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節 說服

附:筆者微信“landbard”,添加請註明“千年書友”,謝謝關注。

————————————————————————

繁華的汴京不是自己的家,這是幾乎所有靈州人的感受,包括羅開先在內。

對於羅開先來說,汴京的所謂繁華也就是比後世看的影視劇目宏大許多的佈景,雖然真實,卻也讓瞭解歷史脈絡的他更覺得虛假。處在汴京城的大街小巷,更是讓他有種浮生若夢的虛幻感。

習慣了一路上諸事由心的掌控感,眼前這種處處制肘的環境,更是讓他有種身處牢籠的感覺,只不過這個牢籠古典華麗了些。

當然,這種感覺不是他獨有的。對於靈州一路同來的衆人,包括兩隻小娘來說,眼前汴京的繁華雖然讓他們欣喜與憧憬,卻遠不如在靈州自家的地盤上自由自在,雖然靈州那裡規矩繁多,但卻可以提供難以言述的心靈的安寧。

便是最喜歡繁華熱鬧的崔十八郎,在肚皮捱了一刀之後,也收斂了許多,眼下心有所屬的他更是初初有了點男人的擔當。

所以在羅開先下令迴歸靈州之後,汴京南郊這片小小的莊院內便更加喧囂熱鬧了起來。

……

與來時的輕車簡從不同,迴歸靈州需要做的準備可要繁瑣得多。

批量購買的糧食之類是首重之事,因爲陰差陽錯有了宋庭的賠付,羅某人屢次收納進空間的糧食已經遠遠超過預計,除此之外,還有大堆購買的種子、布匹、綢緞、茶葉、瓷器、書籍、紙張、藥材等等數以千計不同門類的貨物。

而本來預計需要花銷的金銀之物,卻並沒有消耗太多,從頭到尾,羅開先也不過拿出了幾盒子寶石、一些金塊以及在赫拉特收納的一些銅錢。

一進一出,兩下卻並不均衡,羅開先的隨身空間剛剛空出些位置,卻又塞進了大把物事,已經很久沒有變動的空間,頭一次讓羅開先有了臃腫滿溢的感覺。

實際上,整理這些需要帶走的物件,更多是需要手下人忙碌,羅開先需要做的只是把它們收納起來。更多需要他來操作的卻是人的事情。

之前的‘滎陽好漢’需要帶走,這個毋庸置疑,不需過多囉噪,以李開爲首投誠的那些宋人禁軍就比較麻煩了,這些人的數目足有一百多,他們可不適合留在莊院這裡,這些人的心態複雜,需要篩選,同時而想要帶着他們一起走,首要收心,就必須把他們的家眷接來一起帶走,這就是個麻煩而瑣碎的事情。

好在有之前對‘滎陽好漢’們操作的舊例,藉着這次宋庭態度軟化,倒也談不上難度,只是莊院周邊的路上,奔波的身影就多了起來。

此外,原莊院內還有一部分嚮往靈州的農民,比如農事管家餘奎等人,也是一番折騰。

而需要帶走的人員中,最受羅開先重視的,還有兩人,一個是崔十八郎未來的丈人——三法司度支書吏張顯,另一個就是前文多次提到過的待考山陰學子杜衍。

張顯這人,表面看來不過一個不起眼的刀筆文吏,放在後世也不過就是某國一個部委的小小公務員,但在這個時代,尤其對於靈州來說,卻比所謂的大學士大文豪更有價值!

羅開先對此可謂是心知肚明,對這張顯,他也算是早有預謀,而且想好了說服張顯的說辭。十五日上元節當晚,他就把人請來,道明心意,只問了兩段話,“昌莆兄,設若前時未有崔十八郎,婉娘必爲楊景宗所擄,兄可有平定之策?”而另一句更是犀利,“宋庭每以文筆詞藻選官,以昌莆兄之才,可能做得三法司使相?今歲之後,兄已近不惑之年,可能於年邁力衰之前做得度支郎中?”

