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二十八 我已經看到吳拱的死期了

對於這場戰爭來說,若要撤退,當然要趕在農民軍還沒有發現的時候。

若是在湖邊,他就可以直接乘船離開這裡,而不需要擔心會被死死咬住。

可他現在偏偏在南昌城外,且通往鄱陽湖的水道被農民軍封死了,他無法迅速撤退,只能靠兩條腿。

現在軍中起碼有五千多傷病員,且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之中,若是把他們都帶上,這個速度肯定快不起來,到時候萬一農民軍發現了,一路追擊,屆時等待宋軍的就是全軍覆沒。

他這個主將都要完蛋。

若要快速撤退,就必須要捨棄這些傷病員,把他們留在這裡,讓他們自生自滅,面對農民軍鋒利的刀鋒。

這樣做合適嗎?

吳拱最開始有些猶豫,因爲這羣傷病員中也有不少與他一起從川蜀過來換防的老部隊,他對其他軍隊這樣搞無所謂,但是對自己的老底子還這樣搞,似乎不太合適,可能會失去人心。

但是他很快就想到了他名義上的父親、實際上的兄長吳玠曾對他說過慈不掌兵。

作爲一個統帥,必須要在關鍵的時刻做出最符合整體利益的行動,而不能因爲一時的婦人之仁毀了一切,他必須要保全最大限度的力量,哪怕爲此捨棄一些什麼。

壁虎斷尾求生的意志是他應該學習的榜樣。

這個世界是殘酷的,若要掙扎求生,就必須要殘酷起來,沒有諸葛亮的能耐,就別以爲自己能擊殺追擊的張郃,撤軍還是要老老實實的做好周密的計劃,不允許任何波折。

吳拱一個人思考了很久,最終做出了這個決定,決定要討伐。

宋軍被命令趁着雪夜悄悄撤退。

冒着鵝毛大雪,宋軍各部開始了秘密行動,全面北撤,去湖邊找船,快速乘船離開這裡,實現成功大撤退。

儘管他們將拋棄五千多傷病員不能帶走,但是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必須要這樣做才能讓更多人活下去。

北撤的消息層層通報的時候,有人不願意拋棄自己的同鄉、朋友、戰友、部下,吳拱沒有理睬,出動親兵強制要求全軍北撤,如有敢於違抗者,定斬不饒。

還真有人不願意走,最後被當場擊殺。

冒着熱氣的屍體無聲地告訴所有人,要麼走,要麼死。

爲了活下去,爲了更好地活着,吳拱成功率軍撤退,冒着茫茫大雪一路北撤,拋棄了好幾個軍營的傷兵、生病的士兵,放任他們在寒風瑟瑟中苦苦掙扎。

他們走了,剩下來的人被拋棄了。

而當這些傷兵和生病的士兵終於意識到他們已經被拋棄的時候,是相當悲憤的。

他們驚慌失措,並且破口大罵,對吳拱恨極了,罵他的祖宗八代,咒他不得好死,並且同樣試圖往北逃跑,不願意被丟在這裡死掉。

但是他們的身體太虛弱了,根本跑不了多久,很快就倒在了冰天雪地之中,更沒有人能夠幫他們從冰天雪地之中爬起來繼續向前,於是他們的結局便是顯而易見的。

趙玉成經過一次不成功的試探之後,作了檢討,但是他並未放棄扭轉戰局的希望,部下們也依然信任趙玉成。

全軍整頓一天之後,雪停了,趙玉成便派出偵察兵偵查宋軍軍營的情況,想看看宋軍有什麼動靜,這才發現不對勁。

宋軍軍營裡的雪太多了,幾乎沒有清理的痕跡,都快要把軍帳壓垮了,也看不到一個守衛的衛兵,看不到巡邏崗哨,這不正常。

難道……

他們撤了?

