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

因此,南陳的百姓心向北方並非不可能。

然而大漢的百姓,卻不可能心向北方。

華夷有別,在南方百姓的心中,南方終究還是當初東晉衣冠南渡的華夏正統血脈,相比之下,北方蠻夷之輩,不但不服王化、自立稱帝,甚至還想要“去漢化”和“鮮卑化”,這就是在開歷史的倒車,所以百姓們是絕對不會對北方有太多認同的,歷史上也的確是在楊堅取代宇文氏並且剎住了北周“鮮卑化”的進程,南朝百姓才因爲之前所述的原因也好,因爲北方的強大和富足也罷,開始倒向北方。

在這個時代,楊堅已經是大漢的手下敗將和階下囚了,這種心向北方的事情當然也就不可能發生,而且李藎忱入江南,南陳百姓也從陳頊末年——是非功過分開說,陳頊秉政的早期和中期還是比較勤勉並且政治清明的——以及陳叔寶初年的昏暗之中一下子過渡到了大漢,整個大漢上下充滿着蓬勃朝氣,朝廷也好,社會各階層也罷,在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上達成了空前的一致。

隨着經濟、文化、教育、醫療以及軍事等等的快速發展,百姓們也能夠感受到大漢發展的日新月異,新的生活自然就帶來更多的好處,無論是什麼方面上,人們都能感受到生活在變得越來越方便,自然對於大漢的歸屬感也就越來越強。

他們以自己是大漢的子民爲榮,以自己能夠生活在大漢並且爲大漢盡心竭力爲榮,所以當大漢的將士們在前線浴血廝殺的時候,他們願意爲這些將士們祈福。

比如現在建康府大小寺廟甚至皇宮大司馬門前的廣場上、皇家藥房門口,都有人們擺放的紅白色分開排列的蠟燭,紅色是祝願和保佑征戰的將士,白色是悼念和紀念犧牲的將士。

而建康府的禁衛軍英烈祠、鐘山的大漢英烈祠、水師英烈祠等等更是香火不斷,甚至於其他寺廟的和尚們都覺得自己要失業了。

如今大漢勝利了,這些百姓們更是爲大漢的將士們感到驕傲,哪怕是這其中並沒有他們家的子弟,不過這種情況倒是並不多見,建康府作爲大漢的中樞核心,也是大漢直接受到朝廷政策影響的地方,也幾乎是響應大漢各項政策最爲積極的地方,如果說這是一個人心思變的時代,那麼建康府就必然是這滾滾旋渦的核心所在。

因此即使是夜色已深,建康府依舊陷入歡樂的海洋,燈籠一點點點亮,逐漸整個建康府都籠罩在光芒之中,城門洞開,禁衛軍沿着街道放哨,而朝中最新的消息,宵禁解除,百姓們可以上街載歌載舞。

一時間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影歡呼雀躍,人們手牽着手,從大司馬門一直到朱雀航,整個秦淮沿岸、大街小巷,甚至包括權貴雲集的烏衣巷,都被歡呼聲和歌聲淹沒。

先是各式各樣的江南民謠,然後就是《詩經》中膾炙人口的《豈曰無衣》,再是所有人向着北方唱起來《楚辭》之中的《九歌·國殤》,以期能夠祭奠和告慰這一場場血戰之中倒下的漢軍將士。

整個建康府在最後的歌聲中再一次歸於平靜,不過這歌聲所掀起來的奔涌的熱血,卻是在所有人的心中遲遲不能消退。

對於大漢,他們又有了新的可以驕傲和自豪的地方。

此生無悔爲漢人啊。

站在大殿的臺階下,出來透一口氣的沈君高正好聽到了城裡如浪潮一樣的歌聲逐漸平靜下來,他默然負手。

身前的建康府,如海洋一樣的燈火逐漸消散,人們帶着久久不能平息的激動各回各家,而身後的大殿裡,依舊燈火通明,年輕的官員們在努力想辦法如何調度才能儘快把所有需要的東西運送到前線漢軍將士的手中。

隨着他們一份份案牘處理好,立刻就有負責傳令的士卒跑出大殿,按照命令的重要性與否,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分別開始往外跑,整個大漢中樞機構瘋狂運轉起來。

年輕人,整個大漢正在通過年輕人支撐起來並且在大步向前走。

自己這樣的中年人,或許在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是中流砥柱一樣的存在,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明顯的感覺自己老了,時代在進步,在大踏步的向前進,而自己在思想的革新上終究沒有辦法和年輕人相併肩。

