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汝等欲爲亂乎?

鄉校在春秋時期,曾經遍佈諸侯,城中的少數國人有資格參議國政,以備執政者參考。

但進入戰國以後,各國開始集權,國野漸漸消弭,鄉校趨於消失。

唯獨政治風氣也最爲自由,民衆普遍“好議論”的齊國將鄉校保留了下來。除了齊閔王統治的那幾年,齊國士人、儒生常能在鄉校議論政務。當年齊威王評定阿大夫、即墨大夫施政好壞時,就靠了阿地和即墨的鄉校,纔得到了真實反饋,賞即墨大夫而烹阿大夫。

鄉校,就相當於地方上的稷下學宮,可以不治而議論。每逢士人想要議政,就敲響鼓點,民衆們會聚集過來,若其說的有道理,便越聚越多,最後驚動卿大夫。

但這一切,在秦朝統治此地後,便廢棄不用了。昔日的鄉校,成了張貼官府告示的場所,唯獨落滿灰塵的鼓,讓人記得,這裡昔日的熱鬧……

但秦始皇三十一年一月中的這個下午,隆隆的鼓點,卻在即墨鄉校再度擊響!

趕完集市,忙完農務的即墨人下意識地朝鄉校走,卻發現,這裡站着十多個滿眼悲憤的年輕人,都穿着儒服,着儒冠,爲首那個瘦高的儒生見人聚集了不少,便朝他們長長作揖,說起了官府禁絕私學的事。

和鄉親們說明事情原委後,申生悲切地講起了一個故事。

“夫子與我說過,當年孔子經過曹國到宋國,因批評宋國執政大夫司馬桓魋,結果惹出麻煩。”

“孔子經常帶着弟子們在一株大槐樹下講學,演習周禮,桓魋嫉賢妒能,便派人去砍伐樹木,恐嚇孔子。斯木已伐,孔子不得已,不希望弟子們爲桓魋所害,只能離開宋國!宋國後來遂陷入內亂,數世未寧!”

申生深吸一口氣,朝衆人道:

“二三子,昔日在宋國發生的事,如今也在膠東發生!郡府欲禁絕私學,驅逐吾等夫子浮丘子,今後公學只教授秦字。此舉,與宋國桓魋何異?還望二三子能與吾等十餘學子一同,效古之鄉校議政,讓郡守聽到百姓的聲音,改此惡政!”

這演講倒是激情洋溢,但民衆們鬧哄哄的,不時還議論幾句,畢竟申生說什麼孔子、宋國,距離他們實在太遙遠了,甚至有人笑呵呵地說道:

“後生,你說的事與吾等何干?吾等每日務農,連筆都沒握過,秦字齊字,有何區別?”

申生聞言怒道:“你還是齊人麼?”

眼看衆人仍舊滿臉漠然,甚至有人沒了興趣要轉身離開,魯穆生急了,立刻站到前方,大喊道: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今日只是讓學子修秦言習秦字學律令,或許幾年後,官府會讓汝等和汝等的子女,也要人人皆習秦言!”

這番話倒是嚇到民衆們了,秦吏的關中話語,在他們聽來彷彿天書,要他們人人學這種怪異的話,那得花費多少功夫?

但僅僅如此,就要衆人隨幾個熱血沸騰的年輕人去全副武裝的秦城請命?還是不夠。

就在不少人打消了離開的念頭,打算留下聽這幾個儒生再說幾句時,鄉校之外,只聽見齊刷刷的腳步聲,連帶着甲葉摩擦,衆人回頭一瞧,面色大變:

一支百餘人的秦兵穿着甲冑,手持戈矛劍戟,小跑着往鄉校趕來,帶頭的是新上任的賊曹右史曹參,其後是一輛戎車,戎車上,黑麪官吏一身肅穆袍服,腰間銀印青綬!

是郡守來了!

“止!”

專門負責擒賊和維護治安的秦兵來到鄉校外,在曹參的喝令下,齊刷刷一跺腳,震得浮土飛揚。

而郡守的馬車,也橫亙於鄉校之前,郡守黑夫按着長劍,掃視腿腳發軟的即墨上千民衆,還有心虛得不敢與之對視的十餘儒生,大喝道:

“汝等,欲爲亂乎!?”

……

郡守之怒,聲如雷霆!

黑夫郡守的話被旁邊的小吏用膠東話重複一遍後,鄉校內外,上千民衆和十餘儒士,包括白生等人,都嚇得夠嗆!

爲亂?誰敢啊!

