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麻承詔,拜見太孫殿下!”
“哈哈哈~~麻將軍請起。讓你這位遊擊來擔任橫海衛指揮使,真是委屈你了。”
“不敢,能爲太孫殿下效力,末將不勝榮幸!”
1609年10月起,根據兵部調令,從全國各地抽調的武將,先後抵達南京。
按照萬曆與朱由棟當初在北京的定議,這一次橫海衛的武官,一定不能再有遼東李家的人,所以,這指揮使的位置,自然落到了‘東李西麻’的大同麻家手裡。
由於朱由棟以極爲強硬的態度阻止了李成樑放棄寬甸六堡的想法,所以這會兒的李成樑並沒有因此受到言官們的劇烈彈劾。也因此他也穩穩的繼續當着遼東總兵,而麻貴也沒有像歷史本位面上從大同調到遼東接替李成樑,仍然是繼續做他的大同總兵。
不過‘東李西麻’這會兒年紀都不小了,要不了多久就會先後去世。大明將領的世代更替,到了這個時候也應該開始了。
具體到麻承詔來說,他是麻貴的長子,這一年也有四十多歲了。可惜此人是個過於純粹的武將:大明立國兩百多年,文臣們佔據了太大的優勢,故而武將們在一般情況下要想升遷,除了戰功,還得有一點文采。而這位麻承詔,卻是一個文盲。由此導致這時候他的一位堂哥已經是副總兵,兩位弟弟都是參將了,他還只是個遊擊。
所以這一次復建橫海衛,麻家在接到兵部的徵調問詢後,麻貴拍板,派出了麻承詔。
大明的軍職,到了這會兒是衛所、軍鎮並行。衛所的武將從高到低是:指揮使、千戶、百戶、總旗、小旗。其中指揮使也叫都司。而軍鎮裡的武將從高到低則是:總兵、副將、參將、遊擊、都司、守備、把總、哨官等。所以麻承訓從大同鎮轉到橫海衛,屬於高職低配。
不過這個沒關係,朱由棟要的只是一個練兵的名義,橫海衛在他的手裡絕對不是普通的衛所。如果這麻承詔真的能用,朱由棟也絕對不會委屈了他。
麻承詔之下,是五個千戶。而託後世網絡上衆多的關於明代後期穿越小說的福,朱由棟對這五個千戶都有印象。
第一個是杜弘域,杜家祖籍崑山,但後來世鎮延綏。此人雖說名聲不顯,但是他的父親杜文煥就比較有名氣了。若是杜文煥還不夠出名,那他的叔祖基本上稍微對歷史有常識的都知道:杜鬆。
第二個人實在是讓朱由棟滿心的糾結:祖大壽……好吧,這會兒這位歷史本位面的食人魔還只有二十九歲,其父祖承訓目前還是李成樑麾下的參將。祖大壽年輕的時候各種頑劣,所以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正式的拿到官職。在遼東李家很自覺的不再往橫海衛塞人後,老李把自己麾下大將的不成器的兒子塞了進來,似乎也是應有之意。
前面兩個都是兵部調配過來的,朱由棟也沒法拒絕:你得給兵部的人一定生髮的機會,人家辦起事來才稍微有點效率嘛。不然官僚們的惰性發作,不知道又要扯皮多久。
剩下的三個千戶,都是朱由棟自己安排的。
劉招孫就不用說了。這個時候也該給人家一個正式的官職了。而第四、五個,那真的是朱由棟讓溫體仁在兵部反覆折騰,纔要來的人才。
第四個千戶,曹文詔。這個這會兒還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此時還是遼東的一個小哨官。但是朱由棟給溫體仁下了死命令:我就要此人,而且起步必須是千戶。
老溫爲了完成朱由棟的指令也是花了好大力氣:首先是從兵部武選司的軍官名冊中把曹文詔的名字巴拉出來就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其次是這個人的名字拿出來後兵部的官員一看就連連搖頭:老爺這邊各方軍鎮將領塞條子、塞錢來要橫海衛千戶職位的不知道多少,有許多都是守備、把總,你這麼一個小哨官算啥?
