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

當如何?

當然是留下了!

若天子真的連續四次下詔挽留,任誰也沒辦法說他竇少華戀棧權位。

見竇少華意動,馬如風意有所指:“當今天下,終究是姓趙。咱們的陳平章早兩年顧着面子不願意驅逐宰執,到現在即便他舍了面子,也做不到了!”

聽他這話,蔣樹冷笑一聲,沒有說話。

竇少華則是微微點頭:“我等盡皆忠良,不是陳將明那般背主之人所能比的。”

他這話,馬如風聽了就當沒聽見。

當今天下,但凡年齡超過三十五歲,少有人是從一開始就跟着趙鴻運一家征戰奪位的。

就說他竇少華,當年身爲石晉禁軍將領,趙鴻運叛晉的時候,他勸上官作壁上觀,後來做了趙周將領,也沒見他多麼懷念石晉。

不過馬如風他祖父倒是一直跟隨趙鴻運,談到這種話題,自然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

閒談幾句,馬如風將話題重新拉回如何保住竇少華的相位上,商討一番後,各自散去。

馬如風孝期過了先是走了其父的關係,到州郡做一任幕僚官,今年年中入京任左補闕,屬於天子近臣。

有祖父餘蔭在,再加上他本人的努力,短短數月,就得了官家信重。

由此,也從日常言行中,得知官家同陳佑已有隔閡,更從近處觀察了陳佑如何以天子的名義操縱朝政。

再聯繫到當年祖父故去之前的種種言語以及坊間傳聞,馬如風現在是把陳佑當作奸臣亂黨來看的。

數日之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史館大學士竇少華以舊疾乞骸骨。

當日,馬如風往同明殿求見天子。

在門外站了片刻,內給事唐思恭走出來:“馬補闕請隨某入殿。”

說完後,卻站在原地不動。

馬如風瞭然,拱手一禮後快步上前。

走到唐思恭身邊時,只聽唐思恭壓低聲音快速說道:“官家不喜。”

話音未落,他便快速轉身越過馬如風,在前面走進殿內。

馬如風腳下不停地向前,速度卻不由放慢。

唐思恭只說了四個字,馬如風根本無法得罪官家是因何事而不喜。

如果是因爲竇少華被迫請辭,那自然是最好不過。可如果是爲了其他事,馬如風接下來必須小心謹慎,以免觸碰雷區。

馬如風有幸見過被驅趕進入天雷軍所佈設雷區的牲畜,渾身上下幾乎沒有一處完好的地方,悽慘非常。

他現在已經得罪了首相陳佑,若是再惹惱了官家,下場恐怕比入了雷區的牲畜好不到哪裡去。

進殿先行禮:“左補闕臣馬如風拜見陛下!”

“免禮。”

淡漠到毫無感情色彩的聲音響起。

馬如風起身,再次一禮後坐到椅子上。

“馬卿可是有要事?”

趙德昭端坐在御座之後,看着馬如風,直接就開口詢問。

顯然,要是馬如風沒什麼“要事”,可能會使他心情更差。

皇帝心情差了,通常都不會放任那些讓他心情變差的人好過,除非真的沒辦法——比如現在的陳佑。

現年十五歲的趙德昭,長相和先帝有六七成相似。

雖然幼失其怙,但本身聰慧,加上後天教育,如今已經算是一個成熟的皇帝了。

至少這個不怒自威的氣勢,着實叫馬如風心中惴惴,連忙道:“回稟官家,臣是爲竇相公乞骸骨一事而來!”

趙德昭聞言皺眉。

目光移到桌面上擺着的奏疏上,稍作停頓,伸手翻出掏出竇少華的《乞骸骨疏》。

這一下把馬如風正要說出口的話堵在了嗓子眼,只好閉嘴等他看完。

扣除其中修飾的文學性語句,整篇奏疏的內容一句話就能概括:臣身有舊疾,難以盡忠王事,故乞骸骨歸鄉。

迅速看完,趙德昭瞥了一眼馬如風,擡筆將奏疏駁回,然後擺到桌邊:“叫李穆擬一份慰留詔。”

唐思恭答應一聲,取了奏疏出門。

趙德昭這才重新正眼看向馬如風:“說罷,什麼事。”

馬如風毫不滯澀地開口:“臣前幾日方纔見了竇相公,竇相公精神矍鑠,一餐能食鬥米,視之不似老邁不堪之人。且言談之間,竇相公仍願爲陛下盡忠,爲天下盡力,不當於此時辭官歸老!”

“是麼。”

趙德昭吐出兩個字後沉默起來。

馬如風抿脣不語,靜靜等待。

好一陣,趙德昭再次開口:“你以爲……”

話說一半,他突然停下來,有些疲憊地靠到椅子上,揮手道:“若無事,便下去吧。”

話說一半最爲可惡!

馬如風如鯁在喉,卻什麼都不敢說,什麼都不敢問,只得起身行禮,恭敬退出。

殿內只剩趙德昭一人,他終於忍不住站起身來,在殿中空地上來回踱步。

就在馬如風來之前,趙德昭剛剛從身邊宦官口中得知一件事:太后有意讓他立盧孟達的嫡女爲後!

其實趙德昭不在意皇后是誰。

他之所以授意官員提起此事,正如衆人所想,是爲了拿回權力。

當然了,按照他的想法,如果陳佑肯老老實實放權,以後繼續讓陳佑當首相也不是不可以。

畢竟皇帝攬權是本性,追求的是權力在手的安全感,至於怎麼用,他還真不在乎。

反正當年先帝也好,陳佑也罷,教育他的都是“首在用人”。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這邊陳佑還沒解決,那邊母親就想控制他的婚姻!

越想越煩躁!

“官家,李中允等在廊下。”

不知過了多久,唐思恭回到殿內提醒趙德昭。

趙德昭深吸一口氣,重新坐回御座:“宣。”

……

竇少華第二次請辭繼續被慰留,朝廷文武基本上都做好了宰相更替的準備。

十月辛丑,秘書監楊子任領詔令巡視洛陽境內諸書院,五日乃畢。

巡視結束,趙德昭立刻召見楊子任。

先問書院情況,楊子任一一對答。

如今洛陽最有名的私人書院,一個是周山書院,一個是求賢書院,還有一個則是專供女子進學的巾幗書院。

巾幗書院是太后親妹盧雲華在管理,從教員到學院都是女子,楊子任爲了避嫌沒有過去。

而周山和求賢之中,楊子任較爲推崇周山,而對求賢書院——尤其是其中的吏學院——頗有微詞。

只不過趙德昭的關注點不在這方面,沒有就此深談,叫楊子任略有遺憾。

待此事說完,趙德昭稍稍猶疑,終是開口詢問:“楊卿以爲,平章事陳佑在朕立後一事上,持何態度?“

楊子任聞言,大概知曉趙德昭的心思,無非是陳佑一直沒有正面表態,他心裡沒底。

略一思忖,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官家欲知陳平章之意,何不直接去問陳平章?“

此言一處,趙德昭愣住了。

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