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四章 上陣父子兵

而在尉遲迥再一次在這裡迎戰敵人,敵人已經變了,不再是楊堅,而是大漢,一個是玩弄權術上位的梟雄所部,一個是實打實、一刀一槍打下來偌大江山的豪傑所部。

孰強孰弱,看看那些黑黢黢的火炮,尉遲迥心中就應該有所定數。

打,肯定是打不過的。

但是尉遲迥更清楚,硬着頭皮也得打,說不定在絕境之中也能尋找到希望。有的時候,尉遲迥真的很羨慕這一代的年輕人,他們朝氣蓬勃、他們似乎很有凝聚力,有着能夠聚集在一起、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奮鬥目標。

相比之下,上一代人同樣生長在亂世之中,他們所能知道的和所能做的,整日裡就只有打打殺殺,就只有爲了自己的利益和家族的利益而努力,自私是每個人不變的特性。

尉遲迥不知道到底是時代需要有所改變,所以改變了這一代人,還是這一代人意識到了時代需要改變,所以自發的聚集在一起,自發的想要爲捅破這片灰暗的蒼穹做些什麼。不過尉遲迥還是能夠敏銳地察覺到,李藎忱無疑是整個事情之中最大的變數。

因爲李藎忱的存在,整個世界似乎都在變化,無論是王朝家國的命運,還是人的命運,在他的手掌翻覆之間都變得截然不同。

或許自己當初做過的最錯誤的事情就是沒有控制住當時天宮院山下和韋孝寬之間的摩擦,最終反而導致李藎忱這個雙方的共同敵人漁翁得利,甚至還因此爲之後楊堅和宇文憲的矛盾激化乃至最後的分裂埋下了伏筆。

又或許······尉遲迥擡頭看向茫茫蒼天,白雲悠悠,當真有一種天高雲淡、一切安好的感覺。

這是自己做過的最正確的事情。

漢軍的鼓聲打破了尉遲迥的沉思,站在尉遲迥身邊的尉遲勤沉聲說道:“大總管請看,南蠻的火炮又在向前推進了。”

尉遲勤是尉遲迥的侄子,隨着尉遲迥身邊的將領戰死的戰死、被俘的被俘,所剩下的也就只有這些平素裡一般不會讓他們在外帶兵的子侄親屬了。尉遲迥爲人一向謹慎,他的孩子和侄子當中的確有不少有能力的人,但是尉遲迥本人已經算位極人臣,所以對於子侄輩的安排上他素來小心,以免給別人留下什麼把柄。

尉遲家的富貴已經滔天不說,等到尉遲迥死後肯定還會有封賞,到時候尉遲迥家族之中的子弟如果都已經在各處把持軍政,必然會面臨賞無可賞的地步。

到了那個地步,尉遲家族必然也就變成了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要麼就要選擇乾脆直接推翻朝廷——在情感上尉遲迥絕對不能接受這種結果,而且他還很清楚尉遲家只是簡單的將門,真的要造反不見得就能夠得到文官以及地方世家上的支持,很有可能會變成孤家寡人,要麼就只能選擇坐以待斃。

因此在子侄們的委派上,尉遲迥一向不敢邁太大的步子。

但是現在尉遲迥也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上陣父子兵,現在不只是自己的侄子尉遲勤率領中軍拱衛在尉遲迥的身邊,北周軍隊之中,一般是處於防守位置的右翼是費也進利率領的從潼關退下來的敗兵以及後來尉遲迥又給他補充的一部分兵馬,而處於進攻位置的左翼,則是尉遲迥的兒子尉遲祐統帶,隨時準備對敵人發動進攻。

上陣父子兵,這也是尉遲迥向宇文憲表達的決心。

我們尉遲家父子大不了就戰死在這裡。

另外在尉遲迥大軍的後方,從函谷關到邙山的防務,則是趙王宇文招親自坐鎮,只不過趙王手中的可用兵馬基本上都已經交給尉遲迥了,雖然趙王本身也算得上北周宗室之中屢立戰功的親王之一,更是和宇文憲、宇文純等人的親兄弟,是堅決擁護宇文憲登基的人之一,忠誠和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尉遲迥當然也指望不上他了。

火炮在向前推進,不用尉遲勤提醒,尉遲迥也能夠看到。

他從巢車上下來,兩翼派過來請命的人已經在巢車下等候,見到尉遲迥急忙上前拱手見禮。

“總管!”