趙玉成短暫的猶豫了一下,便立刻派高猛帶兵出城,直接越過宋軍大營一路向北,追擊宋軍。

而趙玉成自己則親自帶人查看宋軍軍營並且派兵清理軍營內的積雪,想看看軍營裡還有點什麼能用的東西。

他這才驚訝地發現這座軍營裡已經沒有活人了。

等最後把積雪清理的差不多之後,出現在趙玉成和農民軍士兵眼前的是慘絕人寰的場面。

大部分軍營內都是沒人的,只有位置靠後的幾座軍營有人,大抵是傷兵營。

但就是這裡,場面十分駭人。

清理掉營帳周邊的積雪,掀開簾子往裡看,看到的全都是躺在地上睡着稻草蓋着破杯子的凍僵的屍體,軍帳裡極爲陰冷,沒有一絲溫度。

有些營帳周邊就全都是屍體,看着屍體都是朝着外面的方向倒下,而軍帳內有些牀鋪就沒有人,大抵是這些人在離開軍帳之後沒過多久就抵禦不了嚴寒,凍死了。

從軍帳門口開始,一直到軍營的出口處,長長的一條直道上,躺了一長條的宋兵屍體,身上沒有傷口,身體僵硬,顯然是被凍僵而死的。

他們想要離開軍營,但是沒能成功離開,就凍死了。

這些宋兵是怎麼回事?

撤退的宋兵到底做了什麼?

難道是拋棄了他們?

趙玉成不清楚。

第二天一早,高猛低着頭帶兵回來,說沒追上宋兵主力,倒是抓到了一批因爲各種原因沒跟上主力撤退腳步躺在路邊上等死的宋兵,大約五百多人。

高猛就把他們作爲戰利品帶回來了。

看着他們凍得瑟瑟發抖只剩半條命的樣子,趙玉成下令給他們衣服穿,給他們薑湯喝,把這五百多人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

然後這些半死不活的宋兵俘虜就集體跪在趙玉成面前感謝他的救命之恩,一邊哭,一邊把趙玉成想知道的事情告訴了他。

因爲其中甚至還有幾個是負責軍需供應的軍需官兵,所以趙玉成知道的比較詳細。

吳拱拋棄了所有傷病員。

因爲後勤不力,這支宋軍的過冬物資非常差勁,很多都是次品,根本不能禦寒,所以從之前氣溫驟降開始,宋軍就開始出現大量士兵感冒發燒,失去了戰鬥力。

且隨着天氣越來越冷,這樣的病人越來越多,很快上千,趨勢根本控制不住,吳拱卻不能解決這個事情,最後終於到了下雪天,吳拱擔心繼續下去宋軍會全部凍死,於是就決定撤兵。

可當時已經有五千多人病的挺嚴重,躺在牀鋪上起不來,他們是撤退的累贅,吳拱決定放棄他們,帶着健康的和病情比較輕還能跑動的士兵離開這裡,北撤。

吳拱帶走了全部的口糧和能用的物資,把超過五千人的傷病員都給拋棄了。

而這些人在冰天雪地裡苦苦掙扎,又沒有飯吃,也沒有水喝,更沒有藥,想來他們的結局就是在冰天雪地之中,在飢寒交迫之下,悲慘的死去了。

趙玉成和農民軍的一種軍官指導員聽後,默然無語,然後帶着這五百多人去看被他們打掃乾淨的宋軍軍營。

看着凍病而死的五千多宋兵,這五百多人哭的聲嘶力竭,全都跪下了,似乎是在向死者們請罪,希望得到死者的原諒。

望着這樣一幕,趙玉成深有感觸。

“雖然有古訓說慈不掌兵,將軍應該控制自己的感情,爲了勝利,可以放棄很多東西,但是我始終覺得一個殘酷的只爲了勝利而戰鬥的將軍是不能長久的。

慈不掌兵,說的或許並不單單是要將軍一定冷酷到底,這其中的尺度,或許是將軍應該去仔細衡量的,而不是單純的因爲四個字抹殺掉全部的情感,成爲殺人機器。

吳拱固然善戰,但是自此之後,還會有人信任他嗎?還會有人願意跟隨他一起作戰、同生共死嗎?或許會因爲命令而跟隨他,卻絕不會在危難時出手相助,所以,我已經看到吳拱的死期了。”

