寧遠,打錦州。第191章 乾隆:朕非亡國之君。第42章 辮子要割了【求收藏,求追讀】第365章 懸賞令!敵人已經動手了!第427章 祖宗保佑和甲板洗地第122章 這算贏了吧?第3章 小小的炮兵系畢業生第152章 北伐之前,先斷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