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一章 文武之間的衝突

至此,雖然大漢能夠掌控的暫時還只有橫山以北的區域和橫山以南的海岸線,但是其餘的地域落入大漢的掌控之中也只是遲早的事情,尤其是以範梵志爲首的林邑王室覆滅,讓剩餘的林邑地方官員和貴族羣龍無首,在沒有膽量另起爐竈的情況下,他們所能做的也就只有乖乖的聽從大漢的調遣。

至少現在大漢剛剛成爲林邑的主人,還缺不了他們的幫助。

尤其是大漢現在對於林邑的治理措施還沒有完全確定下來,這主要也是考慮到大漢內部對於林邑的基本國情和民情還缺少了解,因此這些地方鄉紳——當然就林邑的實際情況來說,或許用酋長來稱呼這些人更爲貼切一些——更有被利用的價值。

對於他們來說,頭頂上的是誰實際上並不要緊,原來的範氏就不是純正的本地佔族人,而是有着佔族血脈的漢人罷了,現在直接重新歸屬於以漢人爲主的天朝上國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在他們看來,這一場戰爭更像是主子不滿手下人的跋扈,乾脆直接把手下人給替代掉了,但是不管是手下人也好、主人也罷,都是漢人,這片天下本來就是漢人做老大的,只要漢人不搶走他們手裡的一畝三分地,那麼誰做老大並不重要,天天換都可以。

因此大漢應該可以很快建立起來對林邑的統治,而在行政區劃上,林邑土地也將和之前的交趾一起組成安南州,這是李藎忱早就已經安排好了的。

他當然還不至於等到南方都平定了,再準備接收南方的諸多事宜。

甚至在這之前,從各地州府抽調出來的年輕骨幹就已經準備好了南下增援新組建的安南州,儘可能儘快建立穩定的秩序,並將針對當地的特殊情況進行微調的政策頒佈下去。

收買人心的方法,不外乎就是穩定亂局和頒佈新政。

穩定亂局可以讓百姓對朝廷更加信任和依賴,而頒佈新政、尤其是對社會各級都有好處的新政,才真正能夠讓社會各界對朝廷感恩戴德,並且忠心耿耿。

有了之前入江南、入關中的經驗在,李藎忱和朝廷各部也算是輕車熟路了。

這些還用不着李藎忱擔心,李藎忱真正擔心的還是這一場大勝之後的利益劃分。

隨着李藎忱一項項政策的頒佈以及科舉制的推行,朝廷上由於世家而形成的派系已經不算非常明顯,乃至於已經逐漸消失,但是隻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矛盾存在,尤其是作爲皇帝,李藎忱需要維持這樣的矛盾和衝突存在,才能維持自己皇權居中的穩定性。

而現在在朝堂上更爲突出的是軍方和文官之間的矛盾,這一次海軍和陸軍之間的直接衝突被化解,海軍和陸軍徹底由之前的各自爲戰變成了一個大整體,這也體現在下面各級將領之間的相互配合上,比如羅毅和戚昕之間的配合才換來漢軍在象林到盧容一線一次又一次的大捷。

軍方內部衝突的暫時消失,導致軍方的注意力開始向外部轉移,那些總是想着減少軍隊開銷的文官自然首當其衝。

古往今來,文武官員不對付也不算什麼稀奇的事,甚至是必然會發生的,因此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這一次南征,文官和武將自然也想着能夠最終在這一場戰鬥中謀取利益。

所謂的謀取利益,實際上更多的是建立和其餘部門的合作以及加強盟友之間的聯繫,從而能夠在之後朝堂上的直接或間接衝突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並且更加團結。

因此這樣的衝突也就直接體現在了對林邑各個方面的劃分上。

舉個直接的例子,象林,作爲林邑最大的港口,自然吸引了各方的注意,這裡原本就是南洋商路上的重要碼頭,現在納入大漢的掌控之中,註定會成爲大漢掌控整個南洋的重要據點,同時從象林出發,向西可以進入內陸,向東可以經略整個南洋,因此象林應該怎麼規劃管理就成爲一個重要的問題。

早在漢軍剛剛拿下象林的時候,海軍就曾經明確的提出將這個深水良港變成海軍在南洋的落腳點,爲此一向和海軍同氣連枝的商部都明確地表示了不滿,對於商部來說,一旦海軍佔據港口,哪怕只是一半的港口,也意味着商船往來將會受到限制,尤其是海軍勢必會出於安全考慮加強對商船的審查,這將嚴重影響象林發揮其作爲商路上重要港口的作用。

