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六章 洛陽皇宮

電影的宣傳作用和對社會價值觀的傳播作用那是有目共睹的,而實際上戲劇又何嘗不是如此?

南方現在已經有了很多戲劇巡演隊,將很多歷史上發生的事件搬上舞臺,當然了主要宣傳的思想還是忠誠、勇敢等等。

李藎忱在這其中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他還幫着寫了不少劇本,比如對三國時期的一些後世耳熟能詳的故事進行了還原。

一來是因爲李藎忱作爲一個後世人對於三國的故事實在是爛熟於心,而這個時代對於三百年前發生的事情,瞭解實際上只是侷限在《三國志》上,畢竟沒有羅老爺子的一通改編,二來《三國演義》的故事是有明顯的偏向性的,偏向於誰,蜀漢唄。

現在李藎忱是啥,大漢的皇帝,是自稱延續大漢正統的。

所以通過宣傳效忠於那個漢的故事來勸導百姓效忠於這個漢,可不是什麼壞事。

因此什麼關公千里走單騎、趙子龍長阪坡七進七處的故事已經被搬上了戲臺,相同的還有西漢末年的昆陽之戰,以及武帝時期的衛青霍去病的事蹟等等。

這些故事看上去好像沒有什麼稀奇的,但是在這個大多數人目不識丁的年代,讀書認字本來就是少數人的特權,一直到李藎忱當上大漢的皇帝,這一切纔有所改變,但是即使是這樣,歷史上很多後世歷史課本上就有、甚至後人耳熟能詳的事情,在這個時代知道的人實際上並不多,畢竟不是人人家裡都有史書,就算是有也不是人人都能夠看得明白或者有心情去看。

亂世之中生存纔是最主要的事情。

現在李藎忱通過戲劇來演繹史書上言簡意賅兩三句話就帶過的事情,一來史書上說的少,李藎忱以及禮部可以改編的空間就大,二來李藎忱自然也可以進行傾向性的改編。

這些戲劇無疑都在表達一箇中心思想,效忠於大漢就會有好生活,當外敵入侵的時候要追隨着大漢的旗幟勇敢拿起武器。

亂世之中百姓流離失所,實際上很多人都已經失去了對鄉土的執念,現在自然就是要恢復這種意識,我們頭頂上是庇護我們、給我們好生活的大漢,而我們的腳下是祖祖輩輩傳給我們的土地,跟隨着大漢的腳步,這土地我們一寸也不給別人。

在宣傳輿論的戰場中,對面的北周雖然根本不是大漢的對手,甚至都不是一個數量級上的,但是李藎忱已然不能掉以輕心,畢竟這東西就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能夠有奇效,用不好反而可能傷到自己。

——————————

李藎忱從主殿太極殿走出,穿過迴廊向後宮的徽音殿走去。

洛陽皇宮原本是分成南北兩座宮城的,在曹魏遷都洛陽的時候進行了重修,後來北魏又把這兩座宮城合二爲一,廢棄了一些已經破敗的宮殿,讓現在的皇宮看上去規模更大,而且因爲經歷過幾次翻修,尤其是在北魏國力全盛的時候,所以看上去雕樑畫棟、分外華麗。

即使是這幾十年北周和北齊不再以洛陽爲都,讓這宮城蒙上了一層歷史的塵埃,但是此時輕輕擦拭去灰塵,依舊恍惚間能夠想象當初北魏全盛時期的輝煌。

北魏多建築大家,這李藎忱是清楚的,畢竟這個朝代給後世留下了諸如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等瑰寶,從那歷經歲月滄桑卻依舊雄偉莊嚴的大佛中就可以窺見這個朝代建築之發達和精妙。

現在呈現在李藎忱面前的洛陽皇宮亦是如此。

無論是高臺上的前宮太極殿還是後面衆星捧月一樣的後宮羣殿,都的確堪稱是這個時代智慧和藝術的結晶,要是隨便拉一個後世的考古學家或者建築學家過來,恐怕也會忍不住驚歎。

而在洛陽乃至華夏的歷史上,這座城實際還算不上最佳,向上有秦朝的阿房宮,向下有唐代的長安城和神都洛陽,這座漢魏洛陽城不過只是中間的一個小不點罷了,可是即使這樣李藎忱也能夠感受到這個城的雄偉。

