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八章 泰山書院

李藎忱笑了笑:“那就好。”

“更何況,”尉遲貞輕輕咬了咬脣,徑直說道,“陛下能夠讓臣妾做這件事,就是對臣妾的信任,臣妾就算是不願,也不會辜負陛下的信任。所以陛下說這句話,可就寒了臣妾的心。”

李藎忱一本正經的看着她。

尉遲貞心裡一陣發慌:“陛下?”

李藎忱探出手,環着尉遲貞的腰就往上走:“寒了心?那快讓朕看看,是哪裡變冷了,快來讓朕暖一暖。”

尉遲貞低呼一聲,一把抓住李藎忱就要不老實的手。

陛下一言不合就沒正形,這是衆所周知的。

現在好歹還是在御書房,尉遲貞就算是心裡並不拒絕李藎忱對她做什麼,在這裡也不能真的讓他做出來。

萬一被人看到了,多丟人啊。

陛下不要面子,自己還想要呢。

尉遲貞不想成爲今天后宮的笑聞。

她還做不到和日常成爲笑聞的陳宣華那樣“厚顏無恥”。

李藎忱倒也沒有打算真的就在這裡白日宣那啥,不然的話他和諸如陳叔寶這樣的昏君還有什麼區別?

也就是和尉遲貞開個玩笑罷了,小丫頭臉皮薄,逗一下正好玩,若是換做樂昌或者尉遲熾繁,肯定會給李藎忱講一通陛下要有德行的話,而換做陳宣華或者楊妙在這裡,可能就真的順勢而爲之了。

“好啦,讓朕看看,內府最近有什麼事,”李藎忱隨手翻閱奏章,內府的各項事宜到底還是要比外廷簡單。

隨着大漢已經逐步建立起來在青州、中原等地的統治,醫院和書院等等的建設也都是按部就班向前推進,內府已經開始準備出資建設泰山書院。

泰山書院並不是內府投資興建的小型書院,或者說爲大書院培養預備人才的小一級別的書院。這是一個對標於金陵書院、成都書院和嶽麓書院等等的大型高等級書院。

現在大漢境內已經有很多大型書院,除了金陵、成都和嶽麓三個老牌書院之外,還有長安、襄陽等已經組建起來的書院。另外洛陽的龍門書院也在籌備之中,不過龍門書院是直接隸屬於太學的,背後雖然和內府也有脫不開的關係,但是負責各項事務的並不是內府,而是禮部。

李藎忱已經流露出想要遷都洛陽的意思,那麼龍門書院就註定是未來的國子監所在地。

而今太學作爲國家最高的教育部門雖然已經組建起來,卻一直都是一個空架子,原因無他,李藎忱並沒有明確的將某個書院確定爲大漢的國子監,金陵書院也好,成都書院也罷,背後雖然是禮部和內府在管理,但是並沒有正式劃歸太學名下。

一個國家到底不能沒有國子監。

內府當然也不能眼睜睜的看着禮部逐漸獲得各大書院的控制權,所以內府出面組建泰山書院,自然就是想要抓住青州一帶書院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的空窗,組建一個到時候就算不能和龍門書院分庭抗禮,至少也能夠維持內府在文教方面地位的存在。

泰山在華夏文化之中的地位,終究還是不容小覷的。

對內府的這點小心思,李藎忱並不介意。

書院的目的是爲了能夠爲大漢培養更多的人才,各個書院之間如果能夠形成良性競爭,那麼自然能夠帶着大漢向更好的方向前進。而如果書院一家獨大的話,思想、科技和理論就有可能因爲因循守舊而難以有所發展,最終讓整個時代故步自封。

“泰山書院可以組建,嶽麓書院以儒學爲宗,泰山書院既然是在齊魯故土上,那也可以向這方面靠攏,”李藎忱一邊寫着批註一邊說道,“朕會下旨意讓嶽麓書院那邊配合,抽調一些優秀的先生和學生過來支援。”

尉遲貞喜滋滋的說道:“多謝陛下!”

