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羣臣的態度

現在對岸北周軍隊的數量也不少,只有儘可能快的把更多兵馬都運送到北岸去,才能夠開拓出來一片能夠讓漢軍堅守以等待後續兵馬全部渡過白溝的陣地,因此軍方想要建設橋樑的意圖也是能夠予以理解的。

不過既然能夠通過浮橋等替代手段解決的,還是儘可能使用替代手段吧。

國庫裡有幾斤幾兩,李藎忱心裡也清楚,能省一點是一點。

軍方將領都離去之後,李藎忱緩了一口氣,伸手揉了揉太陽穴。

有時候手下人太多也不是什麼好事。

軍方和文官會因爲資金的問題起衝突,南北官員之間又會因爲人員分配的問題起衝突,甚至就連六部和軍方各自的內部也會因爲搶奪任務和戰功起衝突。現在陛下御駕親征,這些事情自然就都一股腦的拉到李藎忱的面前,既然陛下在,那就最好、也只能讓陛下來做決斷,不然的話陛下豈不是顯得和吉祥物一樣了麼?

其實有時候李藎忱很想當一個吉祥物。

不過或許當他成爲吉祥物的時候,又會掙扎着想要掌握實權。

果不其然,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

“陛下應該多注意休息,保重龍體。”陳叔慎對着李藎忱拱了拱手,陛下明顯露出疲憊的神色,雖然他也是一路趕來之後就直接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不過到底自己擔負起的只是一個戶部,而陛下擔負起的則是偌大的天下,承擔的壓力本來就是無法相比的。

李藎忱擺了擺手,表示無虞:“建康府那邊現在怎麼樣,你姊姊還好麼?”

陳叔慎心裡也放鬆了些,陛下留下自己顯然不是又有什麼事情要吩咐,只是聊聊家常。

對於陳叔慎來說,這不是什麼壞事,國舅爺的身份能夠讓他在做很多事的時候都有便利,大家總歸都要看在陛下和皇后的面子上對國舅禮讓三分,比如今天,就算不當着陛下的面,軍方將領們也不敢真的把陳叔慎怎麼樣。

“南方最近很是安寧,姊姊亦是牽掛陛下,時時說起和陛下已經有許久未見。”陳叔慎微笑着說道,“好在現在路途通順,家書往來勝過往昔,總能聊解相思之苦。”

李藎忱點了點頭,南方安寧,也就是說南方的文武羣臣現在已經逐漸接受了遷都洛陽、國家的政治中心北移這一個事實。

政治中心北移本來就是必然,南方雖然這些年發展得很快,但是北方的底蘊到底還是擺在這裡的,再加上中原爲天下之中、帝王當居中原而鎮天下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所以李藎忱不可能捨棄洛陽或者長安而一直把都城放在建康府。

即使是到兩宋時期,江南繁華之處實際上已經勝過中原,但是南宋定都臨安,依舊和晉室衣冠南渡一樣,被冠以“偏安”的稱呼。

更何況李藎忱現在已經完成了南中、嶺南和南洋的佈局,剩下的就是等待人們一代又一代繁衍、人口一代又一代增多就好了,真正需要李藎忱操心的還是北方,三百年戰火摧殘讓北方遍地都是廢墟,如何才能儘快安民和振興纔是最重要的。

政治中心北上,自然也就意味着資金、文化等等的北上,南方的資金必將會反哺北方,帶動北方的發展。

只要南方文武們不橫加阻攔,那麼就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擋李藎忱走到這一步。

陳叔慎微笑着說道:“陛下或許還不知道,現在建康府很多商賈乃至於文人墨客,都開始北上,向着洛陽進發,可想而知,等到今年年底,洛陽又會是另外一番繁榮景象。”

李藎忱怔了一下,撫掌感慨:“這倒是好事。”

顯然南方羣衆已經不再傾向於堅持以建康府爲都城,開始逐漸接受洛陽這座華夏傳統意義上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重新崛起,既然他們已經沒有辦法改變這一個事實,那麼他們至少可以讓自己在洛陽這座重新建立起來的城市中先佔據一席之地。

民意已然如此,難怪官員們也就不再多說,抓緊發動家人北上纔是要緊的事情。

自家動作要是再慢一些的話,恐怕連喝湯都來不及了。

“朕已經和皇后商量過了,等到北方平定之後,皇后就可以帶着留守文武百官次第北上,”李藎忱徑直說道,“說不定明年除夕,就能團圓。”

陳叔慎微微一笑,陛下對皇后的信任的確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而自家姊姊對陛下的忠誠,也的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這一對模範夫妻,的確令人羨慕。

