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楚和談,由於沒有邀請公子側,使得公子側爲此極度不滿。他決心想辦法攪黃了這次和談,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重要性。
公子側不是屠岸賈,他不會滿口胡言,一般公子側都會有根據的說話。比如他得知巫臣聯合吳王壽夢,代表晉國與魯、齊、宋、衛、鄭等國在鍾離會面,公子側馬上進行了信息加工,將此事稟告楚共王。
您可千萬不能相信晉國,晉國純屬忽悠您呢!如果他真心和我們楚國和好,還怎麼會和這些國家暗中見面呢?必定有陰謀!而且你看看這些和晉國見面的國家,連鄭國和宋國都在其中,以後還能有誰能聽我們楚國的!
楚共王一聽也生氣了,這不是當我們楚國是傻子嗎?不行,鄭國不老實,必須討伐鄭國!可楚共王轉念一想,咱們不是和人家結盟了嗎,再討伐人家是不是不合適?
公子側對楚共王又是一頓心理輔導,都要開打了還顧得了那麼多嗎?何況利益至上,這點您可千萬別忘了!他們私下裡見面,還能有我們楚國的好嗎?
這幾句話是實話,也是楚共王不能不面對的現實。長期以來,自從楚王開始了進軍中原的夢想,就一直在和中原最強大的諸侯爭鋒,從開始的齊桓公,到現在的晉國。特別是在敗給晉文公之後,所有的楚國人都非常重視來之不易的實力增長。而鄭國在楚國長久的進軍中原過程中,幾次被打敗,幾次投降,更多的是背叛。
楚共王在暗罵,鄭國,你就不能爭點氣,說話算數一把?
不打不行。
楚共王再次派公子側攻打鄭國,毫無疑問,鄭國再度投降,背叛了晉國。
這裡面有國家利益需要,但是更多的是公子側興兵證明自己實力的需要,公子側撈取政治資本的需要。
晉厲公得到消息勃然大怒,明明你們楚國已經和我們晉國結盟,怎麼還攻打我們的盟友?當我們是吃素的?還是當我是吃素的?
此時晉國欒書執掌大權,但是郤氏更加權重,郤錡爲上軍元帥,郤犨爲上軍副將,郤至爲新軍副將,而郤犨之子郤毅和郤至之弟郤乞同爲晉國大夫。
郤氏權重,太重。
某個大姓在國內過於權重,帶來的只能是威脅。
伯宗是晉國有名的直言之士,他多次建議晉厲公,應該對郤氏的子弟進行閒愚鑑別,控制郤氏的權力,這也是爲功臣保留後代啊!
言下之意,將來郤氏如有滅門之罪,總有牽連不進去的人。當然這隻能是不當官兒的子弟。
晉厲公根本不聽伯宗的建議,而郤氏子弟無不對伯宗恨之入骨。特別是當權的幾位,經常在晉厲公面前說伯宗的壞話。而晉厲公看來也不是什麼明主,居然稀裡糊塗的就將伯宗斬首。
所以忠臣諫主,千萬看明白了這領導能不能聽進去話。
伯宗被害之後,他的兒子伯州犁出奔楚國,擔任了楚國的太宰。當然,伯州犁的主要目標,就是幫助楚國對付晉國。
晉厲公不但是個糊塗領導,而且生活奢侈腐敗,他寵信的一干外臣胥童、夷羊五、長魚矯、匠麗士等人都被封爲大夫,而內寵更是數不勝數。
經過晉厲公堅持不懈的努力,晉國朝政很快烏煙瘴氣,阿諛奉承之輩橫行無忌,有才之士的不到重用。
士燮作爲老臣,心裡明白,晉國的危機來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還討伐鄭國?純屬笑話!
可是郤至和欒書都認爲,如果晉國這次放任鄭國,那諸侯將沒人能聽晉國的了,這能行嗎?
本來就糊里糊塗的晉厲公,聽了郤至和欒書的話慷慨激昂,雖然沒什麼智商,但是他也不願意失去諸侯霸主的名號。日後說起來,自己有何面目見到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呢?
晉厲公親自率領大將欒書、士燮、郤錡、韓厥、郤至、魏錡、欒鍼等,發兵車六百乘,浩浩蕩蕩殺奔鄭國。同時,晉厲公派出郤犨前往魯國和衛國借兵,一同討伐鄭國。
倒黴的鄭成公剛被楚共王打得不得不投降,沒想到沒幾天功夫,這晉厲公又打上門來了!鄭成公一想,沒招了,再準備投向吧!我們鄭國這是犯了什麼忌諱了,這麼倒黴到家了呢!
大夫姚鉤耳提出了反對意見,我們鄭國夾在晉國和楚國中間,投降哪個都是罪過。您要再這麼誰打我們,我們投降誰,這事兒可沒完了!
鄭成公也瘋了,可不是麼?這可如何是好?
姚鉤耳說,既然投降了楚國,那我們可以向楚國求救啊!
