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

第一八一九章術業有專精

PS:章節名弄錯了,尷尬

шωш ●Tтka n ●C〇

劉邦當初爲什麼要剿滅功臣,還不是因爲這些傢伙在地方上聽調不聽宣、目空一切,讓朝廷都快變成了關中朝廷?

李藎忱雖然應該不會和劉邦一樣黑,但是天下的烏鴉一樣黑、天下的君王一樣狠,大家也不能太小看這位皇帝陛下,更何況皇帝陛下的威望是衆所周知的,他真的要動手,甚至根本不需要動用大軍,洶涌滔天的民意就已經足夠把人淹死了。

“人才的事朕會妥善安排,現在重要的不是侷限於這少數的人之中,而是如何培養出來各行各業需要的專精人才。”李藎忱徑直說道,打斷了蔣芒和袁承家之間的爭執,“各部和禮部之間協商配合,開設培養專精人才的書院,這些書院培養出來的人才經過考覈之後可以直接爲朝廷所用。”

堂堂兩個侍郎,幾乎掌管着北方自己部門的所有事情,不管是真心來吵架還只是演戲,走走過場就可以了,李藎忱沒有那麼多閒情逸致看他們在這裡掰扯。

蔣芒和袁承家怔了一下,旋即露出喜色。

這絕對是一個好辦法,因爲這意味着人才可以從年輕的時候就培養,而且相比於進入各部之後再學習研究各部的工作任務,從一開始就定向培養的專精人才顯然就不需要從頭學習,這將會節省大量的時間並且提高效率。

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來屬於自己的書院,可就意味着人才都能夠自由的從自己的書院之中進行選擇,這就相當於給自己造了個小金庫啊。

術業有專精,古人一般是通過祖祖輩輩一代一代來傳承自己的手藝,而現在大漢的快速發展顯然已經導致這種相對傳統的方式不適用了,大漢需要的是更多的在各行各業有能力和有經驗的人才,尤其是工商業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城市化的進程,城市的發展自然也就意味着原本單一的“三教九流”行業被打破,人們的工作類型大幅度增長,但是每種工作對應的專業人才卻少之又少。

開設一些專門的學院以及在各個大書院之下開設新的研究方向,顯然是李藎忱的下一步打算,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大量的人學而不精,最終各種事情都只是略懂略懂,這樣的人,守成有餘而進取不足。

而李藎忱需要的是能夠創新和改變的人才。

這件事交給六部去做,六部也不會反對,甚至還會非常積極,畢竟對於他們來說這可是能夠培養自己人的好方法。

六部會藉助書院拉幫結派,在李藎忱的預料之中。但是書院的建立以及專業人才的誕生,一來可以讓這些後來者們更加精於專業知識,甚至已經很難稱之爲政治家,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政治鬥爭的嚴酷性和衝突的可能性。

二來實際上各個學院之間也會努力的爭奪人才和朝廷的撥款支持,尤其是陛下內府的支持,現在內府有錢是衆所周知的,在這種情況下,原本即使是同盟的各個部門也不見得依舊還會保持聯合狀態。

畢竟在實打實的利益面前,盟友強大可不一定就是好事,而自己強大卻一定是好事,各部會怎麼選擇自然也就不言而喻。

現在朝堂上是文武分立,而李藎忱想要看到的卻是各個部自成一體卻又相互牽制、相互扶持,一個部門沒有其餘部門的支持很難立足,但是也不會傾盡全力的去支持其餘部門,因爲首先也得保住自己的利益才能吸引更多的後來者。

這樣一來,自然就很難形成足以威脅到整個國家穩定性的團體,各個小團體之間的相互扶持和爭鬥會讓他們也很難齊心協力對付政敵,但是面對外來的壓迫,他們又有着共同的利益需要維護,自然就會更加的團結。

如此一來,如何平衡自然也就變得更加簡單。

——————————————

一杯熱茶放在李藎忱的桌案前。

李藎忱揉了揉眉心,放下奏章,從南陽來的消息,李詢已經率軍入武關進入關中,李藎忱擔憂的關中防線總算是沒有漏洞了。

等到來年大漢回過一口氣來,自然就要開始對北方下手了,到時候蒲阪作爲兵家必爭之地,不管是進攻還是防衛,李藎忱都有了充足的底氣,到時候讓李詢率領一軍進攻蒲州也未嘗不可。