一千二百五十七 一個奴隸死了,一個人站了起來四百三十 從河間城開始反擊一千二百一十二 朝廷若要繼續存在,就必須要仰仗明國一千四百三十三 你這是在威脅大明嗎?一千五百七十一 蘇詠霖其實還是挺有錢的四百八十一 他蘇詠霖到底是個什麼態度?五百零六 大型凡爾賽現場八百二十七 噁心的腐蝕二百三十二 給我活下來!一千五百四十四 叛徒一千五百六十 一碗清汁田螺羹番外·從神乎其神的沒良心炮開始說起第1680章 大明國前所未有的快速行動起來了第1681章 大明的歷史陡然加速了二百九十 趙開山感覺自己可以理解岳飛了第1671章 他們不再需要勞累一生了四 南宋辦不到,那就我來試試好了七百二十三 天晴了七百八十一 任得敬之心,路人皆知一千一百三十九 政變進行時三百五十八 鬥士們一百五十 蘇詠霖大破糧草大營七百六十 爺回來了五百七十二 絕望中的“希望”一千五百七十六 藥能救人,奢侈品只會害人五百二十三 此蘇詠霖,彼蘇詠霖一千三百九十六 蘇詠霖不需要這些人的心一千四百零七 這不是最後的結局一千四百二十八 讓你吃個痛快七百四十九 太上皇已經不是皇帝了四十九 土辦法也有大用處一千四百四十六 西域熱一千四百七十六 量花剌子模之物力,結古爾王朝之歡心一千一百一十一 談!爲什麼不談?一千二百七十七 老爺果然在意我六百四十三 這就是南國的冬天吧一千四百七十 突如其來的劫持五百一十八 希望領帥不要把大宋當做敵人二百四十四 趙開山並不滿足九百四十一 旗幟鮮明表達立場四百五十四 被俘獲的移剌成一千三百零七 他沒想到張栻居然是個理想主義者四百一十六 他的付出三百一十九 以趙構作爲人類基準而存在的世界是不能存在的九百二十二 火器部隊的組建三百零五 此人必除!一千三百二十二 國旗一千一百八十八 他的權力來源理所當然是明國一千二百三十九 最少也要五十萬貫纔夠吧四百二十八 擊破重圍一千四百六十六 天下只有一位棋手一百四十二 完顏亮不來,老子先過去!一千零五十五 南宋朝廷只會比他們更慌二百四十七 河北大地風起雲涌九百九十六 儒林外史五百零五 他蘇某人的性格也是相當惡劣四百三十 從河間城開始反擊四百七十九 請諸位務必要和我站在一起三百二十四 “民心”也就是一坨屎一千一百五十六 革命不是氣氛友好的請客吃飯一百三十七 勝捷軍更加專業了七百一十二 臨安條約一千零二十三 火龍燒倉一千零九十五 軍事永遠不能獨立於政治而存在八百六十六 陛下,水至清則無魚六百三十九 是復興會改變了我一千五百四十一 他們想要保護自己心中的神二十五 所有農民都興奮了起來一千二百五十 沒有人比我更懂瞞天過海四百五十一 金軍大營徹底崩潰了二百七十二 他真的非常討厭這些高門大戶九百零二 不把神銳軍薅禿了,他就不姓姜一千四百五十七 獨孤求敗三百九十七 完顏亮心中窩火七百九十七 熱烈歡迎明軍入城四百一十四 每一個人都有披荊斬棘的使命一千零五十四 他們被逼着走向自己的命運第1674章 天字第一號帝國餘孽一千三百零五 他們只希望看到血流成河一千三百九十三 喬豐比誰都清楚一千三百三十五 走向終結一千四百五十九 聽聽,這是人話?五百四十六 開山祖師爺蘇詠霖一千一百四十 望上國寬恕江南國之罪(五更求月票、推薦票)九百三十一 趙昚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虛寂寞冷一千二百一十五 大明寶鈔?一千三百二十七 精準爆破一千二百四十二 交子?狗都不要!一千五百五十二 蘇詠霖來了一千二百二十 終戰時刻一千零七十九 我們解放了一代人一千零五十九 危急存亡之秋九百 天網軍截胡一千零九十八 一天不忘記,一天不停止第1668章 第二次民衆代表會議五百八十九 朝政之道就是制衡之道一千一百零一 明國也是有可取之處的七百八十 西夏又出事了六百六十六 鑄炮一千零三 終不與大明爲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