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終於想通了!袁珙跟他說了什麼,王千軍與了空都不知道,但有一點這兩人都看得出來,那就是他們的師父突然老了許多,但精神卻好了很多,似乎把人世間的一切都看透了……,小。說。網
身爲太子少師的他送還了永樂帝賞賜他的宮女,剃乾淨了頭新長出來的頭髮,再次恢復他道衍的法號,甚至搬離了他原本說居住的官邸,搬入了南京城外的寺廟內。白天,他穿官服該朝朝,該做事做事,教導皇孫,同解縉一起纂修《永樂大典》都是他主要忙碌的事情。到了晚,回到廟中,他再次穿了僧人的衣服,出了教導王千軍讀外,普通的和尚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平心靜氣,吃齋唸佛。
李虎涵的事,道衍跟王千軍都知道了。兩人對於李虎涵的出身也沒太在意,每次講課時,李虎涵都會待在王千軍的身邊,道衍有的時候還會親自回答李虎涵的一些疑問。至於王千軍,道衍更多的時間是與王千軍進行辯論,既是在教導,也是在互相學習,從王千軍口中不時出現的離經叛道之言,仔細思考起來卻是十分的有意思。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春去秋來,兩個孩子一年之間長大了許多,王千軍原本的衣服都不能穿了。時間就這樣到了永樂三年的冬季,朝廷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也就發生了兩件讓王千軍在意的大事。第一件事跟安南有關;第二件事則跟鄭和有關!
安南,秦時爲象郡,漢時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唐初爲安南都尉府,宋以後歷朝都接受冊封立安南王。明初洪武年安南陳氏受明朝冊封爲安南國王。自此雙方關係良好,安南仿效朝鮮,向大明朝貢,凡國王繼位等大事都要向大明皇帝報告。
可實際,安南國內的權力都在丞相黎氏手,陳氏不過是黎氏的傀儡而已。永樂元年,安南國王照例派人朝賀,但在朝賀的文,安南國王卻不再姓陳,而是姓胡。文自稱陳氏無後,胡氏國王是陳氏的外甥,被百姓擁立爲國王,請求得到大明皇帝的冊封。
安南國王無後,由外甥繼位,也不算什麼大事,只需要派一位官員前往查證,證明現任的安南國王所說屬實就行了。永樂帝也是這麼辦的,禮部的一名官員親自跑了一趟安南,回朝後證明安南國王所說屬實,沒有一點問題。既然是這樣,永樂帝也就大方地冊立胡氏爲安南國王。
可在永樂二年,安南國大臣裴伯耆突然出現在大明境內,並說有緊急事情向皇帝稟告,他也被隨即送往京城,得到了晉見永樂帝的機會,一個天大的謊言就這樣被揭破!裴伯耆告稱在建文年間,安南丞相黎氏突然發難,殺害了原來的國王及擁護國王的大臣,自後改名爲胡一元,並傳位給他的兒子胡氏,利用改性的方式來設計欺騙大明皇帝,騙取封號。
裴伯耆在永樂帝前說的是聲淚俱下,還寫了一封信,面說道:“臣不自量,敢效申包胥之忠,哀鳴闕下,伏願興吊伐之師,隆繼絕之義,蕩除奸兇,復立陳氏,臣死且不朽!”
如果一切都如裴伯耆所言,那南安胡氏就犯了極其嚴重的欺君之罪。胡氏不僅欺騙了整個大明朝,也欺騙了最不容忍其他人欺騙他的永樂帝!可是,永樂帝也不能因爲一個叛逃大臣的一家之言自己打自己嘴巴,禮部的官員有去安南親自核實過,冊封的詔也發下了,這事必須慎重。
永樂帝就這樣先把裴伯耆這位從南安叛逃過來的忠臣先安頓下來,不動聲色地進行新的調查,永樂帝需要更多的證據。也就在永樂二年八月,另一名人證出現了,這人就是原安南陳氏國王的弟弟的陳天平。這位落難王室,也是陳氏唯一的落網之魚是先逃到寮國老撾,因爲寮國也是大明的屬國,然後由寮國護送到了大明,相應的證明安南國內的確發生了胡氏篡國之事。這下,永樂帝全明白了,他不僅被番邦的逆臣欺騙,更被下屬的禮部官員欺騙了。
但是,永樂帝此時依舊不動聲色,因爲他也沒見過陳天平,國之大事需要慎重。所以他照例在年底接受南安使臣的朝貢。可在使臣們來到宮殿內,正準備下拜,坐在寶座的永樂帝突然發話:“你們看看這個人,還認識他麼?”
