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議論洶洶

南陳太建十年三月卅一日,陽春三月的最後一天。

北周鎮西大將軍韋孝寬和鎮南大將軍尉遲迥率敗兵通過葭萌關進入漢中,暫時屯兵漢中蜀道入口。而李藎忱旋即率軍接收劍閣和葭萌關等蜀地要塞,引兵還蜀郡。

自此從太建九年九月開始的巴蜀之戰,在經過七個月的激烈戰鬥之後終於落下帷幕。

當初輕兵入蜀的李藎忱得到峽江唐氏和巴人八部的鼎力支持,最終擊敗韋孝寬和尉遲迥兩個北周名將,全據巴蜀,相比於毫無進展的襄陽和淮北戰場,李藎忱這看上去最羸弱和沒有希望的一支兵馬創在了南北朝軍事史上的又一個奇蹟。

戰事結束,而戰爭的結果也因爲李藎忱的奏捷文書而傳遍天下,對於這個結果,南北兩朝既是震驚又不得不提高警惕,而朝野之間一時間也議論洶洶。

朝堂上的關注點自然在怎麼論定李藎忱的功勞以及怎麼和這個新崛起的、甚至已經表露出來不聽從南陳朝廷命令之苗頭的年輕將領相處;而朝堂外百姓萬民的關注點自然更在那些因爲口口相傳而越來越神的傳說。

什麼霧中破白帝城、飛兵天宮院、血戰蒼溪谷······李藎忱因爲這些傳奇一般的戰事和年輕卻雄才大略的形象而受到不少百姓的追捧誇讚,“李將軍”、“飛將軍”的稱呼也越來越被世人瞭解和接受。

甚至有人說李藎忱就是冠軍侯霍去病和五十年前白袍名將陳慶之的轉世。當然百姓議論紛紛,不代表着南陳的皇帝陳頊也會因爲自己的麾下出現了一個年輕有爲的將領而感到興奮。

相反,陳頊很頭疼。

————————————————————-

如果說有什麼比生氣更爲難受,那麼恐怕就是已經氣到沒有脾氣,連怒火都發不出來。

面對從巴蜀發回來的戰報,陳頊就只有深深的無奈。

可以說陳頊精明算計了一輩子,沒有想到到頭來遇到個李藎忱,陳頊千算萬算都沒有算到,李藎忱竟然能夠如此輕鬆的拿下巴蜀,更沒有算到李藎忱竟然會最後冒天下之大不韙和韋孝寬談判。

這是在赤果果的向陳頊表達自己的不滿,可是陳頊對於如此囂張的李藎忱卻束手無策,他甚至沒有辦法叱責李藎忱,還得考慮一下李藎忱的功績。

畢竟上次李藎忱的戰功還沒有算,現在巴蜀之戰已經徹底落下帷幕,朝廷不可能再一言不發了。

可是以李藎忱現在二十多歲的年紀就已經是雜號將軍,如果繼續向上的話可就是四鎮將軍,甚至這開疆拓土、拿下整個巴蜀的功勞,直接封個侯也不是不可能的了。

當然這一切都取決於陳頊,但是如果陳頊沒有辦法給朝野羣臣一個合適的答案,那麼陳頊的身後名恐怕也不怎麼樣。

人活了大半輩子,都已經快入土的年紀了——尤其是自己的身體狀況陳頊多少心中也有數——所以陳頊現在更在乎的已經不是自己能夠在有生之年取得什麼功績,而是能不能保證自己的身後名。

遺臭萬年可不是什麼好事。

想到這裡,陳頊的眼睛微微擡起,看向站在大殿上的徐陵、裴忌以及剛剛還朝的司空吳明徹等人:“情況你們也都瞭解了,都說說吧,這戰功應該如何評定?”

徐陵和裴忌並不着急說話,而是同時將目光落在了吳明徹的身上。

之前吳明徹不在的時候,這些棘手的問題雖然牽扯到軍事,但是徐陵和裴忌也只能咬牙承擔下來,現在吳明徹終於回來了,他們兩個自然堅決不想承擔這些。

李藎忱和陳頊之間的關係他們可是心知肚明,現在不過也就只剩下最後一層薄紙一般的所謂的君臣關係,誰都知道在李藎忱的心中恐怕早就沒有了陳頊這個陛下,而在陳頊的心中,李藎忱恐怕也早就被打上了亂臣賊子的標籤。

所以這一趟渾水,大家背地裡或多或少的都牽扯了進去,但是在明面上還是想要盡最大可能的撇清關係。

吳明徹哪裡能不明白徐陵他們兩個的意思,只能在心中暗罵一聲“老狐狸”,當下裡上前一步,硬着頭皮說道:“啓稟陛下,李藎忱攻破蜀郡、擊敗韋孝寬和尉遲迥,可以說是一場揚眉吐氣的大勝,自此我大陳已經盡數恢復晉室南渡之版圖,向北形成夾擊關中和中原之態勢,因此老臣以爲,對於李藎忱之獎賞只能豐厚不能輕薄,並且應該儘快落實,以彰顯朝廷清明、陛下聖德。”

