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二章 輿論之戰

隨着韋孝寬和李穆等人留在長安,大多數的關中家族也都穩下心來,所以這一場人才的交鋒,或者說是對楊堅政治遺產的分割,實際上還是李藎忱佔了優勢,不過宇文憲也並非一無所得。

之後雙方圍繞着北方世家,也曾經幾度交手。

可惜主持聞喜裴氏的裴矩團結清河崔氏等家族,像是個滑不溜秋的泥鰍,兩處逢源,誰都不得罪,所以這一場針對北方人才歸屬的戰鬥,實際上到現在也沒有分出來個高低。

不過對此李藎忱倒是並不着急,等到漢軍主力北上跨過淮水和大河之後,這些北方世家會如何選擇,已經不需要再多考慮。當初李藎忱入關中的時候,韋孝寬和李穆等人不也選擇倒向了大漢麼?

畢竟對於這些大世家們來說,根基就在北方,就在固定的這個地方,一旦根基之地完全落入敵人的手中,那自己實際上也沒有什麼選擇了,當初華夏衣冠南渡的時候,有正統在,而且是衆多家族烏泱泱的一起走。

可是現在不一樣,北方的世家經過連年戰亂,也已經星散,早就不可能和當初衣冠南渡的時候一樣抱團了,而且衣冠南渡那是簇擁着華夏正統向南走,可是現在如果讓這些家族跟着鮮卑人一起向北走,這不等於自己做出來背棄祖宗的事情麼?

這種給自己的家族抹黑的事情,裴矩等人絕對不會做。

如今的大漢,已經不存在什麼所謂的真正的世家,隨着科舉考試的進行,實際上世家的立命之本都已經被連根拔起,世家已經演變成了如果沒有人奮起的話只會一代代衰落下去的貴族,等到幾代人之後這個家族就會煙消雲散。

因此李藎忱並不會大張旗鼓的再接納北方世家進入到大漢的體系之中,你想保持世家在朝堂上超然的地位,那是不可能的,所能做的也不過就是和南方的世家一樣,最終把整個家族融入大漢的社會當中,世家便不再是世家了。

或許也是出於這方面的顧慮,雖然現在南強北弱的局勢非常明顯,再加上南方的確佔據了道德上的優勢,但是聞喜裴氏和清河崔氏等家族還在掂量和觀望。

李藎忱想要吸納的人才,主要還是中原腹地的寒門人才,而不是這些豪門望族。豪門望族最後會自己根據天下大勢做出選擇的,而那些寒門人才如果一時不查的話,反倒是有可能從自己的手心之中溜走。中原大地,終究是神州腹心,人傑地靈之處,李藎忱當然不希望會有那麼幾個驚才絕豔的人才被北周利用。

所以大漢現在還是要加大對人才的優待力度,這樣才能儘可能的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到大漢。

“同時白袍務必要做好人才的甄別工作,朕需要的是有心爲復興華夏衣冠而努力的人,絕對不是宇文憲的奸細。”李藎忱的目光又看向陳禹。

“臣遵旨。”一向在朝議上不會多說話的陳禹急忙起身。

陳禹也已經有一段時間在朝堂上露面了,這位一向溫文爾雅的中年男子站起來,在座的羣臣也都下意識的打了一個哆嗦。

溫文爾雅那都是表面的,誰不知道這是位不折不扣的活閻羅?

好在他的那些駭人心脾的手段,都是用在了敵人的手中。

而李藎忱徑直說道:“另外年初就要開戰,爲何而戰,因何而戰,太尉府和白袍也要儘快拿出來一個章程。”

“還定中原,乃是天理道義,是偏安江東的華夏衣冠三百年之夙願。”楊素急忙說道。要說開戰的理由,這個理由從道義上就已經非常的完美。

李藎忱微微頷首,他當然知道自己北伐的話不會缺少大義,這樣的大義口號三百年來歷朝歷代屢試不爽,但是現在大漢面臨的局面和歷史上南朝任何一個朝代面臨的局面又有所不同。

鮮卑,應該算是北方少數民族融入漢族的典型。李藎忱猶然記得後世曾經有的一個笑話:

漢人問鮮卑人,你是誰啊?鮮卑人對漢人說,我要征服你。漢人不置可否,你可以試一試。百年之後,漢人問鮮卑人,你是誰啊?鮮卑人對漢人說,我是漢人。

相比於早年進入中原的五胡,鮮卑絕對是融入華夏文化體系之中最好的一個族羣,這也就使得中原和北方淪落胡塵時日頗久的北方世家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因此投靠鮮卑的人如過江之鯽,否則北魏也不可能這麼快收攏人心,成爲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統一北方的王朝。

