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艦隊歸來

“主公,文鴦不過一粗人,大字不識幾個,如何當得了先生?不成,不成的。觀看過典禮儀式後,對武備學堂不由心嚮往之,文鴦願以學員身份入學堂學習,請主公恩准。”

“誒,文鴦過謙了,你本是一豪傑,曾在冀州與石勒精銳血戰,有着豐富的實戰經驗。讓你到學堂當先生,就是要你把自己指揮大兵團騎兵作戰的經驗傳授給他人。不過,既然你想到學堂就讀,不妨以學員兼任教官的身份到學堂吧。”

“謝主公成全!”段文鴦大喜過望,衝着衛朔抱拳道。

參加完武備學堂的典禮儀式,衛朔並未急着返回薊城,而是聽取裴嶷彙報近幾個月的政務。如今遼東已步入正軌,各項政策早就深入人心,再加上有裴嶷、沓氏霞客、皇甫岌等人坐鎮,倒也不用他擔心政務方面。

“很好,諸位辛苦了!”衛朔對裴嶷等人的工作十分滿意。

“主公,主公,回來了,他們回來了!”

正當衛朔與郡守府的諸位同僚商議政事的時候,韓壽從外面大呼小叫的跑了進來,邊跑邊喊道:“主……主公,回來了!艦隊回來了!旅順港來報,出使南洋的張大人帶着船隊回來了!”

“什麼!?”衛朔霍然起身,一臉驚喜之色,激動地連連反問道:“是真的麼?真回來了?張方真回來了?損失如何?收穫如何?”

“具體情況不清楚,只知道艦隊已順利抵達旅順!”

“快,快,備馬,我要立即前往旅順!”

衛朔一聽再也坐不住了,恨不得立即飛到旅順。在遼東,沒有人比他更關心艦隊的情況,不親眼看一看艦隊的收穫和損失,衛朔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放心的。

“嗯,政務就先彙報到這裡吧。遼東、玄菟兩郡的政務暫時由幾位先生共同處理,郡守府的政務暫由裴長史代我處理。我這就前往旅順,視察完遠洋艦隊後,就不再返回襄平了。直接從海路返回薊城。”

“諾!”

裴嶷等躬身領命,衆人皆知曉幽州更需要衛朔親自坐鎮,倒也沒有人勸衛朔留下。

衛朔安排好政務後,又返回衛府跟裴穎兒道別。裴穎兒如今已有了兩個月的身孕,不宜跟隨衛朔東奔西走。只好留在衛府靜養身體。裴穎兒古代典型的大家閨秀,不會像現代女子那樣會對常不着家的丈夫有所抱怨。

在裴穎兒看來,男人就該在外面爲事業奔波,常年窩在後宅與婦人廝混在一起,不是大丈夫所爲。

因此當衛朔一臉愧疚之色得對她說抱歉時,裴穎兒倒反過來安慰了衛朔一番,說家裡一切由她處理,要衛朔無需爲家裡擔心。

告別了家人和下屬們,衛朔帶着劉翰、魯昌、韓壽匆匆趕往旅順。等到衛朔緊趕慢趕抵達旅順時,距離艦隊回到到港口的日子已過去了七八天。

艦隊所載的各種貨物已被轉移到倉庫中。船長、水手包括隨船商賈等人經過數天的休息後,其身體狀況已恢復的差不多了。

市舶司主事王誕、張方帶着大批官員出城二十里迎接衛朔一行。王誕今年才二十七歲,正是精明強幹的年齡,被衛朔簡拔於布衣之中。後因政績顯著且精通經濟俗物,被衛朔從地方縣令調任市舶司任職。

“臣等恭迎主公!”

“爾等辛苦了,諸位請起!茂世,張方此次艦隊的收穫如何?”

一見面衛朔就迫不及待的向王誕、張方二人打聽艦隊南洋一行的收穫。

王誕、張方二人對視一眼後,只見王誕上前一步,面帶潮紅色大聲喊道:“回稟主公,經過市舶司統計。此次張大人的船隊共從南洋收穫了黃金十萬兩、白銀一百萬兩、銅二十萬斤、一萬石大米,以及各種珍寶玉石不計其數。”

“咕咚!”

包括衛朔在內,從遼東趕來的每一個人都很狠狠地嚥了口吐沫,衆人都被南洋之行的豐厚回報給震驚了。爲了遠航南洋。遼東上下投入非常大的人力和錢財,自去年九月份從旅順起航,直到今年五月才返回,差不多耗時整整九個月。

之前還有人抱怨說郡守府在風險巨大的海貿上投入過大,可如今見到海貿回報如此豐厚,他們發覺以前的投入真真是物超所值。

“艦隊損失如何?”聽到衛朔垂問。衆人心中一緊,生怕聽到什麼不好的消息。

張方面色一黯,語氣帶着幾分低沉道:“因我們的船都是兩千料以上的大船,在海上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強,一路上倒也沒出什麼意外。不過,依然有二十三人永遠留在了大海上,他們都是好漢子,希望主公好好安撫他們的家人。”

“嗯,放心吧,所有此次遠航南洋的人都會受到郡守府嘉獎,一些因此而喪失性命的人將得到鉅額撫卹金,其家人還會得到稅收減免上的優待。”衛朔鄭重地承諾道。

與王誕、張方二人大略交談了幾句,衛朔前往倉庫查看,看到如小山一樣的白銀、紅銅,衆人再也無法保持鎮定。

劉翰一把抓住衛朔急急地問:“主公,這……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王、張二位大人不會打劫了哪個國家的國庫了吧?”