原本李詢一直在負責對南疆的戰事,是因爲大漢內部對於南疆的瞭解並不多,因此讓誰去都一樣,相比之下李詢作爲一個北方降將顯然更好避嫌。現在李穆已經率領整個李氏投降大漢,南疆既然沒有了戰事再讓李詢留在南疆就有幾分流放發配的意思了,畢竟現在南疆雖然已經不是當初的南疆了,但是比起來北方還是差了點兒,更不要說和江南、巴蜀等地相比了。

讓李詢來關中主持對河東戰事,既能夠表達李藎忱對李詢的信任,也是對關中老臣們的安撫,這些傢伙投降大漢之後不管是受震懾於漢軍火器的強大還是因爲不少利益都已經和大漢聯繫在一起,對於大漢都是全力支持,甚至李穆還坐鎮長安軍事學院,並出面邀請不少大儒坐鎮長安學院,讓關中的教育和其餘政策推行快速和江南、巴蜀等大漢腹心之地接軌。

李穆他們這麼積極,李藎忱自然也要表示一下,比如讓李詢登場。

當然了,李詢在這個時候回關中自然也算是衣錦還鄉了,必然會感念李藎忱的恩情,而實際上關中的民政並不在關中世家的掌握之中,所以李詢的出現並不會影響到大漢對於關中的統治,更何況就算是李詢想要謀私,他麾下的那些來自於南方的將士們也不想。

更何況李穆也好,李詢也罷,可都是聰明人,跟着陛下走,好處不會少,非得倒打一耙的話,保不齊會惹來災禍。

天越來越冷了,茶已經從綠茶換成了紅茶,冬天喝點兒紅茶更能夠暖身子。江南茶葉本來就發源的早,並且提倡的也是清茶,而不是北方的油茶,自然對李藎忱的胃口,這紅茶更是從武夷山而來,保不齊正是後世大紅袍的老祖宗。

紅茶散發出來的醇香把李藎忱從奏章的世界之中拉了回來。

第一九七一章 打眼睛第五百六十章 不佔便宜就是吃虧第一五八六章 讓半邊天也動起來第一百四十九章 求情第一五四七章 能堅持多久?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圍第二二七一章 絲綢之路第七章 求死第八十四章 君自酌第一四零八章 誤會,都是誤會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一七八七章 不可阻擋的力量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憑本事第八百六十四章 最佳人選第二零一八章 城牆上,各懷心思第一八三八章 勞逸結合第一四二六章 樑睿之死第一七三五章 怎麼對付尉遲迥第四百五十五章 雪落第五百六十章 不佔便宜就是吃虧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與火第三十二章 身份第六百一十章 潤物細無聲第一百零四章 親衛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二二一一章 難得的賭第三百章 助手第一章 千年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第二一零四章 血色清晨第九十三章 逆風行第一九九一章 手下人太能幹的好處第三百六十四章 更進一步第一六九九章 騎兵的肉搏戰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一九四四章 龍門書院山長的人選第一二五四章 萬事開頭難第一百八十章 軍營第一百六十章 聚寶齋第二一一二章 來生還是兄弟第六十八章 裴子烈第一五七六章 從林邑向西第一三一五章 後繼有人第九百六十七章 樂昌的請求第二三四四章 故友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們的沉默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決戰方案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一千一十八章 孤臣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發展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憑本事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一千八十八章 吐谷渾來客第二百八十章 名勝第一七三七章 陛下春秋鼎盛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雨愈急第一六七二章 混賬第一三一五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六十章 戰旗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總是短第一二二八章 對酒瓜洲渡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幟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遼東第二百二十八章 詛咒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八百七十四章 楊素的使者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子連狗都不如?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有此意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一千一十五章 忠與仁第一六四七章 潼關下,火炮初戰第一四四六章 不試試怎麼知道第六百二十九章 佳人心思第二百章 公安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八百八十二章 不宜大動干戈第一百六十三章 畫卷第八百八十三章 真是一場豪賭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一百三十八章 邂逅第一一九一章 和約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五百八十三章 崔弘度的掙扎第二一三三章 題名第一五八二章 孫思邈的決定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三百七十八章 道義良知第一三八五章 給尉遲迥的信第六十六章 突襲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二百九十九章 請纓第八百六十四章 最佳人選第七百七十六章 是不是繞圈子第一四零二章 短兵相接洛川城第一五八零章 南洋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