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三)

“這麼說,像今日這樣交心的談話,以後便很難有了?”葉永甲望着他的笑容,臉色卻倍加凝重。

史修慎也收斂起了微笑,低頭嘆道:“……這也是無可奈何。”

“稟兩位大人,”一個軍士拿着幾疊文書湊近來,“我等蒐集到了不少證據,還有去年臘月與南關的通信,請司禁過目。”

史修慎低頭閱看了幾眼,也不在意,便送回那人手裡,吩咐道:“找一個空箱子,把你們搜到的東西全擡到中書省,交由丞相自看。”言罷,軍士領命下去。

“對了,我還要去見柳鎮年,”葉永甲突然想起自己身上還有任務,“還有許多事情亟待商量……恕不能奉陪了。”

史修慎連忙起身,行禮道:“嗯,還是早日解決此事要緊。廷龍先走一步,我帶着手下的人隨後就到。”

葉永甲心中不捨,只將雙手緩緩擡起,回了一個長揖:“明真兄,珍重!”

史修慎沉默了少頃,伸手按在他的肩上:“珍重。”

中書省的二堂上,下首擺着兩張圈椅,一是晏溫,一是鈕遠;而緊靠牆壁的上首一側卻空着座位,一個白髮蒼蒼的老漢挺立着身子,在前面踱來踱去,眼睛裡透着焦慮的光芒。

身爲當朝的宰相,他的身體已不似先前一般強健了,多年的官場生活使他愈發瘦削,精神也隨之疲憊,早已失去了年輕時的威風八面,和那種殺人不眨眼的兇悍,變得老態龍鍾,氣質也沒有那麼可怖了。

正在他焦躁之際,只見葉永甲從遠處小跑着趕來,一進屋,便氣喘吁吁地躬了身:“葉永甲拜見柳……恩公。”

柳鎮年方纔放心地坐到椅子上,用親切的語氣埋怨着:“廷龍你平日辦事可不是這樣拖拖拉拉的,今天真教我們好等。”

晏溫笑稟道:“丞相也該體諒體諒他。聽說是因爲盧公公去兵部找茬,才周旋了好一番呢。”

“是嗎?”柳鎮年將鬆弛的眼皮擡了一下。

葉永甲頷首應道:“是。”

“這個盧信忠,本來就不懂咱們外頭的事,還要亂攪和,”柳鎮年生着悶氣,“可他畢竟是沈總管的人,廷龍能躲則躲,躲不過我也無可奈何。”

“不管怎麼說,人還是到了,”鈕遠喝了一口溫茶,“葉侍郎,對於介文武如何處置,我和晏參政猶在商討,你坐下,也說說看法吧。”

葉永甲挨在下首坐了,旋即答道:“介公所犯之事,依王法治之則可,下官豈能妄幹國憲。”

“唉,定罪如果真這麼清楚,我們就不用在此勞神費力了,”鈕遠苦笑着說,“再說了,這些人都是新政的阻力,事系國家大計,必須考慮周到。”

“對,”晏溫接過話來,“介文武作爲最猖狂者,若稍行寬宥,則不足以警示朝堂。最好是殺了他,其餘的都從輕了辦。”

葉永甲聽到‘殺’這個字,腦袋裡面一陣轟鳴。這與他原先設想的大相徑庭,頓時感到憤怒又不解:“晏參政,介文武雖是夥同諸臣反對新政,但已被皇上一詔定罪,日後又如何翻案?罪不至死,而強令之死,難保朝野上下會竊竊私語。不如罷官回鄉,留他一條性命,亦不違警示之意。”

晏溫微笑道:“葉大人,沒想到你還如此不曉世事。此等人物,殺了又有什麼可惜?”

“不論王法,以私利而殺人,這就是您心心念念想要施行的仁政嗎!”葉永甲大聲爭辯起來。

這話正攻入了要害,讓晏溫聽得懵了,一會兒才恢復了從容的神態:“仁義是對君子所講,於小人則實難行也。介文武這樣的不忠不義之徒,合當殺之。且聖人也曾因五惡誅少正卯,情形與今日無異,這與仁不仁政毫無關係。”

“聖人怎樣我不清楚,但於今有這堂堂國法,怎能如此行事!”葉永甲的眼睛裡帶着火光。

“稟報丞相!”一員禁軍走入堂內,向前稟道,“史大人已從兵部查出了介文武的罪證,字字親筆,俱爲實據!”

“拿上來!”柳鎮年一聲令下,那士兵退了出去,隨即與幾個人一同擡來個大的柴木箱子,放在中間。

“打開吧。”柳鎮年點了點頭。

那幾個兵丁掀開了箱子,旁邊的三人急忙起身,見箱子裡整齊地疊放着三捆文書,中間這一捆,赫然寫着:‘兵部急遞南關守軍’!

葉永甲從未接到過這樣的書信,他便像瘋了似的扒拉起裡面的信件,都明明白白地記錄着介文武當時爲了阻擋流民進京,犯下的種種惡行!

他一遍又一遍,一張又一張地翻着,眼睛瞪得銅鈴般大,顯出了道道的血絲。

“怎麼?”柳鎮年見他忽變了這般模樣,不禁走下來問,“看到什麼了?”

葉永甲一言不發,將散落在地上的信件全部捧了起來,遞給柳鎮年,以及鈕晏二人看。

“還有這等事……”

鈕遠與二人看完了信件,便開始有些忿忿不平,回頭看着葉永甲,說:

“葉大人,你看到沒有!你這個老上司串通吏、戶二部屠殺流民,真是個禽獸不如的人!”說罷,他一把將書信扔在了地上,狠狠地踩了兩腳。

葉永甲呆呆地坐在椅子上,喃喃說道:“我知道他是個庸官、昏官,但卻未想到能幹出如此暴行,還有那個陳同袍……我,我……”

說到此處,他又堅決地一咬牙:“我願把這些文書上交陛下,將此人繩之以法!”

“且慢!”鈕遠突然打斷了他,“後半句行得,前半句行不得。”

葉永甲慢慢轉過頭,臉上的表情愈見覆雜,彷彿知道他將說什麼了。

“裡面還涉及戶吏二部的事情,他們是我們暫時要保的人。”鈕遠道,“所以,縱算他必須死,也不可因此事而定罪。”

“好,好……”葉永甲無奈地答應了,“雖然不能秉公行法,但也能給那些冤魂少許慰藉了……”

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六)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三)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三)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一)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四)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九章 瞞情、謀符(一)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三)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二)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四)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五)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一)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五)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二)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二)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六)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六)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三)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六)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三)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一)第三章 興業、叛主(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六)第十章 通鹽、焚誣(三)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三)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三)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五)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四)第九章 瞞情、謀符(三)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二)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四)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五)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四)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一)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二)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二)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四)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三)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三)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六)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三)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六)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四章 僞奏、恩絕(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二)序章 葬女、隱世(一)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五)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一)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六)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三)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一)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五)第八章 止險、牽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