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章 官員們的俸祿

在後世,一個合格的財務人員,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基本素質呢?

除了基本的財務知識、具體業務能力外。在性格上,一個好的財務人員,應該有守財奴的本性——喜歡看着自己管理的賬目上,資產和資金不斷增長,支出得到控制,不良資產不斷被剝離。

毫無疑問,許弘綱具有這樣的素質。

所以,在看到太孫殿下準備給全國官員漲薪,並讓戶部預做準備的議題後。他的心情頓時不好了。

但是在朱由棟看來,大明的吏治確實要整頓。但在整頓吏治之前,必須給官員們先漲薪。

因爲,大明官員明面上的薪水,實在是太低了!

老朱建國的時候,因爲戶籍一片稀爛,朝廷收稅完全憑感覺。加之還要和蒙元殘餘力量以及各地趁勢而起的割據武裝作戰。因此整個朝廷的財政極爲緊張。再加上老朱吝嗇的本性。所以,洪武年間,官員的薪水基本上就是解決溫飽。

以最低的未入流(從九品以下)來說,其月俸只有三石米。按照後世明史專家們的計算,這三石米,轉換成人民幣,大約是383元。

一個正七品的縣令,月俸7.5石,摺合成人民幣,大約是955元。

即便是正一品的太師,月俸也只有87石,摺合人民幣約爲11087元......

這點收入,真的只能吃飯,而且是官員本人一個人吃飯。

但是這是明代啊!可不流行現在的雙職工!非止如此,這個時代可是崇尚多子多福的。一個家庭,再怎麼也是四五個人!

這麼多張嘴,靠着一個人這麼點的收入。怎麼夠?

而且更扯淡的是,朝廷發給你的祿米,可不全是米,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布匹甚至木材、炭火,假如那一年朝廷某種特產收多了——比如鹹魚幹。那是真的可能給你發鹹魚的!

而以上這些東西,還算是實物。明代中後期,朝廷財政崩潰,給官員發工資,相當一部分都是寶鈔!

而且明代的鹽價前文已經說過了,中華帝國曆朝歷代之最!

總之,這點薪酬,對於中低級官員來說,根本就不能養家。

至於高級官員?表面上一個月幾千萬把塊的收入可以養一家子。但是,人的層次提高了,結交到的人,進入的圈子將完全不同,其消費水平也會急速的提高。所以,對於高級官員來說,他的那一份俸祿,只會更不夠用!

怎麼辦?那就只有貪污受賄了。

朱由棟始終堅信一點:高薪未必能夠養廉,但過低的薪水一定催生腐敗!沒看到老朱殺貪官殺得人頭滾滾但官員們仍然前赴後繼嘛?薪酬問題不解決,官員靠工資養不活自己的家人,管你皇帝的刀有多快,他們仍然會去貪污!

所以,整頓今日大明的吏治是必須的。但在此之前,你得把官員們的薪水先漲一漲。

許弘綱作爲老官僚,當然是明白這裡面的關竅的。所以,雖說作爲戶部尚書,聽說要出一大筆錢,他本能的不開心。但是當他冷靜下來後,他也想得很清楚:官員的薪俸,是該漲一漲了。

想通了這一點,他就開始盤算起來了。

他老許這一年六十二歲,宦海沉浮數十年,爬到了朝廷正二品大員,月俸61石,按照現在的米價,大約值銀元30.5元。(摺合人民幣大約7773元)

這點錢,對於這個位置的官員來說,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老許現在四個兒子裡,有一個進士,一個舉人和兩個秀才,三個女兒均已出嫁。所以子孫這一塊,他的支出幾乎歸零。

但是,他除了正妻之外,還有三個小妾。家裡還有丫鬟家奴廚師門房護院什麼的四五十人伺候,另外還養着兩位西席——他們不教書,但要負責大司徒的公文往來、寫作以及文人間的來往、應酬。

如此種種,一個月61石拿不全的祿米夠什麼?養活這一家子人都不可能!

更何況,作爲戶部尚書,朝廷高級官員。各種迎來送往是避免不了的。最簡單的,這紅白喜事啥的,你堂堂一部尚書,下屬結婚,你隨個份子,不可能只給五錢銀子或者一塊銀角吧?

總之,許弘綱大略的估算了一下:到了自己這個位置,一個月,怎麼也得至少150塊銀元,纔算勉強夠用——這還是他總體比較節儉,家裡沒有養太多的小妾或者戲班子什麼的啊。若是碰上如李三才那樣的官員,一個月15000塊銀元都是不夠用的。

而且,許弘綱和很多大明中低級官員比起來還有一個不同:他的子女已經全部成年,其吃飯穿衣就學結婚買房啥的,全都不需要他操心。而那些還需要面對如此問題的官員,光是這一塊的支出,恐怕就超過許尚書的所有日常支出!

“嗯,看來這薪俸,確實不得不漲啊。”沉吟了一會後,許弘綱對身邊的小吏道:“王誠啊,你一個月月俸多少啊?”

