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

裴家因爲要閉門守孝,打聽消息這種事,不能做得太明顯,因此得信兒的時間比別家都要遲上一些。等到他們聽到風聲時,楚瑜娘已經進了東宮,正式冊封了良媛,還有太子妃十分看重她的消息傳出來。

裴二爺裴三爺顧不上自己身上還有孝了,趕緊打發心腹之人,悄悄兒去聯繫當初爲他們引見唐家人的朋友,想要請對方探一探唐家的口風,同時,也是在提醒唐家,當初既然收了重禮,如今又怎能毀諾?楚氏女進宮就進宮了,但怎麼能從此就不再進新人呢?唐家可是許諾過,要讓裴家女東宮的!

當初裴家人聯繫上的,其實並不是唐老尚書、唐老夫人又或是他們的兒子媳婦,而是唐老尚書的嫡親侄兒。他也算是科舉出仕,成家立業的主兒,說起來,在唐家說話也是有些份量的。他的妻子還跟妯娌們關係很好,又得唐老夫人看重。論理,此人若是想要向太子妃推薦誰家的姑娘,太子妃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當作沒聽見的。

只是事情不巧,太子妃告病已有數月,期間連唐老夫人想要進宮看一次女兒,都經常得不到批准,又何況是太子妃的堂弟與堂弟媳呢?後者還沒來得及向太子妃推薦裴二姑娘,裴老國公就先死了。裴家既然要守孝,進宮之說自然無從提起。若是裴二姑娘就此錯過機會,那也是裴家的命數使然,怪不得別人。唐家那侄兒,並沒太把這事兒放在心上。至於那份重禮,只不過是當中有幾幅古畫,他瞧着不錯,纔會爽快收下。但古畫並不算是十分稀罕珍貴之物,倘若裴家打算以此要挾他做些什麼,他寧可將禮物退回。

唐家侄兒對上門來的裴家人不假辭色,還有些嫌棄他們戴着孝,太過晦氣。不過他還是坦白地對裴家兄弟說了,裴國公死得不是時候,否則他早就讓妻子將裴二姑娘推薦到太子妃面前了。正因爲裴二姑娘失去了選秀的資格,太子妃纔會挑中了楚瑜娘。這種時候,他這個堂兄弟連抱怨太子妃的底氣都沒有。

如今已經不是太子妃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的時候了,太子殿下親口說了,不會再納別的嬪妾,太子妃與唐家都只能接受,萬沒有反勸太子多納幾個美人的道理。裴家既然無望了,以後也不必再來糾纏,安心在家守孝的好,這方是國公府這等人家該有的禮數呢。至於禮物,他自會退回,不會佔裴家這點便宜的。

裴三爺一聽,臉色都白了,很想要發作幾句,奈何沒那膽子在唐家放肆。他們今天還是換了衣裳,掩人耳目悄悄兒找上門來的呢。若叫人知道他們兄弟二人在孝期內拜訪唐家,御史們定會有話說,唐老尚書也會心生不喜的。上了年紀的老人家,總比一般人多些忌諱。

裴二爺比他兄弟要精明一些。那份重禮打了水漂,他當然心疼,但也絕不能收回來!侄女兒進宮之事,已成泡影,若是因爲捨不得那份財物,將東西收回,定會得罪唐家這個侄兒。換作是裴二爺自己,落到手裡的東西,哪兒有這麼爽快捨出去的?就算嘴上不說什麼,心裡也會記恨。唐家侄兒定然也是如此。裴二爺打算不提收回重禮的事,讓對方繼續保有它,那興許對方還能對裴家留下一個好印象,將來他們兄弟孝滿起復時,對方還願意伸手幫上一把。否則,事事指望亡父留下的人脈,真有好處,也只會先便宜了長兄,幾時輪到他們兩兄弟呢?

