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

明明是盛夏時節,李益卻禁不住打了個寒顫。

哦了一聲,老老實實拉着女使的衣角跟在陳佑和李疏綺身後。

陳佑笑了笑,忍不住朝李疏綺一挑眉,以爲表功。

“就會嚇唬小孩!”李疏綺輕輕打開陳佑的手,轉身摸了摸李益的腦袋。

只是她臉上的笑意卻暴露了她的心思。

陳佑笑道:“我們進去吧?”

李疏綺點點頭,車伕自引着馬車等到一旁,一個健僕跟在陳佑等人身後,陳佑的家兵也分出兩個隨行護衛。

人流量大,又有女眷,還是有人護着比較好。

情人間的甜蜜交流就不多說了,黃昏時分,陳佑將李疏綺送到李府門口,眼看她即將進門,突然鬼使神差地說了一句:“三娘你今天很美。”

李疏綺愣在門口,隨即啐了一口:“你也不知羞。”

說完,便急忙進門,原本拉在手裡的李益也被她丟下,扭頭看看快步離去的李疏綺,又看看咧嘴直笑的陳佑,李益一臉茫然。

李府內,李明卿正在中庭漫步,看到李疏綺匆匆走過,不由問道:“三娘這是怎麼了?”

“沒事啦!”李疏綺也不停下,拋下這一句就迅速轉過牆角朝自己房間行去。

李明卿愣了一下,隨即呵呵笑道:“年輕啊!挺好!”

感嘆一句之後,繼續哼着小曲走中庭內轉悠。

走了幾步,他突然反應過來:“哎!小乙呢?不是跟着一塊去的嗎!”

“我不看好!”

政事堂內,劉承澤瞪眼豎眉,絲毫不相讓。

江夏青看着他,緩緩道:“這在錦官府已有成效,非是劉相公你一句不看好就能抹掉的。”

“成效?”劉承澤輕蔑一笑,“豈不聞蘇樂天廢除此法,錦官府士庶歡欣鼓舞,呼爲善政?”

“呵!”江夏青也懶得跟他爭,直接轉向馮道:“馮公以爲如何?”

劉承澤面色一僵,馮道是陳佑的師父,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哪知馮道卻沒有直接說自己的看法,而是問江夏青:“箬笠是管錢糧財稅的,錦官府去年夏稅秋稅有幾何?”

江夏青聞言,思忖一陣後答道:“好叫馮公知曉,錦官府去年上供夏稅合十四萬緡,秋稅合十七萬緡。”

一年上供稅收三十萬緡,對錦官府這樣的州府來說,說不上多,可也不少了,畢竟留州的那部分稅收沒算上。

“今年夏稅如何?”

“今年夏稅尚未抵京,蘇樂天奏章中言有九萬緡。”

“九萬緡,也不少了啊!”馮道感慨一聲,隨即看着閻俊臣問道:“良秀,蘇逢吉是五月到任的吧?”

閻俊臣負責官員升遷任免,州府主官交接之後都會文書報知吏部和政事堂,是以馮道才這麼問他。

不過大家別以爲閻俊臣在官員調動任免上有多大權力,現在的吏部尚書李明卿自己就是參政,又背靠着馮道,不是閻俊臣能隨便拿捏的。

“正是。”閻俊臣面色平靜地點頭,“說是五月初,正是徵收夏稅之前。”

“那麼,這短短一個月,夏稅怎麼就少了五萬緡?”

馮道神情溫和,語氣中帶着一絲不解與迷茫:“箬笠你知道原因嗎?”

江夏青嘴角一抽,隨即低頭道:“我不知,不過劉相公想來會知道。”

“哦?”馮道又看向劉承澤,“雨潤能否爲老夫解惑?”

“老夫”二字一出,這老前輩的氣勢就起來了。

劉承澤面色青一陣紅一陣,端坐椅上垂首不語。

還能是什麼原因?不就是他口中那些歡欣鼓舞的士庶做出來的事嘛!

自古以來,如果一項政策被行業鼓吹誇讚爲好政策、利於發展的政策,不說絕對,但十次有八次都是利於那些“行業精英”分蛋糕。

至於普羅大衆的利益?抱歉,這個政策是惠及這個行業的,顯然你不屬於這個行業。

而國家?豈不聞國不與民爭利?

閻俊臣還是那副能不爭就不爭的模樣,江夏青卻不放過劉承澤:“劉相公究竟知是不知,還請給個準話!”

劉承澤也不理會他,只是神情尷尬地朝馮道拱手:“叫馮公失望了,某亦不知其緣由。”

“嗯,無妨。”

馮道點點頭,目光轉向江夏青:“那就勞煩箬笠再同三司、戶部仔細參贊一番,這洛陽,畢竟比不得錦官。”

“馮公放心便是。”江夏青應了下來,其餘兩人也沒再出聲,自此,河南府稅改就這麼定下了。

不過江夏青顯然不想就這麼結束,他頓了頓又開口道:“不過,馮公,我以爲,這事還當多試幾處爲妙。”

“是嗎?”馮道看向江夏青,目光深邃,看不透他所思所想。

而江夏青亦不退縮,就這麼同馮道對視。

如果只是洛陽一地,顯然要讓陳佑來負責,出了政績是陳佑的。

但若擴大幾處,出了政績那就是他江夏青的。即便不成功,那也是陳佑的經驗沒辦法推廣,對江夏青來說也不是什麼大事,操作得當或許還能得一個爲政謹慎的名頭。

你看啊,本來大家想的是洛陽效果不錯就推而廣之,但是咱們的江相公不同意,本着在其位謀其政的負責態度,要求擴大稅改試行的範圍,結果發現這種模式不適合推廣全國,避免了損失。

這妥妥的是良相啊!

他的這種心思,馮道洞若觀火。

官僚嘛,要學會妥協,不能只顧着一個人吃飽不讓其他人喝湯。

於是,看了江夏青一陣,馮道微微點頭:“箬笠此言在理,可向官家進言。”

說出這話,就意味着馮道會支持江夏青這個想法。

幾位相公之間的談話,並沒有保密太長時間,半天之後該知道的人就都知道了。

二十日,昭文相江夏青上書請在多地試行改革稅法之事,官家令政事堂議定此事。

當天下午,政事堂四相公兩參政商討了不到半個時辰,這事就定了下來,只是其中細則和具體實行州府還有待討論。

這次改革,兩稅法的基礎不變,重點是收稅方法、收稅範圍、稅額等重新變一變。

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