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南北碰撞

永昌元年七月,晉大司馬衛朔在襄國臨時行營下達了對南方胡虜最後一戰的命令。

隨後遼東軍共分成三路大軍,正式開始南征淮南、淮北。至於藉口只有一個,自然是退守淮南的羯胡餘孽。

遼東的檄文寫得十分華麗,大司馬對外宣稱要徹底消滅羯胡餘孽,防止其死灰復燃,再次作亂天下。

“……諸王無道,爲爭權奪利征戰不休,導致天下崩亂,民不聊生,胡虜趁機作亂,爲禍天下,尤以羯胡爲最,朔不忍看百姓再受胡虜之患,誓要掃滅一切胡虜……”

原本衛朔是不在乎什麼藉口,但裴嶷、高瞻、溫嶠、莫含等人都講究出師有名,尤其還是跟佔據大義的朝廷對抗,大義名分顯得愈加重要。

其實走到今天這一步,天下還有誰看不出遼東有意取晉室而代之意?

說起來此次遼東因江左招撫夔安與朝廷爆發激烈衝突,是讓遼東上下感到極爲振奮的一件事。對於遼東臣民來說,這標誌着遼東脫離江東走向獨立的第一步,衆人皆是最早跟隨衛朔的從龍功臣,日後一旦衛朔開基建國,那麼各個都是開國之臣!

所以衛朔南征將令一下,遼東境內頓時一片歡騰,無數人都在歡呼遼東將一統天下,甚至有的報紙還公開露骨的請求大司馬登基稱帝。

不管遼東境內輿論如何叫囂,以衛朔爲首的高層卻暫時還沒有與江東決裂的打算,此次遣大軍南下,主要是爲了收復兗豫徐三州。

此次衛朔一共調動了近二十萬大軍,幾乎都參與過戰爭,全是沙場上老兵。

二十萬大軍,分成三路:西路軍交由毛寶統御,出司州直取豫州,最低目標是攻取淮河以北全部領土,與江東隔淮河對峙;中路軍由謝艾統御,自冀州渡黃河南下兗州,目標自然是收復整個兗州;至於東路軍則由孫緯統御,目標是收復徐州,將王敦勢力驅逐出徐州。

……

永昌元年七月,大司馬衛朔對外宣佈不接受朝廷對夔安的招撫,並遣大軍南下。

至此,遼東與江東之間的矛盾徹底公開化。

一時間淮河南北兩岸氣氛緊張,首當其衝者自然是鎮守彭城的夔安。

永昌元年徐州局勢與太興二年有些相像,進攻方由羯胡變成遼東,駐守彭城者則是被江東招撫的原羯胡大將夔安,在大後方淮南一線依然是江東兵在駐守。

唯一不同的是,夔安、蘇峻、祖約、郭默四人明面上都是大將軍王敦黨羽,一旦打起來肯定不會像上次那樣按兵不動。

遼東面臨的形勢比當年要複雜一點,但這並不能阻止遼東全取淮北。

在遼東軍大舉南下之際,江東上下對此反應不一。以王導、天子、司馬紹爲首的保皇派自然不希望與遼東鬧翻,但朝廷大權皆操於大將軍之手,只能眼睜睜看着王敦打着朝廷旗號與遼東對抗。

而大將軍王敦卻非常希望借眼前機會狠狠挫一挫遼東兵鋒,近年來遼東通過魚鹽鐵茶絲之利,實力得到飛速擴張,隱隱有鯨吞九州、統一天下之勢。

如今隨着石勒被擒,北地再也沒有任何勢力可阻擋衛朔成爲北方霸主,可一旦讓遼東全取北地,那王敦將徹底失去與衛朔抗衡的機會。

面對來勢洶洶的遼東軍,大將軍一邊指示夔安堅守彭城;另一邊則要求蘇峻、祖約、郭默三人抓緊時間整頓兵馬,做好隨時出援彭城的準備;最後則令江東水師北上淮河一線。

……

永昌元年七月,近二十萬遼東軍兵分三路,幾乎同時開始行動。夔安得知遼東軍大舉南下的消息後,立即下令守軍加強防禦,同時向祖約、蘇峻、郭默三人求援。

誰知祖約、蘇峻、郭默並不想跟遼東發生衝突,因爲遼東太強大了,絕非他們可敵。再者此次南北爆發衝突的核心是大司馬與大將軍之爭,其餘人等不過是配角。

而且三人並非是出於真心投靠王敦,而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主要是近年來三人手底下都有不少嫡系兄弟死於戰亂,導致三人實力大減,這纔不得不投靠了王敦。

在祖、蘇、郭各懷鬼胎之際,遼東三路大軍已開始動手。中路大軍在謝艾統領下,渡過黃河後勢如破竹攻入兗州,一路橫掃各割據勢力,只數日功夫便收復濟北、泰山、東平等兗州東北郡縣。

而東路軍自青州起身,在夔安緊張兮兮全力調兵遣將佈置防禦彭城的時候,孫緯並沒有率軍直撲彭城,而是一路南下橫掃東莞、琅琊、東海數個郡國,迅速與徐州都督曹宏部匯合於東海國郯縣。

遼東軍沒有直接進攻彭城,讓夔安有點兒蒙圈,有些搞不清楚孫緯到底想要幹什麼。但當他看到遼東軍繼續南下攻向下邳國,夔安立即明白了孫緯意圖。即以遼東軍最擅長的大迂迴包抄戰術,試圖將夔安等羯胡餘孽包圍在彭城國。