裴二爺拉住了兄弟,客客氣氣地向唐家侄兒表示,那份禮物是見面禮,並不是請託對方幫忙辦事的謝禮,萬沒有收回的道理。侄女兒失去了進東宮的機會,是她沒有福份,絕不敢有半分怨言的。只是兩家既然已經認識了,也算是朋友了。等孝滿出服,朋友間還是該繼續往來纔是。他們老父生前也收集了不少名畫古蹟,家裡人沒幾個擅長這方面的,說不得將來還得請對方幫着鑑定一下呢。

唐家侄兒聽得順心,微笑着道:“好說,好說。”對裴二爺的觀感倒是好了不少。裴二姑娘不能進宮,並不是他的錯,出現這種陰差陽錯的結果,誰都不想的。裴家還能保持理智,分清楚是非黑白,就是可以結交的對象了。他對裴國公的收藏也很有興趣,若能給自己再添幾幅好字好畫,他也不介意繼續與裴家人往來,也省得那些字畫落在不識貨的裴家兄弟手中,明珠暗投。

裴二爺與裴三爺沒有在唐家耽擱太久,就退了出來。兄弟倆一坐進馬車,臉色就耷拉下來了。期盼已久的計劃竟然泡了湯,兩人心裡都有些難以接受。想到今後,他們更是覺得一片茫然。

裴三爺還抱怨兄長:“二哥怎麼沒把當初送的禮要回來?竟然還說那是見面禮,沒有收回的道理。你知道那份重禮費了我多少銀錢麼?!我幾年的積蓄都在上頭了!還賠了兩幅心愛的字畫!若真的有用也就罷了,如今竹籃打水一場空,東西也沒要回來,我豈不是吃大虧了?!”

裴二爺無奈地跟他分說明白,裴三爺還是有些想不通:“這有什麼?我本來就只是個監生罷了,又不曾出仕。唐家還能如何給我添堵呢?”

裴二爺心下一窒,暗暗氣惱。裴三爺是不怕唐家報復的,但他身上卻還有官職呢!裴三爺不怕,他怕,行了吧?!

不過這話不能明說,裴二爺只能委婉地道:“侄女兒進不了宮,就要嫁人了。侄兒將來也要讀書進學。若你得罪了唐家,孩子們定會受連累的。”

裴三爺有些悲憤地道:“唐家再顯赫,也還沒到隻手能遮天的地步呢!大不了我讓兒子轉投壽山伯去!”

裴二爺忍不住撇嘴:“壽山伯爲什麼要護着你們?大房侄女兒當初可沒少得罪人家的掌上明珠!”

裴三爺有些不以爲然:“壽山伯是秦家姻親,我們也是秦家姻親,都是親戚,有什麼話不能說呢?小孩子家吵個嘴,也只是尋常事兒罷了,誰還真的放在心上不成?更何況,大房是大房,我們是我們,如何能混爲一談?”

可無論是壽山伯府餘家,還是承恩侯府、永嘉侯府秦家,都是大房的姻親哪!

裴二爺見兄弟說不通,心中煩悶,也懶得跟他囉嗦了,閉起雙眼默默養神,同時思考着接下來的路要怎麼走。

裴三爺見狀,雖然不再跟他鬧了,但心裡卻很是不得勁兒。他覺得二哥對自己的態度不象先前那麼親密了,難不成……是因爲他的女兒不能入宮了麼?可他們兄弟一向親近,二哥如此作派,也未免太讓人心寒了……

裴家內部似乎又生波瀾,而秦家二房也收到了秦錦儀派陪嫁丫頭緊急傳回來的口信,對裴二姑娘進宮泡湯一事,感到十分驚愕。

秦伯復與薛氏此前對裴二姑娘會成爲東宮嬪妾一事,還是相當有信心的,因爲裴家人再三說過,他們已經打通了唐家的門路。如今太子卻親自開了口,誰的門路都不再管用了。裴二姑娘因爲守孝,錯過了最好的時機,今後也只能打消進宮的念頭,另尋一戶人家嫁過去了。乍一看,裴家似乎損失不算大,但秦伯復還是覺得十分晦氣,心裡有些慶幸當初沒有真正答應過裴傢什麼,倒白得了一個官職。長女嫁去裴家,實在是有些虧了,但好歹也算是把這個難嫁的女兒嫁出去了。秦伯復心裡抱怨之餘,倒也沒有太過傷心。

薛氏卻大哭了一場。若不是爲了裴家可能會成爲外戚,她又怎會讓寶貝大孫女兒嫁進那樣的人家裡去?!真真是吃大虧了!早知如此,她當時就不該讓秦錦儀趕着急着嫁進裴家門的,哪怕是先定下親事,明年再迎娶也是一樣。那她現在就可以想個藉口退婚了。然而秦錦儀眼下已然與裴程拜過堂,只差在沒圓房罷了。就算是和離後大歸,到底已是嫁過一回的婦人身份了,想要再尋一門好親事,幾乎不可能。她挑剔了幾年,竟然給大孫女兒挑了這麼一個人家,她心中怎會不悔恨呢?

