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祖上餘蔭

‘這卻爲何?’看趙惟明發問,張知府緩緩說出了一番話來。原來:當年那位董知府名叫董遵誨,其父與太祖之父乃是舊交;當年太祖青年時浪跡江湖落魄期間曾去投靠董遵誨任節度使的父親,但董遵誨卻對這個落魄不堪仍被父親青睞有加的同齡人極是嫉恨;是以,太祖在董家居住的一段日子裡,董遵誨對他處處刁難百般凌辱,但好在其父對太祖愛護有加,一直倒也相安無事。

曾有一次,董遵誨邀太祖一起去酒樓吃酒,飯後,董遵誨不但不付賬,臨走時還告訴店家,太祖是故意來吃白食;結果,根本無錢付賬的太祖當時就被酒樓店小二綁了起來。一直被關了半夜後,才被得到消息的董老太爺接回府中。

還有一次,董遵誨去青樓尋歡之時特意叫上太祖同行。與妓女完事後,不待妓女穿上衣服就將太祖叫進屋內;再將房門反鎖之後,搶先一步跑回家中告訴父親,說太祖想要白白嫖妓不付錢,被妓女拖住關了起來。董老太爺聞訊後,雖然不信,但還是帶了家丁親自將太祖接了回來。經過這兩件事後,當時又羞又憤的太祖一氣之下,忿然離開了董家。卻不料,數年以後,他竟成爲了大宋朝的開國皇帝。

‘那太祖做了皇帝后找那董遵誨算賬了麼?’趙惟明忍不住問道。‘當然,做了皇帝后的太祖也並未忘了董遵誨這位舊交。有一次,他特意召見來京述職的董遵誨。就在入宮後的董遵誨料定自己此番必死之時,卻不料,太祖在細細問過他家中的情形之後,不但未念舊惡,還將董遵誨從一名普通小校提拔爲京城校尉,直至後來成爲鎮守一方的節度使;同時,太祖又費盡周折,花費重金將董遵誨被契丹人擄到幽州的母親贖了回來,並時常親自去探望,以長輩之禮待之。而董遵誨得了太祖恩惠,不但對朝廷盡心盡力,既是在後來的戍邊平亂中也都立下了赫赫戰功。’‘這董遵誨與太祖的一段交往也可說是一段佳話了。’聽完,趙惟明由衷讚道。

張知府點點頭道‘董遵誨得了太祖的教訓後,人不但變得寬厚仁慈起來;既是做了這江州知府以後,還常常將太祖恩德掛在嘴上,以至於府內衆人皆知。’‘如此說來,這董遵誨卻也算得上是一個知恩圖報的君子之輩了!’趙惟明應道。張知府又點點頭接着說道‘當年,董知府將你們送上船以後,想到茫茫大海諸多兇險,你們要去的地方又荒無人煙;因擔心你們的安危,常常懊悔當時未能將你們攔下,既是調任京城以後,還常常派人前來打探你們迴轉的消息。卻不料,您老人家這一去竟是七八年之久’

一席話聽完,趙惟明立即對這位頗重恩義的董知府產生了無限好感,恨不能馬上前去向他當面道謝並告知自己已平安回來的消息。於是,在仔細打聽了董遵誨在京城的住處後,次日一早,趙惟明即與李紅袖一起匆匆趕往京城而去。數日後,來到京城以後,沒費多大功夫,趙惟明就找到了董遵誨的住處。說明了來意後,趙惟明一家立即被管家請到了後堂敘話。交談中得知:董遵誨老太爺已於兩年前過世,現在董府的主人是他的小兒子董繼先。少時,得報趕來的董繼先與趙惟明見了禮後,說起趙惟明二人當年出海之事時,董繼先說道‘當年,您老亮明身份,說要出海之時;家父原以爲尊駕只是尋常皇親國戚,也並未多想;可後來在知道您老竟是當朝太祖鏑孫後,常常爲當時未能攔阻您去犯險而懊悔不已。原以爲在那渺無人煙的地方,要不多久您老自會迴轉,卻不料,您老一去竟是這麼多年,以致於老父嚥氣之時還引以爲憾事!’

聽完,看董繼先一副唏噓不已的樣子,趙惟明當時就要去董遵誨墳前祭拜,但他卻被董繼先攔下了。董繼先說道‘您現在最應該去的地方,應該是先入皇宮,稟明太皇太后及仁宗皇帝,告知您已平安歸來,免得他們擔心。’‘他們又怎麼會知道我出海之事呢?’趙惟明奇道。董繼先輕嘆了一聲說道‘當年,在得知了您的太祖鏑孫身份後,家父立即將您出海之事上報了朝廷;但仁宗皇帝並未斥責家父,只命他時時留意您迴轉的消息。及至後來,竟連太皇太后也時常派人前來探聽催問。啊?沒想到自己當時的一時衝動,竟牽連這麼多人爲自己擔心。想到年邁翹首以盼的祖母,趙惟明當即決定先前往皇宮拜見了太皇太后,再作打算。

