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

珠江口海戰中,帝國海軍同樣有着三艘木製巡洋艦參戰,並在戰鬥打響之前單獨作爲一支縱隊,也是在外圍和英國人的木製戰艦進行了小規模的交火,不過這三艘木製戰艦並沒能影響到海戰的結局。

他們在外圍打了打醬油,然後就是發現雙方的決戰勝負已分了。

除了風帆系統的,帝國海軍內部還對露天炮塔的防護能力不足表示了嚴重不滿,迫切的要求加強戰艦的露天旋轉炮塔的防護能力。

對此也是緊急拿出了相對應的多個改裝方案,其中最完善的改裝方案是要在現役的鐵甲艦上直接安裝八年甲艦的封閉式炮彈。

但是這個改裝方案看上去很美妙,但並沒有實際執行的價值,這直接換炮塔的話,工程量太大,估計得把船體重新拆開來再安裝,先不說耗資問題,單單是施工時間就無法接受的,這如果現在進行改裝的話,估計半年後人家英國人的艦隊再一次來襲了,帝國海軍的戰艦都還在船臺上接受改裝呢。

所以海軍內部選定的是非常簡單的改裝辦法。

首先是直接加厚炮塔外圍的裝甲厚度,以前只有薄薄的一層鐵板,而現在直接鋪上了厚達四點五英寸的裝甲板,和船體的側舷裝甲同一個厚度。

然後在露天炮塔的頂部簡單的加蓋一層鐵板,如此就是成爲了一個簡陋的封閉式炮塔。

當然了,這炮塔頂部加裝的鐵板很薄,估計很難抵抗從空中掉下來的炮彈,但是這年頭大家的艦炮射程都比較近,基本都是平直彈道,不會出現和後世那種炮彈要飛十幾二十公里,然後形成一個彎曲的彈道,直接攻擊敵艦的甲板。

所以頂部加裝的鐵板能夠擋擋碎片也就夠了,沒有必要那麼厚!

此外由於是臨戰階段,爲了避免炮彈落到戰艦上爆炸後。彈片到處橫飛,所以是打算給往戰艦上裝衆多的沙包,尤其是在炮塔四周更是堆滿了沙包,用來增加炮塔的防護能力。同時也是用來吸收炮彈碎片的。

上述三個措施,都是海軍內部打算用來應急的,短時間內要改裝完畢,並準備迎戰可能出現的第二次英國人艦隊來襲。

而在這之餘,海軍內部也是根據珠江口海戰的影響。進一步研發各種新技術並對未來的新式戰艦設計做出改變。

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委託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開發威力更大的艦炮以及相關的炮彈,並對穿甲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那就是至少要能夠穿透現有的四點五英寸厚的混合裝甲,並儘可能的提高穿甲能力,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更厚重的裝甲。

對此國內的三大武器武器公司都是展開了相關的研究,其中技術力量最爲雄厚,同時也是1857年系列後裝艦炮的研發以及製造商,同時還在研發一系列一百八十毫米、兩百毫米、兩百五十毫米等各大口徑艦炮的皇家武器公司自然是擁有最大競爭力的。

而其他兩家武器公司的話,他們之前的側重點並不在艦炮上,比如湖廣武器公司。該公司的主要業務是輕武器以及陸軍野戰炮的研發和製造,他們目前主要向軍方供應1864年型步槍,前裝線膛野戰炮。

最近幾年一直在研發陸軍用的後裝線膛炮。

至於北方武器公司,其業務倒沒有什麼側重,步槍和陸軍火炮都有生產,一些前裝線膛艦炮也有生產,不過看似攤子鋪的很廣,但實際上該公司的研發能力是三大公司裡最薄弱的,基本沒有對先進武器的系統研發能力。

因此海軍雖然是按照慣例向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同時進行招標,但實際上能夠接下來這個任務並進行實際研發的。也就只有皇家武器公司而已。

早在數年前,皇家武器公司就已經開始研發更大口徑,身管更長的後裝火炮,不過由於研發人員有限。也不可能說把一系列的大口徑艦炮都進行研發,所以是選定了兩百毫米以及兩百五十毫米這兩個口徑的艦炮爲主。

這個口徑分別對應英制的八英寸以及以及十英寸這兩個級別。

當然了,皇家武器公司雖然把研發重點都放在這兩個級別的艦炮上,但是對其他口徑的艦炮也是有進行一定程度的研發,比如一百八十毫米以及兩百三十毫米這兩個口徑的艦炮也有投入一定的資源進行前期研發,不過進度非常緩慢就是了。

皇家武器公司之所以投入重資研發兩百五十毫米以及兩百毫米的口徑的主炮。主要還是受到了海軍新一代戰艦發展的影響。

比如目前海軍內部的唯一的一艘試驗艦,即八年甲艦,這艘目前依舊沒有被正式命名的試驗艦,就是預計採用兩百五十毫米的主炮。

同時海軍內部前期構想的萬噸級別的戰艦裡,也是預備裝備這一款艦炮。

至於一百八十毫米的艦炮,這是準備用在海軍的下一代五千噸到六千噸這個級別的鐵甲艦上面,同時作爲萬噸戰艦的第二級主炮使用。

畢竟哪怕是萬噸鉅艦,也不可能裝備太多的兩百五十毫米主炮,尤其是還是旋轉封閉式炮塔,因此除了這些少量的大口徑主炮外,還需要大量的次口徑主炮,而很明顯一百五十毫米的艦炮已經無法充當萬噸鉅艦的二級主炮。