薛氏痛哭之餘,又想起當初是兒子聽了裴家人的花言巧語,答應下這門親事的,便又拉扯着兒子,一邊罵一邊哭個不停。小薛氏滿頭大汗地幫忙打圓場,秦伯復心中的怨恨卻是越發深了。

他當初是有心答應親事沒錯,但並沒有讓女兒嫁荒親的打算,只是想先定親而已。急着讓秦錦儀過門,還幫着秦錦儀欺騙裴家的,難道不是母親薛氏麼?!若沒有薛氏,秦錦儀哪兒有這麼容易把裴家人糊弄過去?如今怎麼就成了他的責任了?!

秦家二房也鬧起了紛爭,叫小薛氏頭痛不已。不過秦錦春倒是沒有參與進去。她如今有些擔心敏順郡主了,嘗試着給東宮遞了帖子。也不知是不是因爲太子妃心情好,又或是太子妃與敏順郡主和好了的緣故,這一回,秦錦春順利地拿到了進東宮的許可。她立刻收拾了一下自己,便進宮去了。

敏順郡主看起來氣色還可以,表情上看不出是喜是怒,見秦錦春來了,也和氣地招呼一聲:“許久不見了,你瞧着氣色倒好。近來忙着備嫁妝吧?這麼長時日沒來,可是聽說了我們東宮的新聞,特地瞧熱鬧來了?”

幾句話說得秦錦春冷汗都要滴下來了。

第八章 幼儀第四百零三章 亂賬第四章 往來第五百零九章 秘密第九十六章 雨雪第三百一十七章 告誡第二十四章 喝斥第八十四章 質問第一百二十章 請罪第一百四十一章 揭破第五百五十二章 改觀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願第四十四章 古怪第六百一十八章 威脅第五百四十三章 學習第十四章 東關第六章 決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私話第一百六十七章 相看第五百零三章 攀親第四十二章 夜襲第一百三十一章 續絃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服第一百一十七章 計劃第六百五十六章 強請第四十一章 招攬第一百七十四章 事發第四百六十四章 憤然第四十一章 不速第五十七章 心煩第七十二章 憋悶第一百三十二章 賠禮第七百零七章 郎舅第四十八章 繞圈第一百五十二章 詩會第二百四十章 放飛第五十九章 起念第一百八十二章 上門第二百四十一章 風聲第六百六十九章 教誨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探病第一百六十二章 邀請第一百九十四章 操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私心第八章 顧慮第二百二十五章 勸說第九十一章 難言第二百一十四章 舊友第六百一十五章 滅口第二百五十三章 聚首第六百四十一章 路遇第四百八十五章 打斷第十一章 出門第一百五十八章 團聚第一百六十八章 夫妻第八十二章 激勵第五十八章 疑雲第五百一十一章 輿論第二百一十一章 構思第二百六十六章 壞蛋第六百一十五章 滅口第二百一十九章 返城第二章 鐲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傳話第四百一十五章 掃墓第八章 金簪第一百九十一章 警告第三百八十四章 默契第一百八十三章 吩咐第一百三十七章 尋親第一百零三章 立場第五章 晉王府第二百三十三章 激將第三百六十一章 籌碼第二百五十八章 路遇第一百六十一章 慰妻第五十一章 告狀第四百八十五章 打斷第七百一十七章 手軟第五十一章 猜度第六百九十二章 慰妻第一百一十八章 請帖第五百七十四章 親友第六十章 家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補救第一百三十四章 來訪第五百五十七章 後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告誡第二百一十七章 消息第六百三十七章 拖延第二百四十八章 出遊第七百零七章 郎舅第四百七十八章 庚帖第六百七十三章 喜與愁第八章 幼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蹤第六百七十一章 恩科第三十一章 父子第二百四十二章 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