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

一道悠長的哨聲響起。

巨大的木船緩緩靠上棧橋,岸上工人和船上水手扯着嗓子互相呼喊,配合着將船隻固定住。

“趙博士,這該是趙常侍的船吧?”

河岸邊上,衛尉卿公冶通賠着笑問身邊的中年男子。

這男子不過是一介太常博士,但他姓趙名安易,乃是趙普胞弟。

竇少華致仕,公冶通不想丟官,必須重新找一個靠山。

現任宰相們是不要想了,要不是被竇少華收下,得罪了宰相們的公冶通,就不僅僅是被按在衛尉四年多了。

而尋到盧氏門上,盧孟達只是以禮相待,卻絕口不提未來。

無奈之下,打探到趙普抵京時間,跑過來試一試。

其中曲折,趙安易自然知曉。

這次趙普回京,來城外迎接的,除了他這個親人,就只有江夏青僚屬,門下主事魏羽。

公冶通跑過來,可以說完全拋棄了臉面。

只是不知道兄長的喜惡,他即不好太熱情,也不好太冷淡,只能儘量保持溫和的態度。

“正是兄長所乘的船。寒風凜冽,衛尉要不上馬車等着?”

趙安易一到這邊就勸公冶通回去,可是公冶通十分堅定要在這邊等趙普抵達。

這時候聽到趙安易這麼說,公冶通露出真誠的笑容:“無妨無妨,博士和魏主事能等,公冶通也能等。”

趙安易無奈笑笑,不再言語。

好在並沒有等多久,船上開始下人。

趙普出現在甲板邊緣,只掃一眼就注意到趙安易等人。

發現公冶通站在趙安易身邊,趙普明顯愣了一下,不過很快就猜到其心思,若有所思地在護衛之後下船上岸。

“趙常侍安好!”

公冶通一看到趙普,根本顧不上身邊的趙安易,忙不迭快步走到趙普面前,拱手一揖。

幸好他衣着華貴,又兼趙普沒開口,否則不等他走近,就會被趙普身邊護衛攔下。

“公冶寺卿何故如此多禮?”

趙普故作不知,上前兩步扶住公冶通的胳膊。

公冶通聞言,臉色微僵,有些尷尬。

雖然已經下定決心,但大庭廣衆之下,還是說不出口。

臉上神情恢復正常,公冶通努力讓自己顯得更加真誠:“我聞常侍回朝執政,此乃百姓之福,朝廷之福,下官……下官喜不自禁,喜不自禁。”

趙普輕笑一聲:“普區區之身,當不得寺卿之贊。”

說着,鬆開手,看向趕過來的胞弟,嘴裡繼續對公冶通道:“某初歸京,諸事纏身,今日暫且作罷,來日再請寺卿一敘。”

“啊,是!好!”

公冶通連連答應,之後又覺得不保險,趕緊開口補充道:“那下官等常侍陛見之後,設宴以待常侍!”

見趙普微笑點頭,公冶通這才鬆了口氣,恭敬告辭離開。

趙普同趙安易寒暄幾句,轉頭看向旁邊的魏羽。

不等趙普開口,魏羽直接躬身:“門下省主事魏羽見過常侍。羽如今在樞密院庶務司供職,日常侍奉江相公。”

“原來是魏主事。”

趙普點頭致意。

“可是江相公有事相召?”

“相公說常侍若有空閒,可過府一敘。不過這次遣下官過來,卻是有事要告知常侍。”

“這樣。”

趙普看了眼趙安易,兄弟二人的默契不必多言,趙安易立刻轉身吩咐跟隨趙普回京的僕役將行李之類的搬到車上。

趙普本人則帶着魏羽進了早已備好的寬大馬車。

兩人坐下,趙普開口:“江相有什麼話要魏主事帶給我?”

“相公說有幾件事需要提醒常侍。” шшш●ttκǎ n●¢O

“願聞其詳。”趙普稍稍坐正。

“原史館相竇少華以少保致仕,散騎常侍魏仁浦拜爲史館相。”

“平章事陳佑稱天子納妃乃是家事,臣子不應置喙。天子命有司擇選皇后,據傳陳平章希望能選擇一位邊軍將領之女爲後。”

“前些日子都堂議事,陳平章提出讓各節度使判斷是否允許治下兵馬越境進攻,朝廷事後調查是否必要,集賢相王彥川反對。”

說到這一條,魏羽補充一句:“這幾天上次都堂議事的爭論已經在洛陽傳開。”

趙普微微點頭,他大概能猜到江夏青的意思。

“今年考課結果陸續出來,竇少保和王相公損失嚴重,巴相公有所收穫。”

шшш☢ ttkan☢ C○

“相公上書請求增加一名宰相,人選還沒確定,巴相公已經找到相公商談。”

……

等魏羽離開,趙安易登上馬車:“政事這麼急切麼?”

“踏錯一步,就是公冶通的下場。”

趙普給了一個十分直觀的回答。

趙安易聞言,微微搖頭:“公冶通當初所爲乃是忠於天子,只可惜……”

後面的話沒有繼續往下說,但趙普已經聽出來其中隱含的意思,故而道:“若非天子在上,你以爲區區竇伯菁,能保住公冶通當朝九卿的位置?”

趙安易愣了下,面露恍然神色。

沒在這個問題上過多糾結,坐好等馬車動起來,他才低聲問道:“兄長可要收下這公冶通?”

“看他表現吧。”

趙普神色輕鬆,似乎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我可不是盧孟達,怕前怕後成不了事。對了,這次回來帶了兩箱珠寶兩箱金銀,我不好出頭,你看着備幾份禮單。“

“送給誰?”

“陳將明是頭一個,盧孟達也加上,還有就是宮中的童謠和任喜。其他的你看着來。”

……

次日,趙普入宮問對。

依然是同明殿。

不知是不是他運氣好,今天在同明殿裡侍奉的正是任喜!

這幾年趙普年年供奉,自認爲同宮內宦官的關係還算友善。

也如他所想,見趙普前來,任喜壓低嗓音快速介紹天子情況:“官家最近頗爲不悅,常侍多談稅收,少談中樞政事。”

趙普心中瞭然,只是即將進門,無法迴應,只得微笑點頭。

進殿行禮之後,趙德昭直接就開口詢問:“趙卿在兩浙,農事如何?”

“回稟陛下,兩浙大小村莊皆有宣農使宣講農事農時,這些年大力開墾水利田,又擇選良種,規範賦稅,兩浙百姓皆是衣食無憂。”

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