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五章 大漢沸騰

自己來到這個時代的時候,好像也是四月初吧?

那是太建九年的事情了。

而現在已經是大漢新元四年。

七八年的光陰,彈指一揮間。

此時的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山野間的弱冠少年,而這個時代的風雲,都在自己的手掌翻覆之間!

戰爭開始的消息傳來,李藎忱就把建康府中級別高一點的武將一股腦的派了出去,裴子烈作爲大漢和蕭世廉並肩的存在,前往淮西坐鎮,統籌淮西和南陽的漢軍一起進攻許昌,戰略目的自然是爲了打開洛陽的南大門。

淮西和南陽的漢軍應該是大漢在整個戰線上比較薄弱的一環,倒不是因爲這兩個地方的漢軍素質不高或者將領無能,陸子纔是南陳宿將,而陳智深更不用說,是李藎忱麾下的一員猛將,但是這兩個地方的兵馬數量加起來才能比得上其餘地方一路,可是戰鬥卻是從兩個方向上爆發的。

再加上淮西的漢軍主要還是來源於淮南的南陳舊部改編,而南陽的漢軍則是後來的荊州、巴蜀新兵,雖然所有的軍隊都進行過大範圍的混編以消除地域上的影響,但是軍隊的傳承還是頗爲重視的,尤其是軍中不少基層將領都是當初軍隊之中的普通士卒一點點提拔上來的,要說沒有一點兒地域上的觀念當然也不可能,所以無論是淮西還是南陽的漢軍,之間的配合很有可能因爲地域上的隔閡和爭功的目的而出現差池,李藎忱不可能不對此作考慮。

所以裴子烈就是李藎忱當初已經內定好了的統籌淮西和南陽這相對薄弱的中段戰線的最佳人選。

李藎忱身爲皇帝,這一場關乎到國運的戰爭,御駕親征是必然的——朝中羣臣也情知攔不住他,但是就算是御駕親征,他也不可能跑得太遠,最多就是出面主持淮北的戰事。

至少從現在看來,淮北戰事也應該是各個戰線上前期最艱難的,西線上,蕭世廉只要能夠突破潼關,局勢就會大幅度好轉,而中線上有了裴子烈的統籌,直接壓迫到洛陽城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這個東線淮北戰場上,南朝幾代人都沒有能夠突破的淮北防線,由吳惠覺來單獨坐鎮,未必就能夠服衆。

畢竟入大漢以來,吳惠覺除了當初李藎忱下江南的時候曾經率軍從京口上岸掩護側翼之外,幾乎沒有立下其餘任何的功勳,當然了這也和大漢遲遲不能在淮北用兵有關係,但是朝野之間質疑吳惠覺只是憑藉着父親的恩蔭才能走到這個位置上的也不在少數。

吳惠覺當初能夠把持淮南軍政,本來就和吳明徹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說是吳明徹用自己歸朝做一個有名無權的清貴高官換來的,雖然那已經是前朝太建年間的事情了,但是時至今日以此來抨擊吳惠覺的也不在少數。

所以李藎忱御駕親征,的確是解決東線主將人選質疑的最好辦法。

你們可以質疑吳惠覺不行,但是總不能質疑皇帝陛下不行吧?

由此,大漢的進攻實際上還是可以化分爲三個區段的,除了最北側的韓擒虎已經衝入草原,距離實在是有些遠,已然不能劃入任何一個戰區,其餘的,武關以北爲蕭世廉統籌的西線,武關到淮西爲裴子烈統籌的中線,而淮西以東爲李藎忱親自坐鎮的東線,大漢數十萬軍隊再加上規模龐大的水師三路並進,乃是南北朝分家之後南方從未有過的大動作!

當然了,爲了保障陛下御駕親征的順利,今日禁衛軍就已經陸續過江,留下來萬餘兵馬並羽林騎由李藎忱親自統帶,等到明日祭天之後再渡江前往淮南。

現在從建康前往淮南已經很方便,水師快船轉運,三四日便能夠抵達樑郡,兩日之內便可再抵達淮北戰線最前沿,而如今源源不斷的糧食和兵馬也正是通過這條大動脈不斷地向北運輸。

而爲了保障陛下御駕親征的諸多事宜,太尉府長史楊素已經先行前往淮北,而老將蔣元遜也被啓用坐鎮京口,朝廷並不指望着老將軍能夠再披掛上陣,只要可以鎮在這南北往來交通要衝之地,震懾一些想要趁着這舉國沸騰的時候謀私利的小魚小蝦就可以了。

因此此時的御書房之中,反倒應該是大漢上下比較安靜和人員稀少的地方了,因爲能出去的,都已經派了出去,甚至就連李藎忱自己的秘書監秦思祖,都掛上了大漢禁衛軍行軍長史的頭銜先行前往淮北負責禁衛軍先頭部隊的轉運和安置工作。

隨着戰火一起,整個大漢,都在急速運轉!

