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五)

衆人立刻向他投以警覺的目光,連知府也不例外。這叫鬆德遠臉色煞白,雙手不知何處安放,不停發顫。

“哼,鬆先生,這是你不地道了吧,我們好心好意接待你,你卻來這麼一出,是何道理!”知府氣得滿面通紅,直指着鬆德遠的鼻子罵。

“我……”

“再休狡辯!”知府一揮袖子,“除了你們書院會用如此手段,別家焉敢煽惑良民?”

“您……”

“要解釋進大牢裡解釋吧!來人,將此賊綁了,嚴加看訊!”

知府一聲令下,從屏風後面鑽出三五個軍士,不及辯白,雙手已被死死摁住。

鬆德遠見狀,方知是詐,只得搖頭苦嘆,自悔前失,口中不說一句,爲人從後門解送出去。

頃刻間,知府便糾合衆位書辦,擬定成了一條新律令:‘書院明犯王法,凡宣張其說者,非徒即杖’,並派遣十幾名官兵護送小吏出衙,張貼抓捕書院人士的告示。

當然,僅是這樣,還不足給知府以勝利的底氣,他們的希望全都寄託在了那越府身上。

果不出人所料,陸放軒的軍隊在吵鬧聲中悄然抵達。

百姓們向街心看去,有幾支整齊的隊伍向前方駛來,人人都身騎駿馬,被盔甲嚴實地包裹着,一對眼睛露出鋒芒,劍鞘在陽光底下散發耀眼的彩光,馬蹄聲啪嗒啪嗒地逼近着,像是計着每一刻的西洋鍾,隨時渲染起不安的氣氛。

人羣登時鴉雀無聲,那些馬軍倒似識趣,在他們三十步之外的地方停下了,仍舊不發一言,表情冷酷,任風吹打着鬢角的黑髮。

“諸位,”大家順着聲音望去,但見衙門內走出一員書吏,身前身後有十餘個兵漢簇擁,“鬆德遠憑藉自己的半瓶子醋,乾的是蠱惑人的行當。你們以爲跟着書院,就能獲得什麼利益?他一介書生,有什麼能耐去爲你們做實事,都是誇下的海口罷了。如今其人已定了罪,準備擇日處置。此亦是警告汝等,莫信妖人之狂言,免得壞卻法度。”

此言一出竟冷了場,無一人發聲應和。這令那小吏大爲不滿,乜向那隊馬軍。

只聽劍在背後帶着風聲,迅速地出了鞘,就嚇得百姓腿軟,連連喊道:“是,是,謹遵府臺吩咐……”

“好,好!”小吏欣慰地拍起掌來,“那我接下來就宣讀告示,使汝等黎庶切記遵紀守法:‘罪人鬆德遠,因私養門客,帶攜朋黨,並通蠱惑人心之術,妄論時政,以致良民劣行,久無約束。今將以數罪問之,且曉諭城民,凡與書院勾結者,立斬不赦!’”

他陰冷地擡起頭:“聽清楚啦?”

百姓們又看到那羣越府軍兵凶神惡煞的眼神,只得唯唯稱是,不敢別生二意:“草民們明白,明白官爺的意思。”

“收兵。”爲頭的軍官緊接着從嘴裡拋出兩個字來,所有的馬軍便都按照吩咐,將劍入鞘,按住馬轡,聽了幾聲嘶鳴,便只留下一地滾滾的煙塵,和心有餘悸的人羣——秩序大抵就這麼簡單的形成了。

背後那股堪稱支柱的力量轟然倒塌,鎮江重新迴歸了本來的樣子,農人仍舊半死不活地維持生計,城裡的人則靠勞役過活,仰望着官府的幾滴恩惠。至於諸位鄉紳們,前天還在爲書院的強大發愁,今天就沉浸在喜悅之中了。如陸黨的預測相同,財主們皆上表與書院劃清界限,齊力支持封禁書院。走到哪裡都是一片安靜祥和,只是地底的哀嚎日復一日地被地表的嘈雜覆蓋,燥熱的天氣逐漸覺冷,冷的可怕。

鐵一般的秩序尚未把南京拖進深淵。衛懷還在對欣欣向榮的書院感到可喜,腦子裡都是新政的方案,在躺椅上悠閒地晃來晃去。

“衛先生。”夏元龍不及打個招呼,就從他身後冷不丁地衝上來,“鎮江的信。”他緊皺着那雙劍眉。

“你呀,”衛懷撐着柺杖站起,“但凡碰上書院的公事,就沒個笑模樣。”

“人云居安思危,”夏元龍也無閒心和他玩笑,“你這個做盟主的,最好別這麼輕佻。”

衛懷看他如此認真,亦有些擔憂了:“鎮江怎麼了?快說!”

“昨天那邊的人稟告說,鬆院長被抓,書院裡的人又被誘騙出來,盡數投入獄中,嚴刑拷打。更嚴重的是,官府頭一次聲稱書院非法。”

衛懷疑惑地歪頭看他:“書院乃是我開的,萬郡王都支持了,他一個鎮江說犯法就犯法?”

“所以,盟裡的人一致說,要想方設法搭救鬆院長及諸位同僚,畢竟我們有充足的理由,”夏元龍解釋道,“現在鎮江是人人自危,百姓們都沒了說話的地兒,書院所勸的計田惠政恐怕也都完了。這不僅是爲書院的未來,也爲了陷在水火之中的百姓啊。”

衛懷本着內心的熱忱,‘是’字正要脫口而出,卻被他的猶疑硬生生憋了回去。

“不行,現在萬黨正和我們處得來,若再與其爭執,恐怕即行的新政胎死腹中。這可是咱們一展拳腳的好機會,要還紙上談兵的話,百姓對我們可就喪失信心了。”

“衛及民,你還想妥協,朱澈就是前車之鑑!”夏元龍啪地猛一拍桌子,睜圓了怒眼,失聲大吼。

“這和妥協能是一碼事?你以爲我不想救他們嗎!”衛懷見他發了火,心中亦惱起來,手中的柺杖幾乎都要攥出火了。

“那就趕快救去,別在這兒辯來辯去,辯出個調和的法子來!我告訴你,書院就是鬥爭到底的,退一步,就能退萬步!不管誰在院長的位置上,這是死不能變的法則!”說罷,夏元龍幾腳便踏出屋外,不再回頭。

衛懷還想與他吵個分明,今見面前沒了人,卻無故被罵了一通,胸中滿腔的鬱悶,便怎麼都發不出來了。他想從空蕩蕩的腦子裡擠出一點計策,但還是一片空白。他只得將柺杖往桌腿狠狠砸去,以解煩躁。

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三)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二)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三)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五)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三)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三)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六)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五)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四)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五)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四)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一)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五)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六)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三)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五)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六)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二)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三)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二)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一)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四)第六章 名歸、飭法(一)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五)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三)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二)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二)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八章 止險、牽掣(三)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六)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六)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一)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三)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二)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六)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六)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六)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五)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六)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二)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三)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六)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六)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六)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三)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四)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二)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四)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三)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五)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二)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三)第五章 流亂、再逢(三)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四)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一)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