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平定蜀地

三路大軍通過日夜兼程趕路,北宮純、謝艾、姚弋仲三位主將終於成功會師成都城下。

由於已接到李雄投降消息,眼見着戰事即將結束,衆將心情十分輕鬆,相互之間還不時開個無傷大雅的小玩笑。

原本人心惶惶的成都民衆,隨着李雄投降而逐漸平復下來,再也不用擔心被戰爭波及。

數日前由涪城南下的謝艾第一個抵達成都外郊,讓他多少舒緩了一下內心的鬱悶。說實話此次滅成漢之戰,謝艾是三位主將中最鬱悶的一個,若非關鍵時刻宋褘勸降了李越,獻出了劍門天險,他和中路軍衆將士還不知何時才能入蜀。

“北宮將軍、姚將軍,艾恭候多時了,請兩位將軍賬內敘話。”謝艾誠摯邀請道。

北宮純、姚弋仲也不客氣,與謝艾並肩而行,緩緩步入大帳內。

三人分賓主落座,接下來他們要商議一下接收成都的有關事宜。

經過一個時辰討論,三位主將終於達成一致意見。

受降入城時,爲了照顧各方利益,人員將從各路軍抽調精銳共同擔當。

除此之外,三位主將還暫時劃分了各自負責的地盤,畢竟益州局勢複雜,只靠一個人根本看護不過來。,

三人決定,在完成受降後,鑑於中路軍受損最小,由謝艾駐守成都,暫時負責威懾各方;而北宮純返回江州負責益州東邊防務;至於姚弋仲的右路軍,則暫時還駐紮在越巂郡以防備晉寧州刺史王遜在朱提郡的駐軍。

十月二十三,李雄手捧降表、玉璽、典籍、圖章,肉坦而降,成漢文武衆人紛紛跪在城門兩側,恭迎燕軍入城。

謝艾三人入城後,迅速接管了成都城防,由於是李雄主動投降,讓燕軍在接收時受到的阻力很小,守軍幾乎毫無反抗的放下武器,拱手讓出城防。

在接管了成都之後,謝艾、北宮純、姚弋仲亦約束士兵不得搶掠地方,並對外宣稱一經發現軍法處置。得益於燕軍嚴苛的軍法,蜀地百姓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騷擾,民心亦隨之穩定下來。

十月底,在初步掌握了成都後,謝艾三人立即將以李雄爲首的成漢文武要員紛紛被押解至洛陽,交由燕王處置。

另外,成漢的降表與報捷文書一道走驛站,被以極快的速度送往洛陽。

同時三人聯名奏請燕王儘快派刺史、郡守、縣令前來接管益州、梁州政務。

……

太寧元年年底,燕王衛朔是繁忙而愉快的。

伐蜀之戰進展得非常順利,進入十一月份以來,捷報像不要錢似的一封接一封地飛往東都洛陽,燕國上下爲此是喜氣洋洋。

有時衛朔覺得看軍報不過癮,總是每每跑到參謀部在沙盤上重演戰事,看着沙盤上幾隻紅旗步步向成都推進。

十一月上旬,從蜀地傳來捷報,中路軍謝艾部終於攻破入蜀之重要關隘——劍門關,並且趁勢奪取了涪城,進而打開由北進攻成都的大門。

消息傳來,羣臣自是一片恭賀,連衛朔也忍不住爲之歡欣鼓舞。

滅掉成漢,燕國將徹底佔據上風,只要本身不犯錯,未來統一天下將是板上釘釘之事。

如今蜀地大局已定,燕國上下開始目光放在如何安定蜀地上。

至於龜縮在成都的成漢殘餘勢力,並未被衛朔放在眼裡。

可以說隨着三路大軍合圍成都,成漢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果然到了十一月下旬,蜀地再度傳來捷報。

在天險盡失、諸軍連敗、長子投敵等連番打擊之下,成漢國主李雄最終放棄固守成都的打算,在丞相範賁的建議下,開門投降。

至此,割據蜀地十多年的氐族成漢政權終於覆亡,曾經存在於華夏大地上的各胡虜政權徹底消失不見。

整個天下除了江東外,皆歸燕國所屬,天下正式進入燕晉雙雄對峙之局面。

洛陽皇宮內,衛朔正隨意地翻看着通過李雄遞交的降表。

只見上面寫道:“王綱失道,羣英並起,龍戰虎爭,終歸真主,此蓋天命去就之道也。自古聖帝,爰逮漢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以興洪業,其不由此,未有不顛覆者也。”

“隗囂憑隴而亡,公孫述據蜀而滅,此皆前世覆車之鑑也。燕王明哲,諸相忠賢,將比隆黃軒,侔功往代。銜命來徵,思聞嘉響,果煩來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豈天啓哉?昔微子歸周,實爲上賓;君子豹變,義存大易;來辭謙沖,以禮輿櫬……”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衛朔微微搖搖頭,對李雄最後時刻才投誠不以爲然,他雖然不會對其秋後算賬,但一系列優待同樣也不會再存在。若是一開始李雄舉國而降,衛朔至少會封對方一個國公之位,眼下投降過來頂多保住性命而已,至於爵位?想都不要想。

將成漢降表放在案几上,衛朔沉吟片刻道:“諸位,蜀地初定,須儘快派官員前往鎮撫當地,以防有宵小爲禍地方。我意調謝艾任益州都督、姚弋仲任梁州都督,至於刺史、郡守等人選,不知內閣可有什麼建議?”