正是因爲北地漢人已經對漢化的鮮卑人有了一定的認同感,所以他們是承認鮮卑人是繼承了華夏正統的。

因此所謂的北伐大義,對於這些北地漢人來說,不一定就管用。尤其是諸如河北這些地方,淪落胡塵數百年,這一代人已經完全是出生在北魏和北齊治理之下的了,對於北方王朝的認同讓他們對於北伐大義自然是不屑一顧,否則當初也不會叱責南方人是“島夷”。

我們纔是華夏正統,你們這些偏安江東的傢伙不過就像是島上的蠻夷一樣。

好在這些年北周朝堂進行鮮卑化,形成一股逆流,方纔讓北方的士族和漢人有所警醒。

把持國政的鮮卑人意識到了漢人不見得就會靠譜,而漢人也意識到了這幫鮮卑人不見得就真的已經從血統和法理上認爲自己已經是華夏的一份子了,且聽聽那些完全念不順的名字,那是一個華夏漢人應該有的名字麼?

這一股鮮卑化的逆流在歷史上因爲楊堅的崛起戛然而止,成爲了一場不折不扣的鬧劇,鮮卑族最後還是徹底融入了漢族,消散在歷史長河之中。

可是在這個時代,宇文憲跑到了鄴城,鮮卑化雖然已經被打斷,但是之前進行的改名、種族劃分等等,並沒有完全被取締掉,畢竟宇文憲現在還是打着清君側、悼先皇的旗號,鮮卑化那是先皇宇文邕時期頒發下來的政策,宇文憲當然不好直接否認掉,那豈不是等於明擺着說自己的兄長不對麼?

正是因爲鮮卑化政策的存在,至少現在在和北方的輿論之戰以及道義制高點的搶奪上,大漢還是有那麼一些優勢的。

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甘的尉遲順第一四三三章 且戰且走第三百七十六章 四面八方第一七零五章 都在看着我們第一一四八章 復仇之火第七百三十三章 別後第一六七零章 輸血第兩千零八章 宇文貢還不想死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第一四八六章 校閱三軍第八百八十六章 情況更復雜第一五二五章 磨合和融合第一二六九章 螳臂當車第一二七四章 登上歷史舞臺的李靖第一百八十七章 索要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帳第一三五八章 人老心老第七百六十七章 隨風雲而動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見略同第一四八一章 該去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第七百八十三章 破局第一四二二章 尋求合作第一四二一章 二十一條第八百零三章 主動撤退?第二三三六章 天道昭昭第七百三十六章 每個男兒的夢想第六百二十章 爲敵第一二八四章 程峰他有前科第一二五四章 萬事開頭難第八百四十三章 頭狼和狼羣第九十三章 逆風行第二百零五章 堆積如山第一七二八章 生擒李惠,賞百金第一七八四章 鏖戰前夜第一三八八章 摳門的陛下第一三一八章 死國之心第二一八四章 合圍和解圍第九百六十五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二三四七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六百三十七章 皇族第二百七十二章 江陵夏日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一七一三章 又是桃林塞(章節上傳錯誤,補償加更一章)第九百一十五章 買賣第一千六十九章 利益鎖鏈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一九二九章 樂昌的家書第五十四章 篝火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二八一章 穩坐釣魚臺第二一五三章 大漢自有國情第十七章 弱點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輿論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四百七十七章 李藎忱的野望第五百八十一章 傷心地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一四二三章 讀書人的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坐觀第二零三五章 還挺勻稱第三百二十三章 破廟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見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一六九九章 騎兵的肉搏戰第六百八十五章 前夜第二零九三章 達成共識第兩千零七章 說好的輕兵呢?第九百四十九章 偷懶的士兵第七百八十八章 烏雲卷地第二三四三章 豬鼻子插大蔥第一七五七章 克忠職守,大漢萬歲第六百五十九章 扯皮第二百五十六章 起狂瀾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過一山攔第一六一七章 爭功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忠第九百六十四章 烽煙起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爲重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一六九零章 鄉兵,新兵第一七一五章 打臉,很疼的那種第二百一十一章 霧氣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六百七十五章 難得消閒第一千七十章 猴子和高個第二百七十一章 祭奠第兩千零八章 宇文貢還不想死第二百七十三章 藏嬌第一五七五章 戰爭服務於政治第一七三五章 怎麼對付尉遲迥第二三五九章 忽聞河東獅子吼第八百五十六章 亂世中的百姓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花落誰家第四百九十五章 小心爲上第二零五五章 戰還是和?第三百零一章 無須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