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眼花繚亂

在遼東軍在努力消滅匈奴殘部之際,其餘各地勢力都沒閒着,拓跋普根打響了統一拓跋部落的號角,其依託原拓跋中部部落,對拓跋六修發動了一波又一波攻勢。

拓跋普根、拓跋六修二人在陰山南麓、河套平原發生了三場大戰。拓跋普根部下團結一心故技高一籌,三戰三捷擊敗拓跋六修五萬大軍,佔據了戰場主動權。消滅了拓跋六修的機動兵力之後,拓跋普根開始直指拓跋六修殘部最後駐地——盛樂。

志在最後一搏的拓跋六修集結起部落中最後青壯共五萬人,對外號稱十萬於盛樂城下,準備與追擊而來的拓跋普根決一死戰。

建興四年,三月,拓跋部落兩大分裂勢力於盛樂附近展開決戰。拓跋普根以堂弟拓跋鬱律爲前鋒率一萬騎兵深入盛樂一帶,引誘拓跋六修出城決戰。

拓跋六修見只有區區一萬騎兵就敢孤軍深入,隨即下令打算一舉吃掉拓跋鬱律,以此來穩定盛樂城內人心。

拓跋普根趁着拓跋六修合圍拓跋鬱律之際,立即命主力突襲盛樂得手,隨後又親率主力將拓跋六修殘部團團包圍在盛樂以西。

八萬對五萬,再加上拓跋普根連戰連捷士氣高昂,基本上已鎖定了勝利。而拓跋六修困獸猶鬥其失敗的命運已無法逆轉,可其臨死反撲仍然給拓跋普根帶來巨大傷亡。

經過一個時辰激戰,最終雙方共有三萬鮮卑騎兵死於非命,而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只有不到萬餘拓跋六修殘部投降了拓跋普根。

拓跋普根如願重新拓跋部落,只可惜經過接二連三的內亂,拓跋部落實力已下降至歷史最低。整個部落中能戰之士從拓跋猗盧時代的二十餘萬,到如今只剩下不到十萬人,足足少了一半左右。

拓跋普根接手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部落,短時間內拓跋部落根本無力南下中原。更爲嚴重的是,身體本就不好的拓跋普根,好不容易撐到大戰結束,結果剛一完成統一大業,其便病倒無法主事。

拓跋普根病重身亡,按照胡人兄終弟及的傳統,拓跋部落內有資格繼承大單于之位的是拓跋賀傉、拓跋紇那。只是這兩人年齡幼小,無甚威望,根本無力統領拓跋部落。

相反拓跋普根的堂弟拓跋鬱律形貌雄壯,深有謀略,在部落中威望較高。拓跋普根的母親惟氏雖不甘大單于之位落入拓跋鬱律手中,可她也知道隨着長子去世,她的兩個幼子根本無力與拓跋鬱律相爭。

再說惟氏看得分明,如今拓跋部落危機重重,拓跋鬱律繼位有助於穩定部落局勢。等再過幾年局勢穩定了,她的兩個幼子也長大成人了,未必沒有機會再奪回大單于之位。

就這樣在各方妥協下,拓跋鬱律繼任新一代拓跋大單于,依舊定都於盛樂,繼位後他處理的第一件事便是向薊城派出使者重申友好。

……

“主公,右路軍來報,離石已下,劉曜被生擒!”

潞縣城內,衛朔聞言笑道:“沒想到呼延家動作挺快啊!”

“哼!呼延家幾個兄弟幾乎掌握了劉曜麾下全部兵力,他們若是要造反,別說是劉曜,換成誰都不成!只是屬下有些不明白,主公爲何要答應呼延家投誠?”

衛朔只是笑笑卻沒說什麼,難道要他告訴衆人,他之所以看上呼延家是因爲歷史上呼家將的緣故?當然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呼延謨的確算是個人才,而且爲人正直,手上沒什麼血債,不然別說是呼家將,就是楊家將一樣得滅。

“諸位,大軍南下以來進展順利,眼瞅着平滅匈奴指日可待,大家心中難免有幾分驕縱。在這兒,我再囉嗦幾句,詩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只要一日不曾攻克平陽捉住劉聰,諸位便一日不可放鬆!”

“臣等謹遵主公教誨!”

“嗯,如此我便放心了!”衛朔滿意道。

“主公,匈奴人已不足爲慮,可北方形勢又有了新的變局。那拓跋六修雖然死了,可還是完成了拓跋鮮卑的統一大業,新任大單于拓跋鬱律英明神武不下拓跋普根,其一繼位便向我遼東派出使者表示臣服。”

“拓跋普根病故的突然,等駐守高柳、新平的守軍得知消息的時候,拓跋鬱律已經繼位大單于,根本來不及插手!”

“唉,可惜了,白白浪費了一次插手拓跋鮮卑的機會!”拓跋鮮卑局勢變化太快,衛朔是有心無力。

“主公無須如此,就算拓跋部落重新統一,可其實力已下降不少,絕不敢與我遼東爲敵,若在下所料不錯,此時拓跋鬱律的使者應該就在路上。”

“嗯,文冀所言不錯!”

……

“陛下,前方傳來急報!離石已破,中山王劉曜被遼東軍俘虜,守軍大部被殲,只有少數人馬逃了回來。”

此時劉聰剛剛吃過早飯,正準備與大臣們商議要事。本來他是沒這麼勤快的,然而自從大戰爆發以來,隨着漢國處境越來越艱難。劉聰不得不強撐着身體處理國事,當他他抓起了急報快速的瀏覽之後,瞬間臉色變得一片鐵青。

“混蛋!該死!統統該死!”