尤其是這位新郡守在淳于縣做的事傳到來後,聽說爲亂反叛是大罪,不僅本人要受戮而死,還會被夷三族,臉上用墨汁刺字,剜去鼻子,砍去左右臂,用鞭子活活抽死,再割下頭,把骨肉模糊的屍體棄於大街上。行刑期間,如果有人喊叫謾罵,就拔掉他的舌頭!

如此沉重的代價,讓每一個體人人自危,面對國家整個強權勢力,而不敢抱團聚衆鬧事,除非是走投無路或者大義凜然的人,否則,沒有人再敢輕易言亂。

於是,好不容易聚集起來,被申生、魯穆生煽動了氣氛的即墨人,已萌生退意,紛紛讓出路來,將手無寸鐵的儒生們,暴露在秦兵面前。

私學什麼的,禁就禁吧!反正那是有錢有閒人家子弟的消遣,與他們這些光沉重交租稅就倍感壓力的黔首何干?

但黑夫郡守卻不打算讓衆人走,上百秦兵在外面一攔,笑道:

“鄉校者,古之議政之處也,既然羣儒欲在此議政,以聞官府,那官府便好好與汝等議議這‘禁私學’一事,即墨百姓也留下來,聽聽此事原委。”

說罷,黑夫一揮手,示意郡學祭酒蕭何上前——他堂堂二千石,當然不會下場和一羣布衣儒生小屁孩吵鬧,這件事,還是交給新官上任的教育局長蕭何吧,順便看看此人是否真有幾把刷子。

“下吏遵命。”

蕭何只能上場,他在沛縣好歹也是一曹之首,官威是有的,肅然走到鄉校之中,從袖中掏出一份告示,讓旁邊的小吏用膠東話念一遍。

“三十一年孟春之月丁亥,膠東郡守黑夫謂諸縣令、丞,曰:二十七年,陛下令天下書同文字,欲使三年內廢棄舊字,改書秦篆、秦隸,今已數載。然膠東偏遠,未能及也。本吏思其緣由,或以公學不振,而私學違令乎?即日起,各縣私學夫子,不得再以齊言齊語授學……”

聽起來,的確是禁止私學沒錯啊,但接下來那段,就讓所有人目瞪口呆了。

“儒生、士人慾授私學者,稟於祭酒,學於公學,使之修習秦言、秦字,粗通律令,秦吏試之,合格者授予符節,方可設學,以秦言、秦字教之。有符節者,縱授人《詩》、《書》,亦無不可……”

等小吏讀完後,蕭何冷笑道:“官府告示,張貼於城牆各門及渡口、市肆處,人人可見,然汝等卻不分皁白,言官府禁絕私學?此乃造謠之罪!”

蕭何回憶起數日前,自己提出“禁私學”時,黑夫先是點頭,再是搖頭。最後,他對蕭何的提議稍加修改,從全面禁止,變成了所謂的“私學規範化”!

黑夫的想法很簡單,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他不會直接斷了郡中儒生的活路,將他們全部逼到對面去。而是規定,儒生士人,可以到公學進修,通過了秦語四、六級考試,能寫一篇八百字秦篆作文,法律考試也能及格的人,便能獲得官府發給的符節,也就是“教師資格證”。

“從今以後,膠東郡以公學爲主,私學爲輔。私學夫子憑證上崗,無證教學者,一律查封,嚴懲不怠!還要派官吏巡視抽查,旁聽其授課,一旦有用齊言齊字教學的,吊銷證書,永不得授課!”

事後想想黑夫這段話,蕭何不由佩服,如此一來,不願意低頭的儒生沒課可教,斷了弟子來源,而剩下的儒生,就相當於被官府招安,被納入他這祭酒的管轄之下。

這下,儒生們統統傻眼了,他們當中,真正看了公告的也沒幾個,而是以訛傳訛,說來說去就成官府“禁絕私學”,並將自己放到了殉道者的位置上。

其實,浮丘伯上了最後一課後傷心離去,只是他不欲向官府低頭,學什麼秦字律令,如此而已,黑夫甚至讓蕭何與其接觸過,只要浮丘伯願意帶頭學秦言秦語,黑夫將闢他爲即墨“縣三老”。

但浮丘伯以年邁爲由,拒絕了,卻沒料到,消息的不對稱,使他的弟子們鬧出了這麼大的事。

卻見蕭何語重心長地對儒生們說道:“我聽聞,汝等均學於魯人浮丘伯,而浮丘伯又學於荀卿,豈不知荀卿有言,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

“汝等不讀官府公告,妄自猜度,真是愚不可及,羞爲讀書人也!”

儒生們面面相覷,魯穆生、申生本欲反駁,卻又找不到話語,誰讓他們自視甚高,平日裡對用秦隸書寫的官府公告不屑一顧呢?