“啊?哦,回稟大司徒,在下是吏員,不入流的。每月戶部發給在下的是米一石,銀角兩個,布一尺五寸。此外到了年底,還有一個銀角的賞銀。”

看了一眼沉默不語的許弘綱,王誠又道:“大司徒,這是最近一兩年的待遇,以前的話,銀角是沒有的,有的是一塊黑不拉幾的小銀錁子,大約值一兩錢。還有就是寶鈔了。”

“嗯,這點錢,可夠用?”

“當然不夠。大司徒,在下也不隱瞞,歷年來,若不是火耗、各地方官員來辦事時給的打賞,在下是無法在戶部堅持這麼久的。”

“嗯,這個本官是知道的。對你們向求見本官的地方官索要門包,只要做得不太過分,本官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多謝大司徒體諒。”

“現在。”許弘綱搖了搖手裡的文稿:“監國殿下準備給全國所有的官、吏增加俸祿。你覺得,如你這一級的吏員,一個月至少要有多少纔夠使用呢?本官的意思是,光靠薪俸,不靠那些撈偏門兒。”

“嗯......大司徒,請容在下暫退,稍後給您一份報告。”

“可。”

過了一會,王誠再次入內,向許弘綱提交了一份很詳細的報告。

在這份報告裡,王誠把一個四口之家的日常開銷做了很細緻的列舉。

米糧類:全家四口,一月消耗近一石米,0.5元。

副食類(肉、菜、油):0.5元。

鹽:0.1元。

衣服:全家每人每年四套衣褲,一共摺合2元。拆分爲12份,則爲0.17元。

醫藥費:0.2元。

兒子唸書的教育費:每月至少0.5元。

房租:0.5元。

各種紅白喜事:按每月兩起,一起至少0.2元算,共計0.4元。

老家老人的贍養,家中貧困親戚的資助:平均到每月,至少0.1元。

其他:包括臨時出行、過年回家省親、給孩子的零嘴、朋友日常聚會、逢年過節給寺廟的香火錢等等,平均到12個月內,大約每月是0.5元。

綜上,一個大明的市民普通四口之家,一個月怎麼着也得有3.5塊銀元左右的收入才能勉強度日。

而且王誠在報告裡反覆說明:這已經是最低標準了。比如說,現在不少市民,家中的半大小子特別能吃,光是飯錢這一塊,全家就遠遠要超出一塊錢的預算。而且小孩子長身體又快,這衣服上面的花銷也只多不少。

同時,一旦一個家庭的孩子讀書稍微有點成績,要往更高一級的學校走或者求訪名師的話,那個代價就不得了了,如果按3.5元的預算——全家不吃不喝都供不起。

所以,王誠最後的建議是:如果要全國的吏員光靠工資都能活得體面,一個月的薪酬,最好是五元及以上!

第四九八章 風帆最後華章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動第二七八章 太孫賑災方案(一)第二五七章 大阪的夏之陣(三)第七零零章 戰爭沒有停止第五十二章 一起爬科技樹(一)第五九六章 紙幣爲時過早第二一五章 巴格達的帕夏第二九零章 復仇者黎塞留第一五五章 所謂帝王心術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一四五章 先定規後開營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戰(二)第八零四章 最後的王對王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對武士第六二三章 奧朗則布背刺第五四八章 繼續開發東北第八十一章 劉大刀的奮迅(五)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二十八章 原始資本積累(三)第二九零章 復仇者黎塞留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二八七章 流水賬的三年第七八二章 北線歸於平靜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三一八章 海軍事海軍了(二)第四七二章 晉商開始轉型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掙扎(二)第一七一章 宿命的薩爾滸(一)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條約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艦計劃第二三九章 選妃並不簡單(四)第七六六章 這是不期而遇第二九四章 許顯純論方略第三二四章 巨人開始覺醒(三)第四三六章 不改漢家衣冠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國鬆丸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一四五章 先定規後開營第二五八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七九零章 鄭成功的殺着第六四一章 皇長子的婚事第六零一章 極低概率事件第八零三章 聯盟迅速瓦解第七八五章 這是毒丸情報第六二七章 知進退的少年第四一九章 民族文明根性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獨食第四十五章 打臉就要打痛(六)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六十七章 東北號角連營(二)第一一零章 金陵日報創刊第四二四章 商稅是要收的第四七八章 歐洲人的改變(二)第二八六章 易普拉欣崛起(三)第四三零章 商界開始改變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時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七二四章 神獸銀行出爐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第九十一章 國家根基已朽(三)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第二八七章 流水賬的三年第五一五章 我演技不錯吧第七七九章 雙方繼續加碼第七五一章 親王們的日常第六十九章 東北號角連營(四)第六二一章 曹變蛟的初陣第三零一章 向東還是向南第六零五章 天啓萬狗天徵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半年總結暨2020年寫作計劃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四三四章 林丹汗要北狩第二八零章 破軍星的天賦第二六七章 總結後出大招第二四零章 大阪的冬之陣(一)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二二四章 土著不可小覷第六十五章 西南戰鼓擂動(二)(收藏滿2000加更)第三三八章 工業革命發端(一)第二七二章 丙辰會試黑幕(一)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