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五章 北與東

在世家同盟體系崩塌之後的主要利益是被李藎忱佔有,而對於已經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家族能夠得到什麼,而不是整個關隴世家能夠得到什麼的北方家族們,跟在後面還是有機會可以喝湯的。

因此對於李藎忱來說,北方的政治環境實際上比南方更加好,一旦有如散沙一樣的北方世家都傾向於支持李藎忱,那麼李藎忱的教育體制建設實際上要比在南方更加輕鬆。

長安義學和在北周國子監基礎上組建的長安書院,將會在未來引領大漢教育體制和人才培養制度改革的浪潮。

當然了,南方李藎忱是不可能放棄的,在顧家、徐家、吳家、沈家等本地大世家的支持下,這種制度也會快速推行,如果真的有人想要表示自己的不滿和反對,那麼大漢的白袍和羽林騎也都不是吃素的。建康府畢竟到現在也依然是大漢的政治中樞和在南方的象徵,李藎忱絕對不允許建康府之中有人和自己唱反調。

而且從北向南推行這種制度,也算是李藎忱給了南方世家一定的接受時間,如果他們不接受的話,那就只有消失。

作爲徐陵的孫女,徐素已經很清楚陛下的野心在哪裡,也很清楚自己所做的是什麼,難怪陛下會讓沈婺華帶着後宮妃嬪們出面,因爲她們的身後,又代表着一個個世家的態度,不管沈家和徐家等等是否願意這樣做,當沈婺華和徐素出現的時候,大家就已經可以默認這就是徐家和沈家這些世家的想法了。

或許徐陵當初也不會想到,自己把孫女送入宮,是爲了徐家穩妥的未來,結果徐家就這樣反過來被李藎忱當槍使了。

“一屋之下的長安義學,朕不是無法負擔,”李藎忱微笑着說道,“至於接下來,就是全天下這一輩人,一起爲了下一輩人而承擔。”

徐素微微頷首。

而李藎忱徑直向前走去,他穿過曾經屬於隋王府的迴廊,看着大堂上那些結束了晨讀之後認真聽講的孩子,若有所思。

徐素站在李藎忱的身後,心中不由得感慨。

不知道在大漢和整個民族的延續上,自己是不是也做了些貢獻?

——————————————

當李藎忱站在曾經的隋王府規劃如何培養大漢的下一代人時,隋王府曾經的主人,正在五原城中看着垂頭喪氣的麾下文武。

說是文武兩班,實際上也有些擡舉了,站在楊堅左手邊的文官也就只剩下了骨儀一個人,而武將也就只有元諧和元浩等人。

山窮水盡,或許就是這等景象。

銀州之戰,不出意料,北周軍隊慘敗,而楊堅因爲先一步離開,總算還是逃出生天,而到了五原之後,他便下令元諧,若是進攻得手則繼續向前,若是進攻不利則抓緊回軍。

不久之後,楊堅就見到了元諧,看着頗爲狼狽的北周軍隊,楊堅甚至已經不用問到底發生了什麼。

不過至少元諧帶回來了三萬兵馬,比楊堅的僅以身免還算好一些。可是現在就算加上五原的北周軍隊,楊堅手下也就是將將四萬兵馬。

而漢軍至少十萬大軍正從銀州、靈武以及西北地郡三個方向向前夾攻,並且其中不乏裴子烈、韓擒虎和徐德言這種漢軍已經打出名聲的將領。

在列的,可有不少都是他們的手下敗將。

因此議事堂上也難免是愁雲慘淡的景象。

五原不比銀州,更難以比延州,這裡已經位於草原南側,設立城池的目的就是爲了鎮守河套,而河套同樣是廣闊的平原,以豐厚的糧食產出而不是易守難攻的地形聞名。

在這無險可守的曠野上和敵人決戰意味着什麼,大家心裡都清楚。

恐怕那時候就真的是秋風掃落葉一樣的景象了,北周軍隊將會不可避免的再一次一敗塗地。

“當務之急,就是我們到底應該是尋求北方和東方的幫助,還是要就此遠遁。”骨儀開口打破了議事堂上的沉默。

元諧等人的神情複雜。

就此遠遁他們都明白是什麼意思,可是尋求北方和東方的幫助,指的是?

要知道北面草原上的突厥人已經被驅趕殆盡,而且楊堅和他們也不是無冤無仇,如果突厥人還在的話,他們恐怕更想要在大漢拿下五原的時候,自己趁機到河套地區來劫掠一番纔對。

至於東面?

