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 妻主嫁到無彈窗 64 VIP
“既然知道是我的功勞,心儀寶貝可要好好慰勞我一下。”她親吻着他的脖頸,舌頭在喉結處打着圈圈。兩人迅速的翻滾在牀榻上,放下了帷幔,只隱約看見裡面人影浮動。
剛走到走廊臺階上,閔兒急的滿頭是汗,看見她,眼裡露出喜色,“大小姐,陳側君不知道怎麼了,手一直癢個不停,都抓出血了,奴剛回到後院,就看見小如少爺大哭大叫着----”
他果然不安分!兩隻手被抓出血痕,血滋生出來,血珠滴落的哪裡都是,“你這是過敏了,碰了不該碰的東西,將這個塗抹上很快就好了。”
他連忙拆開往受傷處倒滿了珍珠粉,僅過了一會兒,就不癢了,“妻主,我沒有碰不該碰的東西,就剛剛回來看你的牀榻沒有整理,就隨手鋪了一下,那我們明天幾時走?”
顧衾城瞟了他一眼,“天一亮就走,你現在去準備幾件需要拿的衣物罷。”他進內室了,小如衝她做了個鬼臉,也跑了進去。
衣櫥內有散亂的痕跡,拿出梅氏的袍子,一本一針見血和幾千兩銀票放在包裹內,自制的手槍和新打造的匕首揣在懷中,一併來到東廂房,告誡閔兒,沒有允許,任何人不得入內。打通經脈,開始修煉起來。
“妻主都在屋內二個時辰了,午飯都沒用,閔兒,妻主在裡面幹什麼?”
閔兒搖搖頭,“奴也不知,小姐吩咐任何人不得入內的。”陳淺藍無法只得領着小如先吃飯。
戌時,窗外夕陽西沉,揮汗如雨的她終於睜開了眼睛,都一個多月了,沒有人帶領教授,只靠自己勤加學習鑽研,進度緩慢,始終不得要領,僅僅有一點內力,按照這樣下去,別說兩年,五年也很難練成這本秘籍,甚至連性命也保不住。
“閔兒。”
“哎!奴在呢。”“送些晚膳過來,明日去郊外要早點歇息。”
閔兒從廚房將飯菜端了進來,“今天側君問了好幾遍,都被奴擋了過去,依奴來看,側君是真的很關心小姐您吶!”
“知道了,待我吃過晚膳後不用收拾了,你也早些歇息罷。”一根銀針每道菜試過後才放心吃下,外面傳來輕微的腳步聲,輕浮的顯示來人沒有內力,一連串的,說明來的不是一個,紙窗被捅破,一根竹管插了進來,一縷白煙順着竹管吹了進來,顧衾城屏住呼吸,隨即配合的倒在了桌子上。關上的門被匕首劃開,陳淺藍和小如走了進來。
“爹爹,母親說的東西真的在這個女人身上嗎?”陳淺藍拉着他在顧衾城身上翻找,“應該沒錯,梅夫人就她一個女兒,不留給她還能留給誰?”裝睡的顧衾城明白了他要找什麼了,紅玉。
“咦?真的沒有啊!”陳淺藍的口氣中難掩失望。
“那爹爹我們走吧。”
“走,先回去,以後有的是機會。”
顧衾城從桌子上爬起來,雙目寒冰刺眼,換上一身夜行衣,一縱即逝,來到顧英順的書房。書房派格里放了大量的書籍,那紅玉會不會放在書房呢?四處翻了翻一點蹤跡都沒有,除了書就是書,嗖的一聲,沒來得及擋,一支箭深深的扎進了她的左肩,劇烈的痛不得不讓她暫時放棄找紅玉的決定,還沒走兩步,後面幾支箭再次飛縱而來,這書房設的有暗器,捂着左肩使出全身力氣回到後院,早已筋疲力盡。
推開東廂房的門看見黑衣人坐在桌邊悠閒喝着茶,她的受傷引起了他的注意。
“你怎麼了?”
“沒事,受了點傷,幫我把包袱裡的藥膏和繃帶拿過來,謝謝。”她的額頭除了虛汗,嘴脣發白,見此,黑衣人制止她開口,“你別說話了,我去拿來就是。”
她接過,一把將左肩上的衣服撕掉,黑衣人慌忙將頭轉到一邊,有些釋然。咬緊牙關,一把將箭拔了出來,鮮血揮灑衣襟一片,“吸!”她痛的倒吸一口氣,將瓶中的藥膏倒在傷口上,用綁帶快速的纏了幾圈,做好這一切,她靠在門邊,一動也不想動。他很驚訝這個女人的堅韌,她十分堅強。
“要不要先躺在牀上?”
衾城搖搖頭,“我沒力氣,你-----”他竟然一把將她抱起快步走到牀邊,輕放下來。
“好好躺着,本來今日前來是想幫助你練習的,看來只得下次了,我走了。”
“哎!等等!”顧衾城喊住他,“我明天要去郊外顧府的鋪子了,你以後可以去那裡找我。”他的眼睛清明,略含一絲笑意,“好。”
一夜昏昏沉沉,痛的睡不踏實,早上,整理好,馬車已經在府門外候着。這輛馬車空間很大,坐五六個人不成問題,連着行李,一共坐了四個人,邱蘭和閔兒徒步行走。
劉完顏和陳淺藍挨着,顧衾城自己一人坐在一旁,撩起窗簾,看着街上的繁榮,平民百姓的笑臉在她這裡成了奢侈。
行駛了越一個時辰,終於到達了北郊城。北郊城雖然與帝都接壤,它與帝都千差萬里,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鎮,鎮上人影涌動,房子破敗的與後院有的一拼,街邊頭許多乞丐拿着碗乞討着,無家可歸的老人比比皆是,看到他們。
顧衾城立刻有了主意。不過,這個主意還得再背地裡進行。顧家鋪子商號在這鎮上只有一家,這裡貧苦人衆多,顧英順把商號在這裡開了一家,已經不易,畢竟在這裡是賺不到什麼錢的,這次顧英順吧顧衾城派到此來,讓生意起死回生是不太可能的事,而顧衾城壓根就沒想過要幫她做生意,她想到的只是在這裡再開一家與顧家商號一樣的糧油店,貧民那麼多,顧家米麪又如此貴,難怪生意不景氣,沒有銀子的農民誰會吃那麼上好的米糧呢?
她剛剛想到的就是在這裡開個超低廉的米糧店,賺微薄銀兩,既幫助了那些買不起米糧的人們,又賺了銀子,豈不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