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樣化

裴矩正想要說讓我稍微拖一會堂,結果就被同僚無情的打斷:

“山長,你可該下課了,不然的話我今天要講的還真不少,保不齊要拖堂,耽誤了孩子們吃飯,你可不能怪我。”

一起篳路藍縷開創了而今這一片小天地,這些學院先生們和裴矩這個山長之間也沒有外人,裴矩頷首,不拖堂不佔課,自己作爲山長應該以身作則。

他看了一眼這先生手裡的課本,好奇地問道:“小小年紀,能學的會《算學》麼?”

“這些很簡單的。”先生撫摸着自己的教材,感慨萬千,“我就常常後悔自己小的時候爲何沒有這樣的機會。”

裴矩也知道這教《算學》的先生是禮部從一處商鋪挖來的,原來好像是記賬的夥計,沒什麼太大的本事,算數能力那是相當不錯,讓他來教算學,可要比裴矩他們來的強,論算數,裴矩也好,其餘的世家子弟們也罷,還真的不行。

一開始的時候還有幾個先生不服氣,覺得自己出身世家,從小受的都是私塾教育,私塾教育可是他們眼中的精英教育,培養的都是社會頂尖人才,怎麼會連小小的算數都不會呢?尤其是竟然要真的和這店鋪夥計爲伍,未免丟人啊。

結果課本一翻,這幫人就蔫兒了。

他們詩詞歌賦那自然是樣樣精通,治國理政只要有所磨礪也能夠勝任,但是這算學啊,以及書院在高年級開設的科學啊之類的,屬實是兩眼一摸瞎,即使是裴矩也是如此。

這些基本上都是近年發展起來的,裴矩身在北方,有的只是聽到過名字,算學之中用到的一些典籍,比如《九章算術》之類的,甚至還曾經無聊的時候翻過,但根本沒往心裡去,有的就連概念聽都沒有聽說過,還是實地考察了長安書院之後才知道的,不知不覺得北方和南方在教育方面上已經出現了巨大的差距。

尤其是在開設的科目以及教授的內容上,南方也已經突破了金陵書院和成都書院剛開設時候的科目,當時李藎忱到底還是不敢跳出原本儒學的範疇,所有的教學也都是以君子六藝爲依託,哪怕所教授的內容實際上已經遠不是君子六藝的範疇,至少在名義上還是如此。

但是現在已然不是如此,工業的快速發展,讓大漢社會內部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是掌握有足夠工業生產技術的人才。

即使是金陵書院和成都書院出來的學生也不是所有都能夠爲朝廷所用,李藎忱固然需要人才,卻也一直在嚴守對人才的錄用底線,如果你連科舉考試都沒有辦法通過,那真的很抱歉,大漢寧肯讓這個位置空缺着等待下一輪。

因此書院之中還有很多學生畢業之後需要面臨就業的問題。

而現在各大工坊之中亦是供不應求,崗位都白白便宜了那些私立書院出來的學生。

這些公立書院自然也抓緊做出了調整,增開這方面的課程,儘可能地更全面培養學生。

裴矩看到的長安書院,也已經進行類似的調整和改革,這讓裴矩更加意識到雙方存在的巨大差距。

自己可不只是平地起高樓,甚至還要填補之前北方教育拉下的空缺,那也是一個深淵啊。

不過有差距不假,不代表已經不能彌補,裴矩對此充滿信心也鬥志十足。

遠離官場鬥爭,他才意識到,原來世界還如此之大,未知的領域還如此之多,之前的自己,實在是孤陋寡聞了。

“還有多餘的課本麼?”裴矩問道。

“有,咱們學生數量還不多,課本多的。”

“給我來一本,我也聽聽去。”裴矩笑道。

算學先生有些詫異:“這······”

“活到老,學到老,希望爲時不晚!”

裴矩揚了揚手,找課本去了。

算學先生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感慨。

之前大家總是說,教材的一統,簡直可以稱之爲“書同文,車同軌”,全國一統,更加的公平也有利於批量的培養有用人才。

而現在算學先生感覺箇中的意義不僅於此。

不說別的,至少算學,已經從原來的低人一等變成了現在的和文學、史學平起平坐,任何人,尤其是學院之中的學生都不敢小看算學。學好了別的,到底還是隻能寫寫文章,真正融會貫通的才能夠脫穎而出成爲朝廷需要的人才。

而算學學得好,之後至少工坊的重要崗位上會有你的一席之地。

時代變了,理念變了。

對自己來說,不是什麼壞事。

希望下一次時代再有改變的時候,自己不會被拋棄。

腳步聲響起,裴矩已經拿着課本來了。

算學先生深深提了一口氣,推門走進去。

就算是時代改變又怎麼樣,自己又不是不會動腦子,大不了再學!

