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四章 浴血武威

宇文忻倒吸一口涼氣。

這一次的進攻比上一次來的還要快速。

這說明慕容世伏麾下可用於替換的兵馬已經越來越多了,甚至幾乎是這一支兵馬退下來,另外一支兵馬立刻頂上去。

而漢軍這邊已經明顯露出疲憊神色,再這樣下去局勢要崩潰的。

“老兄,咱們怕是要撐不住了。”史萬歲無奈的說道。

宇文忻是大漢冊封的武威侯,他這個侯爵拿到的要比其餘所有仍然在一線的文武官員都要早,顯然李藎忱是要表彰他駐守武威的功績。另外兩人,史萬歲和賀若弼也都封了伯爵。

三人本來就並肩作戰,又是因爲在投降大漢之後不願意和北周正面爲敵而被李藎忱一起送到西北來對付吐谷渾的難兄難弟,因此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客客氣氣的。

戰局發展到今天,實際上已經比想象之中的要好了。當吐谷渾人大軍壓境的時候,宇文忻他們實際上都設想過武威失守之後應該如何儘快收攏軍隊、節節抵抗,爲後續援軍爭取時間,並且儘可能地減少自己手中兵力的折損。

畢竟吐谷渾一開始來勢洶洶,的確足夠駭人的,再加上當時大漢還忙着北伐,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騰出手來對付吐谷渾,因此當面不敵又沒有援兵,當然要做好且戰且退的準備。

結果局勢發展倒是比想象之中的要好很多。

吐谷渾兵馬看上去人數頗多,但是其中大多數都是戰時爲兵、平時爲民的牧民,論戰力當然不可能和漢軍相比。而且更重要的一點在於,吐谷渾的這些兵馬和草原上那些騎兵又不一樣。

草原上的騎兵同樣也是戰時爲兵、平時爲民,其強大在哪裡?

在於他們在平時的放牧過程中依舊能夠訓練的精湛馬術,更在於他們頻繁發起的對外掠奪和部落之間的內鬥之戰。看上去這些傢伙平日裡的確是人畜無害的牧民,但是實際上隔三差五他們就要和隔壁部落以及南方的中原王朝發生衝突,論戰鬥經驗,其實比之百戰精兵也不遑多讓。

但是吐谷渾麾下的這些兵馬顯然做不到這一點,吐谷渾所佔據的土地更加廣闊,從西邊的大漠一直到南方的雪域高原,各個部落零零散散的散佈在幾乎和中原一樣大的土地上,並且和草原上有很多優質的草場、大家都需要去爭奪不一樣,這祁連山北面是戈壁、西邊是大漠,而南邊則是山巒和高原,無論你在哪一邊,其實都是貧瘠的地方,自然也就無所謂什麼搶奪和不搶奪了。

少數優良的高山草場之類的,幾乎都在吐谷渾王室的直接控制下——這也是吐谷渾王室能夠保持自己的權威並且實現統治的原因之一,自家訓練出來的優秀兵馬,別人打不過,就只能乖乖聽命嘍——所以剩下的那些放牧的地方,大家“大哥不笑二哥”,其實都沒有什麼區別。

也因此,各個部落之間自然不傾向於爆發衝突,各自守着各自的一畝三分地就好了,費了半天勁搶來的土地可能還不夠自己付出的糧食和人命來的金貴。

這同樣意味着吐谷渾的各路兵馬之間實際上也缺少足夠的交流和合作,平日裡大家除非響應王室的號召纔出戰之外,茫茫原野之上,幾乎沒有見面的機會。等到現在需要各個部落並肩上陣的時候,自然少不了相互攻訐抱怨,各部落酋首當然都覺得這一次失利是因爲旁邊素昧平生的另一個酋長配合不得力的緣故。

內部的齟齬隨着戰鬥的持續越來越多,最後迫使慕容世伏也只能限制每一次戰鬥中出戰的部落數量,從而影響了兵馬調度,不然的話一個個部落配合着輪流上陣、有主攻有側翼掩護,那麼漢軍面臨的壓力就會更大。

就是因爲對手如此“給面子”,宇文忻他們才能咬牙一直堅持到今天。不過通過這麼多天的磨合,敵人的進攻已經越來越犀利,和投石機等輔助單位的配合也已經越來越流暢,漢軍的壓力與日俱增。

比如現在,轉眼敵人又要殺到長城下了,而漢軍將士還沒有從石彈的砸擊中回過神來,等自家鼓聲響起、旗幟來回搖晃,這才紛紛抄起兵刃衝上城牆。而到了這個時候,敵人都要摸到城牆邊了。