“陛下,發生什麼事了?”

正當劉聰大發雷霆的時候,靳準、範隆、劉景等輔政大臣走了進來。

“諸位愛卿,離石丟了!中山王也……也不幸被俘!”劉聰一臉頹然和悲傷。

“什麼?劉曜他……”

劉景、靳準等人徹底呆住了,前幾日劉聰還信誓旦旦表示西河毫無問題,怎麼只過了幾日,西河郡就丟了!另外劉曜被俘比丟了西河郡更讓衆人震驚,若是連劉曜都擋不住遼東軍,整個漢國還有誰能挽救敗局?

“陛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劉景怎麼也想不明白,離石爲何說丟就丟了!要知道離石作爲曾經匈奴人的根基之地,不但城池高大,裡面更是駐有大軍,再加上劉曜坐鎮,怎麼可能一觸即潰呢!

“呼延家暗中打開了城門放遼東軍進城,中山王措手不及兵敗被俘!”

“呼延家反了?”

靳準、劉景等大臣聞言沉默不語,而臉色卻是一片煞白,衆人似乎已經預見到整個匈奴族在遼東軍的打擊之下灰飛煙滅。劉聰其實很清楚,是他一手將匈奴族推到今天這個絕境,而且很有可能匈奴人在他手中成爲歷史。

足足有一盞茶時間,劉聰才從繁雜的思緒中回過神來,轉瞬之間他又變成了那個冷酷無情的帝王。

只聽他冷冷地問:“朕現在只問一個問題,以平陽目前的兵力,如果晉軍發動攻擊,我們能否擋得住?”

“陛下,怕是不能!目前平陽總共有近五萬兵力,看似兵力衆多,但真正的匈奴嫡系只有不到兩萬人,剩下的皆是各族勇士,根本不足爲信。甚至爲了防止他們反水,我們還要派出部分兵力看着他們。”

劉景沉思片刻給出了一個讓劉聰心情沉重的答案。

“可惡,可惡之極!”

劉聰有理由發火,漢國興盛的時候,那些氐羌各族首領可沒少從漢國身上撈好處,如今見漢國即將覆滅,竟各個爭先與漢國撇清關係,生怕將來遭到遼東報復。

“陛下息怒,眼下不宜在刺激各族首領,不然不等遼東軍打來,我們自己就先崩潰了!”

劉景一看劉聰暴怒趕緊勸了勸,他可不想劉聰一怒之下找其他胡族首領出氣,萬一激起各族首領的同仇敵愾之心,最後倒黴的還是匈奴人。

“既然外人靠不上,接下來就全靠匈奴自己了,傳我旨意:將平陽城內晉民全部抓起來!”(。)

第155章 新式馬刀、陌刀第506章 姑臧之亂第207章 女將掛帥第405章 西北氐族反第479章 青州之爭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603章 輿論之爭第387章 長安城破第597章 不同的選擇第228章 風起北疆第444章 紅顏禍水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308章 名震天下第525章 郗鑑獻策第6章 暴利!絕對的暴利!第228章 風起北疆第131章 炒茶帶來的風暴第513章 局勢將變第374章 被激怒的遼東軍第372章 告別薊城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634章 司馬紹之雄心第506章 姑臧之亂第67章 再戰胡騎第303章 替拓跋六修請封第261章 偷襲臨榆鎮第653章 高昌被圍第65章 拯救刺史裴盾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629章 成立內務府第655章 活捉焉耆王!第506章 姑臧之亂第430章 發展關中,商業爲先第405章 西北氐族反第259章 關中?昌黎?第238章 會盟雁門關第403章 愍帝之死第99章 遼東初印象第405章 西北氐族反第490章 廣固之戰(下)第415章 勸降第252章 羣起而攻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655章 活捉焉耆王!第547章 雙方調整第251章 琅琊王的心病第34章 裴盾的變化第561章 不分勝負第523章 不甘心的祖約、蘇峻第6章 暴利!絕對的暴利!第44章 宴會之後第621章 司馬紹的決心第611章 東北劃界第59章 將離彭城第399章 賽馬場上定大計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398章 與世家關係轉暖第1章 天顯異象第428章 宴請隱士第569章 橫掃千軍如卷旗第642章 平定蜀地第579章 反攻清算(2)第199章 上谷寇氏是‘仙家’第33章 上任第一步第229章 出使拓跋第244章 欲發橫財第286章 震驚關中!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37章 偶遇第666章 龜茲大捷第626章 成漢震驚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275章 移鎮薊城第166章 “嶗山號”揚帆起航第428章 宴請隱士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490章 廣固之戰(下)第187章 祖約野心初膨脹第597章 不同的選擇第2章 在古代的第一頓飯第64章 彭城之殤第540章 誰是獵物?第224章 盧家的選擇第333章 眼花繚亂第265章 晉軍渡河第95章 討好曹嶷第419章 整頓關中第619章 大迂迴戰略第461章 有點兒不對勁!第368章 南洋風雲第391章 羣豪聚薊城第411章 榆眉會戰之大獲全勝第55章 前奏第129章 謀取東夷校尉之職第381章 羅馬人來了第136章 農業、商業、學校第560章 牀弩,又見牀弩第644章 燕晉第二次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