說到這裡,吳明徹心中也有些無奈。之前的巴郡之戰,李藎忱非但沒有將自己列在功勞簿上,反而和蕭世廉請罪於朝廷,最後使得朝廷沒有過分拔擢。

但是這一次卻不一樣了,李藎忱一點兒都不謙虛,直接將自己列在了功勞簿的第一位,而在李藎忱的名字下面,蕭世廉、裴子烈、杜齊、陳智深等李藎忱麾下將領排的整整齊齊,一個不差。

甚至在功勞簿的後半部分,李藎忱還將自己麾下的文官列了上去,一一列舉原因,包括文官在後方統籌糧食、人員等等的功勞都寫的詳細,甚至有的地方還明確的備註此人擅長本地事務處理云云。

這意思自然不言而喻,李藎忱並不想要朝廷向巴蜀派遣新的官員,只需要按照他的功勞簿來委任官員就可以了。

更或者說的難聽一些,李藎忱提交給陳頊的這一份功勞簿,根本就不是普通的功勞簿,而是一份官員委任名單,李藎忱毫不吝惜地向朝廷表明哪些是自己的親信,並且明確的要求朝廷將巴蜀的民生和軍事大權全都交給李藎忱。

看着這一份功勞簿,陳頊覺得自己在看着一份合約,而不是一份臣子遞給陛下的功勞簿。

更重要的是,在功勞簿上,尋陽郡太守裴猗的長子、吳明徹的愛徒裴子烈和驃騎大將軍蕭摩訶的長子蕭世廉都位列其上,甚至就連徐陵的長孫徐德言都在功勞簿上有一個不低的位置。

徐德言追隨裴子烈轉戰綿竹、廣漢,確實是立下了赫赫功勞,但是誰都不能不把他和徐陵的態度聯繫在一起。

這也是最讓陳頊無奈甚至感到絕望的地方,他甚至都沒有辦法確定此時站在自己面前的這幾個臣子是否依舊可靠,他們的心是不是已經開始偏向李藎忱。

第八百零八章 被包圍的陳智深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兩千零九章 陸戰隊的強大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五百五十四章 願者上鉤第五百七十二章 血水第二零六六章 秦愛第一百八十章 軍營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八百四十六章 收穫第一八一零章 皇后會做人第七百八十六章 用武之地第一六三零章 面聖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縟節第一二四一章 又不是養成遊戲第一二九七章 他想要的和平第五百一十八章 靜與動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一八九二章 華夏的民族精神第一四三八章 平渡溝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備第一一五五章 鳴金第一九六九章 君臨河內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迂迴戰術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一六九五章 將軍,帶我們守住這裡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第一九二二章 絕不偏袒,問心無愧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傳第四百五十一章 對不住第一一八七章 忍無可忍第五百八十一章 傷心地第一一四四章 乃不知有漢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一四一九章 又要交易?第一六九五章 將軍,帶我們守住這裡第四十七章 香囊第一二七四章 登上歷史舞臺的李靖第一六零五章 分裂既是滅亡第一千一十四章 矛盾的陳叔慎第二二三一章 什麼樣的大漢第一五八三章 賣姊姊第二二四四章 且戰一場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戰雲急第一一零一章 吐屯背後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二二二零章 西門,西門!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樣化第一千章 如此星辰如此風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關那畔行第一千七十六章 違令者斬第一九一四章 不要一驚一乍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二一三八章 潛移默化,由緩至極第一二二九章 醉後第二一五三章 大漢自有國情第一六七一章 援軍就在後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幟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一千四十三章 入城第一九一五章 停戰的默契第一二六六章 李穆的人情第二一七零章 廉頗未老,尚能飯否?第一五四三章 一身輕第二百七十一章 祭奠第二百七十八章 明主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十章 往事(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寒夜中的暖意第一百九十章 合適人選第一九五五章 王昌入洛第二一四七章 房彥謙第八十二章 女兒紅第四百四十二章 濟濟一堂第二二九九章 接皇后下班第一三六一章 捉楊堅第一百三十八章 邂逅第二百五十七章 阻驚濤第二一零三章 親守此地共存亡第二零四九章 可信者,寥寥無幾第二一一五章 未來的燕郡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一九九九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一五四七章 能堅持多久?第二零九六章 孤軍轉戰,將軍乃人傑第九百八十四章 業火第四十二章 目的第九百零三章 不是好漢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五百一十三章 埋下的種子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嶺南之幸第一百二十一章 對詩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難第一千一十三章 江州之變第一七五八章 大漢需要更加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