衛朔看着一臉渴求真相的劉翰笑而不語,卻指着張方道:“武子先生,具體情況到底如何你得問張方,是他歷時九個月帶着艦隊往南洋轉了一圈,至於打沒打劫人家,我還真不清楚!”

“主公,以及諸位大人,有關此行的詳細情況,卑職已讓隨行人員記錄在冊,等過些日子整理好之後就可呈現給主公瀏覽,到時諸位大人也可隨意觀看。眼下我只大略介紹一下南洋之行的經歷,好讓主公以及諸位大人對南洋有個粗略的瞭解。”

“南洋諸國,大抵在交州南以及西南大海洲上,距離遼東十分遙遠。坐船從旅順出發到距離遼東最近的一個南洋國家——林邑,也得需要兩個月時間。”

“這……這麼遠?怕不是得有千里之遙?”

“原來南洋在離我們很遠的地方啊!”

張方的話引起衆人一片驚呼,不少人紛紛感嘆不已。

這時,衛朔伸出手示意衆人安靜,然後他插言道:“諸位,有所不知,林邑國在秦漢時期乃我華夏故地——日南郡,漢末時,本地人區連趁中原大亂,殺了縣令後自立爲王,若是將來有機會,我等定要收復此地,絕不可將華夏土地讓蠻夷之輩竊據!”

“屬下等謹記主公教誨!”

“張方,你接着說南洋的事!”

“諾!越過林邑西南邊就是扶南國,國內立佛教爲國教,人口衆多,又有大小近十幾個附屬國和部落,乃南洋第一大國,是艦隊南洋之行最重要的邦交之國,我們帶去的商品大多數都在扶南國完成了交易。”

“在中南半島上,除了林邑、扶南兩個國家外,還有驃國、真臘等國家。這些國家果如主公先前所言,國內盛產黃金、白銀、大米等我們急需的物資,偏偏急缺大量的絲綢、瓷器、茶葉以及鹽等商品。”

“隨船帶過去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就不愁找不到買家,基本上一到地方就被當地的王室成員、貴族子弟、官府購買一空。我等牢記主公叮囑,一切交易只收黃金、白銀、紅銅等貴金屬,其他的當地貨幣一概不要。”

“如果不是南洋距我遼東太遠,且來往不便,屬下真想建議主公以南洋代替江左做我遼東的糧食輸出地。南洋的稻米都是一年三熟,其價格十分便宜,一石纔不到百十錢。”(。)

第101章 插手遼東第42章 參加名士聚會第158章 司馬鄴登基第31章 這才叫真正士兵!第265章 晉軍渡河第495章 張茂的擔憂第486章 貨賣兩家第109章 刺史府門前的年輕人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35章 徐州新軍第257章 關中危矣!第318章 司馬保僣位晉王第229章 出使拓跋第200章 段氏來襲第453章 冬狩閱兵第353章 租賃朱涯第491章 賈堅神射第554章 羯胡中計第157章 邵續來訪第493章 召見呼延謨第350章 科舉攬人才第257章 關中危矣!第40章 刀盾結合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31章 這才叫真正士兵!第205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379章 南洋新秩序第451章 婚期將至第353章 租賃朱涯第550章 薛濤守涿縣第368章 南洋風雲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653章 高昌被圍第665章 最後的決戰第334章 躁動的琅琊王第7章 美好前景!第52章 祖逖衛朔初相見第266章 遼西大捷第114章 援軍,真是援軍!第453章 冬狩閱兵第363章 疑惑不解的琅琊王第666章 龜茲大捷第236章 血戰飛狐口第485章 東、西羅馬之爭第517章 先緩一緩第381章 羅馬人來了第581章 雙方妥協第507章 爾等欲抗旨乎?!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117章 浴血廝殺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筆交易第311章 走向前臺第361章 水師前出第140章 一計退三敵第662章 兵臨城下第158章 司馬鄴登基第332章 呼家將投誠第554章 羯胡中計第40章 刀盾結合第509章 姑臧爭鋒第143章 高瞻出山第174章 靠着祥瑞升官第216章 艦隊歸來第178章 司馬嫣在遼東第172章 祥瑞帶來麻煩第409章 榆眉會戰之背城而戰第65章 拯救刺史裴盾第659章 出兵龜茲第520章 又添強敵第111章 整編胡騎第478章 影響(下)第332章 呼家將投誠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283章 城破在即第665章 最後的決戰第513章 局勢將變第541章 信心大增的羯胡第517章 先緩一緩第407章 軍情如火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600章 陳郡謝氏第522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357章 江左眼中的遼東第583章 四州發展藍圖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339章 整合政務(上)第146章 祖逖西征豫州第65章 拯救刺史裴盾第34章 裴盾的變化第199章 上谷寇氏是‘仙家’第612章 再戰漠北第572章 襄國之亂第112章 騎兵拉練第79章 參觀船坊第334章 躁動的琅琊王第561章 不分勝負第510章 涼州猛將——索苞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第644章 燕晉第二次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