宇文忻果斷的下令調動預備隊先頂上去,堵住幾個缺口。

被敵人投石機砸出來的缺口是最致命的地方,雙方在此反覆拉鋸爭奪,堆起來的屍體都已經快趕上城牆一半的高度了,因此漢軍將士幾乎沒有能夠修補缺口的時間和精力。

而且爲了能夠在此突破,敵人也用了很多辦法,或是集中弓弩手全力壓制,或是製作厚盾頂着漢軍的箭矢和槍彈向前猛衝,不過都被宇文忻一一化解。

唯一一次比較兇險的就是前天夜裡,敵人遴選出來身材矮小、身手靈活的士卒,一路摸到了缺口上才被漢軍將士發現,不過漢軍將士本來就做好了夜戰的準備,火槍一通亂射,敵人猝不及防下先亂了陣腳,這才讓漢軍將士得以聚集,反而衝殺出缺口,斬獲頗豐。

現在敵人的進攻明顯又是奔着這幾個地方來的。

與其等到前線將士抵擋不住再讓預備隊上,還不如先頂上去呢。

缺口處的戰鬥如火如荼,但是至少漢軍將士一直沒有讓敵人殺過堆滿了屍體的棱線。

宇文忻鬆了一口氣,看向史萬歲:“某準備讓賀兄弟的兵馬頂上來,等會敵人進攻退卻之後,立刻帶着你的人退下去。老賀的兵馬馬上就會抵達戰場,幫助你們發起一次反擊,這樣應該可以幫你們爭取到一定的時間。你們不但要在敵人投石機發射之前撤下去,而且還要儘可能的收斂戰場上的屍體,先不分敵我,一併拉走。”

史萬歲眉毛一挑,他也知道,戰局已經兇險到連一向自負的自己都受傷的地步,自己麾下的將士們肯定也疲憊到了一定程度,的確不能再硬頂了。至於清理屍體,雖然現在西北的天氣還沒有那麼炎熱,但是大太陽照下來同樣曬得要命,這些屍體堆積的久了必然會出事,隨軍的醫官也不是第一次提及這件事了。

第一九六二章 興替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二零二一章 囚徒心理第九百五十六章 最大的諷刺第一七五二章 被李藎忱噁心到了第一六二一章 殿試三題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一五二八章 戰盧容,大象來襲第一二八九章 先登,先登!第二三四零章 陛下的心結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第二二四零章 汽車?火車?第一一四三章 帶路黨第一一八八章 劍履上殿第二三三四章 萬歲第七百九十九章 江南士族第一八九五章 紈絝對紈絝第二零九一章 雁門關上,人心浮動第二百三十四章 時間不多了第兩千零一章 “如數”,“足額”第一四四五章 北與東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戰略思想第一百七十章 變天(上)第一五八一章 各領風騷數百年第四百七十四章 夜襲第七百二十五章 請願第一七六五章 尉遲兄,某盡力了第九百三十一章 錢不能堆着第二二二二章 虛晃一槍第三十七章 心思第一七九九章 天助我大漢第五百六十六章 以靜制動第一千八十九章 共同的敵人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一千四十章 血已經夠多第二三三三章 重返鍾離第六百九十六章 替罪羊第一二一三章 跬步第六百三十三章 選擇哪一邊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流涌第二十章 殺機第二百一十六章 接下來第一四六九章 對世家開刀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煩第六百三十七章 皇族第二二三二章 超前第一六八九章 有結束,有開始第九百九十八章 戰俘第六百一十二章 北方來客第二零四一章 巴人將士第一九五八章 國家未來,在陸也在海第三十章 談判第六百六十一章 離別第七百五十八章 虛實不定第九百九十五章 倉庫爭奪戰第一九九七章 深沉的愛第二一七三章 男兒至死是少年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七百八十九章 淳于家的抉擇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二百三十五章 衝過去第九十章 袁英第一八九一章 禁衛軍,渡河!第七百三十三章 別後第三百三十章 眼中卿第七百八十四章 軍屯第四百七十八章 洛水上第九百二十九章 漢王妃第二三零零章 內府的橄欖枝第二零二五章 突擊隊第四百二十七章 重見顧野王第一六三五章 換個地方見面第九百二十三章 皆成故人第四百九十三章 心有惴惴第一五一四章 李詢聚將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二一九八章 奮進的時代第三十八章 進山第一七五五章 年輕的白袍第二百七十章 使李將軍,遇高皇帝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一一七五章 開墾淮南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二一七八章 雪中送炭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一百六十章 聚寶齋第二三四零章 陛下的心結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九百八十章 收拾舊山河第一六九五章 將軍,帶我們守住這裡第一六五四章 萬里狼煙第八百一十三章 態度不同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一六二零章 發展飛快的印刷術第二一零五章 寬心第一五二八章 戰盧容,大象來襲第一六四六章 戰還是降,都是開門紅第一三八四章 楊麗華的請求第一二三零章 土地集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