————————

京口,北固山。

北固山扼守大江,俯瞰江北,山雖不高,卻是京口一等一險要之地。京口如其名,是大漢建康府這京師之“口”,而北固山應該算是京口之“口”了。

北固山下的北固灣,這個時候已經被密密麻麻的船隻所覆蓋。

曾經還算寬敞的水面上,幾乎已經看不到波浪,來來往往的船隻佔用了航道上幾乎每一寸地方,飄揚的赤色旗幟點綴着迎風鼓盪的白帆,號子聲從對岸的瓜洲渡一直傳到這邊的北固灣碼頭。

一切看上去非常繁雜,卻又井然有序。

大漢多年來的努力,在這個時候已經完全展露出來成果。

戰爭開始之後,大漢從上到下開始全國動員,每個州府、每個縣城乃至於每個村鎮都被髮動起來,立國四年多乃至於更早時候存下來的大量糧食開始北運,從村鎮前的小河溝到縣城外的大埭壩,再到州府城裡城外的轉運碼頭,糧食一層層的轉運,一層層的匯聚,再通過江南運河和太湖北送到京口。

一般南方的小船不過大江,在京口,朝廷統一組織的大船裝運上來自於江東各個角落的糧食,再通過淮南運河一直運往前線!

同樣的場景不僅僅出現在江南,也不僅僅出現在北固山到瓜洲渡這古往今來都異常繁忙的航線上。從湖口到襄陽、從巴郡到江陵、從嶺南到湘州、從襄陽再到漢中······

南人擅舟,以南方爲主的大漢,在戰爭開始之後的五天內,就展露出來的強大的動員能力。

第二十九章 虛實第二一五九章 橫渠四句第一九一五章 停戰的默契第三百六十章 馬不停蹄第二零八六章 內府非陛下之內府第二一九八章 奮進的時代第六百二十九章 佳人心思第一七三九章 朕又不是豺狼虎豹第三百五十八章 萬川第七百八十八章 烏雲卷地第二零四六章 雞肋,雞肋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一二四三章 來之不易第二二一二章 渡口慘案第六百二十九章 佳人心思第五百三十九章 做個示範第一七零一章 捷報頻傳第二一二四章 貿易體系下沉第一八四九章 白狼堆第五十八章 夕陽(加第二更)第二三零八章 大漢的江南第二零五一章 陛下在幹什麼?第四百八十九章 切斷第三百七十六章 四面八方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二百三十章 分兵兩路(傳錯章節了,這是今天的第一更!)第二二四六章 夜裡的巷戰第二零六七章 壕溝激鬥第四百六十章 陷陣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去第二一二六章 流言既有,當細思量第一八九二章 華夏的民族精神第一七六六章 勢如破竹第九百六十七章 樂昌的請求第六百一十四章 秘密第七百二十三章 驚起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合州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關那畔行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四百四十八章 巴蜀南與北第四百七十九章 霜滿天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一百零五章 遇襲第二二三五章 陛下給我買的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第一四一六章 不是讓時代改變自己第二二六零章 風又起第一九三四章 振興兩淮第一七四八章 嵩山月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五百四十五章 蟬第一八二四章 扶貧第一千零七章 你們第二二九一章 柔情萬種第一百六十三章 畫卷第九百六十八章 有喜第一六九三章 精神標杆第一八五七章 痛並快樂着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驚現第一四六七章 長安事略第一二五九章 矛與盾第一九八五章 禁衛軍的實力第一九七二章 甲騎,不可不防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內府第一百零六章 血夜第二一三三章 題名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八百章 要跑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二百五十章 答話第二一一四章 大周覆滅,天下一統第六百四十章 預料之中第六百五十九章 扯皮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一六一二章 天下糧倉第一百五十一章 家徽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一九八零章 火炮的威風第九百一十章 初見李淵第十三章 優勢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九百七十章 戰武寧第二二五七章 被迫參與的決戰第九百一十六章 缺錢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四百一十七章 朝廷的意思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氣番外一·都中知我劉文靜第六百零三章 各項事務第八十五章 宿醉第一七五四章 外室打上門來了?第一七七二章 坑兒子的爹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門第三百六十七章 亂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