此時陳天平應聲站了出來,看着安南來的使臣們。
使臣們看清來人後,大驚失色,出於習慣立刻下拜,有的還痛哭流涕。
一旁的裴伯耆也十分氣憤,他站出來斥責使臣們明知現任國王是篡權賊子,卻爲虎作倀,不配爲人臣。他的幾句話擊中了使臣們的要害,安南使臣們惶恐不安,無以應對。
人證物證皆在,永樂帝怎麼可能不憤怒!立馬將先前派往南安的禮部大臣下獄,罪名就是欺君罔。接着立刻發下詔,對現任安南國王胡氏進行嚴厲指責,並表示這件事情如果沒有一個讓大明滿意的答覆,大明天子的雷霆之怒不是好玩的!
永樂帝的斥責詔似乎很見成效,安南現任胡氏國王的答覆很快就傳到了京城,在答覆的信中,這位國王進行了深刻的批評和自我批評,表示自己不過是臨時佔個位置而已,國號紀年都沒敢改,現在已經把位置空了出來,誠心誠意等待陳天平回國繼承王位。
當然,永樂帝根本就不信這個人篡國的逆臣真會這樣做,永樂帝也是靠特殊手段奪取江山的,他當然理解叛亂成功者的想法。只是,對永樂帝來說,依靠篡位奪權的成功者,只需要永樂帝一個人就夠了。可是,擺在永樂帝面前的還有一個麻煩,很大的麻煩。
身爲馬皇帝的永樂帝,當然是支持裴伯耆借兵復仇的辦法,這個辦法最簡單,也最實在。可偏偏,洪武皇帝在生前規定了衆多的不徵國,其中就包括了安南!
永樂帝靠靖難起家,標榜的敬天法祖,他總不能自己打自己嘴巴子,一開口要打的話,下面的大臣也會反對。而且胡氏現在表面已經認錯,如果胡氏真這麼聽話的話,那事情也就簡單多了,也省去了永樂帝不小的麻煩。
在安南這件事,永樂帝也有徵求過道衍的意見,道衍和尚的意見很簡單,先把人送過去,然後再靜觀其變。而王千軍更是通過道衍向永樂帝建議,陳平安可以送過去,但要用聯絡消息爲藉口把裴伯耆留下,而留下裴伯耆的意義,永樂帝與道衍當然知道。
留下了裴伯耆這個陳氏王朝的忠臣,表面是用來維持安南與宗主國大明朝之間的感情。可實際,是爲了戰爭做準備。如果安南的胡氏亂來的話,陳平安又不幸身死,那裴伯耆就是大明的幾十萬大軍嚮導,在裴伯耆的引導下,大明軍隊可直接殺入安南腹地,剿滅叛逆!
安南後面要發生的事,王千軍都清楚,因爲他偷看了歷史的進程。現在他這隻蝴蝶對歷史的改變還是極其微小的,反正他還是個孩子,很多事還可以靜觀其變。至於安南的戰事,王千軍認爲國家養軍隊就是用來打仗的,不打仗的軍隊就只是一堆花花瓶子,一碰就碎。而且安南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千百年來,中華強則向中華稱臣,中華弱則變成強盜掠奪土地、人口,殺戮我中華百姓。王千軍很期待自己日後有親手解決安南問題的機會。
爲了日後方便,王千軍還通過道衍多安排了一手。那就是當陳平安出現時,王千軍就讓道衍向永樂帝建議,送陳天平兩個女人照顧陳天平的生活,反正陳天平來大明的時候也是孑然一身,身邊也需要人伺候。在陳天平的身份被確認後,這兩名送去伺候陳天平的女人也就越發的重要,到陳天平離開南京時,其中一人已經懷有身孕,陳天平更私下保證,只要他能平安回國成爲國王,一定迎娶大明女子爲王后。
陳天平能不能活着成爲安南國王,結果王千軍已經知道了。關鍵是他所留下的血脈,將在日後有大用。只要這條血脈保留下去,總有一天安南再次成爲中華皇朝的一個省。至於陳天平這個人的死活,王千軍不在意,道衍也不在意,永樂帝更不在意!
安南的事就暫時這樣了,不管後面會發生什麼,大明朝都已經做好了準備。第二件事纔是王千軍最在意的,因爲他一直所向往的,一直所崇拜的鄭和船隊,大明的無敵艦隊終於是要出海遠航了!
明永樂三年,永樂帝遣中官鄭和、王景弘率領大明艦隊出使西洋!鄭和七下西洋中的第一次首航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