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

戰爭一旦爆發,就是決戰,就是速戰速決的決戰!

大漢想要征服北周,而或者北周想要征服大漢,就只能在戰鬥開始之後,儘可能的快速將戰線推進到敵人的腹心區域,才能真正的打擊到敵人,同時獲得自己需要的補給。

比如大漢需要一路殺到大河以北才能從鄴城一帶獲得足夠的糧食以支撐下一階段的作戰,北周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初的北周攻破北齊,不是因爲洛陽的拉鋸戰勝利,而是因爲北周軍隊從北方渡河快速突入晉陽,包抄鄴城,才最終勝利。

現在的北周處於守勢,進攻自然還不敢想,但是也必須提高警惕,防止漢軍猝然發難,一旦大河以南的洛陽、淮北等地失守,漢軍憑藉着強大的水師,強渡大河並不是什麼難事,一旦大河被突破,鄴城這北周的腹心之地將任由漢軍蹂躪。

所以尉遲迥現在是萬萬不敢掉以輕心,自己的一點兒疏忽很有可能就導致整個潼關到洛陽防線的崩塌。

暴風雨前,總是寧靜。

華陰那邊的安靜,讓尉遲迥反倒心中惴惴難安。

他着實是害怕被打個措手不及。

“或許是因爲南蠻自己那邊也有什麼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站在尉遲迥身邊的司馬消難沉聲說道。

尉遲迥身邊最得力的文官應該算是李惠,而武將除了留守洛陽的費也進利之外,應該就是司馬消難了。之前尉遲順突襲漢軍,也正是司馬消難率領步卒殿後,結果尉遲順兵敗被俘,司馬消難及時收攏敗軍,總算沒有讓漢軍趁勢直接突入潼關之中,之後司馬消難便坐鎮潼關,和漢軍對峙。

尉遲迥輕車簡從前來潼關,李惠作爲長史留在了洛陽,所以尉遲迥身邊能夠靠得住的也就只剩下還算有幾分將才的司馬消難。

原本自己信任的曹孝達、尉遲順等人都已經或戰死、或被俘,而自己本身也已經垂垂老矣,剩下的幾名將領也並不是常勝將軍,要他們統籌各處、把守洛陽大大小小的關隘,必然會有漏洞,可是放眼現在的北周,可用之人終究也就只有這麼多了,基本上都是當初曾經追隨過齊王殿下的老將。

現在天下南北的差距已經越來越明顯,人心思變,即使是明知道南方的世家多數都已經煙消雲散,北方世家的心思也會向大漢傾斜,沒有辦法,誰讓大漢佔據着正統不說,在實力上也遠遠地超過北方呢?更何況現在的北方,實際上也就是當初北齊的地盤罷了,而大漢則是北周和南陳的總和,甚至向南還有更遠的地盤。

北齊沒有擋住北周,難道現在的北周就能擋住大漢麼?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世家們終究也得爲自己的性命考慮,化爲凡人,總比爲北周殉葬了好。因此世家們對北周多數也都是陰奉陽違,要錢要糧,還是會給的,但是自家的子弟出現在朝廷之中的卻越來越少,顯然大家都開始和北周劃清關係。

錢糧可以解釋,那是被迫的,大漢就算是真的問責也不能把他們怎麼樣,但是一旦自家的子弟出仕,那就不是被迫不被迫的問題了,原則性的錯誤犯下了,可就沒有了補救的機會。

所以宇文憲手下的臣子,如今是越來越少,當然這些傢伙們找的理由五花八門,有的說是家中長輩去世——雖然是個旁支恐怕連面都沒有見過幾次的長輩,有的說是自己身體有恙,而更有狠人,直接把自己的腿給打斷了——反正我連路都走不動了,你總不至於天天擡着我去齊王府吧?

此間種種,令人啼笑皆非,當然也不由得感慨有末日即將到來的感覺。

而宇文憲想要怎麼挽救,尉遲迥作爲重臣當然是得到了風聲的。

很簡單,稱帝。

的確,稱帝是收攏人心、挽救威望的不錯辦法。

但是現在宇文憲要稱帝也很窩囊啊,至少得大漢那邊沒有過激的反應才行,之前尉遲迥授意斥候挑起邊釁,就是得到宇文憲的指示想要試探一下李藎忱的態度。

雖然尉遲迥覺得這不見得就是一個好辦法,但是現在時間緊迫,也顧不得那麼多了,至少這種下策還不能算是昏招。現在更是讓人“感動”的是,大漢似乎還真的因此而暴露出來了自己的內部矛盾。

相安無事自然是最好,只是······

作爲一個征戰沙場這麼多年的老將,尉遲迥覺得一切並不會這麼簡單。

速戰速決對大漢並沒有什麼壞處,李藎忱到底爲什麼會選擇這麼一直拖延下去,這到底是真的,還只是迷惑?

