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

出了書廳,李明卿就看到馬青、李繼勳也是要出門。

來時沒多少話的三人這時候倒搭起話來。

“二位卻是要往何處去?”

李明卿臉上帶笑第一個開口。

馬青叉了手便算是打招呼:“得了軍情,正要往宣政殿去。”

李明卿哈哈一笑,煞是暢快:“同去同去!”

來到宣政殿,通報進入正殿沒多久,政事堂幾位相公也先後抵達。

扣除本就在宣政殿的王樸,其餘八位相公來此,全都是爲了洪州戰事。

待九相公齊聚,趙元昌開口定下基調:“方纔江南急報,戴延康身死,我軍已入南昌城。至此江南戰事將歇,論功行賞暫且不急,先議一議江南之地如何治理。”

論功行賞要等前線主帥,也就是陳佑等人上表請功,現下便是急也無用。

所謂“江南之地如何治理”,除了表面意思,還有一層意思就是一干主將要怎麼安排。

說來也尷尬,因爲盧子龍遇刺重傷,中樞剛剛下令調潘美回荊南。調令估計還在路上,結果洪州這邊就勝了。

眼下首要的事情就是給潘美重新定個職事或官階爵位及時補上,免得底下人對朝廷有甚誤解。

王樸率先開口:“荊南制置使潘美可爲歸德將軍,爲竇武安副。”

潘美在洪州之戰中功勞幾何尚不清楚,具體怎麼封賞不好確定,故而首先擡官階。反正這個官階同具體職事沒什麼聯繫,譬如馮義堂堂一個銀青光祿大夫,衣紫佩金之輩,如今還在刑部當一個小小的員外郎。

不過有這個官階和沒這個官階的確不一樣,這是個待遇問題,故而諸位相公沒有反駁,皆俯首贊同:“臣附議。”

“可。”趙元昌頷首,立刻就有人下去傳達口諭,政事堂和樞密院立刻就得行動起來準備敕命,然後等着相公們和官家的簽署。

潘美這事就算過去,接下來就是重頭戲。

李明卿見諸人盡皆閉口不言,輕笑一聲開口:“官家,臣以爲江南當照蜀地故事,分設制置使司以統兵馬。可以洪州之戰有功者分守諸司,一爲獎賞功臣,一爲震懾庶民。”

李明卿雖沒說要陳佑推舉制置使,可這“洪州之戰有功”一句,足以叫陳佑插手其中。

坐在上首的王樸瞥了他一眼,沒有言語。

不過李繼勳卻立刻開口:“酬功自有名爵勳祿,何以用朝廷職事?”

他一臉正氣地說完這話,朝趙元昌道:“啓稟官家,臣以爲制置使當擇適當之人爲之,不拘是否參與江南戰事。”

最後一句話卻把李明卿之前所說的“洪州之戰”擴展到整個江南。

“李同知所言有理!”劉承澤立刻附議。

江南廣闊,從外地調人,他或許也可以把舊部安排過去,免得叫當年那些下屬看不到前進的希望轉投他人。

趙元昌不置可否,徑直詢問王樸:“王卿以爲如何?”

“當分設制置使,樞密院可擇選適者爲之。”王樸言語簡練地贊同李繼勳的觀點。

趙元昌也認爲此法可行,點頭道:“便如卿等所言,卿等且上些心。”

樞密院四人不論心中作何想法,此時盡皆恭聲應下:“臣等遵旨。”

此事完結,周敬思不等趙元昌繼續詢問便開口:“臣斗膽問官家,兵馬有制置使統率,民政當何如?”

臣下對君上提問,有時候不是想得到君上的回答,而是爲了得到展示自己想法的機會。

眼下便是如此,趙元昌溫聲問道:“周卿有何教我?”

“不敢。”周敬思拱手以示謙卑,“江南舊臣繁多,與國不利,當自外抽調人手擔任州縣主貳官,各地吏員亦需汰換。”

聽到這裡,王樸眸光閃動,遽然出聲插話:“周史館之言在理,臣請官家委派官吏監督江南諸官。”

“臣附議!”吏部尚書溫仁福出聲贊同,“且江南既定,所憂者止餘嶺南一處,近江兵馬無須太甚。”

三司使張歡也道:“江南之地稅賦鹽鐵也當儘快收歸中樞,諸司兵馬所需錢糧皆自中樞劃撥,以免增添地方州縣負擔。”

話說得好聽,實際上是文官對武將的壓制,主要是防止江南諸軍藩鎮化。

不過討論軍國政事,有公心,自然就有私心。

還是那三司使張歡,說完前一句,後面立刻就道:“臣請派遣官吏巡查江南諸州監稅及鹽鐵!”

毫無疑問是爲了擴充三司權力,重點就是同尚書戶部爭權。

周敬思立刻就道:“張參政說得是,不過江南州縣甚多,當有專人負責此事。臣以爲稅務監黃世俊可擔起重任,設諸州監稅從屬稅務監,州縣稅賦仍有稅曹負責,監稅職責僅爲監察。如此人數無須太多,亦可時時調換以防貪腐。”

黃世俊是前任三司使,不管當了多久,只要沒出岔子,就沒人可以質疑他在財稅上的能力。

有周敬思的話,其餘幾人立刻跟進,很快就把這件事定下來,沒有三司插手的餘地。

在周敬思等人,甚至王樸的眼中,最終的目標是拆分三司。最不濟也要取消三司使,由政事堂直領三司,把鹽鐵度支等權力都納入宰相手中。

一件一件議下來,期間夾雜着利益爭奪,最後只剩下魏王、吳越王、寧王和陳佑了。

寧郡王白崇文暫且不動,吳越王按照薛居正當日所言來處置,也很快就議定結束。

殿內沉默一陣,李明卿準備先開口說陳佑的事情。

在場大多數人都本能地想把魏王留到最後,諸事完結之後,可以來一場大的,比如勸立太子。

然而王樸不這麼想,他在李明卿等人開口之前搶先道:“臣請調魏王回京,一爲使魏王盡孝於官家膝下,二則可主持河南府事。”

“如王卿所言。”趙元昌也沒詢問旁人的意見,直接就同意了。

李明卿深吸一口氣,明白趙元昌這時候依然不準備立太子,便不再多想這件事,繼續說陳佑:“啓奏官家,江南新下,須得一勢威望重之人鎮守。原本魏王最爲合適,如今魏王回京,臣推舉保信節度使陳佑鎮守江南。”

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