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八八章 他很鎮定

一統天下,一直以來都是亂世之中無數梟雄的目標,可是絕大多數的人都倒在了路上。

李藎忱沒有想到,自己竟然真的在這如麻亂世之中殺出來一條路,並且在這一天看到了這條路的終點。

就連陳叔慎這個文官都已經信心十足,恨不得明日就提刀躍馬,爲陛下開路、直入鄴城,更不要說周圍這些將士們了。

李藎忱走下馬車,周圍的禁衛和羽林騎紛紛行禮。

而李藎忱的目光越過忙碌的人羣向前看去,鄴城,就在地平線上,雖然虎踞龍盤,但是尺寸之地,已經容不得它囂張!

“臣參見陛下!”蕭世廉和張須陀聯袂而來,齊齊拱手。

李藎忱頷首,手虛擡示意他們平身:“鄴城雖在望,但是宇文憲並非兵敗一潰千里,而是徐徐後退,軍陣仍森然,旗幟猶嚴整,因此各部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掉以輕心,這是現在的李藎忱最擔心的。

漢軍披靡所向,放眼天下已經無人能擋,但是李藎忱也很清楚,現在的大漢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征伐,實際上也只是強撐着一口氣罷了,戰爭讓每個人都渴望能夠從中尋覓到機會,所以大家尚且齊心協力,暫時忽略或者壓制住了很多矛盾和問題。無論是經濟還是其餘社會秩序的穩定,都承受着戰爭的壓迫。

歷史上漢武帝憑藉文帝和景帝兩代積攢,再加上本人知人善任、雄才大略,最終橫掃匈奴、一雪前恥,但是等到大漢開疆拓土、遠勝他日的時候,漢武帝回首卻發現多年的戰事已經讓不少百姓妻離子散,甚至貧瘠之家,人人面有菜色。

一個時代的人爲千秋萬代的功名做出了犧牲,固然大漢王朝達到了全盛,甚至這個民族也第一次傲立於世界之巔,但是付出的代價同樣是慘痛的。

因此李藎忱不能再讓這嶄新的大漢繼續承受曠日持久的戰爭壓力。穩紮穩打、步步向前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貿然前進,最終功虧一簣、一切還得從頭再來,這是李藎忱萬萬不能接受的。

人越是走到高的位置上,越是謹慎小心,這也是人之常情。現在的李藎忱當然不可能和當初剛剛入蜀時候的自己一樣,反正手上就只有這麼點兵馬、這麼點錢糧,向前發動進攻,雖然是孤擲一注,但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我輸得起,你們輸不起。

現在的宇文憲應該也是抱有這樣的心態,所以他很鎮定。

白溝之戰後,宇文憲一路後退,陣列嚴謹,漢軍輕騎曾經一路尾隨,但是一直沒有找到進攻的機會,甚至還差點兒被兜了一個圈子繞回來的北周騎兵反包圍,嚇得人數本來就不佔優勢的侯秘也不敢太過冒險了。

雙方主力就這樣隔着大概十里地到二十里地的樣子,你後退、我前進,雙方互不干擾,即使是斷後和打前鋒的斥候之間也幾乎沒有什麼衝突,一直來到這鄴城城下。

事出反常必有妖,李藎忱很清楚,白溝之戰,宇文憲麾下的北周主力兵馬應該並沒有受到重創,換而言之,宇文憲至少應該還有五六萬以上的可戰之兵,但是他顯然拒絕了在白溝北岸的原野上和漢軍決戰,轉而把戰場選擇在了鄴城。

這還遠不能說明宇文憲已經喪失了和漢軍決戰的勇氣,甚至恰恰相反,他似乎在有意引領着漢軍前來自己更加熟悉的戰場,以求能夠在決戰之中佔據更多的優勢。

因此李藎忱更是不敢掉以輕心,此時他愈發的盼望能夠得到從幽州或者晉陽等地來的好消息,以告訴李藎忱,現在的宇文憲真的已經是甕中之鱉,李藎忱想要怎麼捉就可以怎麼捉。

幽州那邊一直採取防守的姿態,只要穩住戰線,李藎忱就已經知足了,因此主要還是晉陽。

“陛下,晉陽八百里加急快報!”張須陀拿出了李藎忱想要的,“河東巡撫已率軍繞過晉陽,先會同奮武軍夾攻雁門!”