“不管南蠻如何,我們務必小心。”尉遲迥嘆息一聲。

希望滿朝文武也能和自己有相同的想法。

“將軍,”一名幕僚快步走過來,壓低聲音說道,“有青龍現於滑臺外大河之上,又有巨鱉浮沉於白溝之中。”

“什麼?”尉遲迥和司馬消難都是打了一個激靈,對視一眼之間,雙方的複雜神情盡收眼底。

滑臺,又名東郡,在後世的濮陽和新鄉之間,位於大河南岸,和大河北岸的黎陽郡以及西南側的汲郡互成掎角之勢,拱衛大河,而過了滑臺和黎陽,北側就是鄴城!

所以滑臺外的大河,幾乎可以說是距離鄴城最近的大河河段了。

至於白溝,那就更不用說了,本來就是鄴城外的一條河。

這就是祥瑞啊。

兩個祥瑞,不用說也知道宇文憲想要幹什麼!

“還真是湊巧啊。”尉遲迥長嘆一聲。

在自己的親信面前,也沒有什麼好遮掩的。

接下來就是要上勸進表了。

作爲一個數朝元老,尉遲迥也算是經驗豐富。

只是······宇文憲是不是還是操之過急了?

“將軍鎮守一方,從龍之功必然不少,儘管上勸進表便是。”司馬消難斟酌說道,此時也只有尉遲迥先動,他們這些麾下的將領們纔好跟着一起動。

尉遲迥默然良久,方纔點了點頭。

反對是不能反對的,那就抓緊吧。

大勢推動之下,的確是給人一種身不由己的感覺。

只是不知道大潮的前方,到底是開闊的天地,還是高聳的礁石?

不過裹挾在其中,不管是什麼,也只能一往無前了。

第二二八零章 吐谷渾的價值第五百零六章 傻丫頭第一千三十四章 新白袍第五百五十七章 殺意濃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見第六百八十五章 前夜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興亡第一八五零章 雪夜破營第二百八十章 名勝第一百五十八章 死水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第九百二十五章 雙全法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一五六九章 聖人第一三一三章 有得漁翁之利者第十七章 弱點第一千三十九章 混賬第八百九十七章 絕路第一百零六章 血夜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對眼時第一六六六章 引他南下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七百四十二章 沒有動靜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七開第一千九十六章 假裝沒看見?第一三一二章 兩大都督第八百四十七章 尉遲寬的無奈第六百九十三章 風景不殊第一三九零章 惺惺相惜第一千三十七章 樓船瓜洲外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一一八三章 也是後路第一四零二章 短兵相接洛川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如風第一六四零章 戰爭爆發第七百九十三章 有埋伏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二二八零章 吐谷渾的價值第五百九十二章 揹負罪名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風起第四百九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七十六章 淮口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讓第一八二四章 扶貧第一千零八章 別來無恙第二一五零章 脣亡齒寒還是虛與委蛇第一八五六章 這不是應該的麼?第九百零四章 坐下來談談第六百二十章 爲敵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截斷沔水第六百九十二章 歷史終究改變第七百八十九章 淳于家的抉擇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六二九章 杜淹的三條建議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開花,中路突破第一三八二章 得力助手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心第二二七三章 財政補貼第一四三一章 黃沙灣阻擊戰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流涌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一一一六章 葉護第五百五十六章 早知今日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將明第六百七十五章 難得消閒第一八六三章 破局之處仍在河東第一九一五章 停戰的默契第二二九一章 柔情萬種第一七三六章 殺人先誅心第六百七十四章 達成一致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責第一四四八章 元樂尚的目的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東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關中麼?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聖第八百五十章 偶遇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將明第七百零一章 兩步走第七百四十八章 就此別過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一八三五章 後勤保障第八百五十七章 酒宴第一三六九章 怕死,又不怕死第一四六一章 不走心的勸降第九十四章 過吳府第二百四十六章 將戰第一七七四章 求生欲極強第一六五五章 大漢沸騰第一八二五章 錢莊的問題第一二九一章 讓犧牲值得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個模子第一九一八章 遷都之念第一四八六章 校閱三軍第一七二五章 殺馬的你們拿來殺人?第十二章 接槍第一八零零章 李藎忱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