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六章 插手西域

裴子烈當然也清楚徐德言這個老部下的心思,索性便讓他跟着一起來見一見西域的商隊,實際上也相當於西域各國的使者,然後參詳參詳下一步的戰略安排。

目送西域商賈們離去,徐德言嘆了一口氣說道:“對於這些西域小國來說,大漢是一個招惹不起的龐然大物,所以他們老老實實、不惹是生非便是必然,不能指望着他們和吐谷渾一樣不知好歹的打過來,然後被咱們抓住理由,一戰擊破。”

“夾縫中生存,都是一等一的牆頭草啊。”裴子烈也是搖頭,有些無奈,“頂着‘天朝上國’之名行事,總歸束手束腳。”

這裡沒有外人,徐德言說話也隨便:“慶幸吧,至少咱們的禮部尚書不是個老學究,不然事事都要道義爲先,都要師出有名,那就真的讓人頭大了。”

裴子烈不由得一笑:“說到這個,某都懷疑君上當年堅持以江總爲禮部尚書,就是算準了這一點。”

徐德言亦是無奈的搖了搖頭。把一個絕對聽話而且本身也不是什麼好貨色的傢伙放在道義宣傳這個位置上,顯然本身就是本着不想讓那些窮酸儒生們抓着朝廷某些“離經叛道”的政策而大加批判。

至於陛下當時有沒有想過有一天大漢想要開疆拓土卻很有可能找不到合適的理由,那就不不爲人知了,畢竟這是天子的秘密。

時至今日,隨着大漢一點點的向外開疆拓土,裴子烈和徐德言等人的眼界之類的自然也都隨之拔高。或許歷史上的他們默默無聞,但是追隨着李藎忱南征北戰這麼多年,親眼看着陛下從當年的一個巴蜀軍閥一路走到現在的他們,卻已經可以說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世界之大,超乎所有人的想象,這也讓他們覺得有些好笑,之前南北朝一羣小國家打得難解難分,爲的又是什麼?

在今日已經逐漸把手伸向世界各地的大漢來看,當時的那些戰爭、那些衝突,不過就是一羣小孩子關起門來玩過家家罷了。

陛下似乎就是那個巨人,他一直都看得那麼遠,所以對於南北兩朝之間的戰爭,他很關心,但是從來沒有失去過信心,似乎在他看來,南北朝統一是必然的事,而且是很快就會發生的事。

當時的大家還不知道陛下是從哪裡來的自信。現在回想卻發現,假如見識過了世界的廣闊,假如知道山海之外還有一番天地能夠去打拼,那麼中原的那些戰事,又算得了什麼?

現在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他們,已經明白了過來。

但是他們依然不知道,這個巨人到底是如何站起來的。

陛下的出身,裴子烈作爲左臂右膀,當然清楚得很,明明大家甚至都沒有多少分離的時候,陛下的崛起,他是親眼看着的,所以他也不知道陛下到底是從哪裡獲得的這樣的眼界和胸懷。

要說世界之大,實際上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感覺。歷朝歷代無數史書也記載了外面的那些國度。

但是大家從來沒有覺得,這些國度所在的地域有什麼好探索和征服的,從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話裡,這些地方就是鳥不拉屎的荒蠻之地,不然當年老祖宗們也不會放過的。

可是在陛下眼裡,這裡的每一片土地、每一個部落,似乎都能夠在大漢的旗幟下發揮作用。林木、土壤、礦產還有人力,每一個都是大漢急需的,每一個都是一個已經持續了三百年亂世的民族,復興所必須的。

可是之前所有人,竟然對此渾然不覺。

丟人。

不過想一想,這是和帶着華夏重歸太平的皇帝陛下相比,比不過是正常的,好像又沒有那麼丟人了。

大家不會去想方設法探求這一切到底是爲什麼,君失秘則失國,陛下從來沒有在任何時候提起過自己是怎麼知道這些的、是怎麼意識到這些的,那大家就不會去問。

對此,大家寧願相信,陛下真的是青天之上的列祖列宗心疼已經經受了三百年分離和戰亂的後人們而派下來的救世主,是全知全能的神仙。

裴子烈輕輕咳嗽一聲,徐德言也旋即從恍惚之中回過神來。

國家機密,不談也罷。

“這西域,朝廷上下的意思也是勢在必得。”裴子烈果斷的岔開了話題,“師出有名與否,都擋不住大漢進兵西域。”

“但是現在朝廷在吐谷渾、在遼東,都有可能面臨戰事,吐谷渾還好說,已經接近尾聲,但是遼東,怕是曠日持久啊。”徐德言徑直說道,“在這種情況下,如班定遠那般一戰定西域,似乎不太現實。”

“不錯!”裴子烈不由得撫掌,話語之中已添讚賞之意,“修遠身在巡撫之位,統籌軍民政務,果然歷練出了本事,而今讓人刮目相看啊。這西域之戰,你覺得應當如何推動?”

