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零章 吐谷渾的價值

張須陀等人對於慕容孝雋從一開始的誠惶誠恐,再到現在的目光之中充盈着昂揚的鬥志這一系列的變化,已經見怪不怪。

曾經的他們似乎也是這麼走過來的。

陛下總是能夠用一些奇怪的手段和想法打破你的心防,並且向你展現出自己足夠的誠意,從而讓你有一種“士爲知己者死”的感覺,爲了這樣的君主,自己便是拼儘性命又如何?

當然了,現在的慕容孝雋顯然還不至於思想境界高尚到這個地步。不過他也已經心甘情願的爲大漢效勞,不再是和之前爲求一線生機那般,實際上在用利益和大漢換取生命。

李藎忱的目光落在慕容孝雋的身上,意思自然也很明顯。

現在的大漢面對吐谷渾,的確也有點兒頭疼。

吐谷渾地處高原上,本來就有着所謂的瘴氣作爲屏障,吐谷渾人可以從容上下高原,可是漢人上去之後就胸悶氣短,彷彿中毒了一般。

這是長期以來漢人對於高原的畏懼所在。

經過李藎忱的提點,現在工部已經大致得出結論,這些地方所謂的瘴氣實際上只是空氣稀薄罷了,並不會直接導致人中毒什麼的,只要放慢自己的動作、避免劇烈運動,這個問題並非不能被克服。

之前大漢進入南中的時候,就曾經面對過這個問題,無論是軍隊還是工人,時常會感到自己體力不支,便是因爲南中地處高原上,雖然沒有吐谷渾那麼高。

所以征服吐谷渾惡劣的自然條件,對於大漢來說,是難事也不是難事。

大多數成長於江南水鄉或者北方平原上的漢家兒郎,上高原自然會行動不便,但是南中的人手和兵馬卻是可以調動過去的。

但是南中也關乎到大漢重要的資源開發以及向天竺的探索。尤其是現在大漢的商船隊已經越過南洋,通過海路抵達天竺的多處港口,甚至還和本地人展開了貿易。

至於除了展開貿易之外,大漢商人們還做了什麼讓大漢內部的崑崙奴人數驟增的事情,那就不得而知了。朝廷到底還是需要保持正義的,倒賣奴隸這種事,怎麼可能是我們大漢朝廷自己做出來的嘛!

天竺的情況也已經逐漸清晰,炎熱的氣候、發達的佛教、散亂的邦國,這簡直就是一片等待着征服和開發的沃土。更不要說這背後還有多少資源勾動大漢商部和工部的饞蟲。

所以南中也跟着搖身一變,從原本大漢版圖上的犄角旮旯,變成了大漢進攻天竺的一個重要踏板。因此這些年大漢在南中的歸化和移民進行的越來越快,南中這等大家印象之中的蠻夷之地,也已經頗多勃勃生機。

因此此時抽調南中的人前往高原,且不說南中四季如春甚至更熱一些的氣候,是否能讓已經習慣於此的南中人抵達吐谷渾之後能夠適應那裡的寒冷,單單就是說這南中現在的發展,也離不開這些人的存在,因此除非能夠證明吐谷渾這邊的重要性更勝於南中,不然的話就算是李藎忱想要把這些人調動到吐谷渾去搞開發建設,恐怕羣臣也不會同意。

放棄已經握在手裡的南中資源以及已經看在眼裡的天竺,而去探索甚至開發一片鳥不拉屎的地方,何必呢?

這就是現在大漢頭疼的地方所在。

上高原的人是有的,可是大漢佔有吐谷渾的主要意義在哪裡?

李藎忱很清楚吐谷渾的版圖上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也就是後世的柴達木盆地。這地方可是一個聚寶盆啊,各種礦產應有盡有,而且還有偌大的鹽湖。對於大漢來說,目前國內已經發現的礦產實際上足以應對工業的需求,但是鹽不一樣。

從古至今,鹽巴都是人生活的必需品。

東方的鹽巴主要從大海里來,兩淮地區就是傳統的鹽場所在地。當年飽受戰亂,而現在已經變成了大漢主要的食用鹽供應地。而西部的鹽巴主要從巖井中來,比如巴蜀的井鹽。

誰控制了鹽的生產,誰就富得流油。

因此販賣私鹽,從古至今都是重罪,因爲這已經涉及到了物價平穩甚至百姓生活的根本所在,一旦範圍大了,就是要動搖國本的。

即使是大漢,現在也是嚴格管控鹽類的生產。

但是朝廷的管控,意味着當市場需求高而本年度產量少的時候,就會出現亂子。百姓們必然會哄搶鹽巴,物價也會跟着飆升。

所以對於朝廷來說,掌控鹽巴並不見得就是好事,只有掌控足夠多的鹽巴,纔是好事。

尤其是現在大漢的人口在快速增長,對於這些生活基礎用品的需求自然也會節節攀升。

儘管現在的大漢並沒有這些問題,可是以後呢?

