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六章 編排朕的八卦

當然冀州世家也不傻,這個時候還留着田產就等於明擺着告訴人家地主家還有餘糧,朝廷這一次能夠放過你,下次有需要的時候保不齊還要對你下手。

因此冀州世家很果斷的變賣了田產,家族之中有才能的繼續讀書等待來年科考,學習能力差一點的直接就去經商。

這年頭,手中有錢、肚子裡有文化,纔是真的有說話的底氣。

李藎忱看着報告上來的關於冀州世家的奏章,置之一笑。

此時的李藎忱正在白溝的龍舟上。

從鄴城前往洛陽,最簡單的辦法當然那還是向南抵達白溝之後換乘船隻一路直達孟津。現在鄴城外的河道依然只有北側的漳水,而假如再過十年,從鄴城前往洛陽,就不需要這樣費勁的水陸聯運,一條運河就足以搞定。

再次經過白溝,看着窗外的青草依依,遠處的田野上甚至已經開始有人翻土——這一片曾經作爲戰場,春耕自然是談不上了,時到今日,別的地方也已經開始收穫,這裡耕作也來不及了,因此只是翻翻土等待來年。

當然了,翻土等待來年的實際上只是一部分重新回到這白溝南北兩岸家園的流民百姓,還有很多百姓眼見得今年的春耕趕不上了,未來一年還有可能要餓肚子,因此多湊家中所剩無幾的儲蓄,再加上當地政府的扶持,走上經商和開設工坊的道路。

多年之後,冀州商幫在大漢也是僅次於江南、巴蜀等地商賈的存在,而且格外的團結,究其根本,就在於他們能有今天也是因爲當初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緣故。

而曾經李藎忱率軍渡過白溝的地方,此時已經改建成一個碼頭,南來北往的貨物在此處雲集,原本過河用的浮橋都已經被改造爲可以直接升降的橋面,以供上下游船隻往來。

除了在碼頭一側有一塊巨大的石碑和墳塋以及朝廷刻意保留的一段壁壘在告知人們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場殘酷的戰爭之外,其餘的一切戰鬥的痕跡都已經被從地表上抹去。

元樂尚和尉遲貞她們當初都是隨軍從這裡走過的,她們雖然沒有看到第一線廝殺的慘烈,但是那遍地的血跡還有散落的兵刃都曾經給她們帶來深刻的印象,而今再看,船桅如林,兩岸也已經出現了衆多屋舍,甚至遠處都出現了柵欄以表明這裡的確是一處碼頭、一處鎮子,而不是荒郊野外了。

這哪裡還有戰亂的痕跡?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李藎忱喃喃吟誦道,“亂世已經結束,顛沛流離的日子也結束了,百姓能夠各自歸家、各行其是,這曾經的戰場也已經生機勃勃了。”

元樂尚回味着李藎忱乾脆隨口說出的詩,忍不住感嘆:“陛下言簡意賅,無華麗之辭藻卻能夠蘊含深刻的生命道理,臣妾佩服。”

旁邊的尉遲貞也已經磨墨,把李藎忱剛纔那首詩寫下來:“這四句詩琅琅上口,臣妾聽了一遍都記住了呢。”

李藎忱倒是有些慚愧。

白樂天你大人有大量,希望不要和朕計較。

朕這也是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建設不是,這和你的新樂府運動實際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詩立刻謄抄一份,分投各個報刊。”元樂尚吩咐,旋即詢問李藎忱,“陛下可願掛上自己的名字。”

“這個就沒有······”李藎忱本來想說沒有必要,不過轉念一想,笑着說道,“那就掛上吧,另外在這首詩的下面用朕的名義向天下徵集歌頌太平新氣象的詩詞,到時候編纂一部詩集,以正天下之詩風。”

元樂尚的美目之中洋溢起異彩:“陛下好計策!”

