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公共安全法_第三節 反恐怖主義法

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反恐怖主義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反恐怖主義法》明確規定,國家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依法取締恐怖活動組織,對任何組織、策劃、準備實施、實施恐怖活動,宣揚恐怖主義,煽動實施恐怖活動,組織、領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爲恐怖活動提供幫助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國家不向任何恐怖活動組織和人員作出妥協,不向任何恐怖活動人員提供庇護或者給予難民地位。

一、恐怖主義的定義和行爲

恐怖主義是指通過暴力、破壞、恐嚇等手段,製造社會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財產,或者脅迫國家機關、國際組織,以實現其政治、意識形態等目的的主張和行爲。恐怖活動組織是指三人以上爲實施恐怖活動而組成的犯罪組織。恐怖活動人員是指實施恐怖活動的人和恐怖活動組織的成員。恐怖事件是指正在發生或者已經發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社會危害的恐怖活動。恐怖活動包括下列行爲:

一是組織、策劃、準備實施、實施造成或者意圖造成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公共設施損壞、社會秩序混亂等嚴重社會危害的活動的;

二是宣揚恐怖主義,煽動實施恐怖活動,或者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的物品,強制他人在公共場所穿戴宣揚恐怖主義的服飾、標誌的;

三是組織、領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的;

四是爲恐怖活動組織、恐怖活動人員、實施恐怖活動或者恐怖活動培訓提供信息、資金、物資、勞務、技術、場所等支持、協助、便利的。

二、安全防範

一是完善組織架構。國家將反恐怖主義納入國家安全戰略,設立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統一領導和指揮全國反恐怖主義工作。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縣級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立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在上級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的領導和指揮下,負責本地區反恐怖主義工作。

二是加強教育。教育、人力資源行政

主管部門和學校、有關職業培訓機構應當將恐怖活動預防、應急知識納入教育、教學、培訓的內容。

三是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服務商的義務。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服務提供者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落實網絡安全、信息內容監督制度和安全技術防範措施,防止含有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內容的信息傳播;發現含有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內容的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保存相關記錄,刪除相關信息,並向公安機關或者有關部門報告。

四是物流運營單位的責任。鐵路、公路、水上、航空的貨運和郵政、快遞等物流運營單位應當實行安全查驗制度,對客戶身份進行查驗,依照規定對運輸、寄遞物品進行安全檢查或者開封驗視。

五是對槍支彈藥等加強監管。生產和進口單位應當依照規定對槍支等武器、彈藥、管制器具、危險化學品、民用爆炸物品、核與放射物品作出電子追蹤標識,對民用爆炸物品添加安檢示蹤標識物。有關單位應當依照規定對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實行嚴格的監督管理,嚴密防範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擴散或者流入非法渠道。

六是調查恐怖主義的融資行爲。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發現涉嫌恐怖主義融資的,可以依法進行調查,採取臨時凍結措施。審計、財政、稅務等部門在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有關單位實施監督檢查的過程中,發現資金流入流出涉嫌恐怖主義融資的,應當及時通報公安機關。

七是制止極端主義。公安機關和有關部門對宣揚極端主義,利用極端主義危害公共安全、擾亂公共秩序、侵犯人身財產、妨害社會管理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公安機關發現極端主義活動的,應當責令立即停止,將有關人員強行帶離現場並登記身份信息,對有關物品、資料予以收繳,對非法活動場所予以查封。

八是加強對重點目標的管理。公安機關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將遭受恐怖襲擊的可能性較大以及遭受恐怖襲擊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或者社會影響的單位、場所、活動、設施等確定爲防範恐怖襲擊的重點目標,報本級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

構備案。

三、情報信息

國家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建立國家反恐怖主義情報中心,實行跨部門、跨地區情報信息工作機制,統籌反恐怖主義情報信息工作。國家反恐怖主義情報中心、地方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以及公安機關等有關部門應當對有關情報信息進行篩查、研判、覈查、監控,認爲有發生恐怖事件危險,需要採取相應的安全防範、應對處置措施的,應當及時通報有關部門和單位,並可以根據情況發出預警。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通報做好安全防範、應對處置工作。

四、調查

公安機關接到恐怖活動嫌疑的報告或者發現恐怖活動嫌疑,需要調查覈實的,應當迅速進行調查。公安機關調查恐怖活動嫌疑,可以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對嫌疑人員進行盤問、檢查、傳喚,可以提取或者採集肖像、指紋、虹膜圖像等人體生物識別信息和血液、尿液、脫落細胞等生物樣本,並留存其簽名。公安機關調查恐怖活動嫌疑,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查詢嫌疑人員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可以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

五、應對處置

國家建立健全恐怖事件應對處置預案體系。國家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應當針對恐怖事件的規律、特點和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分級、分類制定國家應對處置預案,具體規定恐怖事件應對處置的組織指揮體系和恐怖事件安全防範、應對處置程序以及事後社會秩序恢復等內容。