也是這個民族的雄偉。

這樣的城,折射出的正是這個民族的強大,即使是胡塵瀰漫,華夏依舊是天下最強、世界之巔。

李藎忱深深的爲之驕傲並且願意幫助華夏更久的站在這世界的頂峰上,俯瞰列國如天神俯瞰芸芸衆生。

皇宮的後宮同樣殿宇衆多,含光殿、嘉福殿等等都算是後宮集體之中的一員,更不要說那些大大小小的宮、閣。

不過元樂尚並不傻,她作爲唯一跟在李藎忱身邊並且已經有名分的妃嬪,當然不會傻乎乎的去住後宮的幾個主殿,就算是樂昌不在,這主殿也是要空出來的,元樂尚只是個淑儀,沒有這個資格。

因此她選擇了比較靠近太極殿的徽音殿,顧名思義這裡實際上應該是原本存放宮廷樂器的地方,也因此距離時常需要鼓吹奏樂的前殿更近,不過那些樂器基本上都已經不見了蹤影,因爲爲了保存樂器的需要,房間通透不潮溼,住人倒是挺合適的。

李藎忱過來的時候,元樂尚正指揮侍衛們搬動牀榻衣櫃等等。

皇宮雖然有人打掃,但是也就只侷限於掃掃地什麼的,諸如這些傢俱早就已經損壞或者被拆解乾淨,不知道是拿去守城作爲檑木滾石,還是乾脆被倒賣掉了。

不過這點小事當然是難不住工部的,幾個工匠不一會兒就指揮人把陛下所需的全套傢俱都打造出來了,至於其餘的生活用品自然就更加簡單,隨軍商賈那裡多得是,這幫傢伙就指望着將南方的生活用品倒賣到北方發財呢,現在陛下有需要,那自然是抓緊送上來。

陛下也用過我家牌子,這可是最好的廣告詞,倒貼錢他們也希望能夠讓李藎忱用一用。

當然了,李藎忱對此自然是笑納,但是該給的錢一分都不少,從內府之中扣除,順便笑着說要是用得不好該退貨的得退貨,到時候自己砸了招牌朕可不管。

商賈們自然是抓緊稱讚陛下仁德寬厚,但是心裡卻暗暗叫苦,希望陛下不要太挑剔的好。

“怎麼樣,還滿意麼?”李藎忱環顧四周,笑着問道。

第二百八十九章 憂慮第一七六八章 會攻洛陽,誰來主攻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爭的目的第八百五十一章 戰利品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一一三七章 這是各取所需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一二九一章 讓犧牲值得第一六九四章 戰到最後一人第二零一三章 沒有失誤是最大的失誤第一千三十七章 樓船瓜洲外第一千七十七章 交流第一四六八章 聽雪問政第一百二十七章 漁翁得利第四百四十四章 臭味相投的瘋子第一五三零章 範梵志的果斷第二零八六章 內府非陛下之內府第一七三一章 斷後也是老夫來第二百八十章 名勝第四百七十八章 洛水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倒是一個好機會第九百四十八章 真實的訓練第一七六三章 朕的旗幟只在此處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一四零一章 宇文述的噩夢第一千一十八章 孤臣第一三三三章 保證夏收第一三六六章 駕前驚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一九一五章 停戰的默契第一八五七章 痛並快樂着第一三六七章 一屋之朕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第一三六一章 捉楊堅第二三一七章 遼東有國名勿吉第一八六七章 夜色下的風陵渡第五百七十章 蒼溪谷大道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第二二九一章 柔情萬種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見略同第二零四五章 豐碑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一五二四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陰山第七百零七章 大婚流程第一七零零章 單騎第一四五五章 總有人要證明第八百零二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六十二章 龜縮第一二四三章 來之不易第七百八十三章 破局第一九二七章 做好眼前事第一四一一章 等妾見到阿爹的時候第一六九二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四百二十四章 看得起我第一七零八章 人未至,炮先至第一二八八章 戰甕城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溝第七百三十六章 每個男兒的夢想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四百八十四章 還不晚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決戰方案第二二一二章 渡口慘案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犢第六百零七章 兩條計策第四百七十一章 他在想什麼第一八八五章 鑿空河東第一四四零章 後生可畏第一千四十章 血已經夠多第四百四十七章 他非常人第五百六十章 不佔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對眼時第二二七二章 昏君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第一九八三章 會師山巔第一二七二章 李靖第二零七一章 御駕渡白溝第七百五十四章 真正意圖第七百一十二章 拉鉤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貪心第一九四七章 樂昌就是定心丸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八百二十三章 騙人的第六百三十七章 皇族第一三八三章 宇文忻的建議第一九一零章 鮮卑人的心,也在變第一六四四章 漢軍騎兵的突進第八十一章 承遠齋第一一三一章 忍第一五四二章 海軍上岸?陸軍下海?第一四六九章 對世家開刀第四百一十九章 張開的手第一二八二章 眼前只有關中嗎?第八百一十二章 順水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