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

顯然,現在的萬府尚不知陸放軒已然開始行動。萬和順奉行着那套因敵制勝的原則,故在得到具體的消息之前,還不敢貿然定策。

而陸放軒處於守勢,則不必畏首畏尾,大可靈活處置,反將被動轉爲了主動。躲過萬黨耳目是要緊的事,有心腹藉此獻策,說“請留數人於府中,照常點燈,再依平日作息熄燈,使外人不生懷疑;街上各支軍兵,可令混入巡邏隊中,黑夜裡辨認不清,定能迷惑他人。”

陸放軒深覺有理,便又補充了一條權宜之計:“倘若一環出事,則需飛報府內,令大曬兵甲,使燈忽燃忽滅,將萬黨的人吸引到我越府上來,我等就可伺機逃脫。”

陸放軒將此計一一告與衆兵將,職責各定,方纔正式出發。

陸放軒只攜帶着幾員心腹,隨着牢頭的腳步踏入漫長的走廊。四周僅亮着數盞燈臺,黑洞洞的長廊裡滿是血腥夾雜着灰塵的氣味,撲面而來,叫人窒息。

有時他們會聽見鎖鏈嘩啦啦的異響,有時卻聽見鐵欄杆被敲動的低沉聲音,加之自己空靈的腳步聲,不但沒給這壓抑的空間帶來緩和,反把那無名的恐怖層層延伸開去。

魏衝從睡夢中驚醒了,他一頭汗,瞳孔逐漸放大,目光飄忽不定,向四處望去。

在他的正前方,牆壁上的燈亮了,這火光在他眼中熊熊燃燒。

“魏書辦,我們昨天才剛見面吧?”突然一個黑影自遠處走來,他脫去長袍,燈光正打在他的臉上。

“陸……陸大人,小的就等您來了。”魏衝平日待人的語氣無非兩種,一是諂媚,二是高傲,但現在卻換了一種冷冰冰的態度——他很能感受氣氛。

陸放軒不禁‘哦’了一聲,他對這樣的魏衝亦感新奇。

“證據都看了麼?”陸放軒坐到椅子上,盤着腿問。

“看了,看了……”牢頭握着文書的手都哆嗦了,“與其本人言語皆合,魏衝果有是罪。”

魏衝聽罷,心冷了大半截,他大叫一聲,搖着欄杆:“陸放軒!老賊!我好心爲你辦了這麼多事,當初若無我提醒,你早死於萬黨毒手矣!如今使詐,真虧良心!”

陸放軒冷笑:“你幹了什麼,你自己清楚,我不想替你算賬。不過王縣丞也是我指使的,和你一樣,工具而已,何來良心之說?”

“萬郡王呢!你想殺我,萬郡王絕對不同意!”他的嗓子都快喊破了。

“哈哈,”陸放軒輕鬆地挽開袖子,“他沒有時間啦,趕不來的。”

“這是你的一面之詞!”魏衝抓狂地揪起頭髮,“萬郡王就在近旁,一街之隔,怎麼能反應不來?”

陸放軒自腰邊抽出匕首,露出一臉狠毒的笑容,“你若不信,我大可在此耗費一段時間,以證明本官所言……不虛。”

魏衝臉色煞白,還未回過神來,就已被人架出犯人房外,綁在旁邊的大木柱子上,打一個死結。

“陸公,事情緊迫,休要視之兒戲。萬一萬黨發覺,守衛一攔,恐怕走不出南京了。”幾名心腹慌忙跪諫。

陸放軒不緊不慢地站起身,把刀尖往燈火上一掠:“萬和順素以勝者自居,甚爲輕我。今必使其心悅誠服,知道我比他高明一籌。”

他的腳步一抹,刀刃向前,慢慢朝魏沖走去。

“你……你……”魏衝掙脫不開,呼吸也急促,喉嚨像被壓窄了一般,透不過氣。

“這大抵就是你這種人的下場。”說罷,陸放軒直掰開他的嘴,先剜下他的舌頭。那慘叫聲只有一下,便濺了他一臉的血。

陸放軒終於得以釋放心底殘暴的快感,他不得不好好滿足自己的獸性了。他又擦了擦刀,從大腿那裡重新割去。

一個時辰後。

萬和順的耳目顯然察覺到了端倪。這些人發現,街道上有幾個穿軍裝的人時而擠進巡邏隊,時而離開隊伍,四處散開;且不止一處有這個特點,他們的足跡甚至覆蓋整個南京城。

耳目們抓緊回去通報,越軍中有眼尖的發現了這點,正要回越府告知消息,突見陸放軒穿着袍子,裡面套一件血淋淋的衣服,騎馬趕了出來。

這兵連忙上前,拉住繮繩,聽陸放軒吩咐道:“汝速去點火爲號,令各街人馬按原定方針,到南門集合!”

兵士聽令,即去各處點菸,以號諸軍。

萬和順方得消息,自知時機一縱,實難復得,急忙通知各大軍營,包括知府所轄的巡檢司,一齊殺賊。

他同胡契披甲上馬,指揮數千人馬,軍旗招展,戈矛奮舉,向南門疾奔馳去。

葉永甲在家中獲悉,雖不敢怠慢軍令,但還是有意吩咐蔣添,不要助長萬黨氣焰,便稍作個態勢,並不使力堵截,竟將陸放軒一大票人馬漏過去。

陸放軒到得南門下,先燒了鎮淮橋以遏追兵,後趁南門守軍不昧情勢,與之言‘陸公今日移封鎮江,請速開道’,便讓吊橋放了下來。

陸放軒等見人齊了,便策馬直出,蜂擁而去。

守軍方知是詐,率數十人騎馬去追,將將摸到放軒後軍。

此刻萬和順剛到河邊,臨時造起浮橋,領兵直殺出去,因所率精銳,馬匹飛速,不一會兒便與前軍會合,將越軍逼近絕路。

陸放軒見萬黨人多勢衆,後頭又隔着一條大河,不得不嚴陣以待。

萬和順亦列出陣來,當先大喝:“陸放軒!我本心懷兄弟情義,度你能共成大業,奈何背叛於我!”

陸放軒從懷中扯出那張批文:“萬公,何出此言!陸某隻是赴鎮江之封,迎合官府之意,非與您爲敵也。”

“呸!”萬和順猛地唾了一口,“別找藉口,於今當決一死戰,再不顧往日情面了!”

正值陸黨窘迫之時,忽有一彪軍馬自河對岸趕來,乃是鄭師嚴帶着約兩千人,在四處奔騰,試圖引起人們的注意。

“鄭師嚴奉鎮江府之命,特來迎接越國公!”鄭師嚴獨自跑過橋來,翻身下馬。

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六)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三)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一)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四)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五)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四)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四)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三章 興業、叛主(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五)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六)第三章 興業、叛主(二)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二)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六)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三)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三)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六)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二)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五)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八章 止險、牽掣(二)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六)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六)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六)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一)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六)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六)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一)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五)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六)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二)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五)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六)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三)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五)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四)第四章 僞奏、恩絕(二)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三)第六章 名歸、飭法(二)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四)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五)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五)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六)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一)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一)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六)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六)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四)第三章 興業、叛主(一)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四)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二)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一)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一)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三)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六)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六)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四)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一)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