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七章 把長安融入大漢

“把未央宮修繕一下作爲長安的行宮吧。”李藎忱在粗略的看了一遍新長安的設計圖之後,開始研究這裡面的細節問題。

修繕長安是必須的,但是李藎忱也不可能拿出來太多的錢財都用在長安的修繕上,能省的地方還是要省出來的,現在的大漢經不起這個折騰。

既然如此,在開支裡面註定會佔據很大一部分的皇宮建設費用,自然也就免談了,李藎忱也只能說把現在的未央宮和天宮拉攏在一起湊合湊合,希望數百年的危房不會真的哪一天就倒了。當然李藎忱對於古人的建築土木水平還是很信任的,尤其是在皇宮建設上,想必沒有任何人有膽量偷工減料。

吳憑伸手在圖上把打算新建皇宮的部分給抹掉了。

“所有街坊屋舍的建築高度也都再降一降,如果誰願意自掏腰包加高樓層,那朕也不反對,”李藎忱斟酌說道,“但是街道上和建築的建造絕對不能偷工減料。”

“臣明白。”吳憑急忙說道。

對於他來說,這也是這輩子第一次主持一座城池的建設施工,所以對此一切都是謹慎小心爲上,質量什麼的肯定是優先保證的,否則若是自己造出來一個豆腐渣工程,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這輩子也就完蛋了。

李藎忱輕輕嘆息一聲:“先這樣吧,現在已經可以進行規劃了,等大漢攻克潼關、確保關中的安全之後就可以開工了。具體的經費你們先提交給戶部審覈。”

“遵旨!”

——————————-

對於長安城,李藎忱當然還是有現在不能透露出來的野心的,不管怎麼說這裡都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李藎忱當然希望能夠在未來的某一天恢復絲綢之路。

對於華夏民族來說,絲綢之路並不僅僅是一條簡單的商品貿易來往的走廊,還是政治延伸和版圖擴張的紐帶。歷史上的大唐只可以稱之爲盛唐,就是因爲唐代全盛的時候已經可以從長安走向整個世界,而大唐的影響力也已經覆蓋整個中亞,只是華夏民族前所未有的,甚至之前從來都不敢想象的。

而李藎忱也不會忘記,歷史上正是大食的崛起導致了唐代向西繼續擴張的失敗,再加上東邊的安史之亂,處於開元盛世之中的大唐,幾乎在短短八年之間分崩離析。

大食的崛起並非不可阻攔,只可惜當大食滅掉波斯佔據中亞的時候,大唐的腳步也不過剛剛到吐魯番罷了,面對千里迢迢趕來求援的波斯人,當時的大唐也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現在李藎忱已經在努力將華夏民族踏足西域的時間向前提,希望歷史也能夠隨之改變、

不過對於大漢來說,這也應該是一條漫長的征途。

李藎忱現在能做的也就只有把一切都打下基礎,至於之後會怎麼走,那應該是下一代人甚至下下代人需要考慮的事情。

說到底現在李藎忱想西域的事情,也就只是想一想罷了,他要落在實處的還是長安城。

隨着長安城周圍已經全部落入大漢的掌控之中,而且大漢主力乃至於皇帝陛下都在長安,所以現在的長安可以稱得上安全。既然環境安全,商人們自然也就會爭先恐後。

鳥爲食死,人爲財亡。

這些大漢的商賈們在朝廷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就算是冒着生死危險都無所畏懼,尤其是那些隨軍的商賈,一旦遇到敵人的斥候隊伍之類的,也都會帶着自己手下的夥計們抄傢伙上陣,更何況現在的長安可沒有什麼危險。

大漢的商賈之中,衝在最前面的一定是蜀商。

李藎忱入長安的第三天,蜀商就已經開始全面進入長安城。

大量南方的商品和物資涌入,讓這座城一下子熱鬧起來,絲毫沒有不久之前纔剛剛易主的感覺,百姓們上街看着那些來自於南方的商品,驚奇的同時自然也不介意掏腰包。而大量南方的商鋪也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顯然在蜀商之後,其餘地方的商人們也都不遺餘力。

長安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融入大漢的經濟網絡。

當然了,這些商人的背後實際上也都站着朝廷,朝廷通過明裡的商部和暗中的白袍操控着這些商賈,朝廷可以爲他們提供足夠的便利,甚至不惜於幫助他們打壓本地商賈,而作爲報酬,他們幫助朝廷解決本地百姓的就業問題,而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要負責給朝廷蒐集情報,通風報信。