“大王,梁州刺史倒還罷了,夾在益秦之間,只需懂得安撫地方即可。唯有這益州刺史需得好好斟酌一番,益州南與晉廣、寧兩州相鄰,成漢曾多次在朱提郡與寧州爆發衝突。”

“另外,考慮到益州西南多蠻夷,故而益州刺史必須是個文武雙全且通蠻夷事務者。”

“除此之外,梁州將被大巴山分割成兩部分,中間只有米倉道等幾條棧道相連,實在是不方便管理。因此,爲了方便治理,臣建議將涪陵、巴兩郡劃歸益州。”

這已不是燕國對第一次舊有州郡轄地進行調整,以前多是衛朔提出來,後來內閣成員也習慣了從管理角度出發,一旦有任何不適合管理的州郡都會被調整。

“至於益州刺史人選……臣舉薦遼東太守乙逸。”

“乙逸?”衛朔沒想到內閣會舉薦乙逸,倒不是他不熟悉乙逸這個人,相反他非常瞭解對方。乙逸是燕國首屆科舉中舉的士子,而且還高中第七名。那一屆科舉出了很多人才,除了名震天下且即將官至都督高位的謝艾外,尚有皇甫真、陽裕、韋謏等人。

從建興四年被錄取,到今天已過去了七年多時間,首屆中舉的士子中,除了少數敗類被監察署查處外,大多數已成爲燕國中堅力量。

一些出色者如乙逸、韋謏、皇甫真、陽裕、裴開等人更是早早擔任郡守主政一方。

只是之前衛朔怎麼也沒想到會是乙逸第一個走上刺史高位,在首屆士子當中,除了皇甫真有些特殊外,他原以爲裴開或者韋謏、陽裕這幾個世家出身的士子會率先脫穎而出。

“稟大王,遼東太守乙逸上任以來,內服民衆,外懾四夷,功績赫赫。同時,在今年他還曾協助內閣與高句麗完成劃界任務,並帶人監督高句麗南遷,爲日後燕國完整接收高句麗立下汗馬功勞。”

“眼下隨着高句麗南遷、扶余臣服,遼東郡面臨的邊防壓力頓減,像乙逸這樣軍政俱全又熟悉蠻夷政策的人才,繼續待在遼東就有些可惜了。正好益州局勢複雜,正好適合乙逸發揮才能,臣這才舉薦他。”

“嗯,如此益州刺史就是他了!至於其他人選,請內閣確定後再上報與我。”

“諾!”衆人躬身應是。(。

第670章 昭武九姓第334章 躁動的琅琊王第35章 徐州新軍第510章 涼州猛將——索苞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304章 有人要作死第301章 西晉第一武技高手第600章 陳郡謝氏第274章 一刻不得閒第608章 大案要案第308章 名震天下第23章 南下徐州第352章 張榜公佈第610章 成漢反應第426章 宋禕初啼第502章 與高僧交流第6章 暴利!絕對的暴利!第671章 東晉變天(上)第562章 羯胡弱點第230章 挑撥離間第413章 兵臨城下第435章 出巡之調查第293章 大儒——皇甫方回第5章 真的變成精鹽了?第551章 司馬睿的算計第77章 石勒崛起第252章 羣起而攻第559章 驅除胡虜,復我華夏!第14章 立下根基第115章 襲擾戰第130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34章 裴盾的變化第120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232章 代縣榷場第256章 淮南羣豪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568章 人心惶惶的襄國城第297章 威壓索綝第97章 水泥作坊第334章 躁動的琅琊王第338章 總算沒賠本第261章 偷襲臨榆鎮第334章 躁動的琅琊王第13章 安撫流民第434章 秦州局勢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305章 奇襲雁門第88章 蘇峻的打算第583章 四州發展藍圖第616章 北宮純的計劃第150章 尋找鐵礦第227章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第131章 炒茶帶來的風暴第294章 高調入長安第459章 拓跋鬱律第191章 王浚稱帝,天下震動!第117章 浴血廝殺第217章 返回薊城第184章 大演習(下)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72章 鴻門宴第35章 徐州新軍第564章 羯胡崩潰第256章 淮南羣豪第442章 兩個夫人,豔福齊天第653章 高昌被圍第138章 開府治事第120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631章 江東之變第224章 盧家的選擇第90章 初見蘇峻第193章 幽州鉅變,各地反應第395章 宴會上的羅馬人第324章 平陽之亂第604章 頂風作案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666章 龜茲大捷第510章 涼州猛將——索苞第631章 江東之變第470章 長城會盟(下)第483章 整編青州兵第160章 修好慕容廆第497章 徵收個人所得稅第18章 徐福島上的海盜第626章 成漢震驚第258章 佈局淮南第327章 騎兵奪城第533章 江左風起第291章 各方反應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559章 驅除胡虜,復我華夏!第240章 劉、衛深談第180章 王浚圖謀自立第10章 練兵不易!第186章 終議親第80章 招募船工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413章 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