詩歌,在後人看來或許只是文人騷客搖頭晃腦吟誦出來的東西,但是在南北朝到隋唐年代,詩詞是重要的寄託自己的思想情感甚至表達看法和相互交流的載體。詩詞引經據典,表達含義自然更爲含蓄,有些不能直接說出來的話自然都可以藉助詩詞表達出來。

隋唐時期,尤其是盛唐之後,唐詩徹底擺脫了宮體詩的束縛,更是成爲社會上文化交流和溝通的主流,唐詩在華夏曆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任何人都不能脫離詩詞而去分析唐代人的思想和社會的發展變化。

現在大漢的詩詞在徐陵和李藎忱等等有識之士的推動下,已經逐漸擺脫了南北朝末年宮體詩的影響,但是畢竟南北朝詩詞承接自魏晉,發展到現在也已經上百年,很多思想,尤其是對於宮體詩的追捧和擁戴都已經根深蒂固,或者換句話說很多人從小接觸的就是宮體詩,因此自然更傾向於支持宮體詩,再加上這些年李藎忱的主要精力當然不是放在這上面,所以朝野之間,到底是以陛下、徐陵等人爲首的新體詩更加優秀還是曾經的宮體詩更加優秀,自然多有爭辯,甚至在書院之中已經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尤其是隨着徐陵去世,反倒是新體詩逐漸佔了劣勢。

現在北伐事了,李藎忱肯定要開始從思想上加強對大漢子民的引導,詩詞就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通過向民間徵集詩詞,實際上也相當於調動天下官吏還有文人墨客的熱情,讓他們都投入到新體詩的寫作之中,用更切合實際的詩詞歌賦來體現大漢現在遠非之前歷朝歷代能夠相比的繁榮。

從公義上來說,李藎忱當然希望大漢的社會風氣能夠逐漸向開放、務實等等前進,而從私念上來說,李藎忱當然也不希望一幫文人騷客在茶餘飯後,不好好地去幹活,反而翻來覆去寫什麼宮牆之內哀怨深深的詩詞。

朕的後宮之中,好像沒有這麼多怨念吧?

就算是有怨念的話,也是一幫妃嬪因爲爭奪經費而產生的怨念。

因此一幫人整天想着什麼宮牆深深、從此蕭郎是路人之類的事,這社會還怎麼穩步向前走?而皇室的威嚴又如何捍衛的了?之前李藎忱也曾經看過幾首民間流傳的宮體詩,一開始的時候只是一笑了之,後來就覺得怪怪的。

你們確定不是在編排朕的八卦麼?

必須要制止住這股風氣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獵物已定第一二零一章 問計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二二八七章 雪域高原爲漢土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關外幾人回第一四二三章 讀書人的事第一六一五章 演練制度第四百七十六章 死局與棄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索要第一千九十四章 漢家龍旗第六百六十一章 離別第三百七十四章 獵物第四百四十八章 巴蜀南與北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二二一九章 怎麼入城?第一一九九章 招生第一四八四章 驅狼吞虎第四百七十三章 狹路第一一九一章 和約第一六三零章 面聖第一六一一章 星散的吳郡世家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第五百零六章 傻丫頭第一七六五章 尉遲兄,某盡力了第一九六六章 陳智深的改變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讓第一八六零章 賣隊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靈武是底線第八百七十章 各自的路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樊城第一三三三章 保證夏收第八百四十章 進退有據第一一七四章 活水第三十九章 逃避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二三五六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四百五十一章 對不住第一六六三章 綦連雄到哪裡去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同意又何妨第五百一十二章 更爲艱難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三百零九章 致命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三百一十八章 沒有真的桃源第二十六章 穿雲第二一六零章 冊封太子第一六零四章 彎路不可怕第三十章 談判第二三四二章 一碗水端平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種第一七九零章 父命難違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一七零二章 糧食的難題第五百五十八章 猛攻第七十七章 年輕第六百九十七章 合作愉快第二三零五章 你是個成熟的秘書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蓮第一百三十八章 邂逅第四百七十七章 李藎忱的野望第一六四零章 戰爭爆發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憲的準備第一百一十八章 字謎第八百八十二章 不宜大動干戈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見略同第六十二章 平手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二一七四章 浴血武威第二零五五章 戰還是和?第二二零八章 憋屈的精銳第五百一十四章 難以爲繼第一三八二章 得力助手第一八八一章 糧價不穩第一九七六章 巡營第二二八九章 先漢因何亡?第二一八四章 合圍和解圍第二零二三章 楊素打算拉一把第二零二三章 楊素打算拉一把第二二八七章 雪域高原爲漢土第三百七十六章 四面八方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觀火第二章 溫飽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洞第一三七八章 奏章沒有陛下跑得快第一八三零章 咱們得主動第一九三八章 泰山書院第四百六十八章 消失的隔閡第一五零六章 神醫第一四三八章 平渡溝第一二八五章 倒黴蛋宇文溫第六百九十七章 合作愉快第九百七十一章 兩線作戰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第五百三十六章 鐵騎卷塵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