不過既然自己還能動,還有漫長的餘生,那就儘可能的把餘熱發揮出來吧。

也期望前線的那些年輕人,得以平安凱旋。

只要這些年輕人還有鬥志、還有幹勁,只要這種精神頭兒能夠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那麼大漢的國祚就有綿延不斷的希望。

國家穩定,子孫才能安穩開枝散葉。

雖然家族門第在這個時代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不過沈君高還是想要沈家能夠繁榮昌盛。

沈君高轉身,幾名官員已經在等候他審批文件。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投入到了這忙碌的人羣之中。

至於那個曾經對朝廷心懷不滿、甚至還有非分之想的沈君高,已經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滿懷鬥志、一點都不像是個上了年紀的人的大漢刑部尚書。

而在大殿的更後方,大漢的後宮之中。

大漢的皇后登上自己兄長陳叔寶修建、已經許久沒有人來過的高樓,儘可能的向北眺望。

夫君,戰火如荼,盼望你能夠安好。

身後的腳步聲響起,樂昌回首,卻發現蕭湘和尉遲熾繁一前一後拾階而上。幾個人對視,神情瞭然。

雖然在平日裡,幾個人分工不同,共同維持着後宮以及內府的運轉,因而時常產生種種矛盾和衝突,有的時候甚至還需要李藎忱親自出面調解纔可以,但是這並不代表着她們就真的有隔閡,因爲在她們的心裡,還有共同牽掛的一個人。

希望那個人,能夠策馬歸來,滿載榮譽而不留傷痕。

因此她們相視一笑,站在明亮的月色下,一起翹首守望。

建康府中的人們也逐漸進入夢鄉,高樓上的人影卻遲遲未曾動,反倒是陸陸續續走上來的人,越來越多。

高樓下,各個殿宇前,內侍和宮女們點燃了祈福用的蠟燭,每個人的心中都在默唸着。

陛下,保重!

大漢,保重!

第一二九二章 沒得選第一百三十七章 自保第一百七十一章 變天(下)第九百零九章 去西北的人選第二一五八章 祭壇上的五個牌位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溝第二十章 殺機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第二零二五章 突擊隊第一百七十章 變天(上)第一六二七章 長安會館第四十八章 探幽第二一四四章 新修訂的律法第一六零一章 看護隊和蕭湘的眼色第一六七九章 得虧咱們快第四百二十一章 脣亡齒寒第一九三八章 泰山書院第九百四十八章 真實的訓練第一四八九章 幾代人的努力第一二六九章 螳臂當車第二一四二章 沒有捷徑可走第九百六十一章 春耕第六百章 畫中人第一九八六章 變陣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一千八十四章 打突厥?第一八七零章 我撿便宜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家徽第一二七七章 時間就是命第二零七六章 冀州民心,獻於陛下第六百三十三章 選擇哪一邊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遼東第一千一十四章 矛盾的陳叔慎第九百七十四章 夷陵外第一三二零章 天平傾斜第五百章 天降第一一八一章 北人侍衛第一一一四章 侵蝕第二三六五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七百零二章 孔範第一一九九章 招生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離心”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合州第九百一十一章 入安定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一四三二章 漢騎出擊第九百五十五章 新年更艱難第一六九七章 命中註定的對決第二一一二章 來生還是兄弟第一一三五章 使節第四百零六章 野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七百零七章 大婚流程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一一五九章 條約是拿來撕的第六十三章 介紹第四百五十五章 雪落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藎忱和陸騰第五百二十章 不懂事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一五三零章 範梵志的果斷第三百零九章 致命第一六五四章 萬里狼煙第一一七一章 火藥第一七八一章 朕都不着急你急啥第一百八十一章 過招第六百五十八章 獅子大開口第一六三零章 面聖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順第二一二六章 流言既有,當細思量第二零四三章 袍澤俱在,絕不言退第八百七十七章 任務艱鉅第二一三三章 題名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難做!第一一七一章 火藥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二二零二章 破敵先鋒第一二九二章 沒得選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師登場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十四章 審訊第九百六十一章 春耕第一九五九章 春水滿鴻溝第三百五十九章 戰如風第一五八六章 讓半邊天也動起來第二零三七章 大漢,前進!第二二一二章 渡口慘案第一九二二章 絕不偏袒,問心無愧第九百三十三章 獨立成軍第八百零八章 被包圍的陳智深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坊第一六八三章 步卒戰騎兵第五百七十五章 垂死掙扎第三百三十六章 陸之武第二零九八章 今夜開門,迎入王師第三十二章 身份第一八四七章 風雪是最好的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