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八章 意料之外的贊同

但是旁邊的宗元饒的臉上露出些許難色。

這九比一的比例本身就是各大世家、包括地方上的世家對於朝廷的妥協了,甚至還是看在徐陵的面子上。他宗元饒能不知道徐陵門下出來的都會是什麼樣的人才,若是真的讓他選擇的話,他寧肯把成都書院這些人全部都任用了。

但是這樣一來也就等於把世家們都得罪到底了,畢竟在這些弟子之中,固然也有世家子弟,但是也有不小數量的寒門,世家是不會眼睜睜的看着寒門如此光明正大崛起的。

斟酌一下,宗元饒還是艱難說道:“成都書院畢竟成立時日尚短,培養出來的人才恐怕也會參差不齊······”

李藎忱眉毛一挑,明顯露出來不悅的神色,而旁邊的姚察急忙說道:“陛下,今年也只是在成都書院的學生之中擇優取之,而成都書院之中按照原定的計劃,每個人至少都要經過一年以上的學習,現在能夠選取其中只學習了一年的人,已經是破例爲之,臣以爲繼續增加名額實際上有所不妥。”

姚察這等於耍花腔把這個問題給迴避過去了,至少是拖到了明年,但是實際上按照他這麼說也等於把明年增加名額變成了定論。作爲成都書院的創始人,姚察當然不介意偏向自己的學生。

在場的其餘人也察覺到了這個問題,不過巴蜀世家本身就有不少子弟在成都書院之中,所以對於他們來說這實際上並不是什麼壞事,要真的說選賢舉能、考覈才能,他們這些商賈世家出來的子弟是肯定沒有辦法和東南士族的子弟相比的。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關隴集團,楊素早就在之前便意識到了學院的重要性,所以很乾脆的讓李淵以及其餘的一些家族的年輕子弟都進入書院之中,未來大漢的選賢舉能肯定會越來越偏向於在這些書院之中做出選擇,更大程度上選擇真正具有治國理政才能的人才。

那麼剩下的就是東南士族了,一道道目光都集中在刑部尚書沈君高的身上。

朝堂上的東南士族出身的官員也並不在少數,比如戶部尚書駱牙和禮部尚書孔範,而要說最德高望重的,除了身爲宰輔的顧野王之外,肯定是歷經三朝而不倒的沈公沈君高。

現在陛下還只是把問題落在尚書們身上,自然還輪不到顧野王開口,再看看閉目養神一般的顧野王,便知道這個已經坐在宰輔的高位上的老人也並不怎麼願意爲了世家而做出頭鳥。

歷史上的沈君高前往嶺南之後因水土不服而得病,最後英年早逝。不過顯然在這個時空之中,沈君高的命運也被改變,他在嶺南停留的時間並不久,很快就隨南陳歸降,入大漢爲刑部尚書,主掌刑罰,也是六部之中在東南士族裡地位最高的。

沈家不管怎麼說也是一方豪門,有陳一代,榮寵不斷,而沈君高繼承其兄長沈君理的位置執掌整個沈家,話語權也是毋庸多言。

不過沈君高這個時候似乎也在思考什麼問題,並沒有注意到這些投在他身上的目光。

沈君高不說話,其餘的幾個人,駱牙的出身也不是非常好,其父祖輩不過是擔當了小小的王府參軍,只能算寒門出身,而孔範更不用說了,作爲一個南陳佞臣,能夠留住性命也是因爲他“棄暗投明”的比較早,當然不會傻乎乎的引火上身。

一時間御書房中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沉默和安靜。

“那諸位臣工都認爲姚卿家所言在理了?”李藎忱微笑着說道。

“臣附議!”工部尚書吳憑和商部尚書唐正良同時站出來說道。

他們代表工商的利益,當然書院給了工商子弟一個除了繼承祖輩的手藝之外另外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甚至是拼搏向前的選擇,所以他們不介意爲此而發聲。

“啓稟陛下,”此時一直沒有說話的顧野王終於開口,“老臣以爲吏部尚書所言在理。而如何增減也應該有所定論,以鼓勵莘莘學子得以發奮讀書,老臣竊以爲今年是‘九比一’,明年可以調整爲‘八比二’,以此逐年遞減。”

朝堂上的臣子們頓時驚訝的看向顧野王。

顧公這是什麼意思?

這豈不是代表顧公本身同意了李藎忱的計劃?

而意識到什麼的沈君高和駱牙等人這個時候也起身:“臣附議!”