“屆時臣的家眷也能隨鸞駕北上,算是沾了沾陛下的光。”

“你啊,沾的光可不少。”李藎忱指着他笑道,“到時候可得好好敬你姊姊兩杯。”

“自然!”陳叔慎趕忙答應。

君臣登時相對而笑。

——————-

“陛下,天色已晚,早些休息吧?”尉遲貞將李藎忱批改完的奏章整理好,看着李藎忱正對着輿圖發呆,不由得低聲提醒他。

李藎忱回過神來,看尉遲貞已經忍不住打哈欠,便點了點頭:“貞兒先去睡吧。”

“那可不行。”尉遲貞果斷的說道,“萬一陛下還有什麼事,到時候話傳出去,姊妹們再說臣妾照顧不周。”

李藎忱不由得環顧周圍:“這裡可沒有外人了,誰能嘴碎?”

“那陛下也得早點休息,今天驃騎將軍專門託長公主入內來問,說陛下看上去精神不太好,可是身體不舒服,害的蔡姊姊專門出面解釋了一下。”尉遲貞笑着說道。

李藎忱怔了一下,難怪今天蔡容來找自己批覆文件的時候,沒給什麼好臉色,敢情是又給她添麻煩了。

“那行,休息吧。”李藎忱戀戀不捨的又看了一眼輿圖,他的目光跨過白溝,穿過鄴城,落在北方幽州的位置上。

幽州一直是李藎忱最擔心的一處戰場,相比之下李藎忱對眼前的白溝之戰以及河東那邊的戰局都有信心。

說什麼也要切斷宇文憲的退路,來一個甕中捉鱉,不然的話讓宇文憲跑到了草原上或者跑到遼東去,有可能又是禍患。

這傢伙活脫脫也是一個打不死的小強。

尉遲貞乖順的上前伺候他寬衣:“陛下要沐浴麼?妾身剛纔已經派人燒水。”

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棧橋第一三六一章 捉楊堅第一四三三章 且戰且走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慮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聖第七百六十章 同時突破第一九二九章 樂昌的家書第二百一十二章 缸中酒第一千一十四章 矛盾的陳叔慎第二零八六章 內府非陛下之內府第九百七十九章 吾非劉玄德第一四八零章 刑部的態度第一三六六章 駕前驚變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第一八七二章 關中男兒耐苦戰第七百三十三章 別後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四十章 驚現第一千零四章 民富之後第一四二七章 秋後的螞蚱第四百九十七章 涌上心頭的四個字第一九一三章 給他拜個年?第一百九十五章 將令第七百零一章 兩步走第二二九零章 五,五個?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聖第三百五十八章 萬川第一三零八章 軍心潰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灘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二一九二章 他是將,不是兵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七百一十七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六百九十四章 訪客第六百五十九章 扯皮第一一七八章 意料之外的贊同第二零二零章 你沒有意見第四百一十章 攻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消失的隔閡第三百二十四章 腐朽第一七六二章 擊鼓,死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一九五九章 春水滿鴻溝第二一九二章 他是將,不是兵第一千二十二章 採石磯呂梁之戰——隋唐盛世的濫觴第一二六三章 豬隊友第一二九二章 沒得選第二一零八章 北周差在哪裡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戰場第八百三十三章 差不多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嫌疑第二零一四章 破城不難,安民難第六百五十七章 謹受教第二零五八章 條件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第二百九十八章 步步第四百二十七章 重見顧野王第一八五一章 馬,馬!第一八三七章 花錢如流水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一百零一章 遵命第二百七十三章 藏嬌第一二五二章 晨戲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一八二六章 小管家第兩零一零章 好像哪裡不對第一六五一章 不對等戰爭第二一五二章 地上和地下第二一二八章 心有春天,自是春天第二零二八章 橋上橋下,激戰未休第二二六一章 張掖城外的亂戰第九百零九章 去西北的人選第二零九八章 今夜開門,迎入王師第七百一十章 我要見姊夫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一九九四章 海軍,靠得住麼?第一四四零章 後生可畏第六百八十四章 有請第九百八十七章 妥善安排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七百三十四章 悶熱第二零九七章 天下將定,萬里無塵第九百零九章 去西北的人選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一千七十一章 鬱林動亂第一七七九章 大漢的家底第一七六三章 朕的旗幟只在此處第一四九八章 鎮定自若的巡撫第四百八十章 援軍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一七六八章 會攻洛陽,誰來主攻第一七二五章 殺馬的你們拿來殺人?第七百八十四章 軍屯第二百九十章 星暗淡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