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 亡楚

公元前225年,李信和蒙恬率領二十萬秦兵伐楚。

從魏、楚戰場的人事安排,我們可以看出始皇帝的用人思路。任用的王賁、李信、蒙恬都是年輕將領,說明他在追求軍事作戰部隊的幹部年輕化。

始皇帝對老臣簡直有點深惡痛絕,這羣人長期掌權,積威太盛,不好控制。呂不韋、桓齮的事情,總在提醒他把權利勞勞的抓在手中,所以他要扶植自己的嫡系,那些從小被洗腦的年輕將領。

始皇帝的想法沒有問題,但剛剛實施,就暴露出細節安排上的不周。

李信深受始皇帝的寵信,現在正紅透半邊天;而蒙恬出身蒙氏軍事家族,揹負着輝煌的功績和榮譽。兩個年輕將領,都心高氣傲,碰撞的結果,是誰也不服誰。

戰場上最忌諱兒子指揮父親、弟弟指揮哥哥、下級指揮上級,這都存在破壞領導班子團結的潛在危險。軍事組合強調的是主將的權威性,李信不能讓蒙恬信服,產生矛盾再正常不過。他們倆決定分兵兩路,李信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平輿,蒙恬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寢城,看誰先攻破城父。

在戰國時代,分兵出擊是慣用的戰術,同時開闢兩條戰線,要求大軍之間相互策應。彼攻而我守,彼守而我援,充分利用兵力資源,最大程度的擴大戰果。李信和蒙恬的分兵卻與此相去甚遠,他們不是協作,而是在搞軍事競爭,其結果只能是給敵人可趁之機。

李信率部對楚地發起猛攻,一路勢如破竹,連破楚國的鄢城、郢城。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客觀的說,李信已經很不簡單,白起最盛時,也不過取得如此成績而已。

面對輕而易舉的勝利,李信沒有進行應有的反思和總結。爲什麼厲兵秣馬多年的楚軍不堪一擊?爲什麼秦軍攻破楚之重鎮卻沒有遭受頑強的抵抗?如果他肯動動腦筋,結論顯而易見,他根本沒有遭遇楚軍主力。

摸不清敵人的動向,是戰場上最可怕的事情,李信卻簡單的歸結於楚軍怯戰,正是他大發神威的機會。他不給部隊修整的時間,命令連番激戰的秦軍連夜行軍,向西開拔,直奔城父。他和蒙恬還有個約會,堅決不能遲到。

李信可以不長腦子,我們卻很有好奇心,楚國軍隊都幹嘛去了?

項燕的家族世代爲楚將,他正是現任的抗秦總指揮。聽說秦軍攻楚的消息後,他就率領楚軍主力躲進連綿不絕的荊楚山地。李信其實猜的不錯,項燕是害怕秦軍,這得益於他家族長輩長期捱打的經驗,秦軍別過萬,過萬不可敵。

既然打不過,項燕只有避敵鋒銳。他放棄必輸無疑的正面防守,在暗處觀察秦軍,尋找破敵的時機。得到李信向楚國腹地進攻的消息後,他的部隊終於開始行動。

假如我們不看秦軍和楚軍的旗號、軍服,絕對會把他們搞混。李信的部隊肆無忌憚的向前開進,連斥候也不派出,如同在自己家裡旅遊一般。反觀楚軍,馬蹄都用棉花包裹,兵刃也都纏上布條,爲的是行軍途中不發出絲毫聲響,保持部隊的隱蔽性。

項燕在自己的地盤還偷偷摸摸,是因爲他們在尾隨秦軍。一柄鋒利的匕首就頂着李信的後心窩,想想都頭皮發炸。年輕人不受點教訓很難成長,但李信的教訓會不會讓他承受不起?

跟蹤的狀態持續了三天,項燕也給了李信三天的時間挽救自己,僅僅是派出幾個斥候就能避免一場浩劫,但李信偏偏沒有這樣的覺悟。

秦軍攻打城父的時候,也是項燕來要命的時候。楚國士兵在秦軍身後吃了幾天土,對秦軍入楚境若無物的行爲滿腹怒氣。火山爆發,噴涌出的都是噬人的熔漿,秦軍有幸重溫李牧帶給他們的恐懼。

蒙恬的救援姍姍來遲,李信的十萬人馬早已傷亡殆盡。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史書從此便沒有他的記載,看來是羞於讓他再見世人。傲一時,毀一世,李信這朵紅花墜地,命運只跟綠葉相同,零落成泥碾作塵,腐朽自己,芬芳了王翦。

王翦收到李信兵敗的消息,開始組織家人搞大掃除,貴客將欲盈門,他要以禮相待。果不其然,一個喜鵲報曉的早晨,始皇帝叩門造訪。

誰說君王都是高高在上,咱們的始皇帝就謙遜近人,執長者之禮拜會王翦,又是躬身,又是作揖,嚇得王翦直喊“折壽,折壽....”

始皇帝拉住王翦的手,親切的慰問:“看到王老將軍休養的紅光滿面我就放心了,您現在的身體上戰場,肯定能把楚國打個稀里嘩啦。”

王翦開始裝糊塗:“我上戰場幹啥?李將軍的二十萬大軍還沒把楚國攻下來?”

始皇帝以袖掩面:“王老將軍莫羞寡人,後悔當初不聽您的建議,讓李信這小子給秦軍蒙恥。寡人現在才知道,沒有你們這羣老將,地球轉不動啊!”