尉遲迥點了點頭:“敵人只是在調整隊形,戰鬥尚未開始,爲何在此?就算中軍有命令,也是派人傳遞下去,不需要在此等候,你們先回去吧。”

“可是······”兩名領命前來的偏將都有些無奈。

漢軍遲遲沒有動靜,現在也不過只是在稍微調整陣列,無論是尉遲祐還是費也進利,心中都有些忐忑和緊張。

當然這種緊張也是不一樣的,對於尉遲祐來說,這雖然不是他第一次上戰場,但還是他第一次統帶這麼多兵馬和漢軍正面交鋒,所以他很好奇對方到底有沒有所說的那麼可怕,而自己是不是有機會能夠在這一戰之中建功立業。

對於費也進利來說,緊張就是實打實的害怕造成的。潼關之戰,對於費也進利來說簡直就是噩夢,轟鳴的火炮、從天而降的巨大石彈以及密密麻麻隨時都可以把人射成刺蝟的箭雨,漢軍強大的攻城能力第一次讓費也進利意識到了所謂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單純的只是因爲雙方沒有武器器械上的差距罷了,當對方的武器裝備已經完全領先的時候,所謂的雄關漫道根本就沒有什麼用。

猛烈顫抖和搖晃的潼關,抱頭鼠竄的北周士卒還有那些甚至連內臟都灑滿一地的屍體,是費也進利的夢魘。

費也進利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渾渾噩噩的在潼關堅持了那麼久,對此蕭世廉其實也是很鬱悶的,因爲攻打潼關的時候不斷有敵人從蒲阪過來騷擾,導致潼關之戰一度變成了漢軍圍點打援,潼關正面進攻實際上沒有幾次,雙方圍繞蒲阪展開的激戰倒是不少,而每次漢軍主力從蒲阪再折回潼關,費也進利已經抓住機會修補了不少城垣,所以一切又得從頭開始。

反正費也進利就知道,在天搖地動之中,潼關城破,自己收攏敗兵,一路也顧不上節節佈防,就這麼潰退到了函谷關,甚至就連函谷關西側本來還可以作爲防禦支撐點的弘農郡(今三門峽)也都拱手讓人了。

第五百七十四章 廢物第二一四零章 也不是好欺負的主兒第一七五一章 最後的強援第一七八一章 朕都不着急你急啥第一六二零章 發展飛快的印刷術第二二四七章 地道內外第一千二十三章 兩路進軍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一百五十一章 家徽第一九七六章 巡營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氣第七百零五章 大變將起第一一八三章 也是後路第一四五一章 不是巧合第一四二四章 韓擒虎的猶豫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業大問題也大第七百零一章 兩步走第九百二十七章 歡迎回家第三百三十八章 池上鴛鴦啄翠羽(上)第二二零四章 逃跑屬狗,打仗就慫第四百二十六章 遠方的來信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一一一零章 陣法變化第二零四一章 巴人將士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製造內部矛盾第二三二六章 插手西域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種第六百四十九章 練兵第四百五十章 胡鬧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七十五章 隔閡第二零八六章 內府非陛下之內府第一九二零章 江東子弟需要的是共贏第二二三九章 蒸汽時代的曙光第一四二三章 讀書人的事第一八八二章 無事不登暖香閣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一八四五章 這個冬天不好過第一千八十章 楊素在成都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二百三十六章 請援第二零三二章 跟着陳宣華不學好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遠第二三五五章 休對故人思故國第一六四四章 漢軍騎兵的突進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一四九三章 水陸夾攻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三百章 助手第一九一零章 鮮卑人的心,也在變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盡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戰場第一八七零章 我撿便宜了?第一六七六章 揚武軍,死戰不退!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備第七百三十三章 別後第兩千零六章 進攻燕郡的序曲第一七二八章 生擒李惠,賞百金第一九六九章 君臨河內第一二三零章 土地集中制第一八八二章 無事不登暖香閣第一六一五章 演練制度第二零一二章 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六十章 不求第六十八章 裴子烈第六百七十七章 石頭山下第一二八七章 士氣浮動第七百一十二章 拉鉤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爭的目的第二百二十八章 詛咒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一二七五章 李淵的建議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第一二一一章 新元大朝第一五七四章 給李詢的新任務第六百九十一章 就是要等第一百四十章 心思第四百三十五章 燈下人如玉第七百五十二章 看不穿第一四一三章 心境不同第一五四零章 羨慕是真的羨慕第八百一十七章 會不會是罪人第一三八七章 把長安融入大漢第八百九十七章 絕路第一七零八章 人未至,炮先至第二三五五章 休對故人思故國第一七七六章 自逐家門外第九百六十八章 有喜第一百九十五章 將令第五百一十七章 越來越看不懂了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魚第三百四十九章 推演第八百九十二章 慘叫聲第七十三章 號箭第二一二九章 爲什麼要送入書院第一四七六章 冬風正冷第一二零九章 上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