“先攻雁門?這肯定是楊素的手筆了。”李藎忱笑了一聲。

蕭世廉不由得好奇問道:“陛下如何知道就一定是楊巡撫的主意?亦有可能是李將軍的想法也說不定。”

李藎忱微笑道:“李詢征戰謀略有餘而膽略不足,其進攻晉陽必然步步爲營、小心爲上,以拿下晉陽爲目的,至於進攻雁門之類的,那應該是攻克晉陽之後,這樣雖然可能會導致宇文純向北逃入雁門或者向東前往襄國等地,但是至少晉陽是在手中的。而楊素自然不會這樣想,與他來說自當應該一戰而盡全功。”

蕭世廉和張須陀若有所思。

李藎忱則在心中感慨一聲,李詢本來就是生性穩重的人,再加上他曾經身爲北周將領的經歷,讓他心中一直都有一道過不去的坎,擔心有一天這會成爲自己的罪責,因此他指揮打仗的時候往往不求能夠大獲全勝,只求能夠完成既定戰略目標。

這也是爲什麼李藎忱要派遣楊素前往李詢軍中,楊素本來就出身弘農楊氏,是不折不扣的北方人,自然不容易引起李詢的猜忌不說,而且這傢伙的膽子要比李詢大得多,不然的話李藎忱都不知道自己猴年馬月才能見到漢軍開入晉陽城。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經歷,也有自己不一樣的性格特點,所謂善於用人,就要把握好這些人的不同長短處,使其揚長避短。假如李詢和楊素一樣老謀深算又膽大包天,那他就是不是李詢了,而假如楊素和李詢一樣謙恭穩重,那他也就不是那個歷史上多少人爲之而色變的越國公了。

李藎忱是皇帝,不是他們的父母,因此李藎忱只需要知道怎麼讓他們發揮出來自己的作用就好了,至於能不能改掉自己之前的性格和缺點,那不是李藎忱能夠顧得上的事。

“拿下雁門之後,奮武軍可以進兵夾攻晉陽,也不失爲妙策。”蕭世廉沉聲說道,“西北那邊吐谷渾一直蠢蠢欲動,現在恐怕也要按捺不住了吧,儘快解決晉陽戰事,才能及時將兵馬調動到西北。”

張須陀不由得笑了一聲:“天下一統之後,我軍兵鋒何處,一直都有爭議,現在看有送上門來的了。”

第三十一章 脫險第一三零七章 天子之怒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內府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二一零五章 寬心第二三五六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一二五二章 晨戲第一六一四章 內河水師不是鹹魚第二百二十二章 綾羅之下第五百二十九章 佝僂老人第一八零一章 一杯酒第一五六六章 預算和預案第一一七八章 意料之外的贊同第二百九十五章 鎮定第二零一八章 城牆上,各懷心思第一五九五章 路與河第七百六十八章 狂風捲地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六百零二章 驚喜第一一三二章 心甘情願第一二二零章 一江春水向東流第六百五十二章 家書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六百四十七章 臣以爲第一八六九章 王君當爲河東首義第五百二十二章 韋孝寬的盤算第二三五零章 上天第三十九章 逃避第八百二十三章 騙人的第一三八九章 岳父大人還沒死第一四五零章 出賣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見略同第六百六十章 典禮流程第七十三章 號箭第一三一十章 西北一孤臣第七百六十七章 隨風雲而動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一九零五章 達奚惎的掙扎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八百九十七章 絕路第二零二七章 魯班橋頭,三軍爭渡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變第二二九九章 接皇后下班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第二一四五章 杜齊想打自己一巴掌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蓮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貪心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兩千零四章 一把椅子第一六一七章 爭功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擔憂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一八三零章 咱們得主動第六十四章 力爭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六三二章 輿論之戰第一七二一章 狂瀾難力挽第一三一二章 兩大都督第一八三七章 花錢如流水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第六百三十八章 宣旨第一四七三章 兩相權衡第六百九十四章 訪客第一三一五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三十七章 作壁上觀的感覺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一八二五章 錢莊的問題第一四八七章 震懾宵小第一九四九章 猶記當年,石頭山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重見顧野王第一二一四章 穩紮穩打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去第一八一三章 開竅的薛延陀第二一四一章 不是你和我們,是我們第二一六五章 巡視陪都,名正言順第一百五十八章 死水第二一二六章 流言既有,當細思量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四百九十三章 心有惴惴第一四零六章 老當益壯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八百四十五章 還有大目標第六百四十四章 難得的破綻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憲的準備第七百七十六章 是不是繞圈子第二一九八章 奮進的時代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第七百八十章 分割第一六四四章 漢軍騎兵的突進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第一九九五章 獨孤永業會懷疑的第六百三十六章 他的意見第一九零一章 韋圓成的表現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坊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四百八十四章 還不晚第九十五章 多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