鄭成公於是派姚鉤耳前往楚國求救。
楚共王見到姚鉤耳實在發愁。說你們不講信義吧,被打得求饒了,現在有事兒又來了!
公子嬰齊建議還是等一等吧,本來這次攻打鄭國就是我們的不是,還因爲這個把晉國招來了,乾脆您還是等等。
可是公子側不這麼認爲,鄭國能來求助,說明他們已經決定依靠我們楚國了,上次我們沒有救助齊國,結果齊國跟着晉國當小弟了,這次再拒絕晉國,以後還能有人投靠我們嗎?公子側自請爲將,保護楚共王出兵對抗晉國,這次務必勝利!
這一番話將楚共王對鄭國的嫌棄之心說的煙消雲散。是啊,鄭國的確沒個準話,但是他們能夠前來楚國求助,至少說明他們現在開始決定依靠楚國,和楚國真心同盟了。
楚共王當即命公子側爲中軍元帥,令尹公子嬰齊爲左軍元帥,右尹公子壬夫爲右軍統帥,親自率領兩廣精兵,前來救援鄭國。
楚國發重兵的消息傳到晉軍,晉厲公反而非常興奮。
士燮找到欒書,建議這次採取戰略退縮的辦法,給晉厲公一個教訓,或許能夠讓晉國國內安寧幾年。
可是欒書當即拒絕了士燮的建議,他直接表示退避的名聲自己承擔不起。
士燮無奈,這一次如果敗了反而是好事兒,如果贏了,恐怕晉國國內的危機就將要更深重了!
這是楚軍已經過了鄢陵,晉軍就在彭祖岡安營紮寨。第二天恰逢晦日,按照當時的規定,晦日是不能行軍的。於是晉軍也就安心休息,一切明日再說。
不過第二天天色剛剛放亮,忽然晉軍營外喊聲震天,原來楚軍已經擺開陣勢。而且楚軍是壓着晉軍營寨擺開的陣勢,造成了晉軍根本沒有地方排兵佈陣。
欒書大爲吃驚,這楚軍這麼不講規矩!看來是晦日夜裡安排的這一切吧!不過兩軍對陣,上哪兒說理去?去找周天子說,楚軍壞了晦日不行軍的規矩,讓他們重新再打?
目前的情況對晉軍及其不利,欒書只能命令將士們堅守營寨不出,各位將軍意見及其不統一,有人說突圍的,有人建議撤退的,一時間衆說紛紜。
本來勢均力敵的戰鬥,變成了楚軍的咄咄逼人,晉軍居然面臨着沒有戰場的尷尬局面。
太坑人了,你們楚人都是房地產出身啊,寸土不讓,不給我們留一點擺陣的地方,逼着揍我們呢?
晉軍亂作一團的時候,忽然一個少年走入元帥大帳,說自己有辦法。
欒書仔細一看,是士燮的兒子士匄。這孩子今年剛十六,雖然士燮足智多謀,難道這孩子也智謀過人?
欒書命人叫過士匄,懷疑的看着士匄,士匄卻不慌不忙的說明,如今的形勢,元帥最擔心的不就是沒有擺開陣仗的地方嗎?爲何不命令軍中將竈坑和水井用木板蓋上,這不就是我軍天然的陣地嗎?
欒書心裡一喜,這孩子果然聰慧過人,只是咱們把竈坑和水井都蓋上了,咱們吃什麼呢?嘴都吊起來?
這是個現實問題。
吃什麼?
平時不吃飯,對身體有損傷。戰時不吃飯,那絕對是動搖軍心的重要問題。
士匄建議這幾天就備好三天的乾糧和水,到時候就可以放心準備陣地了。
欒書大喜,真是天助我晉軍!
士匄鋒芒小露,晉軍將領無不佩服。
可是有一個人聽說士匄的計策怒而大罵不已,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士匄的親爹——士燮。
這次晉楚會戰,士燮是持反對態度的。晉國國內的隱患已經非常嚴重,如果再打了勝仗,必然引起國內矛盾的爆發。
就是這麼糾結,假如這次晉國輸了,那倒好辦,回去肯定能說服晉厲公勵精求治,可是贏了呢??
士燮本來勸欒書從大局出發,乾脆避而不戰。可是欒書根本不想用自己的名譽去承擔這一重擔,所以士燮只能寄希望於晉軍自己打敗仗。
看着楚軍緊逼,士燮這個開心。沒想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自己的親兒子士匄,這時候居然跑出來獻計獻策,而且還是個妙計!
從國家大局出發,士燮怎麼能不生氣,不罵人,不罵兒子士匄糊塗!就你明白啊?你個小孩兒你攪和什麼攪和!
罵到激動處士燮甚至動了兵器,要不是衆人將士燮攔住,士匄還沒法兒脫身了。
好好的一出獻言獻策,變成了士燮暴打兒子。不過既然計策可行,欒書自然高興,說我看士匄這孩子不錯,比他爹強!
欒書命令晉軍按照士匄的計策,先準備乾糧,然後平竈準備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