恐怖事件發生後,發生地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應當立即啓動恐怖事件應對處置預案,確定指揮長。有關部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民兵組織,按照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和指揮長的統一領導、指揮,協同開展打擊、控制、救援、救護等現場應對處置工作。人民警察、人民武裝警察以及其他依法配備、攜帶武器的應對處置人員,對在現場持槍支、刀具等兇器或者使用其他危險方法,正在或者準備實施暴力行爲的人員,經警告無效的,可以使用武器;緊急情況下或者警告後可能導致更爲嚴重危害後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本章完)

第九章 公共安全法_第六節 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四章 憲法_第一節 憲法概述第二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法治體系_第一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第十章 刑法_第三節 職務犯罪第六章 民商法_第三節 合同法第五章 行政法_第一節 行政法概論第十章 刑法_第二節 刑罰第五章 行政法_第五節 行政複議第六章 民商法_第七節 知識產權法第五章 行政法_第九節 行政責任和行政救濟第五章 行政法_第三節 行政許可第五章 行政法_第九節 行政責任和行政救濟第五章 行政法_第八節 行政程序第三章 法治建設新“十六字方針”_第一節 科學立法第五章 行政法_第八節 行政程序第一章 法的基本理論_第三節 法的實施第十二章 黨內法規_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第五章 行政法_第三節 行政許可第六章 民商法_第二節 物權法第五章 行政法_第八節 行政程序第二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法治體系_第二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第五章 行政法_第七節 行政法制監督第五章 行政法_第一節 行政法概論第十一章 程序法_第二節 民事訴訟法第九章 公共安全法_第四節 食品安全法第十章 刑法_第三節 職務犯罪第六章 民商法_第七節 知識產權法第八章 環境資源法_第三節 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六章 民商法_第六節 稅法第六章 民商法_第七節 知識產權法第十章 刑法_第一節 刑法概述第八章 環境資源法_第一節 自然資源法第十一章 程序法_第五節 人民調解法第八章 環境資源法_第四節 循環經濟法第十二章 黨內法規_第三節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第九章 公共安全法_第二節 反間諜法第八章 環境資源法_第四節 循環經濟法第十章 刑法_第三節 職務犯罪第十二章 黨內法規_第三節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第十一章 程序法_第一節 訴訟法概述第四章 憲法_第一節 憲法概述第一章 法的基本理論_第三節 法的實施第六章 民商法_第五節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三章 法治建設新“十六字方針”_第一節 科學立法第七章 社會法_第四節 社會保障法第七章 社會法_第三節 勞動合同法第十章 刑法_第二節 刑罰第十一章 程序法_第五節 人民調解法第六章 民商法_第八節 公司法和企業法第三章 法治建設新“十六字方針”_第二節 嚴格執法第九章 公共安全法_第六節 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十一章 程序法_第三節 行政訴訟法第三章 法治建設新“十六字方針”_第三節 公正司法第八章 環境資源法_第三節 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四章 憲法_第三節 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四章 憲法_第三節 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四章 憲法_第三節 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七章 社會法_第二節 勞動法第六章 民商法_第三節 合同法第八章 環境資源法_第一節 自然資源法第六章 民商法_第五節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章 環境資源法_第四節 循環經濟法第十二章 黨內法規_第四節 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第十一章 程序法_第一節 訴訟法概述第二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法治體系_第二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第三章 法治建設新“十六字方針”_第二節 嚴格執法第七章 社會法_第三節 勞動合同法第九章 公共安全法_第四節 食品安全法第十章 刑法_第三節 職務犯罪第五章 行政法_第七節 行政法制監督第五章 行政法_第三節 行政許可第五章 行政法_第九節 行政責任和行政救濟第六章 民商法_第七節 知識產權法第九章 公共安全法_第五節 安全生產法第十章 刑法_第三節 職務犯罪第五章 行政法_第六節 行政強制第八章 環境資源法_第四節 循環經濟法第六章 民商法_第八節 公司法和企業法第六章 民商法_第六節 稅法第一章 法的基本理論_第二節 法的創制、繼承和移植第六章 民商法_第四節 侵權責任法第十二章 黨內法規_第四節 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第三章 法治建設新“十六字方針”_第二節 嚴格執法第十二章 黨內法規_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章程第九章 公共安全法_第四節 食品安全法第十一章 程序法_第五節 人民調解法第八章 環境資源法_第一節 自然資源法第八章 環境資源法_第一節 自然資源法第四章 憲法_第二節 國家的基本制度第五章 行政法_第二節 國家行政機關和公務員第六章 民商法_第四節 侵權責任法第三章 法治建設新“十六字方針”_第四節 全民守法第十二章 黨內法規_第四節 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第六章 民商法_第一節 民法概述第五章 行政法_第八節 行政程序第三章 法治建設新“十六字方針”_第二節 嚴格執法第十二章 黨內法規_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