只是兩段話,便問得張顯張昌莆無言以對。

當然,能在三法司中做到刀筆主吏,張顯也不是沒見過世面的後生小子,他也半是惱怒半是試探的回問了一句,“以弟之靈州,不過十數萬人,而愚兄所處三法司,卻掌控千萬人之生計……處廣廈之間,定磅礴之策;較之逼窘之地,蠅營狗苟,何如?”

對於張顯話語中的小窺,羅開先沒有半點惱意,只用平白無比話語回道:“廣廈者,何人之所?世家富貴者獨有也!落魄貧賤之人可能近前?逼窘者,一時也,掘土千萬,砌石爲廊柱,焉知不能成巨棟?”

取捨之間清晰明瞭,張顯自是再無異議。

至於說服杜衍,卻又有不同。

這些時日,杜衍始終在莊院內閒轉,除了後宅和糧倉幾處緊要的位置,其餘的地方對他並沒有限制,連這些時日對戰石元慶率領的烏合之衆,這年輕的學子算是全部看在了心裡。

羅開先召喚他時,這頗能吃苦的小子正與村民一起跟着侍衛們練拳。

彼此熟識後,虛假的客套便少了許多,這杜衍連衣衫都沒換,頭上還帶着鍛鍊身體之後的汗珠,興沖沖地走了進來,雙手抱拳一揖,直接便道:“羅將軍,你找俺?”

“世昌來了,坐!”羅開先坐在椅子上忙着寫東西就沒起身。

“謝將軍……”杜衍也不客套,徑自找桌前的椅子坐下。

收了手中鵝毛筆,再把列在身前的貨品名錄擱到一旁,羅開先開門見山道:“世昌你在某家這莊院待了二十天,感受如何?”

“這……”近朱者赤,受了莊院內侍衛們的影響,杜衍身上學子的氣息少了許多,倒是多了幾分軍人的爽直,稍一猶豫,開口便答道:“將軍麾下實爲不可多得之悍勇,依學生淺見,任選一人,均可軍中爲將,若爲地吏,做一縣尉綽綽有餘……至於莊院內,人人勤儉,處處秩序井然,上至耄耋老翁,下至垂髫幼童,謙讓有禮之餘,鮮見卑微怯懦,較之世家大族,不須多讓!至於其他種種,多爲學生聞所未聞,實不敢妄加評論。”

“呵……好一個不敢妄加評論!”羅開先勾了勾嘴角,轉而問道:“不知世昌努力求學,所爲者何?榮華富貴?光宗耀祖?亦或嬌妻美妾?”

他想招攬這杜衍不假,但對方心性究竟如何,還是需要探問一番的。而問話的內容也是有所針對,都是切合時代選出來的。

杜衍沉默了片刻,昂首回道:“不瞞將軍,學生自幼坎坷,蒙孟洛岳家看中,嫁女與學生,學生曾於心中立誓,必要一生榮耀,惠及妻小!”

“你已經有家室了?”羅開先驚訝的問了一句,隨即又說道:“倒是某家估算錯了,今歲你該是二十七歲,怕是婚配已有七八載……”

“將軍所言不差,學生岳家複姓相里,婚配至今業已七年,家中長女也已垂髫之年……”說這話的時候,杜衍有些消沉,顯然作爲男人,拋家棄女求學在外的滋味並不好受。

羅開先心底琢磨了一下措詞,繼續道:“世昌你二十有七,眼見便是而立之年,如今一副身心全部投注到科舉之事,怕是有些不智,某家不知宋庭選人公正與否,不過把希望寄託於人,未免失之於被動,何況新正節前,世昌你通風報訊於某,必定取罪於石家……如此境況,你之前程怕是堪憂……”

杜衍頓時無言以對,這大齡考生低頭糾結了一陣,終又擡頭平視羅開先,問道:“學生知將軍同爲漢家子,如今宋境可說政通人和,爲何不能留下爲我族裔增添氣運?”

“政通人和?”羅開先頗爲揶揄的反問了一句,待到杜衍面露尷尬之後,才又說道:“世昌,虛假之詞不必再說,宋境究底如何,你該比某家更爲清楚……至於爲族裔添氣運?呵,世昌你還信奉道家說辭?便是真有氣運之說,趙氏也未見便是氣運之主!”