原本打算做這件事的時候,徐素和陳宣華她們都覺得陛下不見得就會同意,說到底書院教育這種事還是以禮部爲主,內府在背後更多地扮演的是金主的身份,一般不會走到臺前。

除了專門爲醫院開設的護理學院之外,內府之前也從來沒有獨自組建書院的經驗,而護理學院所傳授的知識和普通書院自然有所不同,因此這方面的經驗不能稱之爲經驗。

●T Tκan ●¢ ○

沒想到陛下竟然會這麼爽快的答應了,而且還願意相助一臂之力,自然讓尉遲貞感到高興。

內府發展到今天,已經遠遠不是當初的那個後宮小金庫了,而是一個誰都不能忽略的龐然大物。對於後宮妃嬪們來說,內府就是她們共同撫育長大的孩子。能夠看着這個孩子一點一點的成長到今天,自然值得高興。

不過尉遲貞還是有些遲疑,儒學在這個時代實際上已經並不被重視了。三百年亂世,讓佛道儒輪流打轉。

佛教昌盛的時候曾經做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導致從南到北曾經掀起了多次滅佛運動,而道教裡的太平道也曾經一度威脅到南方的政權安危。反倒是儒學,這些年一直默默無聞,幾乎都讓人忘了儒學實際上是從漢代一脈相傳下來的治國根基。

大漢成立之後,朝廷推行法律,不管這和法家有什麼關係,至少從名字上就讓大家覺得,陛下推行的實際上是法家之術,和儒家更是已經沒有什麼關係。

即使是身在朝堂上的人,也清楚大漢的治國方略,實際上是儒家和法家相融合的,換而言之就是以法律爲骨,再以道德約束法律所涉及不到的地方。想要維持社會的穩定,這兩者缺一不可。

但是除此之外,大漢的工商業發展迅速,讓現在的學院已經不再傾向於傳授簡單的儒學或者法學,工坊需要大量實幹型的人才,而不是隻知道搖頭晃腦、之乎者也的人才,甚至就連朝廷也需要有更多通曉和工商有關係知識的人才居中主持大局,因此,學院之中單純的教授儒學,顯然已經和時代的需求格格不入。

不說別的,作爲三個書院之中本來處於中心位置,又有顏家大儒坐鎮的嶽麓書院,按理說應該是書院之中最受歡迎的,可是事實卻是嶽麓書院的報考學生人數甚至還比不上遠在巴蜀的成都書院,更是隻到金陵書院的零頭。

第二零六五章 勾結密謀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二一四七章 房彥謙第一九一六章 大漢的戲劇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一六三九章 大定第六十九章 王軌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羣臣的態度第一二三二章 雞湯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一一二三章 回樂城第二三五八章 鍼砭時弊第一百二十一章 對詩第六百一十二章 北方來客第一八一一章 夫妻同心第一九七五章 羽林騎威武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一四二三章 讀書人的事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一二八五章 倒黴蛋宇文溫第二一三四章 天子門生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一三七六章 收拾舊山河第一八零七章 芳心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慮第一六二九章 杜淹的三條建議第四百一十三章 瀘州城上第二零三九章 宿命中的敵人第八百九十二章 慘叫聲第二百三十二章 蕭湘第一九三八章 泰山書院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第一一五三章 騎兵衝擊第二零一五章 將士用命,攻破居庸第一千五十九章 開皇?大業?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尾聲 江山如畫第六百零一章 天下爲之動第二一零一章 整理衣冠,自入宮中第一三八八章 摳門的陛下第七百五十二章 看不穿第一三九零章 惺惺相惜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懼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二一七三章 男兒至死是少年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氣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三十四章 荒村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一八三三章 來者不拒第三百四十四章 兵發第五百一十六章 有些事情必須做第二百三十九章 勢均力敵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雜交的初步成功第四百零二章 重逢第二二二一章 繞城而戰第一三二七章 曾經的夢魘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師第三百七十二章 忽東忽西第三百七十七章 滅敵中途第八百六十五章 自請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第九百五十章 徐陵到來第一二一四章 穩紮穩打第二二七零章 牽手第一五五八章 火炮的誕生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擔憂第六百二十章 爲敵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樊城第一六六四章 歧途第一四六三章 班師回朝第八百四十章 進退有據第八十八章 四方樓第七百八十五章 驅趕第一九六二章 興替第一五四六章 百步的路第九百一十章 初見李淵第五百零五章 天宮院裡的重逢第一二零三章 那是個倔老頭第二一六六章 安定城外,十里長亭第五百二十九章 佝僂老人第一八二二章 山東見聞第一七七三章 尉遲貞和尉遲霖第一三四二章 一大一小沒正形第五百五十六章 早知今日第二百八十九章 憂慮第二一零四章 血色清晨第二二四五章 牛刀小試第一一八六章 蕭氏的擔憂第二百五十七章 阻驚濤第一千四十章 血已經夠多第六百八十四章 有請第一五九五章 路與河第一四二三章 讀書人的事第六百二十八章 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