看透遼東意圖之後,夔安再也不敢在彭城多待片刻,他不顧王敦下達的堅守命令,立即拋棄一切物資、步卒,只帶着數萬騎兵南逃。

夔安不顧一切南逃讓孫緯有些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組織起有效攔截,只能派出兩萬騎兵試圖攔住夔安南逃。

在下邳城附近,兩萬遼東騎兵和夔安帶領的羯胡騎兵撞在了一起,雙方隨即在下邳展開激戰。羯胡爲了活命爆發出強大戰力,將遼東騎兵佈置的防線衝擊的左支右拙,最後雖然遼東軍消滅了大部分羯胡騎兵,但仍然有近萬殘餘騎兵在夔安帶領下成功逃脫。

夔安突破遼東攔截之後,中途不敢停留,一路狂奔至淮河岸邊才停下腳步。隨後夔安在江東水師幫助下,近萬騎兵順利渡過淮河安全進入淮南之地。

看到夔安順利突出重圍,駐守淮南一線的蘇峻、祖約、郭默三人不由鬆了一口氣。這下他們再也不用派兵北上與遼東軍打仗,總算對大將軍王敦有了交代。

由於沒能完成殲滅夔安部的重任,孫緯氣得暴跳如雷,他將收復彭城國的重任託付給曹宏負責,而他本人則親率三萬步騎南下,大軍沿着泗水一路南下,直接殺到淮河北岸。

由於缺少水師相助,孫緯大軍一路追至淮河岸邊只得停主南下腳步。

望着河面上江東水師戰船,孫緯不由恨聲道:“哼!先讓你們嘚瑟一會兒,等日後我遼東水師上來,再好好跟你們算賬。”

孫緯率軍打到淮河岸邊之後,突然間又沿着淮河向西直奔豫州東部。

與此同時,負責經略豫州的毛寶已經收復了襄城、汝南、樑國、汝陰等豫州中、西部郡縣,兵峰直指淮河一線。

可以說在短短月餘時間內,遼東十幾萬大軍分三路攻略中原各地,一舉收復了淮河以北大片領土,消滅胡虜十幾萬人,只有夔安帶着不到一萬人逃到了淮南。

在遼東軍大軍南下期間,大將軍王敦藉助朝廷便利大肆指責遼東欺君罔上。尤其在遼東軍將夔安攆出彭城後,這種指責愈發甚囂塵上,同時有關遼東即將脫離晉室自立的謠傳愈發激烈起來。

南北首次碰撞雖然在軍事上只算是小戰一場,但是接踵而來的政治碰撞卻纔剛剛開始。

大將軍王敦似乎有意在逼遼東與朝廷走向對立,而遼東內部激進派同樣叫囂着要推大司馬衛朔上位。但是衛朔本人卻暫時沒有脫離江東的打算,而司馬睿同樣不希望失去遼東這個強大外援。(。)

第649章 調兵遣將第30章 打賭!第46章 永嘉之亂第60章 有人來打劫!第38章 赴約第405章 西北氐族反第275章 移鎮薊城第331章 實力碾壓第259章 關中?昌黎?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197章 石勒的轉變第403章 愍帝之死第199章 上谷寇氏是‘仙家’第564章 羯胡崩潰第133章 覲見琅琊王第284章 夜間突襲!第445章 太子算個屁!第575章 南北碰撞第128章 放牧濟州島第144章 玄菟郡(上)第629章 成立內務府第45章 曹宏入軍營第98章 籌謀遼東第234章 莫含的大禮第515章 苻洪單刀赴會第480章 大戰在即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18章 徐福島上的海盜第237章 終遇莫含第132章 裴家的爭論第10章 練兵不易!第175章 祖逖的死局第460章 謝艾首秀第645章 太寧二年第409章 榆眉會戰之背城而戰第40章 刀盾結合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第630章 王敦將死第150章 尋找鐵礦第203章 戰後餘波第608章 大案要案第332章 呼家將投誠第431章 初見司馬紹第309章 北宮純重出江湖第451章 婚期將至第653章 高昌被圍第664章 弩破胡騎第361章 水師前出第283章 城破在即第673章 在途中第343章 河東世家第642章 平定蜀地第673章 在途中第124章 四下串聯第68章 離間敵人第18章 徐福島上的海盜第156章 選拔陌刀手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504章 夫人外交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393章 先談經濟合作第56章 留縣大捷!第506章 姑臧之亂第438章 成漢入援仇池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24章 四下串聯第10章 練兵不易!第35章 徐州新軍第590章 餘波第87章 雷霆萬鈞!第358章 謝艾的選擇第175章 祖逖的死局第49章 野心家們都跳了出來!第260章 彷徨無助的段氏鮮卑第519章 走西口第254章 封鎖江面第240章 劉、衛深談第70章 均田令第212章 大破烏丸第28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540章 誰是獵物?第441章 擒獲李琀、李稚第64章 彭城之殤第338章 總算沒賠本第477章 影響(上)第62章 裴盾又回來了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610章 成漢反應第255章 逼退江東水師第221章 先攻段氏,再滅慕容第634章 司馬紹之雄心第168章 衛朔是誰?第195章 邵續反了?!第552章 準備收網第557章 張賓‘料事如神’第445章 太子算個屁!第461章 有點兒不對勁!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