—————————————————

“看來讓裴矩來擔任這個山長,還真是選對人了。”李藎忱放下奏章,這是禮部提交的關於明年各學院招生、教育工作的報告。

這個報告當然也不是隨便報個數就可以的,禮部在各個州府的吏員會負責進行覈查,並且還會和本地州府報告上來的今年大致的學生數量以及招生報考情況等等進行覈對。

比如金陵書院的主要招生範圍主要集中在江南各州府,自然就要統計這些州府的學生招收情況,比如會有多少適齡學生要進入書院,或者至少有這個意向。

一旦覈對出來數量上的問題,那就肯定不是書院的問題就是本地州府的問題,禮部會把這個問題移交給吏部,由吏部統一進行排查,查看問題的到底出在哪裡。

而一旦發現兩邊的數據都比較小或者比較大,那就需要思考爲什麼今年的學生這麼少或者這麼多,是因爲其餘經濟或者工業的發展衝擊到了書院的招生,還是書院招生政策不對,而或者本地州府不配合。

既然朝廷打算全力發展教育,那麼自然就不可能浮於表面,教育的多樣和深入,才能幫助大漢培養出來更多有需求的人才。

裴矩顯然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今年龍門書院學生的培養上,他提出了“各科並重,德智體美一應俱全”的概念。

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一一三九章 站哪邊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司其職第九百五十四章 守歲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見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二一三九章 朕不過是向前看了一眼第一百六十五章 爭奪第八十三章 當共飲第八百三十一章 結束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見第一二八一章 穩坐釣魚臺第三百六十一章 援兵抵達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一三零零章 本末倒置第一五六一章 男人的浪漫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五百八十三章 崔弘度的掙扎第三百三十章 眼中卿第四百八十四章 還不晚第八百一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一四四四章 在慈善的基礎上第一七五二章 被李藎忱噁心到了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風浪急第二一一五章 未來的燕郡第二二七五章 外戰則內安第一六八八章 王軌的去向第一五零四章 信任和不信任第一八四六章 韓擒虎的殺威棒第一千三十五章 馮小憐和張麗華第二零三八章 水師格外積極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見第一七五零章 少年不知愁第一四七六章 冬風正冷第三百二十三章 破廟第一三三零章 萬歲戰淳于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大第八百六十九章 蕭家的使者第九百九十四章 死士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人第一三五九章 變得真快第四百九十三章 心有惴惴第一四五七章 幾個字的重量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一一三零章 知足第五百二十二章 韋孝寬的盤算第一千零七章 你們第二百三十四章 時間不多了第一三七四章 藍田受降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兒第一一三八章 尉遲家的態度第一四零一章 宇文述的噩夢第一三一九章 大相徑庭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第一三五三章 關中的土地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五十一章 光亮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一九一七章 你想擰朕,還找藉口?第七百一十七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二一六九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一千三十七章 樓船瓜洲外第一六八九章 有結束,有開始第二三零七章 陛下信什麼?第二一零八章 北周差在哪裡第二百二十章 缺口第九百六十六章 激戰,狼尾灘!第一八六零章 賣隊友?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棧橋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兩千零一章 “如數”,“足額”第四百六十一章 幾路敵人第一六八二章 突進,羽林騎!第八百九十九章 “路”第五百零三章 承蒙不棄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第二二八八章 大漢第一份公開的輿圖第六十八章 裴子烈第一百零七章 警告第一六四四章 漢軍騎兵的突進第三百八十九章 賣兒鬻女第八百九十五章 進無可進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三百七十一章 劍指何處第二二一三章 防禦薄如紙第一一一六章 葉護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帳第一六六四章 歧途第二一四五章 杜齊想打自己一巴掌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心第一七五八章 大漢需要更加穩定第二零二二章 死命令第一一一九章 你們的名字第九百七十一章 兩線作戰第二三一七章 遼東有國名勿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