徐德言反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裴子烈心中多少應該是有了定策的,現在不過是捧自己一下然後再讓自己順勢說出安排,到時候這獻策之功自然而然就落到自己頭上了。

到時候裴子烈再負責修繕一下,然後大加讚揚一通,朝廷內外自然是不可能忽略這一策略。

還是老上司貼心啊。

迎着裴子烈鼓勵的目光,徐德言沉聲說道:“平定西域,當徐徐圖之,不外乎三步。其一,‘探西域’。自從司馬氏丟掉西域之後,華夏同西域斷絕直接的君臣所屬已經數百年,西域是何等情況,我們只能依仗於道聽途說。當年西域古國三十六,而今還有多少存在,多少已經不存,我們亦不知曉,聽聞姓名的就只剩下高昌、莎車、龜茲等寥寥數國。”

裴子烈不由得嘆了一口氣:“如此,仍還是拜商隊所賜。”

中原和西域斷絕聯絡這麼多年,西域肯定也不是一成不變。高昌從當初的小國變成現在的西域一霸,中間肯定也少不了戰爭和吞併。而中原對西域衆多變化的瞭解其實很少,基本上是仰仗於往來西域的商隊攜帶來的些許消息。

因此西域現在是什麼情況,到底是一盤散沙、各自爲政,還是已經形成了以高昌或者別的國家爲中心的聯盟,準備對抗東西方外敵,當真不得而知。

第一九五八章 國家未來,在陸也在海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三百八十八章 休養生息第三百五十二章 敵襲第一八四七章 風雪是最好的掩護第一百七十八章 雨停第六百零五章 許善心的煩心事第一一五八章 是談判不是求和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與火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三章 鄰里第二二二零章 西門,西門!第八百零七章 黑暗中的危險第六百五十章 統帥第二二一八章 跑還是戰第兩千章 西北風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憑本事第四百一十章 攻心第四百九十七章 涌上心頭的四個字第六百一十八章 楊素獻策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八百一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一七六零章 陛下的緋聞滿天飛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蘊第一三九七章 靜水之下第一五九六章 把天下收入囊中第七百零八章 此話當真?第二百二十八章 詛咒第四百四十三章 攻與守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藎忱的兵第二一七三章 男兒至死是少年第五十二章 生天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一二一七章 入門三考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七百二十七章 不走就好第三百三十六章 陸之武第二二四零章 汽車?火車?第七百七十五章 自知之明第一一六一章 幾分真幾分假第三百二十八章 信與不信第一三三九章 韋孝寬的掙扎第二二一八章 跑還是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過一山攔第四百五十五章 雪落第二二九一章 柔情萬種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一二九二章 沒得選第六百零七章 兩條計策第二二一五章 激戰城東南第七百零五章 大變將起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一六七一章 援軍就在後第一四一五章 朕想要潼關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一八八四章 只有樹會一直在山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五百三十八章 唯一的希望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一七七四章 求生欲極強第兩千章 西北風第一九八五章 禁衛軍的實力第六百六十章 典禮流程第八百七十四章 楊素的使者第二零八六章 內府非陛下之內府第一六六零章 誓師出征第二一零零章 城門洞開,漢騎入城第一五一零章 十月的嶺南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一百三十一章 走着瞧第四百六十六章 將旗升起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四百四十一章 杯水車薪也算給第一千零三章 國事家事第一二一一章 新元大朝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司其職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正的抵抗者第二二六五章 落幕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九百六十四章 烽煙起第一二四四章 又是一年春好處第二三五八章 鍼砭時弊第一千七十四章 狐狸精的味道第五百三十章 撤第一四六一章 不走心的勸降第一三一九章 大相徑庭第三百六十一章 援兵抵達第一四八一章 該去了第一百五十章 月色第一百五十九章 槳聲燈影第一一三七章 這是各取所需第一百七十五章 雨夜第八百九十五章 進無可進第八百八十四章 王昆的猶豫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個聰明人第一五五四章 阡陌交通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七百零一章 兩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