這時候老溫八面玲瓏的特性就體現出來了。喝酒吃飯送女人送紅包甚至送男人!總之是讓朱由棟的目的實現了。
最後一個,趙率教。說起來趙率教此時已經中了武舉,出任甘州(甘肅張掖)的都司了。但朱由棟又不是明史專家,哪裡知道趙率教起步是在甘肅而不是遼東?他讓溫體仁在遼東鎮的軍官裡找,結果溫體仁折騰了近兩月都一無所獲。還好老溫這些年有朱由棟給的銀子,手裡很是闊綽,因此和京城裡的各路官員關係都處的不錯。所以最後還是兵部武選司的一個小吏在陝西都司的軍官名單中找到了趙率教。
至於李世忠?他已經是錦衣衛身份了,固定的朱由棟侍衛長。而且李家在李成樑致仕之前,始終都被文臣們盯得緊緊的,所以無論如何,李世忠現在是沒法再入軍職的。
五個千戶下面是五十個百戶,這個層級朱由棟還是輕微的插了點手,親點了三個人:馬世龍(15歲)、滿桂(15歲)、黃得功(16歲)。其他的四十七個百戶,那就都隨緣吧。
在北京給朱由棟辦事的溫體仁這幾個月真的是滿頭包:這三個傢伙前面兩個還好一點,到底是將門世家出身。這黃得功一個普通軍戶,找起來真無異於大海撈針!
不過溫體仁比起孫承宗、熊廷弼來,其長處就在於:身段夠軟,姿態夠低。只要是太孫交待的事情,不問任何問題,只管去做——若是臭嘴熊廷弼在這裡,估計就會說什麼十幾歲的孩子幹百戶成何體統之類的話了。
到了十一月,隔得最遠的趙率教也趕到後,朱由棟把這五十六個人召集起來,並加上方山學校裡年紀最大的,這一年有了十七歲的二十四個學生(做總旗),一共是八十人,開了一個會。
當然,這個會議肯定是先要由南京守備勳臣、南京兵部尚書、五軍都督府的相關官員先講話的。不過這些傢伙這會兒都有些忐忑:崇明沙的那些海匪已經夠強了,操江提督也被太孫拿到了。太孫還嫌不足,還要在靖江島這麼關鍵的位置上再弄一支水軍?看這個佈局,太孫的意思是要壟斷長江三角洲的絲綢、茶葉、瓷器外銷了?
可是南京的官員們,只要等級高一點的,都是要麼自己有商隊,要麼參了股。全都靠着海貿走私發家致富呢。這要是太孫要吃獨食,以後可該怎麼辦?
所以,這一段時間,朱由棟們是集中精力辦橫海衛復建的事情。而南京的各級官員卻是圍着曹三喜各種獻媚:大掌櫃的,太孫對長江外貿到底是個啥意思?我們能入股麼?
曹三喜發出的信號是:殿下是不會吃獨食的,而且殿下建議大家聯合起來,一起收貨,統一定價,如此一來,大家賺錢不是更舒服?至於說,讓誰入股,讓誰滾蛋,就看誰支持殿下復建橫海衛的工作了。畢竟,復建此衛,是太孫提的議,若是辦得不好,太孫的臉上不好看啊。
這個風聲放出去後,南京官場上下,稍微有點實力的大佬們紛紛叮囑各自的手下和代言人:千萬配合太孫的工作,一定不要招惹太孫啊!
所以,到了十一月十日這一天,朱由棟召集軍官們開會的時候。南京各級官員很是知趣的全部出席捧場,在各自慷慨激昂的講了一些場面話後又非常懂事的迅速退走。把舞臺完整的留給了朱由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