對於商人們來說,他們的利益實際上已經和大漢捆綁在一起,大漢每向前進一步,就代表着他們的商業地盤也可以跟着向前進,所以這種舉手之勞並且對自己有好處的事情,他們絕對不會拒絕。

也因此在短短的三天之內,通過這些商賈,白袍就重新建立起對長安的控制,長安城中的任何一點兒風吹草動都會在第一時間傳遞到李藎忱的案頭上。

和商賈們同步行動的,還有大漢的各級官府機構,金陵書院、嶽麓書院和成都書院各自派出得力人手組成的班底已經開始清點接收北周的太學、國子監等地,並且請庾信的兒子庾立出面擔任新組建的長安書院的山長。

庾信是和徐陵齊名的南北兩位大家,庾信原來是南朝人,精通文章,被後人認爲代表了南北朝時期駢文的最高成就。

庾信年長之後奉命出使西魏被扣留,就此留在了北方,出仕北周之後擔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人稱之爲“庾開府”。不過從北周大將軍遍地走的情況來看,庾信能夠掌握多少實權可想而知,實際上更多的像是北周朝廷用來拉攏漢人人心、尤其是文人之心的榜樣罷了。

庾信是去年去世的,而他的兒子庾立也不想和北周朝廷合作,一直賦閒在家,現在正好被請過來主持長安書院。歷史上的庾立也是一個頗有骨氣的忠義之人,他在隋末擔任縣令時因爲拒絕了薛仁杲的勸降而被虐殺。

長安書院也只是長安城中變化的一小部分。

大漢的各個階級各個部門,都在努力的將長安和自己融爲一體。而這背後實際上也是大漢和關中的融合。

第二三零六章 兩教之爭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十章 往事(上)第四百三十四章 晚來天欲雪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第五百五十一章 已經熟悉廝殺第一七七一章 尉遲老夫人的信第二三四六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第一五一三章 朱崖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來第一五四零章 羨慕是真的羨慕第一六九四章 戰到最後一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題目第一六三一章 搶人第一五一六章 爲了大漢第一九六九章 君臨河內第一千九十九章 約定?不值錢第二百零二章 徵用第一八八四章 只有樹會一直在山上第一六八二章 突進,羽林騎!第二零一七章 那就讓他們看看第五百四十二章 星火第一五四八章 破敵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戰場第一六二五章 從龍之心,人皆有之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一四二九章 今日於郎,今日漢將第五百七十六章 透重陣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會拒絕的辦法第五百四十九章 無處可逃第一四八九章 幾代人的努力第一千二十八章 輪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投靠第五十四章 篝火第一七零三章 回來加班吧,諸位第十三章 優勢第三十四章 荒村第五百二十六章 總有一天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一千六十七章 鬥志昂揚第九百二十八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第八百三十八章 負隅頑抗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五章 山路第二零六三章 御駕臨北岸第一五零一章 求死不得第二百七十六章 密報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五百二十章 不懂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截斷沔水第一二九七章 他想要的和平第一四八二章 硃紅色殿門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一三三一章 困獸猶鬥第一三八七章 把長安融入大漢第一三八四章 楊麗華的請求第九百四十九章 偷懶的士兵第八百零二章 將計就計第二零九六章 孤軍轉戰,將軍乃人傑第二一零二章 聒噪,又沒問你!第六百一十九章 獨木橋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一七零九章 最無奈的選擇第二零七七章 願革除功名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溝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第六十章 不求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五百二十六章 總有一天第一二四零章 掂量掂量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年前的寧靜第八百一十四章 請命第一四四七章 通事館的重任第一二九九章 蕭關的弱點第六十七章 強攻第一六九零章 鄉兵,新兵第三十章 談判第一八三八章 勞逸結合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圍第五百零三章 承蒙不棄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三百五十章 碼頭第二二二五章 半夜起牀的原因第一三五四章 蕭世廉戰楊堅第九百七十一章 兩線作戰第二一一三章 最後的忠臣第三十七章 心思第一百六十章 聚寶齋第一九二四章 爾是何等官職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雨如晦第一四三七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三百六十八章 涪陵已定第一千七十三章 本將軍是妻管嚴第四百九十九章 斗的是耐心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一四一三章 心境不同第一九零五章 達奚惎的掙扎第一九一八章 遷都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