尷尬還掛在臉上,杜衍的學生勁兒冒了出來,“願聞其詳,還請將軍明述!”

“呵……”面對這較真的杜衍,羅開先也只能借假笑來掩飾一下,“道家說辭非某所長,依某所見,所謂氣運強盛,該是衆生之力匯聚,無有內耗,戮力進取之結果,某之靈州便是如此,全不似宋庭這般窩在門裡爭短長!”

“將軍之靈州……該是何等模樣?”這一刻,杜衍真的起了好奇探究之心。

羅開先攤攤手,回道:“某說再多,也不過言詞而已,且又自誇之嫌。世昌若有心,不妨親眼觀之……”

“……善!”杜衍踟躇了半響,終於做了決定。

言詞再多就是廢話,尤其是對杜衍這種一番熱血執着的人。

羅開先從不是賣弄口舌的人,對他來說,能把人拉到靈州,他就有信心使人留在自己麾下。

第三十六節 收服第二十六節 閒人們(四)第九十節 巴哈米爾的妥協第四十三節 收宮(三)第七十八節 夜難眠(上)第七十六節 興州亂(下)第十三節 狼口救人第三節 比什凱克之戰第四十八節 晉州城外的對話(下)第三十五節 晨話 (上)第三十三節 松樹炮的轟鳴(下)第五十一節 馬事第三十九節 屈服第八十一節 殺雞第八十五節 結髮與春宵第四十三節 觸戰第十七節 籌備第五十三節 守戰(下)第五節 夏州議(中)第二十四節 應對第九十五節 倒計時(五)第六十六節 漣漪(六)人心涌動的會州第八十九節 亞述人的智慧第二十八節 碰撞(上)第二十七節 矇眼驢第五十三節 苦難的小部族 (下)第十二節 鏡湖邊(上)第二十七節 上元節、海路與謀劃(上)第三十一節 情感與理智第七十四節 比試(四)第四十四節 喧囂與寧靜第六十八節 漣漪(八)衛慕乙黑的解讀第九十節 籌備第九十七節 倒計時(七)第二十四節 閒人們(二)第六十一節 迴歸東土的辦法(下)第四十二節 收宮(二)第九十一節 魔窟?寶藏!(上)第七十九節 訛詐第九十一節 魔窟?寶藏!(上)第三十節 運籌第三節 穿越空間第九十六節 倒計時(六)第三十三節 松樹炮的轟鳴(下)第七十六節 軍備第六節 抱大腿的曷薩人(上)第二十二節 糊塗事與精明事(一)第十節 饒恕與感謝第八十三節 探問(下)第四十四節 收宮(四)第十四節 善後第一百一十二節 識破第二十四節 海面上收稅的傳教士第六十節 婚禮與婚法(下)第四節 會州(下)第一百一十二節 識破第七十七節 過河法蒂瑪王朝第四十八節 收宮(八)第十節 達姆甘第二十節 葬禮上第五十六節 謀定第三十七節 情報與決策(四)第七十五節 崔十八郎與張婉娘第五十四節 爭議(下)第六十七節 漣漪(七)衛慕家父與子第四十六節 見聞(四)第一節 非洲槍火第十二節 殺與罰(中)第一百零五節 生意(下)第七十三節 比試(三)第七節 夜晚與傳承(下)第六十九節 漣漪(九)環州城內第十四節 善後第一百三十節 後續第一百節 會議(三)第十一節 軍馬引出的麻煩第七十七節 八卦的赫爾頓第十九節 李德勝與賈仁(上)第四十七節 收宮(七)第七十六節 河邊第三節 兵與商第六十七節 交鋒(中)第六十三節 漣漪(三)生命寶石第一百零四節 尋仇(一)第四十四節 喧囂與寧靜第十四節 商業大臣第八十三節 迴歸希爾凡第一百二十二節 雪色,血色(三)第五十節 中場(下)第三十節 啓程前第二十九節 雅典海岸上的談話第四十三節 送行(下)第九十五節 初雪(上)第十三節 談話第五十三節 來人第十七節 馬哈穆德、卡迪爾和李德明(三)第一百零一節 攘外與安內並重第七十四節 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