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

湘人意識到了蔡賢卿對他的幫助是多麼可貴,便終於下定決心,要爲其謀一個良籍,以圖日後互相扶持。

他趁着進宮受封的工夫,見到柳鎮年,親自說了這樁事:“近聞柳公方登相位,有要大展身手之意。如此,則必舉賢任能,下官願爲將軍推薦一人。此人乃是葉侍郎之幕僚,姓蔡,雙名賢卿,與我一併來京,常身隨葉大人左右,談吐非凡。小可得以稍紓朝局,便是經此人的指點。但他因是戲子,錄在賤籍,無法爲國家出力,埋沒了一身本事,實在可惜。萬望柳公可以相助。”

柳鎮年素來就對葉永甲十分賞識,今聽得其身邊之人不得擢升,的確有了幫忙的心思:“他是南京人吧?”

“對。”

“難不成得把籍冊從南京拿來?這不現實啊。”

“之前已經由他們查閱過了:我朝改籍,可使天子下詔恩赦,復賤爲良。”

柳鎮年沉思半晌,皺着眉道:“這個不難。只是……沒個來頭,擅作詔令,怕會引起滿朝喧譁啊。”

“柳將軍,”湘人還未答話,就見屏風後面走出來一個人,乃是晏溫,後者不緊不慢地作着揖。“吾有一計。”

“說。”柳鎮年心中想得正悶,看他這副模樣,不禁有些煩躁。

“蔡賢卿來時,並未言及身份,只是平日穿着簡樸,也鮮有人懷疑。不如先借賞功之際,令其入宮,賜個兵部裡的小官,然後令介文武接旨。介兵部深知蔡賢卿的情況,必當力陳其爲賤籍,不可爲官。然而天子詔命已下,不得輕易收回,此時再令改籍,就無人能說什麼了。”

柳鎮年大喜,起身笑道:“晏副相還是有能耐!明日便以賞功之名,召那蔡戲子進宮!”

翌日,未時三刻,中書省內。

“咳咳!”一名年老的省臣坐在東廂的屋裡,猛烈地咳嗽了兩聲。

“老大人又犯毛病了,”副參政洪立慎將頭枕在太師椅上,向身旁的另一位同僚小聲說,“哎呀,我看在此呆不了幾天啦。”

那人與他同爲參政晏溫的副手,名叫李文守,聽了這話,忙瞅瞅兩邊的人,才淡然回答:“新來的人定了沒有?”

“定了,晏大人昨天還說,好像姓鈕,叫什麼……”

“柳大人到!”門外一聲巨喊,打斷勒他倆的對話。

“算了,算了,改天說罷。”洪立慎端正地坐了起來。

未等李文守言語,柳鎮年已從中堂走了進來,徑直向主座前坐了,衆人都慌不迭地來行禮,那老大人拄着柺杖,也慢悠悠地走來了。

“大家都坐,”柳鎮年一面說着,一面伸手從櫃子裡拿出名簿來,“我這次來,只是爲了昨日賞功的事兒。我還不滿意,要計較計較。”

“昨日論功,可謂平允?”他目不轉睛地看着那薄子。

“論得極是,極爲公允。”衆人點頭哈腰地說,不敢有半句多嘴。

“胡說八道……”柳鎮年將名簿一摔,“我覺得它不公允!”

立慎等臉色發白,只是唯唯點頭。

“有些人於立相之議建有大功,卻因爲沒有官職,而遭埋沒。想來,有多少個過湘人未得提拔!國家又損失了多少棟樑!”柳鎮年捶着桌子感嘆。

立慎聽後,知其意下早已有了人選,便笑道:“將軍雖這般說,但除了良侯,哪還有這樣的人物呢。”

“我聽湘人言,他從一個叫蔡賢卿的人口中聽說了立相的事兒,才能及時力挽狂瀾,保我君臣和睦,不爲小賊所間。”

“此人現在何處?”

“現在兵部侍郎葉永甲衙署,充任幕僚。”

“那此人功勳實在莫大,柳公必當大力嘉獎!”洪立慎急跟着奉承了一句。

柳鎮年皺起眉:“什麼話!又沒有多少的本事,只略加恩賞便是了。”

“兵部哪個差事有空着?”

“主事差一個。”

“這個責任大些……不過還好,讓他歷練歷練。”柳鎮年僅思索片刻,就痛快地決定了,“那這麼說,我要以中書省的名義向陛下請旨了。諸位可都同意?”

立慎等不覺得有什麼奇怪之處,紛紛點頭:“我等惟有奉命。”

柳鎮年把蓋了大印的奏書呈了上去,先經監國太子閱過,見並無問題,便交到皇帝手裡,命太尉桂輔草詔,交小太監到兵部宣讀。

時介文武在衙門裡午睡未起,忽被敲門聲驚了起來,問之書辦,說是皇帝降旨來除拜官員。他暗尋思:‘我兵部裡的人都幹得好好的,也沒道理再添個新人。陛下此是何故?’

介文武帶着困惑,急急忙忙穿上了官服,挺着肥碩的身軀,費力地跑去開了門。

“介文武,聽旨!”那太監也不打聲招呼,直直地走進來,眼一瞥,說道。

“臣聽旨。”

“詔曰:近來立相之議,忠奸紛沓,朕幾不能目明。幸一二大臣以社稷爲慮,匡清朝野,其心可嘉。今蔡賢卿存撫大臣,有功於世,特拜爲兵部主事,想爾知悉。”

“接旨吧。”那小太監頓頓嗓子,說道。

但介文武卻紋絲不動,只有撐着地的雙手不停發抖,半天沒有句迴音。

“怎麼!不接旨?”小太監喝斥道。

介文武慢慢擡頭,但見其嘴脣發紫:“下官……下官並非不接皇上的旨意,只是……有難言之隱。”

“嗯?”

“實不相瞞,這蔡賢卿乃是一介戲子,本屬賤籍,怎可授予官職?朝廷縱有獎才之心,也不可如此疏忽,公違制度啊……”介文武抹了額頭上一把汗下來,袖子都溼透了。

“可這是天子成命,我怎能收回?”小太監也略顯緊張了,“我不管這些,咱家做不了主……你還是先領旨吧。”

介文武只好咬咬牙,拿下這封詔書,供在桌案之上,磕了三個響頭。

“我雖領旨,然不可就叫蔡賢卿過來辦差,”介文武又與那小太監道,“你速速去稟聖上,想個主意……我這裡不能拖延太久,千萬,千萬!”

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一)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四)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三)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一)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一)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二)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六)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三)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五)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六)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三)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一)序章 葬女、隱世(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五)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一)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一)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四)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六)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五)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六)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一)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一)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三)第七章 裁吏、疑銃(一)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四)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六)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四)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一)第一章 識舊、移基(一)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四)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六)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六)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五)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五)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二)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六)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二)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六)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三)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一)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二)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一)第十章 通鹽、焚誣(三)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一)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四)第三章 興業、叛主(四)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三)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六)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二)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三)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六)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四)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