於是,趕緊向董繼先道了別後,與李紅袖離開了董府。卻不料,將入宮探望太皇太后的想法告訴李紅袖後,李紅袖卻立即頭搖的撥浪鼓似的‘我家只是一個將軍府,規矩就已大的驚人;入得皇宮,卻又不知會多到何種地步!你自去便是,我是決計不會去的!’任趙惟明好話說盡,李紅袖就是死活不肯入宮。可一旁的兒子聽說要進皇宮,卻非纏着父親帶自己一起去。無奈之下,趙惟明只得將李紅袖暫時安頓在四方客棧後,自己則領着兒子進了宮。。入得皇宮後,未作停留,趙惟明父子便徑直來到了天頤宮。

見了太皇太后,祖孫正在敘話之時,看太皇太后始終盯着自己的兒子,趙惟明忙介紹道‘這是小兒,在霞光島上出生;今年已經六歲了’‘你何時婚配的?娶得又是哪家姑娘?’太皇太后連番問道。在得知趙惟明的妻子是蒲州節度使李石印的女兒後,太皇太后也對這樁門戶差不太多的婚事相當滿意。說話間,得知趙惟明已平安歸來的仁宗也匆匆趕了過來。看到有生人進來,趙惟明的兒子立時被嚇得一個勁地往趙惟明身後躲藏。剛剛藏住,在看到天頤宮裡擺放的水果後,又拿起便吃,並隨口將果皮、果核隨手丟於在地上。看到兒子如此沒有禮貌,趙惟明苦笑道‘小兒自打一出生就在那霞光島上,整日裡只與一羣猴子嬉戲撒野慣了。’太皇太后、仁宗不但都沒有責怪,太皇太后還說道‘這是自己家中,由得他肆意撒歡也就是了!’聽她如此說,趙惟明也只好聽之任之,自顧與仁宗敘話。少時,在向仁宗大致介紹了這幾年在霞光島上的生活情況後,‘皇兄,有一位名叫趙玄朗的卻不知是何人物?他又與我們趙氏一門有何關係?’暮地,趙惟明冷不丁地問起了仁宗。

第三十七章 初入宮中第七十一章 生死較量第一百五十二章 祛邪匡正第七十七章 正道逞兇第五十五章 天意弄人第七十二章 巔峰對決第二百零九章 舊事重提第一百四十五章 不詳少年第七十二章 巔峰對決第六章 神功初成第九十五章 丐幫血案第一百七十一章 妖邪猖狂第一百三十八章 尋蹤覓跡第一百一十一章 江湖好人第一百六十章 吉凶參半第一百二十章 策馬福州第一百七十五章 天山派第一百五十七章 圓滿收宮第一百二十八章 英雄暮年第二百零四章 奇問妙答第九章 公子多情第一百四十六章 行善之家第一百七十四章 橫遭質疑第二十五章 女兒心性第一百一十八章 神仙較量第七十七章 正道逞兇第一百八十六章 尋寶奇遇第一百五十章 勇擔重任第一百五十五章 梅園四友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神猛將第一百八十九章 善人面目第一百一十三章 高人授藝第一百八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一百七十四章 橫遭質疑第二百零四章 兄弟相認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神猛將第九十五章 丐幫血案第三十七章 初入宮中第一百三十章 又起波瀾第一百五十八章 糾纏不休一百一十四章 青城四秀第一百六十三章 神秘伏兵第九章 公子多情第一百五十七章 神侯府第五十二章 入宮拜壽第二百一十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零一章 尋寶遇阻第三十二章 南國戰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拔得頭籌第八十六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八十七章 慘烈廝殺第一百二十七章 完勝收宮第七十章 捨命相搏第一百九十章 洛陽告急第二百零八章 歸途遭遇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統盟第一百一十二章 巧化干戈第二百零一章 尋寶遇阻第一百六十四章 餘波未平第一百七十七章 故人歸來第一百七十二章 力克兇頑第三十八章 仁宗皇帝第一百九十二章 仗義出手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道反擊第一百零一章 江南七怪第十七章 武林大會第一百二十章 詭異事端第一百八十九章 善人面目第九十八章 撥草尋蛇第一百三十三章 番僧來訪第六十五章 祖上餘蔭第八十章 正道之盟第六十九章 比武大會第一百五十一章 江湖執法第 二 百 章 師徒情深第二十二章 酒國豪客第六十三章 四季洞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慕容公子第一百零八章 連環追殺第一百七十八章 公然發難第二百零九章 積極籌備第二十八章 太祖故舊第一百七十四章 門派淵源第一百三十七章 波詭雲譎第一百七十八章 公然發難第一百六十二章 借寶療毒第二十六章 悽美往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秘境詭譎第七十四章 淡然收場第五十八章 隻身赴險第五十五章 天意弄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收徒平亂第六十章 避世療傷第一百零九章 不知和尚第一百三十六章 九陽神功第五十一章 蔡州城外第一百九十二章 仗義出手第二十八章 太祖故舊第一百四十三章 金國之殤第一百三十三章 幕後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