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八五章 河套告急

斥候的聲音讓韓擒虎怔了一下,河套?

對於韓擒虎來說,或者對於絕大多數的奮武軍將士們來說,河套就相當於他們的大糧倉,正是因爲當初韓擒虎在河套進行的開墾,才能夠保證奮武軍在北方激戰的糧草,不然的話就連糧草都需要從關中等地千里迢迢轉運的話,那奮武軍就不用再向前征戰了,光是餓肚子就足夠要命的。

西北巡撫徐德言在此之前就意識到了河套開墾的重要性。關中本身實際上並不能算非常適合於耕種的地方,從西北而來、卷着沙塵的風往往會遮蓋整個關中,而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關中就曾經飽受鹽鹼地的危害,一直到挖掘了鄭國渠纔有所好轉,不過歷經這麼多年,曾經是關中血脈的鄭國渠也已經荒蕪,再加上多年亂世,民不聊生,關中的耕種更是受到重創。

相比之下,中原、巴蜀等關中周圍的土地,條件自然就要好很多。

從關中繼續向西北,一路逐漸變成戈壁荒漠,自然更不適合耕種且不說,從關中向北,則是地勢高低起伏不定,關中人稱之爲塬的土丘,有的密佈樹木,有的則已經光禿禿變成黃沙,再加上人口稀少,自然也不是耕種的好地方。

因此河套這個向東接近平城、向西接近西北的地域,就成爲徐德言和韓擒虎一直認爲的適合於耕種的地方。尤其是韓擒虎之前駐守河套的時候,在此屯兵開墾,並且招募安頓草原上曾經被突厥人掠奪的漢人流民,逐漸讓河套成爲北方的大糧倉,甚至已經能夠支撐平城和西北兩個方向的戰事,之前大漢的幾家報紙就曾經派人深入河套進行採訪報道,現在河套已經是大漢國內人盡皆知的“塞上江南”。

說句題外話,報紙派人去四處採風報道也是李藎忱的指示。

百姓對於國家這個概念的認知度不夠高、對於國家的歸屬感不夠強,也是有原因的,不只是因爲封建統治的家天下,讓很多人認爲國家是帝王的國家,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還因爲很多人終其一生也只能居住在自己的村落之中或者城鎮裡,自然就不可能知道在城門外、阡陌連通的遠方,還有大好河山。

這些都是祖祖輩輩拋頭顱、灑熱血打下來的江山,同樣是需要每一代的大漢子民去守護的。

所以李藎忱通過報紙這個渠道宣傳山河壯美,也宣傳各個地方新政實施的得力之處,一來加強人們對於國家的認知和認同,二來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前往這些地方安家、就業,促進人口流動。

河套作爲穩定的後方,一直以來都沒有再讓韓擒虎操心過,河套突然傳來急報,自然讓韓擒虎吃驚,吃驚之餘也不由得自己先想,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草原上突厥人死灰復燃?這不太可能,突厥人已經星散,並且在草原上那叫一個人人喊打,慘得很。

薛延陀部想要搞事情?這些鐵勒人雖然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要是搞事情的話也會直接奔着平城而來,跑到河套去,他們就不怕自己向北先抄了他們在燕山以北的老家?薛延陀人也並不是完全的遊牧部落,他們和早期的鮮卑人有些像,居住地相對固定,甚至就連兵馬也是步騎參半,並非完全的騎兵。之前還在燕山外晃悠,現在就跑到河套去了,韓擒虎不信。

親衛們幫着韓擒虎拆開急報,韓擒虎匆匆看了一眼,不由得皺眉。

倒不是河套受到了攻擊,而是西北的吐谷渾人大舉進攻武威,整個西北隨之告急,原本優先供應平城這邊的糧食,肯定就要轉而先去供應西北。

“這些該死的吐谷渾人,還真會挑時候。”韓擒虎罵了一聲。

不過話說回來,吐谷渾人在西北也虛張聲勢了很久了,原本他們應該只是本着能夠趁着大漢和北周決戰而沾點便宜之類的,結果後來發現大漢守在西北的也沒有一個好惹的,其中還有宇文忻這個曾經讓吐谷渾人吃過虧的“老朋友”——說來吐谷渾人也有些鬱悶,曾經和漢人聯手對付突厥和北周,結果那個時候就是挨宇文忻的揍,現在反過來對付漢人,還是挨宇文忻的揍,因此吐谷渾人遲遲不敢向前也在情理之中。

而現在,他們應該是已經得到了漢軍即將入鄴城、大獲全勝的消息,所以不敢再遲遲不動,發起大舉進攻也在情理之中。

西北關乎關中的穩定,因此西北告急,河套的糧草還有關中的器械等等肯定都要優先供給西北了。

•тtkan •℃O 韓擒虎攥緊急報,此時他只能慶幸,至少楊素已經決定和自己夾攻雁門關,只要能夠突破雁門,那糧食之類的自然就能夠從河東獲得,不再需要河套或者關中供給了。

算起來手上的糧食還能夠支撐半個月,也就是說半個月內,必須要拿下雁門!