王翦:“大王請寬心,老王啥時候給你拖過後腿?只要我這把老骨頭還沒散架,就有義務爲大秦攻城掠地!”王翦看始皇帝給足他面子,也信誓旦旦的立下保證。這就是他跟白起的不同,懂得爲臣之道,給君主留餘地,就是給自己留餘地。

公元前224年,王翦將兵六十萬再次徵楚。這次始皇帝很大方,王翦要多少人,他就給多少人。

一,他要和王翦重新建立信任,儘量滿足王翦的要求。

二,始皇帝輸怕了,所以派重兵務求必勝。

秦軍副將的人選也進行了更換,蒙恬的父親蒙武走馬上任,代表着老將全面復甦。無論年輕人再有衝勁,也比不上老將在戰場上的經驗。同時,蒙氏父子的先後上陣,更傳遞給我們一個信息,始皇帝最信任的還是蒙氏家族。

一,從蒙驁開始,蒙家已經三代效力於秦,建立了很深厚的君臣之誼。

二,蒙驁已經去世,蒙家的帶頭人沒了,蒙氏後人想要繼續安享富貴,只有向始皇帝靠攏一條路。

把六十萬雄兵交給王翦,始皇帝終究不能放心,安排蒙武做副將,也是行使監督之責。不管怎樣,秦軍這次大軍壓境,以鋪天蓋地之勢席捲楚國,狡智多謀的項燕會有怎樣的應敵之策?

王翦率領秦國大軍出兵函谷關,一路暢通無阻。他依然選擇了李信的進攻路線,取道陳地以南抵達平輿,因爲這是距離楚都壽春最近的路線。這次項燕沒有跟王翦捉迷藏,楚軍列陣以待,準備生死大戰。

偷襲的計策雖好,但項燕沒有膽子用在王翦身上,他知道跟老戰痞玩心眼是班門弄斧,該實在的時候還是實在點好。項燕授命於楚王,集楚國可用之兵,擺出拼命的架勢,要跟六十萬秦軍一戰定輸贏。

王翦知道楚軍剛剛做完保家衛國的戰爭動員,這時候正精神亢奮。兵法有云:“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他下令秦軍駐營修整,建造防禦體系,等待楚軍士氣低落。

接下來的日子裡,任憑楚軍如何叫罵,王翦都勒令麾下將領不準出擊,違令者斬。士兵的任務很簡單,除了做好警戒外,就是吃了睡,睡了吃。養膘千日,用在一時。

大戰之期被王翦一拖再拖,他卻絲毫不顯着急,可能是從來沒帶過這麼多兵,想多過過癮。現在秦國底氣硬的很,收穫了趙、魏、韓這三座大糧倉,區區六十萬士兵的戰爭消費根本不放在眼裡,王翦就是要跟項燕比比耐心。

項燕終究是涵養功夫差點,先沉不住氣。楚國雖然富足,畢竟沒有秦國這戰爭販子財大氣粗。項燕看王翦沒有進攻意圖,就決定班師回朝,還可以讓部隊種種地,搞搞經濟建設,只有提高綜合國力,纔是挽救楚國的唯一辦法。

楚軍前陣變後陣,開始執行撤退工作。儘管項燕一再強調撤退時要有條不紊,但楚軍還是軍紀渙散,無法保持陣型的整齊。他們爲戰爭興奮了幾個月,突然無仗可打,情緒降至最低,沒有半點士氣可言。

秦國的六十萬大軍可不是來楚國看風景的,王翦等的就是楚軍調動、暴露軟肋的時刻。他命令秦軍大舉進攻,用項燕打擊李信的套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楚軍猝不及防,倉促應戰,數十萬將士皆傾之。項燕逃至蘄南,還是被秦軍追上,死於亂刀之下。

楚軍主力全軍覆沒,王翦再無顧及,率部發起全面攻勢,大開殺戒。

公元前233年,壽春陷落,楚王負芻被俘,佔據南方半壁江山的大楚王國宣告完結。

楚國亡了,沒有留下墓碑。只是戰國的墳頭上,激盪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回聲。這是一句需要誦讀的詩,等待楚國的後人去詮釋。

八十九 焚書案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六十四 亡韓五 走進彼此的生命二十一 東周的滅亡(2)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二十五 說寂寞誰甘寂寞八十九 焚書案五十六 趙國迴光返照(2)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九 長平之戰(3)二十六 秦莊襄王的任期六十九 荊軻刺秦王(2)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五 走進彼此的生命十五 一切都擺平了九 長平之戰(3)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二十六 秦莊襄王的任期三十八 嫪毐的風流往事六十九 荊軻刺秦王(2)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十八 秦趙再起爭端(2)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十 白起功高震主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二十二 清掃政治流氓七十六 亡魏七十五 軍權傾扎三十六 蒙驁之死八十一 皇權的神話(1)九十八 大澤鄉的咆哮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九十 坑儒案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二十一 東周的滅亡(2)四十一 嫪毐反了五十九 韓非留下的記憶(2)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六十四 亡韓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二十 東周的滅亡(1)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十六 始皇帝的父親十四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七十六 亡魏八 長平之戰(2)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六 包裝嬴異人五十五 趙國迴光返照(1)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三十二 秦國的大災之年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十五 一切都擺平了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八十七 不叫胡馬度陰山(2)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六十二 韓非留下的記憶(5)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八十 亡齊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十五 一切都擺平了四十六 李斯其人六十九 荊軻刺秦王(2)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七十六 亡魏六十四 亡韓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八十 亡齊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九十七 殺人者人恆懼之八十 亡齊六十七 亡趙六 包裝嬴異人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