對了艦炮系統進行招標外,海軍內部的戰艦設計部門,即海軍艦政司也是展開新式船體的設計,海軍高層給出的要求就是,要求船體的堅固性要更大,同時要求保持更優良的儲備浮力,內部艙室要進行防進水處理,同時要求加強對上層甲板部分的防護能力,具體爲加強炮塔的防護能力,加強艦橋等建築的防護能力。

避免在露天甲板上直接部署艦炮,以保證炮位的安全。

同時還要求儘可能的優化船體,降低興波阻力,但是也不能把長寬比放的太大,因爲那樣會大大增加裝甲帶的面積,進一步造成船體的重量加大。總噸位上升。

當代的決戰中的鐵甲艦其長寬比一般都比較低,比如去年英國人才服役的米諾陶級鐵甲艦,就是超過一萬噸,用來進行艦隊決戰的主力大型鐵甲艦。其長寬比爲六點八一,這等長寬比放在後世的眼光來看,就是短肥圓的代表,和線條美感沒有半點聯繫。

同時帝國海軍的炎帝級鐵甲艦,雖然噸位小一些。但是在帝國海軍內部也是用來決戰的主力鐵甲艦,其長寬比甚至比米諾陶級更小一些,只有區區六點二的長寬比。

不過這個時代還有更多的鐵甲艦比炎帝級的長寬比要小,比如英國人的防禦級以及赫克託這兩款六千多噸的鐵甲艦,其長寬比都只有五點五七。

而帝國海軍的女蝸級近海鐵甲艦,長寬比更小,只有區區的五點二。

對於船舶來說,同樣的噸位和動力,其長寬比越大,興波阻力就越小。如此航速就越快,同時需要防護的部分就越大,裝甲帶越長就越薄弱。

反之長寬比越小,航速越慢,防護面積隨之變小就能夠配屬更厚的裝甲。

因此海軍艦政司在設計船隻的時候,往往是需要進行綜合考慮,不能說單純爲了提高航速就提高長寬比,因爲那樣防護就會跟不上來,如果防護要跟上來的話,那麼就得加大噸位。噸位大了就得需要更大的動力,動力大了同樣需要更大的船體和噸位,如此就陷入一個死循環。

所以每一款戰艦的船體設計,基本都是考慮自家海軍的戰略需求。並不是戰艦設計師想要怎麼來就怎麼來的。

對於1866年的中華帝國而言,萬噸鉅艦還有些遙遠,要想建造萬噸鉅艦,就得等八年甲艦成功後才能正式施行。

而八年甲艦自1864年正式動工以後,現在已經是施工了將近兩年多,不過依舊沒能完成船體建造工作。預計最早的下水時間會是在明年春季,而下水後還有大量的舾裝工程,比如安裝火炮之類的,然後還得進行試航。

如此下來,估計最早服役的時間都得1858年以後!

一艘全新打造的試驗戰艦從開工再到服役要四年時間,這在當代已經算是很快了。要知道英國人的大型鐵甲艦其開工到下水,然後舾裝完工再到服役,需要的時間往往也是四年以上,而更大一些的戰艦往往是要五六年。

比如米諾陶級鐵甲艦,其首艦1861年就開工了,1863年就下水,但是直到1867年才完成舾裝以及試航,並與正式服役,其整個過程長達六年。

但是這個六年其實有些水份,因爲英國海軍是一個成熟體系的海軍,你說他領先全球海軍技術的話,偏偏它又保守無比,新艦完工後往往要經過一大堆的試航和各種測試,所以後期時間就拖延了許多。

不過在帝國海軍卻是沒有這個閒工夫,現在帝國海軍急需戰艦擴充力量,所以戰艦的建造往往是加班加點,舾裝完工後的試航工作是由海軍直接負責,直接一邊訓練一邊試航的,而情況緊急之下,往往是直接開上戰場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炎帝級的二號艦少昊號以及盤古級的四號艦伏羲號,這兩艘戰艦從完成舾裝再到參加珠江口海戰,只間隔了兩個月不到。

不過這沒有太大影響他們的戰鬥力,因爲帝國海軍都是直接從炎帝號或者盤古級的其他鐵甲艦抽調現成的官兵去服役,有着同級艦的服役經歷,這些官兵到了新船上後,除了設備新一些外,其他並沒有什麼明顯差別,如此往往就能夠剩下衆多熟悉訓練時間。

不過即便如此,海軍內部對八年甲艦的建造週期之長還是感到非常不滿意,如果要等八年甲艦完工並試驗完畢後再開工萬噸鉅艦,那得什麼時候去了,豈不是要到1859年才能開工,然後要等到1875年左右才服役第一艘萬噸鉅艦?

這個時間段才長了,帝國海軍面臨的嚴峻局勢沒有這麼多的時間讓他們去等待。

因此在珠江口海戰剛結束不久,海軍內部就是正式提交了緊急造艦計劃,其中就有海軍期待已久的萬噸鉅艦計劃。(。

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48章 厘金初顯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337章 繼承人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90章 騎兵出擊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54章 兵指青浦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60章 久則生變第85章 大婚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31章 謹慎東進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779章 立儲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32章 大戰前夕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604章 北海國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425章 提親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44章 傷亡名單第171章 整編擴充計劃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85章 大婚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8章 營制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224章 清點戰果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99章 撤軍和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