而且隨着大漢向西部探索,西部的這些井鹽顯然已經無法供應起來西部人羣的龐大需求,因此李藎忱也必須要儘可能的拓寬食用鹽的獲取渠道,尤其是在西部的獲取渠道。

吐谷渾的礦藏、吐谷渾的鹽湖,的確值得大漢有所投入。

慕容孝雋也清楚這個道理。

所以他很乾脆的描述吐谷渾這片土地上的具體情況。

牛羊遍地是不太可能的,高山草甸根本就供應不起來龐大的消耗。

雪山林立是有的,但是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旅遊也好發展,有能耐去旅遊的不需要宣傳也會去,沒能耐的,宣傳再多也去不了。因此這些雪山只是阻礙。

因此慕容孝雋的描述重點,就在於青海湖,就在於那些他們之前就已經掌握的資源,尤其是鹽湖!

張須陀等人的眼神,從一開始的不屑,到後來的嚴肅,再到後來的狂熱。

礦藏,食鹽!

這些是大漢開發西北最需要的!

既然有,那這片土地就必須要在大漢的掌控之中。

即使是之前對於大漢還需要費時費力佔據這麼一片鳥不拉屎之地有所不滿的文官們,此時也都摩拳擦掌。

軍人們看到的是建功立業的機會,工部看到的是礦產,而文官們看到的自然就是能夠用來穩定市場的鹽巴還有其餘自然資源,當然了,教化蠻夷、爲我所用,也是一件義不容辭的責任!

沒錯,我們是爲了教化蠻夷!

第一百一十章 季孫第一五九七章 但願人長久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一五零一章 求死不得第六百零五章 許善心的煩心事第二二九一章 柔情萬種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一九三八章 泰山書院第九百八十六章 地位尷尬第一八九八章 不來武鬥來文鬥----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三百四十一章 截斷沔水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麼?第二零一一章 梟雄夢碎第二零二一章 囚徒心理第一六四八章 潼關下,不能耽誤時間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離心”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一百七十八章 雨停第一五五一章 文武之間的衝突第六百零一章 天下爲之動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雨愈急第二零六零章 當隨大樹共迎風第一二六四章 權力的巔峰第一五八八章 目光當向北第二百六十章 戰旗第一千九十二章 靈武敵蹤第八百九十章 寒酸第二零二三章 楊素打算拉一把第四百八十九章 切斷第一百三十二章 輸得起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九百六十八章 有喜第一三六一章 捉楊堅第二一四三章 大漢的監察制度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二一三二章 書院等級和女學第二二一八章 跑還是戰第二三一九章 縱是着了魔第五百七十四章 廢物第一七二八章 生擒李惠,賞百金第一百一十九章 睜眼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門第六百零一章 天下爲之動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一一七九章 引領思潮第一三八一章 楊素的八卦之心第五百二十四章 排山倒海第一五二一章 林邑貴族的末日第二二三二章 超前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坊第九百一十八章 白紙般的巴蜀第六百二十一章 守好底線第一四六一章 不走心的勸降第二零四九章 可信者,寥寥無幾第九百三十五章 進退維谷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三百六十七章 亂分寸第四十二章 目的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後奏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一二五七章 爲朕更衣第一四五八章 每個人都在努力第一六八五章 攻入東寨第一一六五章 總要改變什麼第一一九六章 從夫還是從父第二百零一章 入城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一四零九章 年輕人在成熟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二二七二章 昏君第一一一零章 陣法變化第一八一三章 開竅的薛延陀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兒至此(上)第一五一三章 朱崖第六百二十章 爲敵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六百三十六章 他的意見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當舉薦第六百二十章 爲敵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二零五零章 此間誠意,貴使放心第六百四十八章 同意又何妨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一三八一章 楊素的八卦之心第一百九十一章 決斷第一八八三章 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第二零五八章 條件第一九五零章 不要讓他們失望第八百三十章 稍顯既逝的笑容第八百六十一章 共浴第七百七十一章 威風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第一二二七章 樹幹第二二一八章 跑還是戰第一一二五章 楊堅的應對第六百三十三章 選擇哪一邊第一三六一章 捉楊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