————————————-

兩天之後的白溝以北。

煙塵滾滾,漢軍正浩浩蕩蕩向前開進。

宇文憲主動撤退之後,整個白溝防線已經空無一人,甚至就連下游清水、上游淇水的北周軍隊也都主動後退,所以漢軍已經完全突破整條防線,鄴城近在眼前,在鄴城和漢軍之間,別無阻攔。

當然假如那些周人的營寨還不算數的話。

不過也算不了什麼數了,顯然宇文憲並沒有指望着這些營寨能夠堅守,所以根本就沒有下達死守之類的命令,營寨中的北周軍隊往往剛和漢軍對上就被擊潰,惹得打前鋒的陳智深很是氣憤。

白溝一戰,最不爽的就是他了,原本打算着和敵人真刀真槍的對陣,結果敵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跑了,只消滅了留下來的一點兒小尾巴。之後他自告奮勇擔任前鋒,結果一路向北殺過去,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

可是這些戰鬥怎麼也都算打了的,斬獲也不能說沒有,因此等殺到鄴城城下,太尉府必然會調換前鋒,陳智深等於白忙活一通,拿了點零星功勞,能不鬱悶麼?

隨着進軍日久,這已經成爲大軍之中人盡皆知的笑料,甚至還有人專門編了一齣戲,叫“將軍奮虎威,首級兩三個”,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是讓陳智深臉上很掛不住。

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四百七十一章 他在想什麼第四百二十六章 遠方的來信第一八五八章 未戰先怯,不足爲慮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陷阱第三百八十六章 未來的對手第一四三零章 證明自己的機會第一千六十九章 利益鎖鏈第二百零二章 徵用第一九七二章 甲騎,不可不防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一五四九章 林邑炮灰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戰略思想第二二九四章 契丹的堅強後盾第一六四三章 貧富差距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關那畔行第一四零六章 老當益壯第二二一七章 此時,必須有犧牲第二百五十章 答話第一九八三章 會師山巔第一八九二章 華夏的民族精神第五百零三章 承蒙不棄第一三六四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一二一八章 陛下給了希望第五百七十九章 困獸第一百九十四章 江陵總管第二一八四章 合圍和解圍第一七三五章 怎麼對付尉遲迥第九百一十四章 岳父的信第四百七十三章 狹路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八十四章 君自酌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願意和不願意第一七五五章 年輕的白袍第四百五十五章 雪落第三百七十二章 忽東忽西第一三五五章 戰鬥的節奏第七百五十八章 虛實不定第一五四六章 百步的路第二二二三章 歡迎來到武威第一二三五章 臉譜化的歷史第七百七十五章 自知之明第二三四二章 一碗水端平第二一一六章 編排朕的八卦第五百九十八章 光與暗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一六零五章 分裂既是滅亡第二三三一章 今後國策,內擴外縮第一三七零章 先走一步第一九九二章 遙遠的戰場第一四七六章 冬風正冷第一四一五章 朕想要潼關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傳第一八零四章 應戰才能避戰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開始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魚第二零一八章 城牆上,各懷心思第二百七十四章 命途第六十一章 哨騎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一一一八章 一份子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七百一十章 我要見姊夫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絲第一四四七章 通事館的重任第四百四十章 孤家寡人第一三零三章 抗命第一千二十五章 戰爭的演變第五百四十章 巴人的擔心第三百零一章 無須擔心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七百四十八章 就此別過第二百七十二章 江陵夏日第一九零零章 玉壁城第一八六八章 大軍渡河第三百零一章 無須擔心第一九七四章 甲騎對甲騎第一二二八章 對酒瓜洲渡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一六四零章 戰爭爆發第三百四十一章 截斷沔水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灘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五百八十九章 風口浪尖第一八四七章 風雪是最好的掩護第七百八十八章 烏雲卷地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盡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司其職第四百四十七章 他非常人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一四七八章 垂簾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膽就夠了第一四四八章 元樂尚的目的第一千五十四章 嶺南事第一一三四章 兩腳羊的擔憂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與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