難道是說宇文憲?

骨儀顯然也明白他們的疑惑,徑直說道:“事到如今,國運艱難,但是並非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北方草原上,突厥人雖然已經離開,但是還有鐵勒人在,他們也是草原上活躍的民族,而且和突厥人有仇恨,和我們卻是無冤無仇,突厥人走後,鐵勒人已經開始整合自己的力量,他們現在可不盼望着我們會進入草原。”

鐵勒人似乎一直以來都是草原上強者的附庸,當初柔然人稱霸草原的時候,鐵勒人跟着柔然人,後來突厥將柔然取而代之,鐵勒人自然而然又成爲了突厥的奴僕,現在突厥人也走了,北方的草原也終於輪到了被遺棄的鐵勒人當霸主。

現在的鐵勒人還是一盤散沙,不過他們之中的幾個大部落已經開始謀求聯合,其中比較強大的薛部和延陀部已經合二爲一,自稱“薛延陀”部,而另外一個同樣強大的部落——契苾部,也在嘗試着和薛延陀部建立聯繫,從而最終形成屬於鐵勒人的部落聯合。

在這個時候,鐵勒人最不願意見到的自然就是南方的中原王朝會干擾他們的統一進程,所以如果楊堅邀請他們南下一起阻擊大漢的話,鐵勒人未必不會同意,尤其是楊堅的手中還有四萬兵馬,戰力尚且可以保證,並且還有河套的大批糧食,這是鐵勒人眼饞的。

除了鐵勒人可以作爲依靠之外,東面的宇文憲也是一個選擇。

宇文憲雖然已經和李藎忱簽署了和約,但是這只是明面上的,面對李藎忱的威脅,宇文憲不可能聽之任之,也不可能真的相信憑藉這一紙合約就能夠維持雙方長期的和平,所以爲了能夠將這種明面上的和平延續下去,宇文憲自然就要在暗地裡做一些小動作。

第八十二章 女兒紅第一四四四章 在慈善的基礎上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二百零三章 夜行第一二一四章 穩紮穩打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情無情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難處第九十三章 逆風行第一四一二章 騙不了我第一一五八章 是談判不是求和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一八九八章 不來武鬥來文鬥----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一六二三章 起邊釁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一四九五章 皆是大漢天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變第一五零四章 信任和不信任第一一一六章 葉護第一九零零章 玉壁城第二百八十章 名勝第一七八四章 鏖戰前夜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類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一一八六章 蕭氏的擔憂第一千四十一章 談判籌碼第一八八一章 糧價不穩第一九八七章 輕騎甲騎,剎那交錯第一千五十二章 萬民之請第四百八十章 援軍第七十章 衝殺第一三六二章 又近了一步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二百八十九章 憂慮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主人,新的時代第五百七十章 蒼溪谷大道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羣臣的態度第一千八十一章 雄心第二零三九章 宿命中的敵人第五百七十三章 疲於奔命第一六一六章 水師演練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難做!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一六一六章 水師演練第一千六十章 再向河梁把琅琊越第一七五零章 少年不知愁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二一四五章 杜齊想打自己一巴掌第一六零六章 白大褂第一六八五章 攻入東寨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一三七四章 藍田受降第一六三五章 換個地方見面第一六四三章 貧富差距第六百零五章 許善心的煩心事第八十三章 當共飲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七百二十五章 請願第九百五十八章 歸化第二十七章 寂靜第一八九四章 女生外嚮第二零七七章 願革除功名第一三八五章 給尉遲迥的信第一三三一章 困獸猶鬥第一千一十三章 江州之變第一千四十八章 畫卷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脈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一千二十四章 後塵第二二八七章 雪域高原爲漢土第一三七二章 朕給過機會第一三九八章 雷公下凡第一二零七章 白袍的重心第五百六十八章 衝中軍第一八四九章 白狼堆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難逃第四百五十七章 陌上雪第八百五十一章 戰利品第一百一十五章 獵物已定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一三八五章 給尉遲迥的信第六百零二章 驚喜第二百一十六章 接下來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六百六十一章 離別第二二五四章 收復四門第一千八十五章 讓他滾過來第一百七十一章 變天(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瀘州城上第一三七六章 收拾舊山河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一四二五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六十八章 裴子烈第一九八一章 火炮齊鳴第五百二十八章 進還是退第二一八五章 帥才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一三四四章 大漢虎將第一六四七章 潼關下,火炮初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