李藎忱眉毛一挑,說句實話眼前的驟然變化讓他有些措手不及,實際上在李藎忱的設想之中,顧野王若是理智一些的話應該會保持中立,更或者會讓沈君高等人開口,而若是他真的意識到了書院對世家的威脅所在,那應該會直接開口反對。

可是李藎忱怎麼也沒有想到,顧野王和沈君高竟然會直接同意了。

不過旋即李藎忱也明白過來,顧野王的同意是帶有一定的條件的,那就是必須要按照他剛纔所說的比例來一年一年的向前,這就意味着如果李藎忱想要讓朝廷興辦的學院徹底取代九品中正製成爲選賢舉能的唯一渠道,那麼至少需要十年的功夫。

並且剛纔顧野王說話也分明是留有餘地的,他根本沒有說這個比例到底應該下降到哪裡,或許五年之後當這個比例變成五比五的時候就會收住了。

這等於雙方各退了一步,東南世家願意打破原來的壟斷人才上升渠道的方式,但是朝廷的政策調整也必須要按照他們的意思來。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沈君高還是顧野王,應該也都意識到了推行這件事之中李藎忱本人是最支持和最堅持的,而現在巴蜀世家和關隴世家以及衆多的寒門、工商都站在了李藎忱這邊搖旗吶喊,若是東南士族揪着這個問題不放的話,很容易被羣起而攻之,這對於東南士族自然是得不償失的。

更何況大漢現在已經吸納了各地的勢力,不僅僅是巴蜀和關隴,還有巴人、南中各部、嶺南各部等,若是東南世家想要和他們在朝堂上全面爆發衝突,那東南世家真的不一定會佔據便宜,更不要說軍事上了。

相比之下東南世家對於自家教書育人的本事還是有信心的。

第一二零九章 上元節第二零九四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四零五章 抓國丈是犯法的第二零七四章 黃金的分配第四百五十六章 米倉道中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一七七二章 坑兒子的爹第一六八二章 突進,羽林騎!第一五六七章 戶部的小心思第六百五十八章 獅子大開口第二一二五章 教子無方,臣妾有罪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一二一四章 穩紮穩打第二三六九章 一條鹹魚第一九零二章 戰不勝則只能退第二十章 殺機第八百三十七章 作壁上觀的感覺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二二九一章 柔情萬種第九百四十章 小年第二百三十章 分兵兩路(傳錯章節了,這是今天的第一更!)第一一六四章 父親第九百五十一章 溫水煮青蛙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一一八零章 過新年第二零七五章 避嫌第二三五八章 鍼砭時弊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藏嬌第六十章 不求第六百四十一章 如履薄冰的許善心第一五二四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一三八一章 楊素的八卦之心第九百六十一章 春耕第一千四十三章 入城第二零一三章 沒有失誤是最大的失誤第四十五章 彌留第一六零二章 反正朕都不吃虧第二零八零章 何爲重第五百四十二章 星火第一八五二章 驚回首第一千七十二章 功過分開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八百九十七章 絕路第二二六一章 張掖城外的亂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進無可進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一二八七章 士氣浮動第一四一五章 朕想要潼關第一千九十三章 轉角遇見突厥第七百零五章 大變將起第一四九八章 鎮定自若的巡撫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一七三二章 咱們都是一家人第一一八八章 劍履上殿第一八四六章 韓擒虎的殺威棒第五百八十五章 立足第一三六九章 怕死,又不怕死第六百二十八章 變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願者上鉤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國事第八百四十三章 頭狼和狼羣第一六四七章 潼關下,火炮初戰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七百九十二章 前進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當年第七百五十一章 抗旨第一一四零章 溫水煮青蛙第七十九章 等待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月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二一八零章 披掛上陣,恍惚少年第三百六十七章 亂分寸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一一六五章 總要改變什麼第二一四三章 大漢的監察制度第一四二四章 韓擒虎的猶豫第四百六十八章 消失的隔閡第二二一四章 陛下對軍隊的掌控第一一八三章 也是後路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人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區劃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一一五四章 絕人之路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嶺南之幸第一四六九章 對世家開刀第一千七十八章 老和少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三百零五章 華容第六百九十九章 將軍的心意第一四七七章 穩坐釣魚臺的皇后第二一四二章 沒有捷徑可走第一九九七章 深沉的愛第七百九十四章 亂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訪第五百一十五章 這纔是弱點第一七八九章 順理成章第一二五五章 春雷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牆頭草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