“原來如此啊!”

“這位官吏說的有道理。”

被勒令留下的即墨衆人怔怔出神,他們本以爲,官府要按照過去的習慣,二話不說,就動用武力,將這羣冒失的儒生統統抓起來,帶回去施刑。

但沒有人會料到,官府居然沒有濫用刑罰,而是派一位官兒出來,和儒生、民衆講起了道理。

莫非,這位新郡守說的“省刑罰”是真的?

他們想多了,雖然過程有差,但結果卻一樣,道理講完,也該拿人了。

蕭何動完嘴皮子後,便退了回來,而做過獄吏,嫺熟律令的曹參知道輪到自己表演了,便大聲宣佈道:

“諸儒生罔顧事實,歪曲官府告示律法,乃造謠之罪。無故擊鼓,召集黔首,乃尋釁滋事之罪!”

“民衆不知何故,聚集於此,因其無知,不必罪之。二三子,且將這十餘儒生統統緝拿,帶回官府,交由獄掾設案審理!“

“諾!”

如狼似虎的秦卒分開即墨民衆,氣勢洶洶地朝十多名儒生走去。

原本被申生寄予厚望的民衆們,除了夾雜其中的幾個士人、輕俠暗暗捏緊了拳頭外,其他人卻,依舊如方纔一樣,看戲一般看着眼前的一幕發生……

黑夫全程讓手下們各顯其能,他則在戎車上坐看,見此情形,暗暗點頭道:

“王賁將軍說的沒錯,齊人怯於衆鬥,而勇於持刺。所以在淳于縣,有匹夫三人而敢行刺於我者,即墨街頭,又有人衆上千,卻皆怯懦而不敢發一言,坐視同類遭擒者……”

說白了,就是一個齊人是條龍,一羣齊人是條蟲。從吳起時代,到五國伐齊,都是如此,也就田單破天荒地讓齊人凝聚了一回,但也沒凝多久……

掌握了這個特點,黑夫便能放開手來治理膠東了!

而且這羣儒生也是榆木腦袋,想鼓動羣衆,文縐縐地說些古事有用?還不如說說秦朝稅重徭重等事實,激發民憤來得快。

一場學生鬧事幾乎引發的民變,就這麼輕而易舉解決了,他在後面讓陳平和兵曹準備的59輛戰車,看來是派不上用場了,黑夫無聊得想打哈欠……

鄉校之內,白生沒見過這場面,嚇得滿臉蒼白;魯穆生想要開溜,卻發現無路可走;申生性格剛烈,手伸向了腰間的佩劍,欲奮起反抗!

就在此時,鄉校之外,卻響起了一個蒼老的聲音。

“郡守,請慢動手!”

第142章 千古奇冤?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1033章 最後的審判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第758章 不知幾人稱王?第537章 推廣普通話要從娃娃抓起第654章 三鼓第521章 聰明人第703章 拾骨第712章 亡秦者第610章 商社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五月寫作計劃,以及爲《秦吏》完結前最後求次月票。第348章 項目組第247章 三馬第450章 河邊骨第435章 射鵰英雄第262章 軍中戲乎?第57章 赤幘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655章 回家的誘惑第628章 爛攤子第484章 移風易俗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33章 日子越來越好第89章 善惡對錯第567章 平原津第711章 今年祖龍死!第351章 蒙恬第878章 狗血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驚奇第754章 廣闊天地第68章 鬼吹燈第437章 單于王庭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劇情沒想好,今晚第二章先鴿了,不要等第338章 叛徒!第222章 抄個屁!第541章 莫如樹谷第106章 重租第725章 天下爲桎梏第298章 野有遺賢第348章 項目組第640章 一飯第966章 焦土第1005章 嘗麥第724章 厲人憐王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262章 軍中戲乎?第339章 宿麥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第637章 鳥上青宵(第四卷完)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844章 瑚璉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289章 與時變化第100章 調虎離山第310章 執圭第279章 八公山上第852章 逐君側之惡人第496章 竊鉤者誅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第98章 沒那麼容易第324章 王在法上第791章 佔角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448章 騎戰第680章 玩蛇第548章 騁望琅琊臺第976章 祖國第83章 可疑第493章 虎頭蛇尾?第693章 驚濤拍岸第719章 混亂是一把梯子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564章 儈子手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188章 陷之死地然後生!第703章 拾骨第237章 五月五第577章 三十三年第596章 起風了第685章 圖騰第250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899章 體面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1020章 我來第889章 主角第787章 權謀第872章 學習使我快樂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799章 江漢湯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