而對於其餘文官們來說,軍方佔下象林碼頭,也意味着之後軍方將會成爲象林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只要有軍隊在,一切都得以軍隊爲先,這是大家都清楚的,因此文官們並不想讓以海軍爲代表的軍方進入象林,這樣將會嚴重影響到朝廷各項政策的頒佈以及象林的發展,尤其是往來商貿的發展。

在朝廷的規劃中,象林將會是安南僅次於交趾的大城,起到鎮守南疆的作用,沒有商貿,象林就不會有如今的規模,而且沒有商貿,這個靠海的南荒城鎮將一無是處,更何談成爲南方重鎮?甚至就連盧容都有可能將其取代。

因此文官們難得和一身銅臭味的商部達成一致,站到了軍方的對立面,甚至就連想要在象林修建大型造船廠的工部,也立場出現動搖。畢竟海軍入駐,就意味着工部在象林建設民船將會束手束腳。

而單單憑藉軍方戰船的訂單,短期內肯定是比不上商船訂單的。

朝廷六部這一次是難得站到了一起,這也讓李藎忱不得不出面調解。而類似的矛盾也不在少數,圍繞着軍事作用重要還是民政作用重要,雙方几乎要大打出手。

別看這些文官瘦瘦弱弱,要知道這個時代,人們信奉的儒家可不是後世被閹割了的儒家,君子六藝,不管精通不精通,會都是會的,包括後來大漢書院之中,劍術也依然是很重要的一門學科。

所以要真的單對單,個人搏鬥水平都不差的文官們,可真的不怕這幫武將,因此氣勢上也是絕對不能落於人後的!

若不是李藎忱的面子還算大,早就已經打起來了。

第一九一五章 停戰的默契第一二五五章 春雷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一四三零章 證明自己的機會第九百八十五章 沒有近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星火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一四六一章 不走心的勸降第八百八十三章 真是一場豪賭第一四一五章 朕想要潼關第五百六十章 不佔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請示第二零六六章 秦愛第五百三十一章 憑險而守第一四九八章 鎮定自若的巡撫第一二二五章 修仙黨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甘的尉遲順第一三四三章 沒完沒了第一九三零章 陛下對皇后有猜忌?第一千五十二章 萬民之請第一一八八章 劍履上殿第九百五十章 徐陵到來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四百零八章 清晨第一三四五章 皇帝,是真正的皇帝第二二三五章 陛下給我買的第一千七十六章 違令者斬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雲涌第一三八七章 把長安融入大漢第一八九一章 禁衛軍,渡河!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到那一天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幟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一六六六章 引他南下第一二七二章 李靖第一千六十五章 紙上得來終成真第一二八零章 內府第一六三二章 輿論之戰第六百八十九章 宮門外第一二八五章 倒黴蛋宇文溫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類第一二六七章 李衍的選擇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盡第一五六九章 聖人第二一八四章 合圍和解圍第一四三二章 漢騎出擊第一四三五章 煙火第一七七五章 父與子第二三零三章 內府新的財政來源第一三九二章 今年之內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五百九十五章 是否也在思念第一五二二章 戰爭,真的纔開始第五百六十八章 衝中軍第三百四十三章 後路第一六五九章 名將之後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個模子第三百三十八章 池上鴛鴦啄翠羽(上)第一六三一章 搶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風浪急第一六四六章 戰還是降,都是開門紅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滿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將明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爭的目的第一二零七章 白袍的重心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歡喜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一九七八章 先連成一片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一三一十章 西北一孤臣第七百三十四章 悶熱第一七七九章 大漢的家底第一三三六章 血滿藍川第一六二九章 杜淹的三條建議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一九三四章 振興兩淮第一五六六章 預算和預案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五百五十八章 猛攻第二二九四章 契丹的堅強後盾第六百一十章 潤物細無聲第一三七五章 長安城外第二零六七章 壕溝激鬥第二二七八章 願賭服“贏”第九百五十一章 溫水煮青蛙第六百六十七章 南方的來客第一二四三章 來之不易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第二二九四章 契丹的堅強後盾第一一一九章 你們的名字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第二三一九章 縱是着了魔第二二九三章 有規律的求援第一七九八章 消耗戰第一一三九章 站哪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